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训练中的“记忆方法”探究

2013-08-15 00:49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记忆方法源语译员

徐 东

(吉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一、引言

口译是大型国际会议、外交磋商、国际商务谈判、跨境旅游经贸等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服务,其形式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只有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种。两种类型的口译都需要经过长期专业的训练方可掌握要旨。本文将重点从口译训练中的“记忆方法”一项进行探究,以期对口译学习者和工作者有所启示。

二、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译员的记忆方式差异

交替传译时,译员在接收完源语信息之后再开始译语的发布,这两道口译程序之间存在着几十秒至数分钟的短时时差;而同声传译时,这两道口译程序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共时性”双作业活动,两者之间只存在数秒钟的极短时差,而且有时由于译员对源语信息的成功预测,这种时差甚至会完全消失。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在源语发布和译语产出时差的不同对口译工作具有重大影响,从而也使二者在记忆方法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交替传译为异步进行的口译活动,交传译员尽管有笔记技术作为辅助,仍然需要在听辨过程中合理调动自己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并努力将持续数十秒甚至若干分钟的源语信息在头脑中保留至译语发布完毕。(Gile,1995:168-169)因此交传译员需要有很精确的犹如“照相机”般的记忆力,这是交传译员必备的关键素质之一,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交替传译的成败。

同声传译为同步进行的口译活动,译员在源语讲话进行的同时,紧随其后将源语信息翻译给目的语听众。这时,译员只需借助瞬间记忆(偶尔也会动用短时记忆)就能胜任工作。

在清楚了同传和交传的记忆方式差异之后,我们便可以有的放矢地对其记忆训练方法进行探究。译员只有掌握合理、有效的记忆方法方能胜任……

三、口译中“记忆训练”的两个重要方面

1.注意力的训练

真正的记忆术可以称之为“注意术”。所谓注意,就是集中精神注意事物和行为,把它们固定于意识之中。因此注意力越强,印象便越深刻。我们之所以会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东西很快忘记,多半是由于并没有给它们足够必要的注意。因此培养记忆力时注意力训练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任务。

集中注意力,就是把注意力集中于一个课题或资源选择的一件事情上,而不让注意力转向它的其它题目上去的机能,它是人脑的一种定向反射活动。口译者必须在从事口译活动过程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鹜,因为思考任何无关的事情都会分散注意力,造成信息缺损,从而导致翻译质量的下降。

2.想象力的训练

柏拉图说过:“记忆好的秘诀就是根据我们想记住的各种资料来进行各种各样的想象”。想象力有时可以不需要任何思想内容,也无需逻辑,完全是为了记忆。如果记忆对象比较抽象,则需多花些功夫,先把他们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在这一过程中不要怕建立大胆的、甚至是愚蠢的联想,更不要怕有人因感到惊讶而进行的讽刺,重要的是把形象在脑海中记得清清楚楚,尽力把动的图像与不同的事物联结起来,如果经常这样运用,就会大大加强记忆能力。

另外,比联想更进一步的是发展想象力。想象不但可以使我们记忆的知识得到充分的调动,并通过融合、综合进而产生新的思维活动,而且可以反过来使原来的知识记忆得更加牢固。

在世界上,客观事物之间总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表现为并列关系,有的表现为从属关系,也有的互为因果。如果能把反映事物间的某种关系,或把在空间或时间上接近的事物,以及在实质上相似的事物和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联合起来,不失为增进记忆的好方法。从记忆的生理机能上看,联想能有效地建立脑细胞之间的触突联系,有助于记忆网络的形成,这样不但可以长期保持,也容易再现。所以,口译员一定要学会用想象力编织记忆之网。

四、基于以上基本的记忆培养方法,在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训练中,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1.交替传译记忆训练方法

(1)在交替传译过程中,需要有几十秒甚至若干分钟的时间跨度,因此译员需要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相结合,并且与笔记法配合使用,闭着建议进行交传训练首先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学员甚至可以基于已存的符号发明更适合自己的一套符号系统,并加以使用。然后在日后的翻译实践中加以固定,从而形成套路,真正在交传中做到笔记符号的运用自如。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保持源语信息的完整度,在传译时亦可充分还原,收放随心。

(2)交替传译的另一个训练方法即为段落的背诵。背诵材料可以涉及到百科知识的方方面面,难度自然需要由易到难,长度也需要由短到长。通过背诵,可以强化译者的记忆力,并使之得到不间断的训练和夯实,久而久之,译者必然会拥有超强的记忆力。

2.同传记忆训练方法

(1)同声传译是一种在强大现场压力下译员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的工作方式。它在普通听众的眼里异常神奇,但却使译者疲惫不堪。在同传记忆训练中,笔者建议仍然以传统的影子练习为突破口,采用源语跟读,译入语跟读的方法,并逐渐提高语速,增加难度(可以通过边复读边正序写数字,然后倒序写数字,再奇偶顺序写数字等方式),从而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进而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达到译者可以跟上随机选取的任何语速、任何语音语调的材料为止。

(2)进行完初级训练,可以背诵并记忆同传中经常用到的各种句型以及固定模式,然后逐步可以延伸到段落及语篇的同传记忆训练。译员每个瞬间记忆跨度所构成的单个较小的认识整体从而可以不断地进行合并,小的意义单位不断地组合成较大的意义单位,较大的意义单位又相互结合成更大的认识整体,这样译员辨听道德意义单位从词汇、句子、段落层面逐渐上升到语篇层面。并且随着译员对源语理解加深,原文的意义进一步明朗,译员的预测也随之变得更加准确。当意义翻译和代码转译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译员的译语就变得逐渐流畅、易懂起来,这时译者即可进入挥洒自如的“本能同传状态”。(张维为,1999:2)

3. 同传和交传共同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为了能够更好地训练自己的记忆能力,积极进行口译实践,译者可以针对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1)环境选择。正常人都是在安静无声的环境下容易集中注意力,而对于口译训练而言,却一定要反其道而行之,循序渐进地找到嘈杂、有干扰的环境进行注意力的练习,这样通过反复训练之后,往往能够在各种意外的环境下处乱不惊,保持良好、集中的注意力,从而避免由于环境变化带来的瞬间遗忘。

(2)排除分心。译者在针对某一项目进行训练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分心,因为在正式的口译场合,一丝一毫的分心都会造成信息的丢失,带来无可恢复的遗忘,从而造成译员巨大的心理恐慌,导致口译质量的严重下降。

(3)精力保持。译者在准备进行口译实践之前必须进行合理饮食和休息,从而保证拥有充沛的精力进行高强度的口译任务。这是需要严格遵守的规范,如果在口译实战之前睡眠不足或者饮食欠佳都会导致精神萎靡,从而影响译者的思绪和状态,导致口译质量的下降。充沛、旺盛的精力对记忆力的施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目的明确。译者需要在译前针对即将从事的翻译主题进行充分、有目的性的准备,包括词汇的准备和相关知识细节的了解并且充分记忆翻译所需内容。只有对专项的知识做到了然于心,才能在口译过程中发挥自如,表现良好。

(5)知识基础。翻译是一门集百科知识于一身的学问,因此要求译者在平时就注重各科知识的积累,真正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训练方法多样,主要还是保持多读不同学科门类的专业著作,多关注信息媒体的最新动态,多关注各学科的前沿知识,做到兼容并包,底蕴深厚。只有多了解并且及时记忆各行业、各领域的知识,才能在翻译过程中不会出现“空挡”,从而译得更准确、更地道。

(6)增加兴趣。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口译员,必须首先要爱上这一行当。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增加对翻译的兴趣,才能在长期高强度、乏味的工作中保持活力和状态,从而取得不断的进步。

五、结语

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是口译中要求最高、境界最高的两种方法,也是广大外语学习者热心追寻的两个终极目标,虽然其难度很大,但并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笔者认为只要能够坚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掌握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同时辅以足量的翻译实践,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口译员诞生。

[1] Gile, Daniel.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M].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a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2] 张维为. 英汉同声传译 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猜你喜欢
记忆方法源语译员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口译中的“陷阱”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有效记忆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帮助职业学校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历史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
让学生轻松记忆化学知识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