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直系子女早期人格特征及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2013-08-31 07:09殷俊凤孙乃玲解昌国
精神医学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直系娱乐性精神分裂症

殷俊凤 孙乃玲 解昌国

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具有遗传易感性,在生物学亲属高危人群中,父母有一方患精神分裂症,其直系子女的终生患病风险大概达13%,父母双方均患精神分裂症,其直系子女的终生患病风险可达 46%[1,2]。部分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还可以表现出异常的人格特征或人格偏离[3~5]。本研究通过与正常对照相比较,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直系子女发育早期的人格特征、家庭环境模式及家庭环境因素对早期人格形成过程的影响,为预防和干预异常的人格特征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1.1 研究组 随机收集2009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精神科门诊与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选取其9~15岁直系子女(排除精神病、智力障碍、癫痫、脑器质性疾病和其他严重躯体疾病等)。共35例患者,男10例,女25例;年龄29~50岁,平均(37.5±6.2)岁;病程 0.4 ~22 年,平均(8.3 ±5.4)年。直系子女共35例,其中男童24例,女童11例,平均年龄(11.0 ±2.5)岁。

1.1.2 对照组 在当地某中、小学收集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1∶1相匹配,经躯体检查和精神检查均正常的健康成年人的子女,共35例,其中男童22例,女童13例,平均年龄(11.2±1.8)岁。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 >0.05)。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艾森克个性问卷 (幼年版)(EPQ):本研究采用的是由龚耀先主持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6]。该问卷应用于7~15岁的儿童青少年,共有88个项目。按E(内-外向)、N(情绪稳定性)、P(精神质)、L(掩饰性)4个维度来评定人的个性特征,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个题目做“是”或“否”的二选一回答,得分高低反映不同的人格特征,统计分析时均采用原始分。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各维度内一致性系数 0.76 ~0.86 之间[7]。(2)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8]:由 Moos编制,共90个项目,包括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等10个分量表。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同质信度Cronbach系数为 0.24 ~0.75,重测信度 0.55 ~0.92[8]。

1.2.2 实施过程 首先由经过培训的正规心理测验师讲解填表事项及指导语,然后由被试自己填写上述问卷,研究人员对每份逐一核实,及时补正缺漏项目,填完后当场收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EPQ评分比较 在人格特征方面,研究组在精神质、神经质两个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 <0.01),内-外向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掩饰性维度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EPQ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EPQ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FES-CV量表评分比较 在家庭环境上,研究组亲密度、成功性、娱乐性3个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矛盾性、独立性及控制性3个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FES-CV量表各因子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FES-CV量表各因子评分比较(分,)

表3 研究组人格特征与家庭环境模式相关分析(r)

2.3 研究组人格特征与家庭环境模式相关性分析研究组精神质与亲密度、娱乐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P <0.01),而与矛盾性、控制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内外向与亲密度、成功性、娱乐性呈显著正相关(P <0.05,P <0.01);神经质与亲密度、娱乐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控制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掩饰性与亲密度、娱乐性及组织性呈显著正相关(P <0.05,P <0.01)。

3 讨论

本研究EPQ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直系子女的精神质(P)分、神经质(N)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内-外向(E)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表明研究组人群可能更具有内向、神经质和精神质的人格特征。Larestone等[9]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男性一级亲属较双相情感障碍等其他类型的精神障碍患者的男性一级亲属有较高的精神质评分。Silberschmidt等[5]采用十八维度人格测定量表(DAPP-BQ)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级亲属在焦虑、顺从、深交困难、社会回避等项显著高于正常对照。本研究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直系子女以内向为主,多表现为安静、内省、做事前倾向有计划性;神经质则表现出较正常儿童少有的焦虑、紧张甚至抑郁;精神质则多表现为孤僻、缺乏亲近感。这一结果可能与其长期生活在精神分裂症特殊家庭环境有关,也可能是由于样本较小造成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直系子女儿童期成长环境多变,居住环境的不稳定性与有精神疾病的父或母无力抚养有密切相关,直系子女或为单亲家庭或为祖父母甚至近亲属所抚养,其成长过程难免遭遇生活中的负性事件,其痛苦经历诸如受歧视、体罚等会造成他们躯体和心理的伤害,影响正常人格的形成[10]。精神分裂症患者直系子女在儿童青少年期,其人格特征发育还不够成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随着环境的改变或者在心理矫正下有可能会更加趋于成熟和稳定正常。

家庭动力学是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来描述家庭成员的关系和互动特征,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具有不同于正常对照的家庭动力学特征[11]。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家庭环境特征在亲密度、成功性及娱乐性3个因子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直系子女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承诺、帮助和支持程度低,亲情冷淡,缺乏沟通;将一般性活动(如上学和工作)变为成就性或竞争性活动的程度低;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的程度差。而在矛盾性、独立性及控制性3个因子的评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直系子女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露愤怒、攻击或矛盾的程度强,关系疏远;独立性评分过高即可能会过于独立,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拒绝管教;高控制家庭成员使用固定的家规和程序来安排家庭生活的程度高,缺乏灵活变通性。周勇等[12]研究也发现精神分裂症家庭所表现的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高矛盾性和高控制性,反映了精神分裂症家庭存在松散、缺乏灵活性和较多矛盾性突出的特征,与本研究结果类似。

本研究相关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直系子女的精神质及神经质两个维度与亲密度、娱乐性两个因子均存在显著负相关,精神质与矛盾性、控制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控制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内-外向与亲密度、娱乐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即家庭成员的亲密度、娱乐性越低,矛盾性越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直系子女所表现出的孤僻、焦虑及内向的人格特征越突出,从而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增加成年期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专业人员不仅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直系子女早期的异常人格及早给予心理干预,而且还应该包括对抚养直系子女的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必要的心理干预机制,可能更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直系子女的人格的健全发展。

本研究受条件所限,评定样本数偏小,结果能否准确反映精神分裂症患者直系子女早期的心理状况,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纵向追踪研究。

[1]Tsuang MT,Stone WS,Faraone SV.Schizophrenia:vulnerability versus disease[J].Dialogues Clin Neurosci.2000,2(3):257-266

[2]Tsuang MT,Faraone SV.Epidemiology and Behavioral Genetics of Schizophrenia.In:Watson SJ,ed.Biology of Schizophrenia and Affective Disease[M].New York,NY:Raven Press,1994:163-195

[3]Kendler KS,McGuire M,Gruenberg AM,et al.Schizotypal symptoms and signs in the Roscommon family study[J].Arch Gen Psychiatry,1995,52:296-303

[4]McGuffin P,Thapar A.The genetics of personality disorder[J].Br J Psychiatry,1992,160:12-23

[5]Silberschmidt AL,Sponheim SR.Personality in relation to genetic liability for schizophrenia and bipolar disorder:Differential associations with the COMT Val108/158Met polymorphism[J].Schizophr Res,2008,100(1):316-324

[6]龚耀先.艾森克个性问卷(幼年版)[M].长沙:湖南医学院,1983

[7]降彩虹.汉族与蒙古族青少年攻击型结构与人格倾向的比较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9,22(6):423-442

[8]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142

[9]Larstone RM,Jang KL,Livesley WJ,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ysenck's P-E-N model of personality,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and traits delineating personality dysfunction[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2,33:25-37

[10]Caton CL,Cournos F,Felix A,et al.Childhood Experiences and Current Adjustment of Offspring of Indigent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Psychiatr Serv,1998,49(1):86-90

[11]焦公凯,陈一心,陈图农,等.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特征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2,25(1):4-7

[12]周勇,刘蔼迎.精神分裂患者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15):2025-2026

猜你喜欢
直系娱乐性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1920年河南易督风潮中赵倜转向与直皖易势
孙子女外孙子女等继承权的保障制度改革
直系姻亲结婚之我见
受众新闻娱乐性的不同心理类型探析
编排语言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娱乐性研究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十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