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开展祖辈家长工作的适宜性策略研究

2013-08-15 00:51王慧颖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26期
关键词:隔代祖辈家教

◆王慧颖

(江苏省连云港市六一幼儿园)

隔代教育,指的是实施幼儿教育的主体由祖辈(或大部分由祖辈)来承担,它是相对于“亲子教育”模式而言的。据统计,目前我国三代家庭的数量占家庭总数的37%,儿童的年龄愈小,儿童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比率愈大。我国隔代教育现象的普遍,和我国特定的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一方面,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有大批老年人退休,他们有精力和时间照顾孙辈;另一方面,儿童成长阶段与家长事业发展阶段产生冲突,祖辈介入成为必然。

面对祖辈家长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教育群体,幼儿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寻找与祖辈家长有效沟通的契合点,多种方式,多种技巧相结合,使他们成为家园共育的共同体。

一、以情动人,情感渗透,奠定情感基础

祖辈家长年龄较长,非常在意别人是否尊重他们,所以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是做好祖辈家长工作的前提。每天晨间接待和离园时教师热情的接待,会拉近彼此距离,让祖辈家长感受到被尊重与理解,奠定建立良好关系的情感基础。在对孩子的照顾方面,祖辈家长往往比年轻的父母更有责任感,他们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以至于会对教师提诸多琐碎的要求,且不管正确与否。对于这些叮嘱,教师一定要放在心上,要更加细致地完成,并及时给祖辈家长回应,用对孩子的细心、关爱化解他们的担忧,赢得他们的认可。教师对这些细节的关注,会使祖辈家长感受和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用心,自然就拉近了与教师的距离,形成了健康、和谐的情感关系,在此前提下也就较容易调动他们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

二、互动沟通,更新理念,提升教育品质

祖辈家长因成长环境、价值观等的不同,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如孩子的父母较注重孩子智力发展和习惯的养成,而祖辈家长则看重对孩子生活的照料,对教育的要求相对宽松。因此,教师应根据祖辈家长的这一特点提供多渠道的支持与引导帮助他们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育品质。

首先,多与祖辈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列举孩子在园的生动事例,将科学的教育理念渗透其中。用班级孩子做榜样的参照,将教育策略具体化、生动化,增强可操作性;其次,可定期举办以年级或者班级为单位的家教沙龙、教育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针对孩子的突出特点,探讨家教热点问题,集中解决教育中常遇见的棘手问题,如孩子任性怎么办?如何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好习惯怎样养成?帮助祖辈家长由生活保育型向教育型转变;再者,也可采取间接指导的方式,帮助家长澄清家教观念中的误区。如建议祖辈家长收看电视中的教育节目,收听育儿广播,或利用班级的家长园地等方式帮助祖辈家长获取先进的育儿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理解祖辈家长的年龄特点而带来的接受能力缓慢的特点,不能要求立刻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指导的过程要放缓节奏,慢慢渗透,要有耐心等待。当发生问题时,教师不要急着争论事件的孰是孰非,而应当换位思考,理解他们的想法,扮演朋友的角色,倾听他们的要求。

三、搭建平台,发挥优势,形成教育共同体

隔代教育虽然有不利的一面,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祖辈家长的优势。比如,祖辈家长是民间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源,对于传统文化、民间习俗、手工等传统的东西非常了解;祖辈家长生活经历丰富,人人有自己的“绝技”;相对年轻的父母更有耐心,时间也比较充裕。

教师要善于挖掘祖辈家长群体中的优势教育资源,给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同时自己的价值也得到了别人的认同和欣赏,从而更加喜爱参与班级工作,充分发挥祖辈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

比如,在元宵节,请祖辈家长走进幼儿园来和孩子共度佳节。请他们讲讲元宵节的来历,教孩子们包元宵,煮元宵,孩子们喂爷爷奶奶吃元宵,其乐融融。通过这个活动,也让孩子学会爱的反哺,体验和老人一起过节的快乐;民间游戏的开发是我园的园本课程,我们在活动中邀请祖辈家长参与,挖掘老游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老人们在活动中也唤起了对美好往昔的追忆。

四、关注差异,分类指导,优化家教水平

不同的祖辈家长,家教实际情况也不一样。如有的重视家庭教养、有较好的教养方法;有的虽然重视家庭教养,但缺乏指导能力;有的根本不重视家庭教育,其家庭教养方式是错误的。而且每个孩子的各方面情况也是不一样的,针对这种情况,制定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要依据实际情况调整或补充。通过分类指导,使不同个性及发展水平的孩子的祖辈家长有了明确的家教方法,也提高了教育能力。

如对于重视家庭教养、有较好的教养方法这类祖辈家长,主要加强教育观念指导,通过发放资料向祖辈家长提供大量现代教育信息,并和他们共同从信息中汲取适合自己的教育经验。

对于重视家庭教养,但缺乏指导能力的祖辈家长,则需要建立常规性的指导计划,提供可操作的教育方法,解决他们在教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孩子的依赖性特别强怎么办?我们可以建议他们尝试用一些新方法看看效果如何:

首先,不要因为孩子依赖性强而斥责他,否则会加重他的紧张与恐惧。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经常明确地提出他认生的缺点,以避免强化他的这一缺点而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可以先让他与陌生的孩子交往,例如,常带孩子到儿童游乐场与众多陌生的孩子一起排队滑滑梯、荡秋千、攀登障碍物、做游戏等。

其次,要主动为孩子寻找不认生的孩子做伙伴,伙伴的榜样作用往往超过成人的指导,当孩子能够自然地回答陌生人问话或有礼貌地呼叫陌生人时,千万别忘记及时给予奖励或称赞。通过这样多次个别交流,让祖辈家长感受并比较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而选择有效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家教水平。

对于不重视家庭教育的祖辈以及家庭教养方式错误的祖辈,需要增强指导力度。因为他们往往在家庭教育中也只是要求孩子吃好、喝好、不出事就好,把对孩子的教育寄希望于幼儿园。我们可以通过家访直接宣传家庭教养重要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可以利用录像有针对性的拍摄孩子在园实况,帮助家长找出症结,进而分析原因,引导他们端正认识,转变其教养观念。

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而隔代教育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所以祖辈教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教师要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隔代教育中去,调动祖辈家长的教育责任心,提高他们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他们成为家园共同体的合作伙伴,共同为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贡献力量。

[1]吴绍萍.家园共同体的建构——幼儿园家长工作的方法与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隔代祖辈家教
迈向共学互学的未来:当前隔代学习研究的知识图景*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调查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隔代教育为何总“两头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