利用红色资源打造德育特色

2013-08-15 00:48张俊芳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西柏坡爱国主义校园文化

张俊芳

红色教育指在以红色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务实的落点在于教育,呼唤有志青年忧国忧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的教育途径。

红色资源承载了革命历史、革命精神,蕴含了丰富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力量,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利用红色资源,让爱国主义教育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和谐社会等活动完美结合,必将为众多莘莘学子的人生走向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利用红色资源,让爱国主义教育与课堂教学活动完美结合

红色教育进课堂,就是把红色文化基础上的先进文化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从而引领学生找到人生的价值目标和升华灵魂的精神家园,从厚重的红色文化中获取前进的动力。

发现心中一位崇拜的英雄——通过开展“英雄在我心中”“我心目中的革命英雄”讲故事或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确立一条激励向上的人生格言——通过开展“志士格言”征集活动,让每一位学生至少确立一条人生格言,诫勉自己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会唱一首红色革命歌曲——开展“红心献祖国”等歌咏比赛,陶冶学生情操,活跃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建立西柏坡学院红色图书馆,为大学生提供研究红色经典的学习平台。馆藏马列毛、军事、励志等类型的书籍,居省内高校之首,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党史,增长知识,增强对党和国家的感情,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和平的美好时代。

把老红军请到学院做报告,纳入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们珍惜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一切。

二、利用红色资源,让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完美结合

要把红色教育真正引入课堂教学,还要精心组织各种方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利用假期的时间开展寻找“新时期西柏坡精神”成功人士艰苦创业的故事,从普通人的身上,寻找、挖掘新时期“坚持,拼搏,不服输,肯吃苦的西柏坡精神。

通过社会实践,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时刻牢记五星红旗的红色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新中国的一切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铸就而成的;要继承和学习革命先烈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伟大的人格力量,浩然的革命正气;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在学习和工作中要大力弘扬“爱国、团结、奉献、奋斗”的红岩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利用红色资源,让爱国主义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完美结合。

在校园墙壁、橱窗、走廊、楼道等处围绕红色校园文化主题布置好相关的条幅标语、图片墙报等,在校训、校风、学风等催人上进的警示言词中渗透红色的激励之语,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红色之影,让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红色之魂,让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红色精神。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宣传橱窗、红色文化网站、红色文化博客、红色文化论坛等主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校园文化宣传活动,引导红色校园文化气氛健康向上。

四、利用红色资源,让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和谐建设完美结合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极其重要的人才资源。我们的培养应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使他们胸怀祖国,目光远大。利用红色资源,传达诚信教育,倡导互帮互助的学风,开展为孤寡老人送温暖,关注留守儿童,为灾区捐助爱心等实践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在行动上,用爱心、真情、行动来回报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今天的西柏坡,承载着更光荣、更伟大的历史使命:激发人们爱国主义热情,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的壮志,给千万颗心灵以革命精神洗礼,使党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西柏坡爱国主义校园文化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西柏坡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爱国主义教育
风雨西柏坡行
爱国主义教育
走进西柏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