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周期波动与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2013-08-15 00:52
关键词:经济周期系统性风险管理

余 晖

(交通银行湖北省分行人力资源部,湖北 武汉430015)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风险,其中的系统性风险有涉及面广、传染性大、危害性严重等特点。所谓“银行系统性风险”,按照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Kaufman的说法,是指由于银行系统某个参与者不履约,从而引起其他参与者违约,进而引发链式反应而导致广泛的金融困难的可能性。

风险的溢出和传染是系统性风险最为典型的特征,而且系统性风险的这一特征不仅仅局限于一国的经济、金融领域。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使各国经济极易受到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冲击;股票市场、外汇市场价格的联动特征,则使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连锁反应速度加快;现代通讯技术及金融交易的高科技,也为风险的溢出创造了快速传播的条件。

系统性风险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性。与个别风险管理相比,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更艰难、更复杂,甚至需要监管理念、监管方式的某些根本改变。

虽然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困难,且无法通过投资组合进行分散,但可以通过控制,减弱其影响,并实施必要的防范。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转过程中,由一个谷底经过复苏、膨胀到峰顶,然后再收缩、萧条,到另一个谷底的过程。经济周期波动是经济社会具有的一种普遍现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经济周期是“现代特有的生活过程”。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的总体趋势,所经历扩张和收缩的过程,通常把经济周期依次分为复苏、高涨、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这种过程实质上反映了宏观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对其均衡状态的偏离和调整。

我国经济发展历程表明,经济增长始终与经济波动相伴而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因受世界经济格局、经济运行机制、经济结构和宏观调控政策等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周期性波动特征更加明显。

一般来讲,经济上行(即增长和繁荣时期)则风险相对较低,银行会多放贷款,以刺激消费,增加收益;经济下行(衰退和萧条时期)则市场萎缩,极易造成信用风险,信贷投放应更慎重,尤其应着力减少呆帐坏帐,保全已发放贷款的安全。根据中国银行针对1998年至今的数据分析,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将相应上升2.4%,其中房地产贷款对于不良率的“贡献度”最大。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2001年的-0.1%提高到2007年的21.5%,我国经济增长对外依赖性增强,经济周期与发达国家经济周期开始同步。几年前,当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上涨时,中国的一些商业银行纷纷降低贷款标准,贷款质量大幅下降。随着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相关银行的巨大风险暴露无遗。这一教训深刻说明,即使在经济上行时期,也要适当警惕银行系统性风险。

不过,目前的中国经济周期,主要还是与宏观调控密切相关。在宏观调控较松时,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率能够达到两位数,这一时期由于国家对银行信贷控制较少,因此银行信贷十分活跃。相反,在国家宏观调控较紧时,国家严格限制一些过热行业的扩张,银行信贷受到的限制较大。这里我们要特别提醒,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很难达到两位数,这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不确定性增加,相关商业银行一定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有的行业周期与经济周期正相关,如高档消费品业,经济上行时其销量会增大,行业发展速度快,风险相对较小。有的行业周期与经济周期负相关,如低档消费品业,经济下行时,人们会选择低消费层次,这个行业反而可能出现转机。房地产业的周期性与经济周期也有高度的相关性,从2008年开始,我国各种针对房地产行业的金融政策相继出台,抑制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增长是政府调控的方向和重点。受这些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进入了周期性调整阶段,理性违约风险急剧上升。据交通银行公布的报告,截至2010年9月底,交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65.84亿元,较年初增加15.75亿元,三季度骤增12.51亿元,与同业相比极为罕见,不良贷款率为1.22%。

导致以上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1.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7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金融形势严峻、复杂,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国家调控措施频发,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相继出台多项个人信贷业务调控措施,注意平衡风险与收益,切实提升信贷风险防范能力,同时加强对不良贷款历史数据的跟踪、整理和分析,及时发现风险,防范风险。全国房地产业因而遭遇资金瓶颈和消费者购房意愿急剧下降的严峻局面。2.房地产供给过剩。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4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9602万平方米。

但是,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的房地产贷款市场还有巨大发展潜力。银行业发展史表明,商业银行信贷投向占比最高的行业是房地产。在美国,1992年末房地产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42.7%,占全部资产24.8%,占GDP13.7%,房地产市场波动对美国银行业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本世纪初新经济泡沫破灭后,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降到1%,低利率以及宽松的按揭贷款条件导致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再度迅速扩张,房地产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从2001年末的46.3%上升到2006年末的57.4%。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足够的风险意识,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美国银行业不得不收缩房地产贷款。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从1998年末的4%提高到2007年末的18.3%,房地产贷款占GDP的比重也基本同比例上升。与美国相比,我国房地产贷款无论从绝对额还是从占比看,都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据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半壁江山,但由于美国银行业资产多元化,房地产贷款只占全部资产的1/3,即使如此,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仍然对该国银行业造成了系统性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只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5,但在有些分行此项占比已经达到了40%以上。所以,在我国经济周期开始进入下行阶段并且局部城市存在房地产泡沫的情况下,应高度关注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可能对我国银行业造成的系统性风险。

针对上述情况,我国商业银行应对经济周期变化的对策主要应有:

1.建立负责研究国内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政策专门机构,为商业银行提供可靠的决策咨询。我国商业银行要借鉴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与教训,研究当前宏观经济、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和价格的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评估经济波动对银行业的潜在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生成。特别要关注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加强行业及其信贷投放的跟踪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反应机制,化解宏观经济周期波动造成的系统性风险,从战略高度确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方向。此外,还要善于利用政府管理部门及科研部门如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社会科学院等的分析成果,来了解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从而把握宏观经济所处的阶段。

2.调整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建立适应宏观经济周期变化的最优资产组合,一方面控制部分行业的过度投资和盲目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支持和鼓励一些薄弱行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周期转向萧条或者宏观调控而使得风险程度增加的贷款,要执行信贷退出政策,对风险程度较高、出现一定支付危机的企业,应果断停止其贷款,通过多种措施积极回收贷款,必要时采取资产保全措施。构建以利率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强化利率风险管理意识,逐步确立利率风险管理在资产负债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确保资产与负债总量平衡与结构对称。

3.加大银行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银行的公司治理对于防范和消除其系统性风险至关重要。而只有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步伐,才能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才能为银行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在这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已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公司治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其中不乏创新之举。渤海银行设计的产权制度,就很独到。它在发起设立阶段,引入了境外战略投资者,通过集合资金信托形式,吸收自然人资金入股,通过若干民营企业组建民营投资公司方式,吸收民营资本入股。这些都是国内首创。多元化、科学化的股权安排为完善公司治理奠定了产权基础,不仅有利于渤海银行最高权力机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而且拓宽了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渠道,有利于社会居民通过股权投资直接分享渤海银行快速发展的经营成果。

4.建立全方位的风险监管体系,加强风险预测。在美国次贷危机中,高盛公司能够幸免于难,而花旗、美林等银行则受到重创,说明在风险管理上,高盛公司技高一筹。所以经济下行以及紧缩政策是对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集中测试和考验。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一定要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要以经济周期为基础来评估信贷资产的当前风险和未来风险,预测信贷项目的违约概率和未来可能发生的消极影响,并按照理性支持业务发展的要求,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竞争态势,及时调整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方法,全面提高风险管理政策的前瞻性与适应性,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建立完善的风险准备制度,提高抗风险能力。利用经济周期变化,提高不良资产的处置回报率。

5.加快金融创新,增强适应宏观经济周期变化的竞争能力。在传统的银行经营理念下,银行经营更多体现在存、贷款业务上,由于业务单一、产品匮乏,造成银行业受经济周期变化的影响极大,如果排除国家信誉这一保障因素,在经济剧烈波动的情况下,银行经营都将难以为继。因此,银行业必须加大业务创新的研究力度,不断探索出趋利避害的产品和措施,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周期的变化。要注意经营模式创新、业务方式创新、品牌管理创新,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升级,培育新的品牌增长点,不断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1]张东向.经济周期波动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2]武汉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课题组.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关于中国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若干理论问题的论点综述[J].经济评论,1991,(3).

[3]马家喜.论我国市场经济波动中的典型朱格拉周期现象[J].理论导刊,2011-11.

猜你喜欢
经济周期系统性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经济周期调整
美国经济数据背后:“拉长”的经济周期
跨越经济周期,中国企业如何创新成长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经济周期与宏观管理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