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美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3-08-15 00:51吴琼琼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26期
关键词:美术教材教学

◆吴琼琼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吴中心小学)

由于从事多年的美术教学工作,本以为自己可以轻车熟路,但自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以来,再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之后,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工作重新审视。新课程的改革突出了学科特点,强调了趣味美术学习,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事物,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有关美术学科的教材,从观念、结构、内容几方面都强调了创新,因此在新的形式下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思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美术学科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基础学科,在其它教学活动中也蕴涵着无穷的创新因素。实践证明,在小学美术学科中开展综合性美术实践活动,实施开放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开放的教学思想

儿童的美术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是对学生进行整体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教育是美术教育的主旋律,作为美术教师首先要确定开放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绘画”,开拓美术活动的空间,拓宽创新的来源。在我们的教学范围中,大多是少年儿童,他们的世界充满着奇幻的色彩,一个小玩具、一张小画片、一本画册、一个精致的画笔盒、一支小小的画笔在他们认为极其新鲜的,拿起小画笔在画纸上、或是家里的墙壁上、地面上,画上了一条龙、画上一棵树、画上小房子……看到他们的“佳作”就高兴至极,大声炫耀。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鲜活的细节,引导学生作画的兴趣。大家知道具有儿童画之乡的江苏徐州睢宁,很多少儿年仅六七岁,就进入了世界儿童画展,享有较高的声誉,这些儿童就有较强的想象力。其中,一个6岁儿童的作品,画的是一个小孩在弯弯的月牙上荡秋千,获得世界儿童金奖,可见这儿童是多么富有想象力,值得我们深思。

二、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

1.创设和谐愉悦的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

民主和谐的学习交往氛围,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画,让学生大胆地创新。通过实践,激发学生开拓进取的勇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和自身经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要,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激发他们的创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每一个学生在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获取绘画的技能。

2.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

例如,我在上《海洋生物》这一课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只要你走入我们的教室,你就会发觉走进的不仅仅是一个教室,而是一个真正的海洋世界。教室的空中许许多多的海洋鱼在游动,有鲨鱼、剑鱼、乌贼……瞧,教室的北面墙壁上游来了一条大鲸鱼,黑白相间的身体特别显眼,后面还跟着一群大大小小的五颜六色热带鱼,海底绿的、红的水草好象在摇摆,海星在觅食……到处是海洋生物。这些漂亮的饰物,精彩的画面,让学生一走进去就置身于海洋世界中,并对其每个角落产生浓厚的兴趣。

环境的布置让学生仿佛置身海洋空间之内,诱发起学生更强烈的表现欲,再配上悠扬的钢琴曲,从听觉上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把海洋世界打扮得更美的创作活动中去。

3.增加自主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确,创新来源于生活,而不是书本。在综合性的美术实践活动中,教师已不再仅限于讲台,而是更多地处在学生中间,有目的、有意识地带领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走进自然、走进社会,亲身体验,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内容,让学生有新的发现,进行新的开掘,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绘画能力。例如,上《风景》这一课,我带领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花园广场,那淡淡的碧云天,厚厚的红叶地,梧桐树上的黄叶落满了一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秋天的美景。我让学生观察,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秋天落叶的情景,画上一片黄叶、画上红红的枫叶,在学生的心目中,秋景是美的。又如,上花卉写生课,我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不同品种的菊花,然后引导他们分析、理解菊花的生长、结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在作品中,画出了姿态各异的菊花形象。有的像一个绣球,有的像仙女的卷发……

走进大自然,为学生创设了更宽大的学习创作空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他们观察能力的发展,学生们用美术的手段反映和描绘着大自然中的一切,各种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景物纷纷跃然纸上。

4.创设合作交往的环境,使学生合作创新

在综合性的美术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对于创新能力的开发具有合力效应和互补效应。例如,我在上《瓶子变变变》一课,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各种废旧瓶子。上课时,教师出示用以瓶为主的废旧材料制作好的工艺品,让学生欣赏,猜一猜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拆开范作,学生看到这么可爱的艺术品是用废旧的生活材料做成,感到很惊奇,因势利导:“要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废弃的生活用品也能变废为宝。”调动学生制作与表现的兴趣,并为想象的产生作好准备。活动时,让学生小组合作,用集体的智慧对各种形状各异的废旧瓶子(塑料瓶、易拉罐、酒瓶、化妆品瓶……),进行剪、切、割、画、粘等手工技巧,学生们在群体合作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做出富有创意的作品。有的用奶瓶变成一只小胖猪,有的用洗发水瓶变成人物,有的用玻璃瓶变成吊灯……

三、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堂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为此,在课堂上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如多媒体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的贯穿、材质的变化,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美术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例如,四年级活动课《我们的生日聚会》,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不同地区学生各种形式过生日的场景,让学生体验生日聚会的气氛,使学生融入其中,进而引导他们用多种材质为自己的十岁生日做准备。有的布置教室,有的排练节目,有的准备生日聚会的大餐……整堂课同学们忙的不亦乐乎,这么积极的态度都出于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浓厚兴趣及对生活的热爱。从这堂课中也不难看出,我们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作为美术教育者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余,应走出课堂、跨出教材,因地制宜,结合本土实际特色,挖掘乡土文化。扎扎实实地训练和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发掘他们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敢于追求美、勇于创造美的精神。这正是美术课程新标准区别于传统教材教法的根本所在,也是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猜你喜欢
美术教材教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