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学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2013-08-15 00:44俞晓婷
吉林中医药 2013年4期
关键词:湿质医家原发性

俞晓婷,沈 雁

(上海市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常见疾病,迫切需要有效的防治和治疗策略。探索不同心血管疾病个体体质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有利于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优势,能够从预防、诊断、调护、判断疾病转归预后等多个方面为心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1 中医体质学说与疾病

中医体质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映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治疗以及养生康复的一门学科[1]。体质是人群以及人群中的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形成的代谢、机能与结构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而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着其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所产生的病变类型的倾向性[2]。《灵枢》按人体肤色、体形、禀性、态度以及对自然界变化的反应特征,将人分成25种体质类型[3]。《金匮要略》则将个人体质分为“平人”“强人”“盛人”“瘦人”等。而后世叶天士则依据形体、肌肉、面形、肤色分为属阴属阳(《临证指南医案》)。近年来,现代医家又对中医体质学说提出了很多新的认识与见解。王琦[4]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基本类型。何裕民[5]将体质分为:强壮型、虚弱型、偏寒型、偏热型、偏湿型、瘀迟型。陈慧珍[6]将妇人体质分为7种类型:正常质、阴虚质、阳虚质、肾虚质、气血虚弱质、痰湿质、瘀滞质。余惠平[7]认为临床常见小儿体质类型可分为2类:一类是肺气不足为主,另一类是脾气不足为主。

1.1 体质与发病 体质决定易感疾病、疾病的病机从化、疾病的传变以及疾病的转归[8]。体质辨识和辨证施治在预防疾病的发生与防止疾病的传变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9]。在临床辨证过程中,我们可以“据质定性,据质明位,据质审势。”

1.1.1 体质与病邪的耐受性 疾病的发生取决于正气与邪气的强弱抗争。姜峰[10]通过过敏性鼻炎与体质的关系,得出体质影响人体对过敏原的反应程度,决定发病与否。

1.1.2 体质与病邪的易感性 《灵枢·论勇》有云:“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黑色而皮厚肉坚者,固不伤于四时之风;其皮薄而肉不坚色不一者,长夏至而有虚风者病矣”。现代医家通过各类研究亦证实了这个观点。杨惠琴[11]通过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与患者先天肝肾亏虚密切相关,且阳虚之体易感寒湿之邪,阳虚质及肝脾肾亏虚质者易患类风湿性关节炎。

1.1.3 体质与病邪的从化 不同体质的人感受相同的病邪,往往有不同的病证转化。《医宗金鉴》中提出:“人感气虽一,因其形脏不同,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故多端不齐也”。近代医家徐灵胎《医学源流论》有云“病情虽中而于人之体质迥乎相反,则利害亦相反矣”。现代医家[12]通过研究提出,人类基因组变异中,以点突变、插入、缺失和不同数目串联重复等为表现的基因多态性,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在疾病表现形式上的个体差异。

1.2 体质与治疗 《素问》最早提出了“辨质论治”之观点。《素问·三部九候论》有云:“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一样的方剂,要根据体质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药量。体质因素决定着个体对治疗手段反应的差异性,因此患者的体质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13]。

1.3 体质与预后 疾病的预后也与体质密切相关。不同体质的患者罹患相同的疾病,其预后也往往不同。龙顺钦等[14]对151例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其预后因素分析,得出气虚质是影响原发性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的结论。

1.4 体质与调摄 体质是相对稳定的,但又是动态可变的。体质可以通过生活习惯的改变得到一定的纠正。古代医家对此就有自己的独到认识,《丹溪心法》有云:“大凡心膈之病安之后,若纵恣口味,不改前非,反咎病之失,良可叹哉”。陈爱玲等[15]在生活方式对中医体质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得出结论: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增加正常质,减少病理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2 中医体质学说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2.1 中医体质与冠心病 历代医家对胸痹病因病机的描述颇多。如《玉机微义·心痛》有云“然亦有病人久气血虚损及素作劳羸弱之人患心痛者,皆虚痛也”。《古今医鉴·心痛》“夫胃脘、心脾痛者,或因身受寒邪,口食冷物,内有郁热,素有顽痰、死血……”到了当代,现代医家更是展开了很多冠心病与体质的研究。李慧等[16]发现新疆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在各型体质类型中所占比例较高,是冠心病患者主要体质类型。袁肇凯等[17]通过研究进一步验证得出,冠心病血瘀质主要涉及到炎症、斑块形成、内皮损伤方面。欧阳涛等[18]研究得出冠心病患者LDLR第13外显子AvaⅡ位点加等位基因的携带患者多出现在痰湿质和瘀血质中。

2.2 中医体质与高血压 高血压属于“眩晕”的范畴。古代医家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虚为主,与风、痰、瘀有关,故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风不作眩”“无火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髓海不足”“上气不足”等而致眩晕的学说。现代医家通过研究亦证实了这个观点。乔寒子等[19]调查结果显示,连云港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主要以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为主。钱岳晟等[20]通过研究得出痰湿质组高血压患者胰岛素的分泌也明显增加,心血管的易损性可能比阳亢质组更明显。同时指出有ADD1TT型基因的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更多,他们的预后可能要比阳亢质高血压病患者更差。

2.3 中医体质与房颤 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专业委员会将本病归为“心动悸”。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将心悸的病因病机总结为8方面:肝胆心虚、气虚、血虚、气郁、痰郁、痰结、停饮、阴火。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有云:“其气虚者,由阳气虚弱,心下空虚,内动而为悸也”。提出气虚是心悸的主要病机。

2.4 中医体质与血脂异常 赵宇捷等[21]指出痰湿质、阳虚质为亚临床期的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发病的危险体质,而阴虚质、痰湿质、瘀血质则是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并发冠心病、脑梗死的危险体质。

3 小结

目前中医体质学说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研究方面的不足,如缺乏强有力的理论基础,缺乏大规模的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研究。下一步应该要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强流行病学调研和循证医学的研究,并且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开展中医体质学说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探讨。

[1]丁萌.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3):192-194.

[2]匡调元.中医病理学研究[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58.

[3]钱会南.中医体质分类最早的全景式构图——解读《黄帝内经》阴阳二十五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9.

[4]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9.

[5]何裕民.体质研究一现时代中西医学的最佳交融点[J].医学与哲学,1996,17(6):288.

[6]陈慧珍.妇女体质分型与临床意义[J].广西中医药,1988,11(1):25.

[7]余惠平.从小儿体质论治过敏性紫癜[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2):118-120.

[8]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76.

[9]王莉.治未病及体质辨识概念探讨及干预措施[J].吉林中医药,2012,32(3):224-225.

[10]姜峰.过敏性鼻炎与中医体质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2):140-142.

[11]杨惠琴.中医体质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1):110.

[12]张伟荣,张庆彝.略论体质病理学的基因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23-24.

[13]胡亚男,尚晓玲,杨靖.近5年中医体质学说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概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3):455-457.

[14]龙顺钦,杨小兵,吴万垠,等.原发性肝癌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其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101-104.

[15]陈爱玲,赵兰才,阮金玉,等.生活方式对中医体质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山西中医,2009,25(3):42-43.

[16]李慧,安冬青,谢晓柳,等.660例新疆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14-17.

[17]袁肇凯,王丽萍,黄献平,等.冠心病血瘀证遗传相关的差异基因筛选及其功能路径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10):1313-1318.

[18]欧阳涛,宋剑南,林谦,等.冠心病体质表型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Avall位点多态性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7):521-523.

[19]乔寒子,邢厚恂,许红,等.连云港地区123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调查[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2):1378-1380.

[20]钱岳晟,高平进,张怡,等.痰湿质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脂联素基因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7):653-657.

[21]赵宇捷,杨惠民,王丽丽,等.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不同临床分期的中医体质特点[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11):769-772.

猜你喜欢
湿质医家原发性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代谢综合征痰湿质研究进展*
痰湿质与饮食生活习惯的相关性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