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土家族青年国家认同的成因及强化策略

2013-08-15 00:46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鄂西土家族民族团结

谭 迪 董 娅

(1.2.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对所在国家的认同度是该国家凝聚力形成的心理基础,也是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在当前世界范围内民族分裂主义思潮泛滥的影响下,我国少数民族青年一代的国家认同程度更关乎我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及和谐的未来。生活在湖北西部的鄂西土家族,是我国土家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在与其他民族友好交往中,相互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在保留自己民族文化传统和特性的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国家认同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年轻一代的土家族人在民族传统和国家民族政策及思想教育的影响下,总体来看国家认同心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分析鄂西土家族青年国家认同的现状,研究影响其国家认同不断提高的原因,并从中总结经验和启示,对加强少数民族青年一代国家认同的引导与培养,具有积极的现实启发作用。

一、鄂西土家族青年较高国家认同度的表现

《社会心理学辞典》将认同定义为“是一种情感的、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的过程”[1]。国家认同对于个人来说,就是指个人确认自己属于哪一个国家以及对这个国家产生归属感、依恋感的心理过程及价值确认。[2]鄂西土家族青年国家认同的主流是积极正面的,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着较强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关心国家大事,具有高度的国家责任感。关心国家大事是具有国家认同意识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鄂西土家族青年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我们不难发现,鄂西土家族青年对于关系国计民生、国家荣誉的重大事件是非常关注的。参与抗震救灾、积极捐资捐物、关注奥运赛事、对于钓鱼岛事件采取理性思考等等,在面对种种国家大事时,他们都能主动维护国家利益,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国家责任感极强。

2、积极交流沟通,具有坚定的民族团结观。通过对鄂西高校的土家族青年的社会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们得知,95%的土家族青年有着坚定的民族团结意识。他们对于国家的民族政策持充分肯定的态度,并且特别珍惜当前各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为自己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感到骄傲和自豪。很多鄂西土家族青年参加了少数民族预科班、少数民族骨干班的学习深造,在高校中不仅仅增长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与其他民族的沟通交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深化了民族团结和友谊之情。在面对新疆“7·5”事件和西藏“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时,鄂西土家族青年坚决地站在党和人民的一边,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决维护祖国的安全和统一,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3、吸收各民族文化精髓,具有良好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从语言文字上来看,土家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土家语,但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因此在长期的多民族交往中,绝大多数的土家族人基本都将汉语文字视为他们的文字。这些正是深受汉族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3]从民族服饰上来看,居住在县城乡的土家族青年的日常生活习惯基本与汉民族无异,服饰已与现代服饰没有区别。此外,鄂西土家族文化也积极吸收与其毗邻而居的苗、侗、白等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精髓,并将之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正是如此,土家族的传统文化才得以融入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因子,体现出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极认同态度和倾向。

二、鄂西土家族青年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

1、鄂西特殊地理位置与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

鄂西地区位于中国的腹心地带,处于中国的东、西、南、北交汇点,是连接东中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纽带,同时也是西部大开发的最前沿。鄂西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显要的地理位置,历来都是经济文化频繁交流的汇集地。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鄂西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鄂西地区的土家族青年,他们生活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之下,更是切身的感受到了经济快速发展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巨大变化。此外,鄂西土家族人民热爱祖国、爱好和平,他们历来与中央政府保持隶属关系,并与各族人民一道为开发祖国边陲、捍卫领土完整、抵抗外来侵略而顽强斗争。鄂西土家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早已深深地根植于他们心中。这些使得他们从内心深处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崇敬之情,增进了他们对于国家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加深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2、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民族关怀的现实影响

国家除了加强对鄂西地区土家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民族特色资源的保护,还特别关注鄂西地区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不仅在鄂西地区成立了“湖北民族学院”,为鄂西地区培养了大量的少数民族青年人才,还给予特殊的政策扶持如设立高校民族班和民族预科班、少数民族学生高考加分的政策、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等,为鄂西土家族青年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和深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途径。除了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政策扶持,发达地区也通过各种途径对鄂西地区进行援助和帮扶,为鄂西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为了加快鄂西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湖北开展的“616”对口支援工程受到了鄂西地区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这是促进民族团结、增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在鄂西地区的学校,我们随处可见北京援建、武汉援建的教学楼和宿舍楼,鄂西地区的土家族青年坐在这些宽敞明亮的现代化教室里面,油然而生的是对党和政府的感激和崇敬之情。党和政府对鄂西民族地区的关怀和援助,所产生的不仅仅是重要的物质利益,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它进一步增添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精神力量,也进一步加强了鄂西人民爱国主义情感和拥护民族团结的坚定意志。

3、学校教育和家庭氛围的教育影响

青年阶段是鄂西土家族青年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期,心理的不成熟到成熟,知识的不完善到完善等等是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学校教育对鄂西土家族青年的影响是深刻和显著的。如在学校课程学习中,有针对性的面向鄂西土家族青年开设本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既满足了他们的知识渴求欲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向往心理,又培养了他们对汉族文化或其他民族文化的学习性和包容性的民族性格。鄂西土家族青年性格淳朴、豁达直爽、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能够与不属于本民族的青年成为朝夕相处的朋友,并且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或文艺活动等等,充分展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得到了各族青年的认可和好评。这些正是鄂西土家族青年积极融入民族大家庭、加强民族团结、培养民族友情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家庭环境对鄂西土家族青年的国家认同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鄂西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鄂西土家族青年的家庭环境明显改善,其父母大部分也受到过不同程度的学校教育,能够正确引导他们热爱祖国,勤奋学习,遵纪守法等。

三、强化鄂西土家族青年国家认同的策略

1、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巩固国家认同的物质根基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首先,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加大国家财政和地方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援助力度,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开辟一条畅通高速的绿色通道。其次,民族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发展特色民族产业,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如,鄂西土家族凭借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民俗文化,发展了极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并逐渐成为拉动鄂西地区经济发展的招牌产业。鄂西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加快了鄂西地区的经济发展,还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更好的了解认识鄂西土家族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生态风光,这极大地增强了鄂西土家族青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深化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和民族地方共同努力、积极探索一条适应民族地区特殊风土人情的发展之路,以加快实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2、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夯实国家认同的政治基础

加强少数民族青年国家认同教育过程中学校处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加强少数民族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夯实国家认同的政治基础,是学校教育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首先,要完善学校课程的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是少数民族青年了解国家的政策制度、时事政治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青年对国家的认知、评价和情感的主要渠道。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少数民族地区就应当高度重视少数民族青年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和引导,在青年初期打下坚实的国家认同的政治基础。其次,开设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也是加强少数民族青年国家认同的有效途径。不少鄂西土家族青年反映出对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渴求,这是鄂西土家族青年积极认同本民族身份、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表现。因此,在传统的政治理论课程教育之外,还应当对少数民族青年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培养他们正确的民族认同观念的同时,加强对中华民族认同的教育,即共休憩、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国家认同,实现少数民族青年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统一。第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感的培养。鄂西地区的民族院校从校园的标志性建筑、文化长廊、学院报刊,饮食文化等处处体现着鄂西地区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同时,鄂西民族院校还特别注重对其他民族饮食文化和民族风俗的尊重和照顾,如针对回民单独开设清真食堂等,都是体现民族院校特色,加强各民族友好团结的重要途径。鄂西高校每年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各族青年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舞台,同时也让各族青年能够充分表现自己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特长,满足了他们对信息的渴求和较强的自我表现欲,也增加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深化了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第四,注重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积极发挥网络传媒的积极引导作用,利用网络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宣传和学习,以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攻击,消除反民族团结思潮的影响,使网络成为少数民族青年接受爱国主义精神洗礼的重要阵地。

3、积极优化家庭环境,营造国家认同的和谐氛围

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4]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家庭教育环境的好坏,对少数民族青年国家认同的影响是直接的,长久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发挥家庭教育环境对少数民族青年国家认同教育的引导作用。鄂西土家族青年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父母大多数受到过学校的正规教育,享受到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他们能够正确对待并且高度认同改革开放的成果,拥护党的领导,认同国家的政策和制度,并且寄希望于子女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因此,他们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能够正确的引导他们树立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的意识,能够积极做好与孩子的沟通工作,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家庭教育的正面引导,能够增加学校社会国家认同教育的实效性,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相互统一的教育合力,对少数民族青年施加全方位的国家认同的教育力量,全面提高少数民族青年的国家认同观,为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和各民族团结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1]社会心理学辞典[Z].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2]陈云达.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

[3]彭振坤,黄柏权.土家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鄂西土家族民族团结
鄂西高速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
民族团结之歌
数字化视频监控技术在鄂西高速中的应用浅析
土家族情歌
土家族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沪渝高速鄂西段隧道LED照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