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制度的成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3-08-15 00:49张春蕾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日本职业发展

张春蕾

(周口师范学院 ,河南 周口 466001)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短缺,但是却能在二战前后经历了二次经济上的腾飞,这不能不归功于日本的教育成功地提供了大批优秀的熟练劳动者,对日本的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时,却受困于培育不出创造性人才。本文对日本的教育制度的成败得失浅析如下:

一、日本教育制度的沿革

颁布于1872年的《学制》是日本现代教育的开始的标志。在二战前的70余年时间里,日本教育涂染了浓厚的国家主义色彩。二战后,教育理念、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发生了重大的变化。50年代中期后,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各级各类教育进行了调整和改革,1947年3月,日本政府颁发了《日本教育基本法》,把《基本法》作为日本教育改革的根本大法。并把原来的6年义务教育改为9年义务教育。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政府和垄断财团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目的是利用教育为经济服务。1963年,日本文部省中央审议会提出了《关于后期中等教育的扩充、整顿》报告书,要求培养适应“职业的专业分工和新的部门所需要的人才,力求使教育内容多样化”,并把职业或实际生活所需要的技能训练作为高中教育的一部分,以“使毕业生尽可能取得各种职业的资格”,同时,在原有专科学校和各类中等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两年制短期大学。在社会的职业教育方面,日本政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1958年,国会通过了《职业训练法》,规定由各级行政机构举办职业训练所,对要求就业的人员进行职业训练,设置职业训练指导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对各工种实行技能定期考核。在60年代末,对《职业训练法》又作了全面的修订,把企业内部的培训机构与社会的职业训练机构的培训标准统一起来。70年代初期,日本政府又制订了职业训练基本计划,对不同类型的职工采取分别培训的办法,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职业技术业务教育制度。第三次教育改革酝酿于70年代中期,但直到80年代,中曾根首相执政时成立“临时教育审议会”之后才算正式出台。这次教改主要突出了三大方面:(1)重视个性;(2)向终身学习体系过渡;(3)国际化、信息化。

二、日本教育制度的成败及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一)国家重视教育

日本政府和国民非常重视教育,把教育看作立国的根本。在政府和财界的支持下,日本国民的平均教育水平有了巨大的飞跃。1955年到1947年间,高中升学率由51.5%提过到90.8%,基本上普及了高中教育;大学的升学率由18.4%提高到32.3%,也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成功地实现了成为教育发达社会的目标,其教育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世界的最高水平。日本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入学率为100%,教育的普及程度,同美国并驾齐驱,也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就质量而言,日本的义务教育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评价,日本中学生的平均学力高于其他国家,其初、中等教育质量之高举国公认。

对我国的启示:义务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的基础,关系到国民素质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必须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一项基础的、首要的任务来抓。可是,受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因为教育在人心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他们看不到教育对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和对自身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遇到许多困难。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必须从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和改造人们观念两方面入手,深入开展工作。第一,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以政府投入为主,调动各界群众兴办基础教育的积极性,加强教育督导体系的建设,推动普及义务教育工作的实施和落实。第二,要加强教育,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首先,要提高高级领导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建立政府政要对实施基础教育的目标责任制。其次,也要努力提高群众认识,从切身利益角度和民族发展角度教育群众,使其逐步转变观念,支持教育,投资教育。最后,教育人们树立法制观念。社会上不少人法制观念淡漠,不能从法制的角度来认识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导致我国大量失学、辍学现象的出现。

(二)重视教育法制

日本教育拥有全国统一的、十分完备的、细密配套的法律法规系统,确保了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英国教育科学大臣认为,“日本教育政策成功的理由不是预算支出的水平,而在于组织化的教育制度。日本的教育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对我国的启示:长期以来,教育法规体系薄弱以及教育政策的频繁改变,导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比较大的波动,这对整个教育事业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发展成果的累积性都造成一定的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正确认识我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吸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并总结我国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尽快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教育法体系,是我国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性和前提性工作。通过教育法律体系,可以确立教育的基本框架,为教育的发展和运作提供基本法律依据。同时,通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设置标准,可以统一全国的教育制度,平衡各地的办学条件,促进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重视职业教育

侧重职业的教育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了实用、速成的劳动力大军。

使日本企业得以轻易地获得足以应付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常规技术要求、足以充分地消化、吸收引进来的技术的一般劳动力,这是日本侧重职业教育的最大利益点。然而,这一点也正是日本式教育的最大弊端所在。

对我国的启示:日本教育制度导致日本教育缺乏基础性研究、缺乏创造力。这种教育制度之所以能够支撑日本的高速经济发展而不能支持现在的经济发展,完全是由于其历史的局限性所决定的。日本这种的以基础教育为主、以职业教育为核心的金字塔型结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机制,主要是依赖于引进先进技术、普及先进技术而完成的。也就是说,这些教育的成果,只是培养了一大批能够理解、熟悉、使用技术的劳动者,而这些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完全依赖于对引进技术的应用、改良。如果抽掉了引进技术这个关键因素,日本教育的历史局限性就暴露无遗了。当日本技术水平赶上欧美等发达国家之后,日本的教育便茫然了。基础研究和创造性的缺乏,使这种教育的作用不复存在了。日本的这种教育模式只能适应于大工业生产、规模经济时代。只有这种工业生产,才需要大批的、有一般知识和产业技术的劳动大军,才使这种普通教育的成果得以使用并发挥作用。到了以高科技产业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和主要动力的今天,经济发展需要的是富于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劳动力。于是,这种平凡教育由于缺乏创造性而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尽管日本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并进行了一些变革,但并未从根本上纠正这种教育制度的局限。

(四)重视教育投资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把发展教育事业定为基本国策,把“文明开化”列为三大政策之一。在经济上大力支持教育的发展,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提高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的比率。为此,日本在1962年颁发的“教育白皮书”中,正式把“教育投资论”作为日本政府的教育方针。教育投资的增加使得国民的受教育水平和教育效率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从而提高了从事生产劳动和经济活动的劳动者队伍的质量,进而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对我国的启示:在日本推进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在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上,教育处于先行的地位,非常重视对教育的投资。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投资从总规模上看投资水平较低、总量不足。要想让教育带动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服务,必须保障教育投资的总量,并且使教育投资的结构合理,提高教育的投资效率,使教育资源合理分配。

(五)制度僵硬,偏重知识,考试竞争激烈

日本的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应试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活动、手段等一切都围绕考试,迁就考试。对学生的评定标准是分数说了算,只要分数好,就是好学生,至于其他方面则不是很重视。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名牌高中,名牌大学的入学考试;为了迎合考试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个性也就很难得到发展。在学生的心目中,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学校使他们感到窒息,导致学生“欺辱”、“逃学”现象非常严重。这就从根本上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对我国的启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要求、不同的的创造潜能铸造了千差万别学生。但是日本教育强调同一的标准,并以此为标准进行淘汰帅选,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在追求共同性标准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学生就采取放松甚至放弃教育的做法。我国也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和激烈的考试竞争现象。目前我国已经意识到了偏重考试竞争、偏重学历、偏重知识教育而轻视实际能力的应试教育的危害,并为此进行了教改和课改,提倡培养孩子的创造性等措施,虽然取得一些的成效,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局面。我们必须看到,现在的世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为了适应这样的外部环境,我们的教育必须走人性化、弹性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接收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树立批判性思考的精神,为其创造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其丰富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三、几点想法

通过对日本的教育制度的成败之处进行分析,现对我国的教育体制进行了深思,提出几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要加强法律保障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立法机关应尽早制定出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我国教育法律体系,规定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比例,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

(二)教育目标“实用化”倾斜

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用之才,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改革,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大学生应用性、操作性和技能型训练的分量,注重培养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完善教育体制,使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适应社会上各岗位的需要。

(三)要有危机意识

与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制度在资金的投入、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学校设施的完善以及优秀教师的选聘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科教兴国”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应该落实在行动上,切实在人、物、财等各方面向教育倾斜,真正地重视教育。

[1] 梁忠义. 日本的教育与经济[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 杨民. 继承传统文化与发展现代教育的中日比较[J]. 比较教育研究,1998,(1).

[3] 黑泽惟昭,姜英敏. 日本教育现状与改革方向疏见[J]. 比较教育研究,2001,(10).

[4] 李宜冰,贾朝东. 日本的教育实习制度及启示[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9,(1).

[5] 坂本庆一. 日本的教育状况和问题[J]. 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94,(1).

[6] 日本教育得失及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J]. 煤炭高等教育,2001,(1).

猜你喜欢
日本职业发展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黄金时代》日本版
职业写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爱的职业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