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课启发式教学的实践思考

2013-08-15 00:49潘晓玲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讲授专业课案例

潘晓玲

(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中山 528403)

启发式教学是指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指导、启示、激发学生自主性与能动性,自觉、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及主动实践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具体的方式包括讲授启发式、案例启发式、讨论启发式、对比启发式、实践启发式等等,通过启发式教学指导,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思维,为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会计专业课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必要性

会计是一个非常讲究实践经验和专业技巧的职业,而与该职业所对应的会计专业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借以有效地进行经济管理的一门应用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没有会计实践经验的学生而言,要有效地掌握这门学科并不简单。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会计专业课传统应用的教学模式往往相对比较单一,内容枯燥,注入式的教学致使课堂气氛沉闷,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针对会计专业课的教学,教师必须改变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思维,采取多样有效的教学手段,而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适应会计专业课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

二、启发式教学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的关键点

(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其感受到学习乐趣并乐于思考的一种教学指导方式。它的基本要求包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等等,实质还是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因此,教师在采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会计课程专业性强,如学生刚开始接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时,教师可以采用家庭资产及负债的例子启发学生思考判断,而不能仅仅灌输概念和理论。

(二)教师要精心准备启发式教学内容

会计专业课采用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能熟练运用会计基本理论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能够通过独立思考找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启发式教学的内容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性和自觉性,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去主动探求知识。因此,教师要在全面熟悉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概括出适合启发式教学的内容并思考适应何种类型的启发方式,如《基础会计》中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实践启发式教学等,最终完成教学内容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授课精选。

(三)注意适度,防止流于形式

启发式是一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形式,通过指引、引导、讨论等方式可以激活学生主动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坚持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但是很多教师视启发为法宝,启发式教学无处不在,不管会计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符合教学客观规律,学生是否具备启发要求的基础等问题,把教学内容都设计成启发的形式进行讲授,这样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反而会导致学生失去思考的积极性,最终流于形式没有实效。因此,启发式教学的应用需要教师充分准备,考虑多方因素与可能性,尽量发挥其实效,注意适度,防止流于形式。

(四)重视实践练习的启发作用

会计专业课是属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的课程,无论是理论知识的获取或是操作能力的提高,都需要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认真探究,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也是要挖掘和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最终促使他们获取会计理论知识和提高会计操作能力。而实践练习是连接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很好的途径和桥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实践练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三、启发式教学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讲授启发式

讲授启发式是指把知识讲授与启发思维结合应用的一种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讲授不同,讲授启发式是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将传授的内容建立在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摸索的基础上,采用各种生动的形式介绍系统的知识并唤起学生主动探求的积极性。对于会计课程的某些重点难点的问题,教师必须进行详细的讲授,在讲授的过程善于启发学生运用已有或已学的知识,越过思维障碍,融会贯通。讲授得当,讲授过程就是启发的过程,讲授如果不得当,讲授的过程就只是“注入”而已。因此,教师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运用讲授启发式要注意几点:1.启发不用拘泥于形式。提问是一种启发,生动的讲述也可以启发,举例说明也是一种启发。讲授启发不用偏重形式,更应该关注讲述内容的启发性。如讲授会计要素可以通过提问进行启发;讲授会计科目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进行启发;讲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具体运用和相互关系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进行启发等等。2.讲授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必须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或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是讲授启发式最基本的要求。比如《管理会计》中提到成本形态的概念,称其是指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对于没有接触过此概念的学生而言较为抽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一定要注意结合知识的讲授与学生思维的启发。3.讲授要注意启发应用的基础。启发不是毫无章法的提问、举例及讲述,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要关注与学生已有旧知识的连接,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启发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慢慢领悟。

(二)案例启发式

案例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恰当的案例作为被剖析的对象,让学生联系所学的相关知识,对所选的具体案例进行研究。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判断、寻找对策等工作,最终使学生掌握会计知识的教学方法。案例启发在内容上以案例为讨论内容,但案例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而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解释有关的会计理论知识。这种形式不仅可以使理论讲解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并使其尽快掌握抽象的会计理论知识,能加以灵活运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理想教学效果。但是在会计专业课的案例启发式教学中要避免出现以下的问题:1.案例启发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务,重传授轻参与。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同时要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因此,案例启发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过程,内容要关注理论及实务。2.案例启发教学比例不尽合理,普及范围泛滥。案例启发式教学虽然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列入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但同时案例启发的应用也出现了一些极端的现象,如过分吹嘘案例启发的作用;为了追求案例而讲案例,生搬硬套;通过案例进行启发的知识点过于零散,没有整体的框架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出现这些问题,注意案例启发的恰当性与比例性。3.案例启发的资源不足,质量欠佳。为完成较高质量的案例启发教学,教师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充分准备案例,采用的案例要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中深化对会计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4.案例启发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缺少整合性的应用。案例启发式教学的明显特点是在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师起引导、组织作用,学生成为探究知识、探求真理的主角,学生在学习中从被动改为主动。

(三)讨论启发式

会计专业课的讨论启发式教学是指围绕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设计一系列互相联系而又不断深化的问题,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讨论启发式从具体问题出发,组织学生自己先行探索,改变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在进行讨论启发式教学的过程,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是根本。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传统满堂灌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所有学生施以千篇一律的教育,不能很好地处理教师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导致教学动力匮乏。讨论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变主动为被动,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挥教师导学导修的作用。2.构建良好的讨论学习环境。启发式教学必须给足学生讨论、交流的时空,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发挥的空间,在学生讨论过程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启示,不至于让他们束手无策,从而降低讨论的主动性。3.培养良好的讨论习惯。讨论学习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去探求知识,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力争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培养良好的讨论习惯,让他们参与到讨论中进行学习非常关键。

(四)对比启发式

对比一般来说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会计专业课的对比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将有关联的新旧知识、对应知识点进行相连讲解,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知识为新知识开路或者结合对应的知识学习融会贯通,找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会计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来看,专业知识基本上是有规律地循序渐进的。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通过教学中的生动对比,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鲜明的记忆,更易于让学生把握到知识点的规律与本质。如在《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账务处理的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回忆销售方的账务处理;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内容中,应税货物视同销售的账务处理与不予抵扣项目的账务处理,学生比较容易混淆,也适合对比启发,加深学生理解及掌握。

例:C公司将一批自产玻璃用于本企业在建工程,市价10000,成本8000,增值税率17%

借:在建工程 11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

例:C公司专营玻璃批发,将一批外购玻璃用于本企业在建工程,成本8000,售价10000,增值税率17%

借:在建工程 9360

贷:库存商品 8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360

(五)实践启发式

会计理论是在会计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辩证思维活动所形成的关于会计的理性认识,会计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关于会计的理性认识是来自于实践并指导会计实践。在会计专业课的教学中,实践可以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对会计感性认识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抓住其本质属性,正确理解会计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对会计的理性认识指导会计操作,完成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会计专业课的实践启发式教学就是通过实践活动启发学生把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在理论下进行实践。如介绍会计凭证、账簿的种类时,教师可以先发放会计工作中常用的真实凭证、账簿让学生观摩,然后再进行分类讲解;在讲授填制要求时,可以让学生拿着真实的凭证、账簿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操作。另外,在介绍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的内容、讲授《管理会计》课程的全面预算内容等等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实践启发式教学。此种方式使学生既能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又能提升基础的实践操作能力。

[1] 熊梅著. 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 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讲授专业课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