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角斗士》、《百万美元宝贝》透视美国英雄主义价值观

2013-08-23 08:50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
电影评介 2013年16期
关键词:角斗士马克西姆英雄主义

□文/王 洁,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

电影《角斗士》海报

电影《百万美元宝贝》海报

电影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通过电影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风俗、文化、价值观。观赏电影,我们可以超越娱乐,从更深刻的角度探索电影中隐含的文化因素。

一、美国电影的英雄情结探源

英雄是群体生活的产物。当人类陷入危机时,一些在智力、体能、道德品质上出类拔萃者会拯救处于困境中的同伴,这些人被称为英雄。

对英雄的塑造是美国电影一个永恒的主题,英雄可谓无处不在,不过英雄的形态千变万化。他们可能是拯救万民的超人,可能是为国家独立而冲锋陷阵的战士,也可能是叱咤风云、力挽狂澜的政治人物;有时可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却于机缘中成就了英雄梦。尽管美国电影中的英雄形象“此起彼伏”,但观众似乎永不厌倦,永远为他们呐喊,被他们激励。美国电影中这种浓厚的英雄主义情结,一方面来自美国人自身的优越感,另一方面源于电影作为娱乐产业的需求。

英雄的出现与之而来的是作为大众心理的英雄崇拜。对超常能力的梦想,对成功的渴望,对英雄人物的膜拜,置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形成一种情结似的心理表征。(周小玲:《试论美国电影中的英雄情结》,载《渝西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年2期)英雄情结是人的主体性的心理情结,每个人都有成为英雄的欲望。英雄享有惩恶扬善的快感,也有君临天下、天之骄子的豪迈情怀。成为英雄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证明。

美国人带有天然的优越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希腊人的自信,罗马帝国的不可一世,基督教的传教精神,启蒙运动的理想赋予欧洲人的优越感,在美国这里发扬光大,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国人》,彭树智、王小伦著,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23页)美国人认为自己是上帝的子民,人类的骄子,美国是正义和希望之乡。这种天然的优越感和使命感使美国的英雄情结深入骨髓。

潜意识中隐含着的英雄情结一旦被某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激发出来,便能引起我们的强烈共鸣,电影无疑是最具这种力量的艺术形式之一。电影娱乐产业的性质决定它要迎合观众的需要,创造最大的市场。驻在每个人心中的英雄梦使英雄题材的影片备受观众欢迎,也促成了美国电影中浓浓的英雄主义情结。

二、理想的支撑——道德英雄的激励

在美国电影中,英雄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传统英雄。传统英雄亦是道德英雄,他们是道德与秩序的维护者,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斗志昂扬,不畏艰险,甚至肯为大众牺牲自我,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和道德理想。(李佑明、徐建纲:《美国电影中的文化现象浅析》,载《电影文学》2008年10期)他们永远保持着奉献精神,英勇果敢,以正义压倒邪恶。这些英雄无论面对怎样险恶的危机或不利的局势,总是临危不乱,冷静机智地奋勇前行;无论局势多么复杂多样、变化多端,他们总能以无比清醒的理性头脑,快速做出完美正确的判断,抓住机会,获得胜利。他们伟大的献身精神、高尚的品格使其形象显得格外高大而神圣 ,让亿万观众都笼罩在英雄主义的光环里。蜘蛛侠、超人是这种英雄的典型代表,在很多灾难片中,美国人也当仁不让地成为拯救地球和人类的英雄。在美国出品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中,关于英雄题材的电影也不在少数。

电影《角斗士》中,罗马军团的统帅马克西姆斯便是一个传统的道德英雄。他品德高尚,英勇善战,不恋权位,受到士兵们的拥戴,优秀的他被罗马皇帝物色为下一任的皇帝。但英雄的道路注定是坎坷的,野心勃勃的卡默多斯将老皇帝马库斯·奥里利乌斯杀害,并试图将马克西姆斯处死。马克西姆斯最终凭借坚强的意志侥幸得以生还,但是妻儿在十字架上的惨死让他痛不欲生。身受重伤的马克西姆斯被卖到斗兽场,成为了一名供大众娱乐的角斗士,罗马的人民也陷入恐怖和独裁之中。英雄的特质就在于面对任何危机,受到何种致命的打击或毁灭性的创伤,总是从不胆怯,一往无前。最终,马克西姆斯将奸诈歹毒的卡默多斯杀死,慰藉了在九泉之下的妻儿,维护了罗马帝国的民主,救万民于水火之中。马克西姆斯的传奇就是一部英雄的凯歌,他向我们昭示了英雄的使命感和拯救意识,以及英雄成长的奋斗史。

道德英雄多舛的命运和辉煌的成功使观众的精神得到升华,观众似乎和银幕上的英雄一起经过了艰辛却伟大的历程,在心灵上实现了自己的英雄梦,也会因之受到激励。

三、人生意义的追求——对平民英雄的认可

美国人乐观进取,不相信失败,就像美国作家海明威所说:“一个人可以被摧毁,但决不能被打败!”他们相信任何人只要努力奋斗,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在北美这个充满希望的大陆上过上幸福的生活。这种观点催生了美国电影中的另一种英雄——平民英雄。

平民英雄体现的是当代价值观念,他们不再是以传统立场塑造出来的“神化”人物,不再“高、大、全”,也不再有动辄拯救天下的高姿态,他们以平凡人的面孔出现,有平凡人的喜怒哀乐和人性弱点。这样的平凡人经过个人奋斗,不断成长,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成为大众心中的英雄。

影片《百万美元宝贝》中的女主角麦琪个人遭遇凄惨,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去世,弟弟坐牢,妹妹谎报孩子骗取政府救济金,妈妈懒惰肥胖。她一个人离开家乡在餐馆打工,只为了坚持自我,追求自己的拳击梦想。“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她只知道一件事,自己是个垃圾。”尽管31岁的年龄已不适合这项运动,尽管拳击馆的教练不接受她,但她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她的坚持和勤奋终于打动了教练,经过刻苦的练习她终于登上了拳击比赛的擂台。当世界各地的观众在她出场时候高呼“Mo-Cuishle”(my baby,my blood),当她一次又一次将选手击倒时,我们便知道,她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完成了蝴蝶般美丽的蜕变。毫无疑问,麦琪是一个闪耀着个人光辉的英雄。家庭的羁绊,年龄的限制,并不能阻挡她追求理想的步伐,她勤奋坚定,最终成为了平凡但伟大的英雄。

《阿甘正传》的阿甘,《王者归来》的弗罗多,《逃离德黑兰》的托尼等,与麦琪一道建构了美国的平民英雄群体。

英雄可以是拯救人类的伟大人物,也可以是身边成功抵达梦想的小人物。美国电影极力宣扬个人英雄主义,一方面可以增加电影的观赏性,迎合观众的需要,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给自己的民族灌输一种英雄意识,激励人们勇于承担责任,积极追求人生的价值。

猜你喜欢
角斗士马克西姆英雄主义
解析钢琴曲《野蜂飞舞》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宏伟建筑里的残忍表演
浅析马克西姆与乔治·温斯顿的流行钢琴音乐代表作品比较
罗马惊魂
消解英雄主义:反讽与直观——《骑兵军》阅读启示
母亲的手
罗马角斗场上的最后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