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3-08-20 08:23刘绍荣
中外医疗 2013年8期
关键词:骨关节钢板关节

刘绍荣

大理州祥云县人民医院外二科,云南大理672100

跟骨骨折是骨科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跗骨骨折症状,其主要可以分为:关节内骨折、关节外骨折两类。据相关医学研究资料显示[1],75%以上的跟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其临床治疗较为困难,如果治疗措施不当可能遗留疼痛、足跟变宽、扁平足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近年来,国内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中主要采取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总体临床效果较为理想,该文结合该院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分析。为了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对该院2009年1—2月42例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42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17~62岁,平均(35.3±2.5)岁。该组患者均为单侧跟骨关节内骨折,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6例,坠落伤16例。该组患者入院后均经CT或者三维重建CT检查,骨折累及跟距关节得到证实,关节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塌陷。该组患者中,合并有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5例,合并股骨干骨折2例。按照Sanders进行分型,该组病例中,Ⅱ型22例,Ⅲ型15例,Ⅳ型5例,手术均于皮肤出现皱纹时进行。

1.2 方法

该组患者均接受钢板内固定治疗,连续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取侧卧位,患肢位于上方,大腿上部捆扎止血带。手术中患者均采用外侧延长“L形”切口,切成全厚皮瓣后,采取锐性剥离的方式,于腓肠肌腱鞘深处将患者跟骨外侧面的软组织全部掀起,使用3枚克氏针分别插入患者的外踝、距骨外侧突及骰骨,将克氏针缓慢弯曲,并牵开切口皮瓣,保证距下关节、跟骨外侧面及跟骰关节充分显露[2]。必要时可以移去外侧壁骨块,以方便观察患者后关节面的实际塌陷情况。依次复位或挤压恢复患者跟骨的Bohler角、Gissane角及宽度,使用2~3枚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经C臂或者X光片观察后,确认患者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及距下后关节面均达到良好的恢复效果。将Y形钛质钢板嵌压于患者跟骨的外侧面,并将螺钉拧向载距突方向进行固定,保证复位固定的可靠性。完成上述操作后,使用清水冲洗患者跟骨部位的伤口,按照要求放置负压引流,在皮瓣处进行逐层缝合,以彻底关闭切口[3]。术后,患肢均采取踝关节跖屈位石膏固定的方式,患者常规服用或注射抗生素7~9 d。引流管拔除后,患者可以适当进行足趾、踝屈伸活动及前足“8”形运动。

1.3 评分标准

该组患者术后均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4]进行疗效评价,具体评价标准为:①90~100分为优,患者无疼痛感,行走正常,可以恢复原来的工作;②75~89分为良,患者行走基本恢复正常,伴有轻微的疼痛感,但是可恢复原来工作;③50~74分为可,患者的跟骨畸形较为复杂,有较为明显的行走疼痛感,体力劳动者需要改变工种;④<50分为差,患者的行动能力严重受限,足底损伤严重。

1.4 统计方法

本组病例的相关计量资料均采用SPSSl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该组病例的相关计量资料均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该组4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27个月,平均(14.5±2.6)个月。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临床效果的评价:优24例,良13例,可5例,优良率为88.1%,具体情况见表1。手术前后比较,该组患者的 Bohler角由 10.5°矫正为 33.6°,Gissane角由 102.5°矫正为133.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该组患者的随访期间,钢板均固定可靠,患者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2±0.3)个月。随访期间,该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为:切口拐角处皮缘坏死感染3例,换药后自行愈合;皮肤坏死2例,行局部皮瓣转移后治愈;骨折部位复位不良、钢板断裂、骨不连2例,行关节融合术后治愈。

表1 该组患者的Maryland足部评分结果

3 讨论

跟骨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症状,多为粉碎性骨折,累及跟距关节面的为关节内骨折。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手术的主要的治疗方法,而非手术治疗仅适用于无移位或移位较小的关节外骨折。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手术疗法的主要作用是尽量恢复跟骨的长度、宽度与高度,保持正常的跟骰关系及跟距关系,充分保证其稳定性,减少跟骨变形及创伤性关节炎所带来的并发症[5]。该组患者均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钢板内固定治疗中,手术成败的关键是的Bohler角及Gissane角的恢复,以及跟骨宽度与关节面平整。其中Bohler角的减小或者消失,将影响到距下关节之间的对合关系,患者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而Gissane角的改变则可能影响到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预后效果;在钢板内固定治疗中,需要注意的是关节面不平整极有可能引发创伤性关节炎,而跟骨宽度的改变则是患者术后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引起医生的高度重视。

结合该研究的相关结果,笔者总结了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该院采用Y型钢板,其结构较为合理,主要是根据跟骨解剖与粉碎骨折患者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②钢板内固定手术的适用范围较广,适用于绝大部分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③患者在术后可以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术中选用的Y型钢板更适合于患者足部皮肤张力较大的特点,同时钛合金的强度较大,十分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早期锻炼。

在该组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笔者认为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时,必须注重手术时机的合理选择,由于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跟部外侧软组织较为薄弱,发生骨折后极易出现肿胀症状,加之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创伤,患者足部的血液运行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急诊手术的方法,由于骨折断面的出血量较大,加之软骨组织损伤,患者在术后容易出现皮肤坏死的并发症。但是手术时限超过2周,则可能造成术中缝合困难,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不理想,甚至出现坏死、感染等严重的术后并发症[6]。结合该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笔者认为在患者跟骨部位皮肤出现皱纹时进行钢板内固定手术较为适宜,即待患者骨折部位基本消退肿胀后进行手术,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的伤口愈合。另外,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十分重要的,采用钢板内固定手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患者骨折部位的及早恢复,所以,医护人员应提醒,并协助患者及早进行康复训练,以缩短住院时间。

4 结语

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1] 于晓霞,施忠民,曾炳芳,等.切开复位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22(4):218-222.

[2] 梁军,胡滨成.跟骨的形态结构及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0,18(2):106-108.

[3] 刘佩全,王颖,雷国亮.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09,l5(34):93-94.

[4] 袁怀亮,刘意毅,赵中强.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3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8):48-49.

[5] 董继胜,余远利,沈民仁,等.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45(3):286-288.

[6] 范华,孟宾钧,卢强,等.骨折[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19-529.

猜你喜欢
骨关节钢板关节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MSCTA在骨关节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复合钢板焊接坡口的制定
骨关节结核术后个体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15CrMoR(H)+SUS321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
跟骨关节内骨折选择不同类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研究
谈船上卷钢与钢板的衬垫
给手指“松关节”为何会发出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