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问题探析

2013-08-15 00:49王方玉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隐性政治心理

王方玉

(枣庄职业学院,山东 枣庄 277800)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内涵及诠释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内涵

有学者认为:“心理疏导概念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从医学角度来理解。就是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改变人们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和意志。来达到消除症状,治疗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一种方法[1]。二是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来理解。就是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心理问题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降低、解除不良心理状态和思想障碍的目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诠释

大学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主要对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工作时一定要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疏导工作,这样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品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为大学生投入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工作既要帮助有心理问题以及思想问题的大学生释疑解惑,又要在疏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心态,只有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新内涵才能更好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工作的实效性。

二、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一)心理疏导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取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学生心理疏导时,以学生的心理诉求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工作出发点,充分体现了人本价值取向,在进行心理疏导时教育者尊重受教育者、理解受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和教育受教育者,这一系列教育活动都源于教育工作者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心理疏导工作实施过程中教育者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这种方法有益于及时地解除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和思想障碍,从而获得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能积极地投入到与人的和谐交往过程中[2]。

(二)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单单是一种说理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方式。在进行心理疏导工作时既要及时地帮学生释疑解惑还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让学生的不正确思想走上正确思想的轨道。经济转型时期带来的思想动荡因素是多方面的,为此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当从“教育主导”向“受教育主导”转变,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要以受教育者为中心,从受教育者的心理问题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工作开展。除此之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单向形式向师生互动式的双向形式过渡,让师生之间真正地实现双向互动,这样的心理疏导形式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卓有成效。所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疏导也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三)心理疏导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它推动了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社会在急剧发生变化带动高校的迅速发展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也是大势所趋,而在这波巨浪的冲击下大学生无论是心灵还是精神上也都承受着巨大的打击,由此造成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障碍也是有增无减。而大学生诸多心理问题及思想问题也严重地影响到和谐校园的构建和发展。这时对于每一位师生的良好发展状态才是高校校园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而要使师生良好的发展还有赖于心理疏导,在它的努力下校园师生才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工作中去[3]。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简析

根据调查显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多方面的,而且比例各不相同,笔者对自己所在高校的大学生心理调试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得到以下结果:表示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心理调试能力较强的学生占15%,表示心理调试能力强的学生占 20%,表示心理调试能力一般的学生占 50%,表示心理调试能力较弱10%,而表示心理调试能力非常弱的学生则占5%。综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表示心理调试能力一般的学生是占大多数的。

而对于这部分学生他们一般在进行心理疏导问题的途径选择上一般会采用以下方式,对于每种途径的求助比例笔者也作了相关的记录:7%的学生表示会自己查阅相关知识来进行调解,3%的学生表示他们会向专业机构人士请教和咨询,23%的学生表示会向朋友或者同学谈心进行排谴,20%的学生表示会向辅导员或者专业老师倾诉,22%的学生表示会向网络倾诉,15%表示会通过文体活动来舒缓压力,10%的学生表示不排解,自己忍受。

对于上述这种情况笔者采取实验方法然后分别对这几种排解心理压力的效果也作了相关的调查。20%的学生表示对于心理问题的解决影响不大,30%的学生表示对于自我心理问题的调试有一定的影响,40%的学生表示对于自我心理调试有很大的帮助,10%的学生表示有非常大的帮助。而占据比例较大 40%学生中的一半表示他们通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他们一方面解决了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又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引导,所以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还有了更好的发展方向,感觉收获很大。而另外一半学生表示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排谴以后只是得到短暂的一个舒缓,而对于自己再遇到这样的问题还是没有方向感,不知道怎样去科学合理的调节。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途径

(一)科学的心理疏导方式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工作成效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符合实际的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当前大学生而言,他们不但受到主流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同时还受到非主流价值观的隐性影响,有时非主流价值观的隐性影响更甚。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心理素质也在呈现不同的发展特点,大学生拥有着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品格,但是在心理素质发展过程中由于外界事物的干扰,他们的心理素质还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将所在院校参加测试的100名大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名,对照组是未经任何心理疏导方式的大学生,实验组是经老师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后的大学生。笔者在进行新形势下的就业虚拟压力进行模拟时,发现对照组表现出很大的思想波动的学生占65.5%,而实验组的思想波动表现则相对平缓占35.5%。同时,在应对突发性的压力事件时,实验组表现不够淡定占30%,而对照组则表现出慌乱和焦灼的情绪的大学生则占70%。所以对于大学生情感上的不稳定还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式。

(二)加大隐性心理疏导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入细致地去把握心理疏导工作的重点才能让大学生真正摆脱思想问题以及心理问题的困扰。笔者认为心理疏导工作不能仅限于以显性的方式来实施地,而对于大学校园而言它存在着更多隐性的渠道,那么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利用好这些渠道将心理疏导以看不见的形式渗透到校园文化环境当中。以环境为载体的隐性教育方式同样也具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一些问题。其一这种以环境为载体的教育方式相对于其它显性教育具有更多优势,比如它的深刻性、隐蔽性以及间接性,在这种隐性教育形式下更易于达到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其二良好的环境更容易对大学生的心理、思想产生影响,而这种有意识的环境创设又会更大程度上加大感情思想投入;通过对所在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两种疏导方式的实验,发现显性的心理疏导工作和隐性的心理疏导工作最终达到的心理疏导效果有一些差距,显性的心理疏导工作使可以呈现 47%的成效,而隐性的心理疏导工作可以呈现53%的成效。对于这种成效的差距主要来自于隐性疏导具有优于显性方式的隐蔽性、间接性以及深刻性。而对于高校的心理疏导工作则应该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显性和隐性心理疏导的有效结合。

(三)全方位努力化解学生的心结

全方位努力化解学生的心结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就要明白这是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根据大学生思想的发展规律以及心理发展规律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从掌握大学生的认知到情感体验和内心情感的转化,最终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引导和正确疏导以后还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跟踪反馈和检测疏导。除了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以外还需要来自于高校管理部门的协调和配合,这也是在全方位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管理部门在努力过程中要始终以学校发展为主要目标,为大学生提供有利于心理疏导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为教育者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提供更多便利。 笔者通过对心理疏导工作实践和观察认识到全方位的工作更易于让近 70%的大学生形成完善的性格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而完善的性格和态度更易于他们对学习压力和生活困难进行有效化解,从而使自己身心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1] 杨芷英. 浅谈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2).

[2] 胡凯.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3] 彭拴莲. 利用心理疏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

[4] 刘红伟,刘凤英. 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浅析[J].教育与职业,2008,(11).

猜你喜欢
隐性政治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心理感受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