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2013-08-15 00:49李娅韩长志
关键词:模范作用学生党员层面

李娅,韩长志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指党员在学习、生活以及社会活动过程中,自身在思想上、行动上对周围人群所产生的带头模范影响情况。就高校大学生党员而言,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主要包括入党动机、思想状态、学习状况、服务意识、党性原则以及继续教育等方面内容。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优秀的、有着共产主义觉悟的精英代表,其个人基本素质、思想觉悟以及社会服务意识等对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随着大学生党员数量的逐渐增加,如何更好地提升党员质量,如何更好地评价党员质量,是学校党委以及学术界急需破解的难题。本文在总结具有代表性评价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规范高校大学生先锋模范作用评价体系建议,以期为学校党委进一步评价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一、党员质量评价标准(模型)中选取指标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对党员质量评价标准制定过程中,都会本着客观、科学、准确的原则进行,但是,由于考虑实际的操作便利性,往往将一些无关紧要的指标进行舍弃,同时也将评价的分值进行均等化处理,这就造成实际评价与理论研究严重脱钩,理论研究是一套,实际评价又是一套的现象产生。例如,赵健[1]从定量的角度建立保持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固定平均分值20分对党员教育培训、日常表现、业务工作开展、党员承诺兑现、专业学习等5个方面进行评价,此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非常便利,却忽视了上述几个指标之间具有不同重要性特点;同时,其在二级指标的制定过程中又存在着诸多重复且不可控的内容,影响了党员先进性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朱建刚[2]将高校党员发展采用简单的8项指标进行评价,包括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水平指标、政治意识指标、学习态度指标、学习成效指标、校园活动指标、社会公益活动指标、群众评价指标等。该八项指标设计初衷是“使党员发展评价更具体、简洁,可操作性更强”,然而,由于缺乏对上述指标的细化以及权重定量,造成实际评价过程人为主观性较强,缺乏真正的客观评价,操作性更差。

金超[3]以党性意识、党员形象、党员作用、党员激励等4个方面表现作为一级指标,以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理论素养、组织纪律、责任感与使命感、群众意见等12项内容作为二级指标,由于缺乏必要的操作规范、权重指标,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施。

沈燕丽[4]则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现况,采用德尔菲法(De1phi method)建立了较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5方面:A(思想政治素质)、B (专业学习情况)、C (工作中表现及获奖情况)、D(参加组织生活情况)、E(遵纪守法情况)。同时,依据实际的调查结果,对上述指标利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最后得出党员评价的计算公式:F=A*32.07%+B*17.31%+C*22.11%+D*14.13%+E*14.38%。该方程明确了上述5个指标在对党员评价方面具有不同的权重,其中以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所占比重较大,而以参加组织生活情况、遵纪守法情况两个指标相对较小。诚然,上述方程中的指标用于理论研究是客观的、准确的、科学的,然而,这些指标是否能够全面评价党员的质量情况是值得商榷的。另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不便利的问题。

周业安[5]也利用德尔菲法对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进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为A(思想政治)、B(学业表现)、C(实践创新)、D(行为表现),分别赋值为28分、18分、16分、38分;二级指标包括理论学习、理想信念、组织纪律、批评与自我批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学生工作、奉献精神等,分别进行相应的赋值。该评价指标体系与沈燕丽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相比,尽管都是采用德尔菲法进行指标赋值,但所包含的指标是不同的,这表明在指标选取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对权重的确定出现偏差,影响对党员评价的客观性。

周菲[6]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政治思想、先锋作用、组织观念、廉洁自律4个一级指标,以及15个二级指标。主要包括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熟悉党的基本知识,主动关心、并帮助其他同学以及定期向上级组织递交思想汇报、遵守校风校纪,学风良好等。该评价指标体系强调对党员政治思想方面的考察,该方面的权重较大,为44%,而后为先锋作用,权重31%,上述两方面内容占到了党员评价体系权重的3/4,而组织观念、廉洁自律两方面内容则占1/4,分别为15%、10%。这表明该评价体系对党员的政治思想状况过分强调,而对党员在实际行为表现方面的考虑较为欠缺。同时,先锋作用作为党员在实际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工作方面所具有的模范带头状况,本身也是对党员质量的评价方面,而该体系将其列为一级评价指标,其合理性有待商榷。

董文波[7]应用AHP软件yaahp0.5.2工具对大学生党员发展建立量化评价模型,初步建立起一个包括政治素质(R1)、日常表现(R2)、学习能力(R3)、工作能力(R4)和创新能力(R5)在内的 5 个一级指标,以及包括政治信仰、思想观念、遵纪守法、学习成绩、学习效率以及专业特长等在内的17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建立起大学生党员发展量化评价R的总评价模型:R=0.2538R1+0.1919R2+0.2749R3+0.1509R4+0.1286R5,该评价模型针对上述一级指标的权重描述较为均衡,突出强调学习能力以及政治素质,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大学生党员所处环境的特殊性特点,然而,将创新能力作为评价大学生党员发展的重要指标有待商榷。同时,该体系缺乏对党员参与社会公益等方面的考虑,因此,该评价模型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党员质量评价标准(模型)缺乏相关层面的评价

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党员质量的评价标准(模型)所涉及的评价层面均是来自于对党员自身的评价,缺乏对党员周围辅导员、班主任、党支部书记以及学生的评价内容,在评价结果上会出现偏差、不客观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此问题,周菲等[8]通过对辅导员、本专业学生、党总支副书记以及指导教师、本专业教师等层面进行调查,其权重分别为36%、34%、16%、8%、6%;单晴雯[9]认为对大学生党员质量的考核评价体系应该从党员的自我总结评价、党支部测评考核、党总支评价及考核结果三个方面进行。尽管上述学者已经发现单纯依据党员自评层面的评价,极易对党员质量评价产生偏差,然而,其对评价层面的选择方面又出现结构不合理、缺乏代表性以及操作困难等问题。因此,选择哪些层面能更好地真实、客观、准确反映出党员质量情况,有待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党员由于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对其评价主体以及评价指标的选择均需要充分考虑到该特殊性。学生党员作为普通学生中的一员,与其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工作方面接触的主体多为学生、党支部书记以及班主任教师,因此,从上述不同层面评价党员质量具有科学性、客观性。

三、完善党员质量评价标准(模型)的建议

通过对目前学者关于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对比分析,明确了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价大学生党员质量需要从党员自评层面、学生层面以及教师层面进行,同时,在选取评价指标时应该相互印证,更好地客观、准确反映出党员质量的水平。

因此,建议在党员自评层面设定指标时,要涉及“自身服务意识、党性原则、在思想、学习以及社会工作方面表现”;学生层面涉及“党员服务意识、党员在思想、学习以及社会工作方面表现”;教师层面涉及“党员服务意识、党性原则、在思想、学习以及社会工作方面表现”等方面。同时,依据学术界较为通用的层次分析法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赋予,建立党员在组织上入党后的行动入党评价标准,切实提升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为党永葆青春和活力提供重要的评价标准支持。

[1]赵健.保持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0).

[2]朱建刚.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八项指标评价法”的建构及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

[3]金超,郑江.高校学生党员创先争优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11(2).

[4]沈燕丽,陈坚,梁辉.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评价体系的研究[J].网络财富,2009(2).

[5]周业安.初探大学生党员评价体系的构建[J].新西部,2012(17).

[6]周菲.高校基层党组织及党员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7]董文波.应用yaahp0.5.2软件实现大学生党员发展量化评价模型[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

[8]周菲,孙莹,胡玥.高校党员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长白学刊,2011(6).

[9]单晴雯,王宗广,李华涛.保证大学生党员质量的考核评价机制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6).

猜你喜欢
模范作用学生党员层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践行“两学一做”,发挥基层党员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
怎样看待起模范作用的问题?/起模范作用要根据个人具体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