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品与消费品价格策略及变动的异同分析

2013-08-15 00:46王爱玲张兴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胜华山东东营5706
商业经济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工业品降价消费品

■ 王爱玲 张兴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山东青岛 6658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胜华 山东东营5706)

工业品与消费品的基本介绍

工业品,是指用来生产消费品或者其他工业品的产品或服务,以及在企业运作中所需的商用土地与房屋、机器设备、原材料和其他材料。根据产品在生产中的用途,可以分为原材料、设备、组装件(元器件)、零部件(专用件)、消耗补给品和商务服务五种(张云鹤,2009)。在本文中,工业品多从原材料的角度展开分析。

消费品,指为最终消费个体所消耗,而非用于再生产或者其他商业用途的产品。根据消费品的特点可以区分为便利品、选购品、特殊品和非渴求品。便利品是指顾客频繁购买或需要随时购买的产品;选购品指顾客在选购过程中,对适用性、质量、价格和式样等基本方面要做认真权衡比较的产品;特殊品指具备独有特征和(或)品牌标记的产品,对这些产品,有相当多的购买者一般都愿意做出特殊的购买努力,如特殊品牌和特殊式样的花色商品。非渴求品,指消费者不了解或即便了解也不想购买的产品(吴健安,2008)。

引起价格策略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面对的市场和购买特点不同

总体来说,工业品销售面向的是组织者市场,而消费品销售面对的是消费者市场。工业品营销的主要特性为:组织者客户、团队采购、专业购买、供购双方关系密切、目标客户群体相对明确,购买者数量少但购买量大。因此,工业品营销更多采取的是主动出击,一对一定点式大客户服务,以个性化定制、精细化营销取得订单。而消费品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普通消费者,数量庞大,消费行为特征、心理特征等各不相同,企业需要对市场进行细分,寻找到自己的目标消费群,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消费者,进行产品定位;从产品设计、包装、终端货柜陈列、广告诉求等方面制定更为贴合消费者的营销组合策略,消费品的购买多感性购买(吴健安,2008)。

这些不同的特点决定了消费品定价更贴切最终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工业品定价更倾向理智定价。

(二)产品的特性不同

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分别在不同的组织中运行,随着整个产业链的延伸和推进,最终结束于日常生活中所购买的消费品及其延伸。工业品一般处于产业链的中上游,消费品居于产业链的中下游。消费品通常是多次消费或者具有一定周期的再次消费,消费品购买有较少定义清晰的规范。工业品的原材料价格波动比较频繁,需要定期检查企业的各种成本,以确保定价不低于成本。工业品的生产,标准性要求高,通常市场买卖过程中,行业标准是既定的。消费品市场一般建立情感性地价值取向,而工业品偏重于建立经济价值,注重客观的产品品质(刘祖轲,2011)。

(三)市场运作方法的不同

对工业品来说,技术力量驱动品牌,品牌强化品质;而对于消费品来说,品牌的溢价力在于其情感沟通力(刘祖轲,2011)。工业品在产品改进方面多以技术创新和升级为主,消费品则以产品延伸和市场渗透为主。工业品的分销渠道一般是直接分销或者渠道长度为1,消费品的分销渠道一般是间接渠道,尤其是面向二、三线城市及乡镇,消费品的渠道长度一般大于1。工业品的分销渠道要比消费品的短,消费品更多的需要借助较多的中间商;由于消费品面向大众,因此,消费品广告通常通过大规模广播电视媒体,而工业品则是通过行业的专有媒体发布。而这些不同的市场运作方式,都影响到各自的价格导向和策略。

价格策略差异

研究定价策略,首先要考虑影响定价的因素。整体来说,工业品一般不处于完全竞争的环境,工业品竞争的激烈程度比消费品相对低;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工业企业,受原材料价格变化影响较大。其次,考虑企业的定价方法。常见的定价方法包括成本导向、需求导向和竞争导向。工业品主要是成本导向和竞争导向;消费品主要是竞争导向和需求导向。最后,在考虑影响定价因素和定价导向的基础上制定产品的定价策略。一般产品定价策略包括折扣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地区定价策略、差别定价策略、新产品定价策略等。

(一)工业品的定价策略

有关学者研究,工资上涨、输入型成本因素和交易性货币供给增加是推动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的三大主要因素。其中输入型成本因素在工业品价格中影响程度较重。如果工业品的原材料特别是资源性的,像石油、钢铁等,那么工业品的定价方法大多是成本导向型的。产品定价的高低取决于原材料获取时机及其价位。原材料的价格随着供需变化、市场行情、经济现状作出起伏变化,对于工业品制造商来说,在原材料价格起伏的变动中,既有机会又有风险。关键是看制造商如何抓住购买时机,获取较低价位的原材料。同时,工业品本身的价格也是随着原材料和替代品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要求制造商能够在低价位获取原材料,在高价位出售产品,这是最理想的状态,能够保证企业获取最大的利润。然而,工业品制造商要做到上述的理想状态,必须具有较强的预测市场的能力和较大的原材料及产品的库存。在原材料产品销售过程中,面向各个地区的客户,不同地区的客户发生的运输成本不同,所以,众多厂家在定价时多数是出厂价加上不同的运费形成的,或者根据客户的购买数量给于一定的优惠,因此,常见的原材料定价策略是地区定价策略和顾客差别定价策略。

而对于设备、组装件(元器件)、零部件(专用件)等工业品价格的变动没有原材料那么频繁,价格相对稳定,但价格中受技术因素和原材料价格变动影响较大。而且这几大类产品销售中,目标顾客明确,销售市场相对稳定,因此定价主要的导向就是成本导向和需求导向,定价的策略主要是折扣策略和顾客差别定价策略。

总体来说,我们常见的工业品定价策略就是折扣定价策略、地区差别定价策略和顾客差别定价策略。

(二)消费品的定价策略

消费品面向大众的日常消费,消费者购买高端产品大多追求的是品牌,而购买低端产品更多的是价格因素的考虑。高端消费品的定价方法大多以需求导向定价,以消费者的认知价值为导向;中端和低端消费品的定价方法大多以成本导向和竞争导向定价,具体如随行就市定价法或成本加成定价法。消费品的定价策略多是灵活多变的价格策略,考虑消费品的购买特点,常见的消费品定价策略主要有心理定价策略、折扣定价策略。尤其是快速消费品面对大众消费者时,折扣定价策略多采用数量折扣定价策略、季节折扣定价策略、价格折让策略等;而心理定价策略多采用声望定价策略、尾数定价策略、整数定价策略、分档定价策略、时段定价策略等。

价格策略的共同点

在市场营销领域内,由于市场、产品特性不同,市场运作的特点不同等等,工业品和消费品在价格策略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工业品和消费品在价格策略差异的同时,都因为是企业主体,并参与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价格策略也存在共性。

首先,无论是工业品还是消费品的生产企业都是盈利性组织,企业围绕目标一定是在“成本导向”的基础上再进行竞争导向定价或者是需求导向定价。其次,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对有明显产品异质化的产品,无论是工业品还是消费品,市场上产品的价格大多是撇脂定价;而对于同质化产品,企业大多采用渗透定价。另外,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无论是生产消费品还是工业品,如果企业处于市场的领导地位,那么企业价格制定的主动权就大一些,对整个行业的价格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如果企业处于追随的状态,则定价方面一般是随行就市定价法了。

工业品和消费品的价格变动策略

消费品的价格变动多以市场竞争为导向。工业品的价格变动多以市场竞争和成本因素为导向。通常我们所说的价格变动策略包括降价策略和提价策略。

(一)降价策略

在我国市场竞争过程中,消费品的价格变动策略多体现为价格战。参战企业通过降价来获取市场份额、清理库存、击败竞争对手,这个时候的降价多以竞争为导向,有时甚至忽视成本的因素。

大多工业品价格弹性相对消费品要小,价格波动相对大。同时,原材料型的工业品,价格变动较为频繁。通常该类工业品的价格变动策略与上游原材料和替代品价格变动密切联系。在这类工业品价格变动过程中,把握市场行情的变化,及时关注自己和同行生产和库存的变化,调整价格策略,就能获取利润目标。工业品即使降价大多也要考虑自己的成本,降价即以竞争为导向,也以成本为导向。

消费品的降价,除了清理库存外,对企业应当说负面影响大于正面的影响。主要的表现就是降价会导致品牌力的下降。而工业品的降价,则对品牌的影响作用小于消费品的影响作用。因为,工业品的降价一般是行业性的行为,是应市场行情需要被动降价;而消费品的降价多数是企业行为,除非某个对市场有冲击作用的企业发动价格战从而引发行业行为。

降价对于企业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对于消费品降价,除了清理库存的特殊情况下,即便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从长远角度来看,都有损于企业产品品牌的建设和企业利润的获得。对于工业品来说,一旦降价,有可能引起销售的返逆行为。对于生产工业品企业来说,中间商所占客户比例的多少,直接影响降价的后果。中间商和终端使用者的区别在于,中间商不自己使用产品,而是在市场行情的变动中投机获取利润。当工业品价格下降的时候,如果企业中间商所占客户比例较大的时候,往往由于价格的下降,引起了中间商的毁单行为或停止购买进而观望的行为,因为中间商也是为了获取更低价位的进货。所以,工业品销售的客户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尤其是客户信用的管理。

(二)提价策略

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消费品企业较少使用提价策略。在通货膨胀或者原材料上涨的情况下,消费品在整个行业背景下也会有集体的涨价行为。如果消费品企业单独使用了提价策略,那么一般是产品的升级,若不然,产品没变化使用提价策略就等于自己的市场份额拱手送人。当对市场有影响作用的竞争对手降价的时候,大部分竞争对手在产品同质化的压力下,一般是跟随降价。对于异质化的产品,企业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未来的品牌战略规划,可以采取价格不变的策略,甚至可以采取提价的策略,这样反而可以通过造成的市场效应提升品牌的宣传和地位。

对于原材料型的工业品来说,原材料和替代品涨价导致产品提价是经常的市场行为。而这种提价行为也应该是行业内大多数企业共同的行为。工业品提价带来的市场反应是下游采购者积极的购买行为,尤其是中间商的积极购买行为。

同样,提价对于企业一定是有风险的。如提价的时机把握,是率先提价还是跟随提价,提价多少等,都是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竞争地位、自己和对手的库存能力、下游采购者的库存估计等认真决策。

结论

工业品和消费品在定价策略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了解这种差异性,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二者的市场营销定价策略,并结合客户管理的理念制定系统的定价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工业品更类似于高端的消费品或者某些具有投资价值的消费品,因而,二者在定价策略上可以相互借鉴。无论是对于工业品还是消费品,还应该进一步结合渠道的变化和客户管理的目标,才能更全面地、更有针对性去制定自己的定价策略。

1.张云鹤.工业产品销售与一般消费品营销的差别.现代商业,2009.4

2.吴健安.市场营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刘祖轲.工业品和快消品的品牌路径-工业品品牌是公的,快消品品牌是母的.销售与市场,2011.9

猜你喜欢
工业品降价消费品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不降价,不促销,业务员仅3人,他们一年却能卖出虾苗50多个亿
工业品市场营销模式创新思考分析
数字孪生与质量评价——基于工业品电商平台的创新与实践
2019第一波饲料降价启示录
工业品市场营销模式创新研究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发改委拟完善一次性消费品限用制度
没“逗你玩”国际大牌,这次真的降价了!
PAHs将成消费品出口新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