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高校新媒体交往积极作用——新媒体素质教育

2013-08-15 00:49眭国荣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教育者媒介群体

万 纤,眭国荣

(南京工业大学 政治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一、新媒体及新媒体交往

新媒体的发展将是未来媒体发展的新趋势,新媒体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学生教育中研究新媒体工具以及大学生新媒体交往的状况尤为重要。在思政工作中,探索如何通过运用新媒体工具来将新媒体交往的积极功效发挥到最大,这将为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提高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效率提供依据和思路。

在当今社会,所谓新媒体,通常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产生影响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综观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到,新媒体伴随着媒体的发生和发展在不断变化。比如,广播相对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电视是新媒体。如今我们所涉及到的新媒体主要是指电脑媒体和手机媒体,这两者在大学生的媒体生活中占据主要地位。

狭义上来说,新媒体交往是指网络交往,网络交往是网络人际交往的简称,简单来说,网络交往就是人们利用网络化的电子计算机这一高科技手段而进行的各种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联系过程。[1]网络人际交往具有虚拟性、自主性、开放性、广泛性的特点,另外,它以文字为载体,网络沟通的方式主要是打字聊天,辅之以视频语音等形式,同时网络交往是以共同兴趣和爱好为媒介的。

本文中主要涉及狭义的新媒体交往,它指的主要是网络交往,表现载体主要是电脑和手机网络。新媒体交往是与现实人际交往相对应的新型的交往形式,一方面,网络交往是通过网络这一媒介来进行联系的交往方式,另一方面,网络人际交往是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动态过程。网络人际交往的涵义侧重于网络和沟通两个概念,由此可知,凡是通过网络这一手段来进行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交往过程,都属于网络人际交往的范畴。网络交往的具体形式有:一、网上聊天工具,比如腾讯QQ、MSN、飞信;二、社交网络,比如人人网、开心网、新浪微博;三、网游,比如魔兽世界、梦幻西游等。

二、新媒体交往对于大学生群体的重要性

从宏观的社会学角度来看,新媒体交往具有诸多正面的社会功能,这些功能包括:群体归属功能、人际交往的多元化、社会不满的释放阀。首先,新媒体交往的特性使得大学生能够在网络交往中获得心理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以消除生活中的孤独无助和寂寞感。其次,新媒体交往使得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人际交往圈子迅速扩大和趋向于多元化。最后,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压力和不满,都可以通过新媒体交往来排解,以避免小层面的不满聚集形成社会不满力量,影响社会整体稳定。

从微观层面来看,新媒体交往对于大学生具有诸多积极影响,首先,大学生通过新媒体交往可以获得心理上的平等自由感,这是由网络的开放性决定的,大学生在新媒体交往中具有开放的心态,不再受社会身份和地位的影响。其次,大学生通过新媒体交往,可以与多样的人群交流沟通,可以高速且广泛地获得许多在现实里无法获取的知识技能。最后,新媒体交往给大学生带来了情感寄托和舒缓现实压力的新方式,个体在现实生活里的孤单无助在网络世界里得到了释放,内心的情绪情感在网络交往中得到了寄托。

在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校园学习和生活中,新媒体交往起到了潜移默化的重大影响。截至2011年12月的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出:全国共有网民5.13亿,其中10~29岁的青少年占到56.5%,大学生(包括大专、本科及以上)占22.4%。数据表明,网络生活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交往对于大学生不可或缺。由此可以看出,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大学生影响深刻,大学生群体得知许多重要事件都是通过媒体传播来获得的,新媒体作为新型的信息传播手段,必然可以作为高效的教育工具来使用。

三、通过新媒体素质教育,引导新媒体交往积极作用

新媒体素质教育是指在高校中充分普及新媒体工具及网络交往的知识,通过新媒体工具的使用来促进大学生新媒体交往,使得高校教育者和大学生群体都能适应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在新媒体氛围中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为了引导高校新媒体交往的积极作用,新媒体素质教育格外重要,这要求高校教育者和大学生群体双方共同加强媒介素养,即加强运用新媒体工具进行网络交往的能力。

新媒体工具区别于网络交往的具体形式,它侧重于应用性、目的性和信息互动性。新媒体工具一般作为中间媒介手段由一方向另一方传输某种信息,是一种应用型工具和手段,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需要新媒体工具的使用双方交流互动,从而产生信息的流传和散播。

新媒体工具的子工具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网络聊天工具,比如腾讯QQ、飞信、MSN;另一类是社交网络,比如人人网、开心网、新浪微博。与网络交往的具体形式不一致的是,网络交往的第三类具体形式是指网游,大学生通过网游进行小型集群活动,偏向于娱乐性和社交性,而作为工具手段的新媒体,侧重于信息引导性和教育性,因此这里并不认为网游是新媒体工具的一种。高校教育者在思政工作中已经频繁地运用新媒体工具作为手段来联系和教育学生。常用的新媒体工具包括:飞信、腾讯QQ、红色网站、博客、论坛。

从大学高校的角度来看,新媒体工具的普及使得教师群体的权威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大学生通过新媒体可以在网络中获得各种知识和信息,比如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甚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都可以轻松地通过网络途径得以解决,甚至有时他们由此获得的答案和方法比起从老师那咨询来的更加的全面、丰富和有趣,这样一来,学生不再像从前那样依赖老师了。由此可见,教育者急需加强自身素质,包括理论素质、实践素质以及媒介素质,其中媒介素质主要是指信息素质,强调教育者的应用新媒体的能力,同时,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工具和了解大学生新媒体交往的特点,结合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在观念、途径和方法上积极创新研究和实践,使自身不断适应当代新媒体信息发展的速度,建立起新媒体时代的新型教育权威。

为了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媒介素养,高校应当首先建立新媒体素养培育研究组织,可以定期召开以新媒体索养教育为主题的研讨会,以高校教育者为主体,辅之以学生干部的加入,收集学生对于高校教育者的相关意见,以更好地加强高校教育者媒介素养的研究培训。此外,开展新媒体素养教育活动也十分重要,这方面可以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比如组建新媒体索养教师协会、新媒体索养兴趣小组等,通过组织活动的形式在实践中培养提升高校教育者的新媒体素养。

从高校学生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群体是新媒体工具的重要使用人群,也是新媒体交往的关键主体,大学生群体的新媒体素养教育成为当今高校尤其需要重视的一块内容。为了适应新媒体信息时代的快速变迁,国内许多高校开设了与新媒体相关的课程,比如信息检索,但是课程的针对性不够,几乎没有哪个高校开设专门的新媒体素质教育课程。可观的是,随着新媒体的持续普及和深入,新媒体工具及其交往的重要性已经愈发得到高校教育者以及大学生群体的认可,高校内外的新媒体素质教育事业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优化。

在高校积极开展新媒体索养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大学生群体自身的积极配合与支持,要在接受教育的实践中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学生在运用新媒体工具进行学习的同时,也在有意识无意识地进行新媒体交往。在他们的新媒体交往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随新媒体交往一起出现的问题,比如认知偏差问题、逃避现实的心理、过度情感依赖问题等等。为了发挥新媒体交往的正面积极作用,大学生群体作为新媒体交往的主体,要充分认识到现实与网络的差别,在现实人际交往和新媒体网络交往中找到与自身相适应的平衡点。

随着新媒体工具的不断升级,大学高校将面对越来越先进的新媒体环境,在这种不断变化着的新媒体氛围下,高校的新媒体素质教育也应当随时代具体境况而发展及更新。无论是高校教育者还是大学生群体自身,都应当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不断获取前沿信息以更新头脑中的知识,在新媒体交往中不断培养运用新媒体工具的能力,积极提升新媒体交往的意识,做到与时俱进,跟上新媒体日新月异的脚步。

[1] 杨宏兰.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现状及对策[J]. 学习月刊,2011,(7).

[2] 柴文学,贾小兵,张锐. 关于利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工作的体会[J]. 中国电力教育,2012,(22).

[3] 王国燕.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 今传媒,2012,(1).

[4] 沈君.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J]. 科教导刊,2011,(5).

[5] 张伟. 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 科技信息,2011,(34).

[6] 巴音.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J].中国科技信息,2010,(18).

猜你喜欢
教育者媒介群体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