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2013-08-20 08:23王翔燕
中外医疗 2013年8期
关键词:脂肪性酒精性肝病

王翔燕

济源市人民医院,河南济源45465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以及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1],是一种以弥漫性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肝损害,严重者出现肝硬化及终末期肝衰竭,其早期治疗可阻止疾病进行发展。该研究探讨了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消化科收治的114例患者,均按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分会标准确诊为NAFLD[2]。其中男54例,女60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44.1±4.2)岁;所有患者均签属知情同意书。同意配合饮食及运动治疗。排除标准:入组前1个月接受过其它药物治疗者;病毒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炎患者;糖尿病及其合并症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适当运动和控制饮食。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口服,0.4 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口服,0.5 g/次,3次/d。两组均以3个月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临床总体疗效,治疗前、后两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 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 临床症状消失,ALT、AST、TG、TC均恢复正常,B超检查脂肪肝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改善,ALT、AST、TG、TC下降值大于治疗前的2/3,B超示肝回声轻度增强;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ALT、AST、TG、TC无改善或改善较小,B超检查无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3]。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 t检验,组别比较采用χ2。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ALT、AST、FINS、TC、TG、 BMI、WHR 水平

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LT、AST、TC、TG、 BMI水平均有显著改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以及治疗后两组比较,ALT、AST、FINS、TC、TG、BMI、WHR水平均有显著改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2两组 ALT、AST、FINS、TC、TG、 BMI、WHR 比较(±s)

表 2两组 ALT、AST、FINS、TC、TG、 BMI、WHR 比较(±s)

注:1)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2)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指标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前 治疗后ALT(U/L)AST(U/L)FINS TC(mmoL/)TG(mmoL/)BMI(kg/m2)WHR 98.40±16.60 75.70±12.20 1.35±0.23 6.84±1.43 2.43±0.23 29.35±3.43 0.92±0.03 88.17±15.701)58.20±11.401)1.25±0.14 5.79±1.241)1.86±0.471)27.35±4.241)0.87±0.09 95.50±29 77.10±18.40 1.34±0.27 6.74±1.50 2.40±0.51 29.34±6.52 0.93±0.11 53.40±18.301),2)37.10±10.801),2)0.97±0.161),2)4.52±1.311),2)1.47±0.391),2)22.97±5.531),2)0.81±0.241),2)

3 讨论

目前研究认为NAFLD发病机制为“二次打击”学说。胰岛素抵抗(IR)是指第一次打击,大约98%的NAFLD患者存在IR,因此IR已成为NAFLD的特征。促进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沉积于肝脏,肝细胞发生脂肪病变。第二次打击即过氧化脂质、氧化应激,导致炎性反应和肝细胞损伤。增加了肝细胞凋亡的机率,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4]。第二次打击导致过氧化脂质反应加重,刺激胰岛素细胞分泌胰岛素,加重IR。脂肪水平如TC、TG不断增加,肝脏线粒体功能障碍,脂肪酸输出及氧化减少,促进了肝内脂肪的进一步堆积[5]。

二甲双胍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有效降低胰岛素抵抗,降血糖的同时还可以改善肝功水平,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率,抑制脂肪分解并降低游离脂肪酸浓度,参与肝细胞蛋白质、糖代谢,防止TG体内积聚,改善肝脏脂肪代谢,及NAFLD患者的肝功能和肝组织学指标[6]。该研究表明,应用二甲双胍组可有效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改善 ALT、AST、FINS、TC、TG、 BMI、WHR水平,表明与二甲双胍联用,对于患者的肝功能、胰岛素抵抗、血脂等方面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O07:10.

[2]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06年2月份修订)[J].肝脏,2006,11(1):68-70.

[3] 向毅,罗文杰.探讨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J].当代医学,2012,18(17):18-19.

[4] 楚蓝.非酒精性脂肪肝及其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9,36(6):383- 85.

[5] Méndez-Sánchez N,Arrese M,Zamora-Valdés D,et al.Current concept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Liver Int,2007,27(4):423-433.

[6] 许莉.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和安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4):523-524.

猜你喜欢
脂肪性酒精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成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新药的研发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肝病很复杂,久患肝病未必成良医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疗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