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客运枢纽交通组织研究

2013-08-21 08:57肖向良
山西建筑 2013年7期
关键词:候车中庭站房

何 丹 肖向良

(1.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2.湖南省道路运输管理局,湖南长沙 410000)

1 概述

长沙汽车南站始建于1996年,为一级客运站,占地面积10万m2,总建筑面积3.2万m2。近年来,随着长沙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公交系统不断发展、完善,尤其是长沙地铁9号线、长株潭城际铁路的建设后将连接汽车南站,汽车南站将承担真正意义上的枢纽功能,因此,政府拟将长沙新南站改扩建为综合性交通枢纽。新南站将在原址上进行改扩建,东临洞和路,西邻韶山路,北靠时代阳光大道,南临先锋路,其性质为集公路客运、城铁、地铁、常规公交、出租车和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主要建设主站房、长途立体停车楼、地下停车场、经营性配套设施等建筑,形成以站房为主、商业为辅,兼商业、酒店式公寓、商务办公、文化娱乐等复合功能的城市综合体。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模大,建筑功能复杂,不仅是城市交通的转换中心、城市对外交通的重要出口,而且是城市人流、车流的重要集散地。高效的交通枢纽一方面要求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需要有合理的交通组织作为运营保障。因此,针对长沙南站枢纽开展交通组织研究,具有极强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

2 新南站枢纽设计方案简介

目前,长沙汽车南站综合客运枢纽正处于概念设计阶段。根据比选方案,新南站规划占地面积约10万m2,建筑面积达34.69万m2,规划社会停车位1 576个,始发公交线路25条,长途发车位46个,短途发车位16个。新南站方案以“融”为设计主题,考虑枢纽与城际铁路、地铁、用地、城市空间结构等周边环境的融合(见图1)。平面布置上有商业区和站房区两个大型建筑,其中商业区沿时代阳光大道分布,包括行政办公用房和商务酒店;站房区沿韶山路展开,为地上4层和地下2层,分为站房服务区和停车楼,站房服务区与停车楼之间由天井分隔(见图2)。立面布置方案上,地下-1层:沿韶山路下沉广场处为商业空间,与商业区地下商业空间形成整体,增强其商业氛围;-2层:社会停车场,与商业区的地下2层通行通道连接;地面1层:站房服务区为换乘大厅,布置售票大厅、短途候车区、长途候车区、行包托运区,停车楼为长途停车和发车区;地上2层:站房服务区围绕换乘大厅布置候车厅,对内服务的商业用房,停车楼为长途停车和发车区;3层,4层:内部站务办公区,通过换乘大厅处可以直通-1层,与城际铁路的Ⅱ号出入口对接。

3 枢纽交通组织方案

3.1 交通组织的原则与要点

长沙新汽车南站枢纽集公路客运、城际铁路、城市地铁、常规公交、出租车和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枢纽,具有特征为:交通流向复杂、路径选择灵活性强、目的差异性显著、客流到达出发集中、客流分布时间上不均匀等,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冲突问题较突出。因此,针对该枢纽开展交通组织设计要点包括:1)枢纽与城市交通系统的接口处理。交通枢纽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之间的转换与衔接,即:处理公路客运、城际铁路如何与城市地铁、常规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之间的衔接问题。通常,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交通系统的接口接入模式包括:地面式、地下式、高空式、复合式等。作为汽车南站交通枢纽与长沙市的交通系统如何衔接,既能满足近期运行要求,又有利于远期方案的实施,是本次交通组织的要点之一。2)枢纽内部交通组织。枢纽内部交通组织决定了枢纽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交通组织与枢纽内部功能布局、空间组合有密切关系,内部交通组织如何根据建筑的形式和功能布局合理组织交通流线,也是交通组织的要点。3)枢纽外部交通组织。长沙汽车南站周边交通较复杂,合围道路主要有韶山路、时代阳光大道、先锋路、洞和路。周边商业网点较密集,附近有红星大型水果、建材批发市场等。公路客运车流主要流向:从京港澳高速经由时代阳光大道、先锋路等进入南站,或从国道107经由韶山路、先锋路接入南站。合理组织枢纽外部交通组织也是关键。

图1 枢纽平面位置图

图2 枢纽概念设计方案效果图

3.2 行人交通组织

3.2.1 行人流线设计

行人流线包括:商业区、站房区和停车区的行人流,分别介绍如下:

1)商业区行人流:主要由韶山路通过形象广场分别进入信息管理大楼,商业中心以及商务酒店;商业街人流可以顺应地势自由出入沿商业街布置的临街商铺。

2)站房区人流:由韶山路主入口进入站房,在售票大厅购票后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在1层短途候车或者普通候车,也可以通过共享中庭的垂直交通核选择到2楼候车。候车区与发车位之间的中庭之间设置疏散楼梯和无障碍电梯,在满足消防疏散要求的同时,充分考虑残疾人无障碍设计的需求。停车楼部分的车行流线与发车区完全分开,保证1层,2层处设置的发车位不受干扰;停车楼的人员疏散通过中庭部分的楼梯完成。站房区3层,4层为站房的办公区,人员出入主要由南部入口处的专用出入口;同时共享中庭部分的垂直交通核与天井部分的楼梯,在满足管理人员上下出入的功能需求的同时也达到消防疏散的要求。

3)停车区人流:停车区为到达区,人流主要向下进行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也可以通过扶梯或者楼梯下至-1层后直接步行穿过天井所在的位置出站。-1层天井两侧布置了大型商业入口和一些商铺,这样的人行交通流线可以集聚商业人气。

3.2.2 枢纽客流换乘行人流线

换乘行人流线包括两部分:进站客流行人换乘、出站客流行人换乘。其中,进站客流行人换乘分为:公交到站换乘行人流、城铁到站换乘行人流、出租车和社会车辆到站换乘人流、周边旅客进站换乘人流;出站客流行人换乘分为:长途客运进站换乘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城铁等。1)公交到站换乘行人流:由位于时代阳光大道和洞河路两个公交车专用入口进入-1层公交到达区,然后步行至位于主站房共享中庭处的垂直交通核,乘自动扶梯或者无障碍电梯至1层售票大厅,买票候车进站上车。2)城铁到站换乘行人流:由城铁站房层原Ⅱ号出入口接主站房共享中庭处的垂直交通核,乘自动扶梯或者无障碍电梯至1层售票大厅,买票候车进站上车。3)社会车辆到站换乘人流:社会车辆到达层为-2层,行人步行至主站房共享中庭处的垂直交通核,乘自动扶梯或者无障碍电梯至1层售票大厅,买票候车进站上车。4)长途客运车辆进站后在下客区1层下客,旅客由自动扶梯和无障碍电梯下行至-1层可换乘公交、出租车;下行至-2层可换乘城铁;也可由-1层南北两块之间的绿地中庭步行出站。

3.3 机动车流线交通组织

1)长途客车流线:由先锋路进入,经到站区掉头,由先锋路出站。2)公交车流线:由时代阳光大道进入站内,通过专用通道抵达地下1层,至公交停发区后,再经专用通道至先锋路出站。3)出租车和社会车辆由韶山路进入地下-2层停车场,经专用出口从停车场抵达韶山路出站。

4 结语

综合交通是城市交通发展趋势,综合立体交通枢纽是实现综合交通的重要节点。长沙市汽车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兼长途客运、轨道、公交、小汽车和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其交通组织十分复杂,本次设计在概念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分析了各交通流线组成,基于分离和衔接的思想,设计了行人、长途客车、公交车、小汽车的交通流线,最大限度减少了行人与非机动车冲突、不同交通方式的冲突,为新汽车南站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借鉴。

[1]晏克非,黎冬平,程林结.长沙市客运西站综合枢纽交通总体规划方案简述[J].交通与运输,2009,25(2):28-30.

[2]邱丽丽,顾保南.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剖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3):55-59.

[3]郭劲松,李旭宏,朱彦东.综合交通枢纽区域内部交通组织研究[J].山西建筑,2007,33(20):14-15.

[4]陈方红,王清宇,罗 霞.大型综合客运枢纽交通组织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30(3):61-64.

[5]郭 华,袁倩倩.北京市北苑客运交通枢纽外部交通组织设计[J].城市交通,2010,8(2):55-60.

猜你喜欢
候车中庭站房
十五夜①望月
中庭形式及天窗面积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分析
无限追踪
铁路客运站候车区运用多目标优化模型研究
隔着坐
青岛西站站房主体封顶
浅析铁路站房冲(钻)孔灌注桩质量缺陷成因及控制
回廊式中庭建筑烟气控制方法研究
BIM技术在铁路站房综合管线及设备维护中的应用分析
商业建筑中庭空间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