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的再定位

2013-08-15 00:49李文峰
关键词:创先争优学生党员入党

李文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青年学生集中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园地。各级各类学校要站在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的高度,切实做好青年学生的培养工作。高校是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担负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先进知识分子,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储备人才,是社会各行各业先进工作者的后备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是实现党兴国富的中流砥柱。高校学生党员能否担任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关键在于他们对自身角色定位的清晰认识和合理把握。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乃至创建“五好”先进基层党组织都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有利于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的形成。

一、目前高校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存在的问题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发现高校学生党员的角色意识在总体上还是较强的,但不可否认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党员角色意识模糊、淡化

高校部分学生党员对党员角色意识的模糊、淡化,主要体现在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清楚。有的党员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来消极对待;更有甚者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缺乏作为共产党员应有的觉悟和素质,没有从思想上完全入党,视党员这个角色为可有可无的一个附带角色。从而导致了他们服务意识薄弱、奉献意识缺失、大局意识淡薄等这些体现党员自身角色作用方面的缺位。

(二)党员角色意识功利、被动

党员角色意识的功利、被动,主要是在“多证保销”错误思想指导下的“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的选择性冲突,集中表现为入党的动机与目的不纯。“功利性角色”是把党员视为一种找工作或者身份地位的砝码,而缺乏对“表现性角色”的科学理解与真正践行。拥有功利性角色意识的学生党员入党并非自主自愿性行为,对党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把党员仅仅看作是实现自己另一个目标的跳板和平台,没有党员应有的理想、信念和忠诚。在选择性冲突下的党员角色意识偏差,不利于党员自身以及整个队伍的良性发展。

(三)党员角色意识冲突、失调

党员角色冲突与失调在当代大学生党员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校学生党员角色与其他社会成员角色之间的矛盾。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他有可能认为自己不需要承担那么多党员的义务,所以,不会用合格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是党员角色内部的冲突。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他在践行诸多社会角色的时候,因各种角色认识与区分不够,在发生角色冲突的时候,就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以致顾此失彼,破坏了党员的良好形象。

二、对学生党员存在的角色意识问题的多角度分析

近年来,学校各基层党组织都在严格按照“五个好”和“五带头”的总要求搞好基层党建与创先争优活动。高校学生党员也在积极参与,并成为各院系部基层党建的重点内容之一。结合上述对高校学生党员角色意识问题的论述,我们可以感受到其角色意识对创先争优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意义。鉴于此,对目前存在的高校学生党员角色意识问题进行多角度、深入剖析,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校学生党员的自身因素

党员角色意识存在诸多问题与高校学生的年龄段与自身弱点有很大关系。这一时期的学生大部分从未走向社会接受锻炼,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奉献与服务精神。虽然学校在学生入党前都进行过“党课培训”,但由于时间短且针对性不强,加之一些授课老师讲课风格等问题,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另外,部分学生对党员角色的“功利性”与“表现性”的认识偏差,导致他们把党员仅仅当成就业或身份象征的一个筹码。理论根基不牢和政治素质偏低,是高校学生党员自我认知角色不当的内在原因。

(二)学校党组织的考察与教育

学生入党必须要经过学校党组织的考察与教育,其准入机制、教育形式以及评价机制等的不健全,对学生党员的自我认识也造成了消极影响。首先,入党标准太单一。高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社会活动能力是考察的重要标准。过于单一的考察标准,导致对学生的入党动机等缺乏真正了解。其次,组织生活的简化与集中性教育。简化的组织生活忽视了教育的深度与广度,集中性教育忽视了对党员个体的针对性教育,学生在诸多系列活动中,并没有接受到真正的党性教育。另外,组织评估制度不够健全,评估标准不统一等,也是导致党员角色意识淡化的原因之一。

(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直接或间接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发展状况。中国传统文化中某些糟粕思想和西方资产阶级错误思潮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大学生党员尚未完全定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某些消极影响;市场经济引发的务实观念和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在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理想中掺杂了更多的功利成分,从而使他们的道德行为出现脱节。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学生党员出现党员角色意识的缺陷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高校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再定位的实现路径

高校学生党员及其队伍的整体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针对高校学生党员的特殊性与重要性,要端正其入党动机、提高其党性修养、加强其模范引领作用,从而发展壮大学生党员队伍,都需要从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作为出发点。因此,需要我们结合创先争优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方面对高校学生党员的角色意识进行再定位,以保证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加强对党史和党的基本理论的学习

高校学生党员需要加强党史和理论方面的教育与熏陶。要想在思想与行动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就要认真学习党史,就要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在了解党、认识党的过程中,发现党的优越性,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坚定对党的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党员角色意识,才能把自己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能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完善组织制度建设,加强考察教育力度

要培养高校学生党员正确的角色意识、达到既定的角色行为要求,就必须加强高校的组织制度建设,疏导其角色意识、规范其角色行为。首先,要严格“准入”标准,选拔标准要宽泛全面。其次,要规范组织生活,破除形式主义,定期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检测学习效果。再次,要多渠道考察,防止不合格党员混入党内。最后,要多角度评估,奖惩分明,激励学生党员树立党员角色意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学生党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周围的同学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学校党组织要把好入党前的关,做好入党后的管理。

(三)创先争优,树立榜样,加强舆论监督

要在学生党员内部开展争先进、争好成绩、争做优秀党员和争创先进支部等一系列创先争优活动,用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党员不断进取。要努力发现、培养和宣传高校学生党员中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通过一些活生生的人和事来启发学生党员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并将这种行为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行动中以榜样为标杆,强化党员角色意识。另外,让学生党员定期接受党组织考察和群众的监督,及时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创先争优,树立榜样,加强舆论监督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增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感与责任感,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服务同学,奉献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基层党组织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打下坚实基础。

[1]雍自成.青年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及其培育与强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

[2]姜碧纯,宋惠艳.浅谈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的强化[J].河南科技,2010(2).

猜你喜欢
创先争优学生党员入党
服务侨企创新业 创先争优展作为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创先争优支部底色
憨娃入党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如何以创先争优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以“三好一满意”为抓手 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