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在剖腹产术中的应用效果

2013-08-20 08:23任建奇
中外医疗 2013年8期
关键词:剖腹产产科全麻

王 勇 任建奇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贵州六盘水553001

瑞芬太尼是一个新型的短效麻醉性镇痛药,在临床麻醉中应用正日益广泛,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然而,在产科中并未广泛用于对剖腹产术的全身麻醉。产科进行剖宫产的麻醉,必须同时考虑到麻醉方法对孕妇以及新生儿的影响,故用药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作用时间短和起效迅、并且消除较快的优点。剖腹产中的手术麻醉,很容易导致胎儿呼吸抑制,是麻醉科医生最担心的问题。有研究表明,持续或反复使用的瑞芬太尼不会产生堆积现象,具有在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上的优越性。该文为探讨剖腹产术中使用瑞芬太尼进行全麻的临床应用效果,随机选取2009年5月—2012年6月妊娠剖宫产行全麻患者120例,观察瑞芬太尼对产妇和新生儿的综合影响,评估剖宫产全麻使用瑞芬太尼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妊娠剖宫产行全麻患者120例。年龄20~30岁,ASA I-III级,体重 60~88.5 kg,孕周 38~41周,平均孕周为(39±0.8)周。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全麻组(A组)和普通全麻组(B组),各组60例。

1.2 研究方法

术前30 min将阿托品0.5 mg进行肌内注射产妇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使用心电图(ECG)进行常规检测,并且检测无创血压(NIBP),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诱导,A组使用瑞芬太尼1 ug/kg 缓慢静脉注射(>1 min),后以 0.15 ug/(kg·min)。 吸入氧浓度(FiO2)50%,异氟醚(ISO)1.5%。术后拔管后给予芬太尼1.5~2.0 ug/kg镇痛(总量<0.1 mg)。B组麻醉诱导是氯胺酮1 mg/kg、异丙酚1.5 mg/kg、维库溴铵0.8 mg/kg、异氟醚(ISO)1%~2%维持。术后镇痛和A组相同。在分娩出胎儿之后1 min内进行胎儿的脐动脉血血气分析。同时对A组脐带血瑞芬太尼浓度进行测定。记录两组产妇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和术后苏醒时间、胎儿血气情况。测定胎儿分娩出后1、5、10 min的阿氏评分,和30 min后神经行为(NACS)评分。

1.3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两样本的t检验。

2 结果

在麻醉诱导后5 min内,所有剖宫产胎儿均娩出。

①两组产妇在插管、拔管时在HR、DBP、SDP、MAP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插管后12例出现低血压现象。②两组全麻产妇间血液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③两组全麻产妇的苏醒时间为:A 组平均(5.3±3.9)min,B 组平均为(13.1±5.1)min,两组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全麻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胎儿的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产妇全麻过程中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比较

表2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两组比较

3 讨论

该资料中使用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其用于剖腹产术中的全身麻醉,具有以下特点:镇痛明显,起效快,消除迅速,长期持续使用无体内蓄积现象等[1]。全身麻醉过程中,两组方法在血流动力学参数、苏醒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胎儿娩出后测定新生儿Apgar评分和脐带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瑞芬太尼的血药浓度在A组测得结果很低,其值对新生儿呼吸无影响。所以,瑞芬太尼在产科麻醉诱导产妇平稳快速苏醒,对新生儿是安全的。

产科手术在前几年使用椎管内麻醉比较多,对于椎管内麻醉禁忌的孕妇,常常选用局部麻醉或者全身麻醉。阿曲库胺和氯胺酮是传统的产科全身麻醉诱导剂,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2],用其进行全麻时,在插管时的应激反应较大,剖腹产术中镇痛不完全,对孕妇和胎儿有很强的不良反应,使剖腹产手术安全系数降低。但临床使用瑞芬太尼对剖腹产孕妇进行全麻,除具有上述特点之外,还可有效抑制全麻应激反应,使其循环相对平稳,未出现循环波动,而对照组的循环则波动剧烈,出现明显的插管反应。所以,瑞芬太尼有可能成为产科全麻插管最理想的诱导剂之一。有资料表明[3]:研究瑞芬太尼在进行麻醉诱导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时,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发现其结果均属于正常范围之内,其研究数据显示,所有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均>7分,脐动脉血气分析和NACS评分结果也都属于正常范围内,其结果与该资料的研究结果一致。

其次,在该资料中,使用瑞芬太尼诱导剖腹产全麻的使用效果中,血流动力学方面更趋向稳定,且孕妇苏醒时间较普通全麻短,同时无术中知晓发生,表明瑞芬太尼在麻醉方面要比普通麻醉组强。

最后,瑞芬太尼能通过胎盘-血脑屏障[4],但在胎儿体内药物迅速代谢和再分部,无药物蓄积等现象。Apgar和NACS评分均在正常值之内,表示瑞芬太尼在诱导剖腹产孕妇的全麻过程中对孕妇和新生儿影响轻微,是目前剖宫产中理想的麻醉药物。

[1] 俞卫锋.麻醉与复苏新论[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24-27.

[2] 徐纳新,咸云淑,黄飞,等.瑞芬太尼产科全麻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915-917.

[3] 邹雪芹,岳云.国人雷米芬太尼维持满意自主通气的EC50值[J].麻醉与监护论坛,2007(4):222-224.

[4] 蔡呁夏,曾葵,黄蔚,等.高危妊娠剖宫产全身麻醉中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的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11(27):870-871.

猜你喜欢
剖腹产产科全麻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牛的剖腹产手术
母畜妊娠期常见产科病及诊治
碘伏湿热敷对剖腹产切口护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