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生性动力

2013-08-15 00:49邓建华
关键词: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邓建华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理论创新,就是指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下,在实践中不断把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并形成新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迫切需要党不断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理论创新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标志。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离不开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是党不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动力,也是党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重要保证,还是党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前提。当今世界瞬息万变,理论创新是实践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1]538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创立其革命理论时,就旗帜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并叫人们照搬照套的教条,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的科学理论。为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立足于社会实践,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敢于向权威挑战,大胆说一些“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做一些“老祖宗没有做过的事”。唯有如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永葆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二、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石

历史和事实表明,理论创新是科学认识时代本质和预见时代发展趋势的重要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出发,在《共产党宣言》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最终得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2]284。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的科学阐释。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结论,为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找到了科学的理论根据,使人们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过程,是一个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毛泽东正是通过对农村的调查研究,走出了一条与俄国完全不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邓小平基于对当时中国具体实际的科学判断,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较好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江泽民审时度势,充分认识并牢牢把握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现代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特征,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紧紧把握世界发展潮流,深刻认识人类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系统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个事实证明: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离不开理论创新。只有进行理论创新,才能在历史变迁和时代进步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理论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基石。

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创新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理论创新应坚持以下基本要求。

(一)立足时代语境,把握时代动向

马克思主义自1848年诞生以来就没有停止过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都来源于实践,实践为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由于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和能动性,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党的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都围绕党的基本原理从多方位、多层次展开。因此,立足时代语境和把握时代动向,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理论创新的重要举措。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不仅要从总体上牢牢把握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还要紧密联系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语境和具体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对发展着的理论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才能不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正视时代问题,解答时代课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鲜明的时代特色就是能够站在时代潮头,认清时代发展方向,把握时代精神,解答时代课题,引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变动、大变革的时代,国际形势相当复杂,社会竞争异常猛烈,而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面临许多挑战,蕴含诸多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时代问题,这就亟需我们认真对待和及时解决。因此,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正视时代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将时代问题不断化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中,同时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时代问题,从而实现时代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互动,为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创造条件。

(三)提倡兼容并蓄,弘扬开放精神

实践无止境,发展也无止境,伴随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理论创新和发展。当前,我们要认清中国国情、顺应世界潮流、立足社会现实、凸显时代特征、赋予民族特色,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面临巨大的理论和时代挑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现阶段发展的基本特征,认真总结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经验,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我们要放眼世界,面向未来,提倡兼容并蓄,弘扬开放精神,充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以马克思主义特有的理论风格和气质提出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从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四)反对思想教条,培育创新勇气

对于任何科学的理论来说,教条主义是它最大的敌人。这是因为教条主义会对它造成极大的损害。在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就始终没有停止同教条主义的斗争。正确认识、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和本本,而是与时俱进的,它总会随历史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实践证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除了要有反对思想教条的意识外,还要有进行理论创新的勇气。培育创新勇气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理论创新的第一步。只要具有强烈的创新勇气,就能充分发挥进行理论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就能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反对思想教条和培育创新勇气是加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理论创新和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重要前提。

[1]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