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模式的社区健康管理对更年期妇女知信行的影响

2013-09-06 06:07佟秀梅杜雪平孙艳格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全科医师知晓率全科

佟秀梅,杜雪平,孙艳格

更年期是每位女性必经的生理阶段。在这个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多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发病率逐渐提高[1]。同时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各种更年期症状及妇科疾病的患病率将上升[2]。更年期妇女面临越来越多的健康问题。目前全科医师在对更年期妇女实施健康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其慢性病及常见疾病的诊疗,对于妇科问题关注较少。目前有关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的研究资料有限,本研究通过对更年期妇女实施不同模式的健康管理措施,希望探索出适合更年期妇女的健康管理模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1—6月在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355例更年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年龄为40~60岁的女性;(2)有月经改变或任一更年期症状,更年期症状包括:潮热出汗、感觉异常、失眠、情绪波动、抑郁疑心、眩晕、疲乏、骨关节痛、头痛、心悸、皮肤蚁走感、性生活困难、反复泌尿系统感染。排除标准:(1)非自愿参加此次研究的妇女;(2)患有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疾患者;(3)患有恶性肿瘤、恶性高血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等病情不稳定者;(4)日常生活及活动能力有障碍者。按照研究对象就诊地点的不同,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是到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的汽南、社会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门诊就诊的更年期妇女160例;对照组是相同时段到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三里河二区、三里河一区、木樨地、24号楼、复北社区卫生服务站全科门诊就诊的更年期妇女195例。355例更年期妇女中,有一项及以上更年期症状者有273人 (占76.9%)。两组更年期妇女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医疗保障类型及更年期症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n(%)〕Table1 Comparison of basic situ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1.2 研究方法 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干预组和对照组给予不同模式的社区健康管理措施,管理时间为1年。参考相关资料[3-7]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更年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健康管理模式对研究对象知、信、行的影响;采用kupperman评分法测量两组更年期妇女的更年期症状评分,评估干预效果。

1.3 健康管理方法

1.3.1 干预组的健康管理方法 给予以全科医师为主导,通过双向转诊与妇科医师共同管理的健康管理模式。由全科医师和妇科医师共同制定更年期妇女的社区健康管理方案,并经多次专家论证。对干预组的全科医师和妇科医师进行方案实施的培训。(1)方案中全科医师的工作内容包括:①建立健康档案;②询问有关月经变化、更年期症状、妇科不适症状、生活方式等,根据需要选择更年期症状评分、焦虑和抑郁量表进行测评;③填写双向转诊单,与妇科医师开展双向转诊工作;④健康教育的实施:根据需要采取一对一及定期举办健康讲座的方式,健康讲座的内容包括:什么是更年期、更年期常见问题、更年期保健指导、激素治疗相关问题、宫颈癌预防及早期筛查、乳腺癌预防及乳腺自检指导、骨质疏松防治、绝经后泌尿生殖道感染防治等。(2)方案中妇科医师的工作内容包括:①填写基本信息表;②进行高危因素筛查;③综合患者的不适症状,经过全面的妇科查体,结合基本信息表、高危因素筛查结果及双向转诊单,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诊疗;④填写双向转诊单,将患者转回全科医师处继续管理;⑤健康教育:采取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方式。

1.3.2 对照组的健康管理方法 维持目前的全科医师慢性病管理模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的知、信、行情况比较

2.1.1 干预前后两组妇科知识知晓率的比较 干预前,除认为乳腺癌的发生与初潮早于12岁或绝经晚于55岁或行经超过35年有关外,两组其余妇科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妇科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1.2 干预前后两组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慢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慢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2.1.3 干预前后两组健康生活方式采纳率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健康生活方式的采纳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健康生活方式的采纳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2.1.4 干预前后两组疾病定期筛查率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疾病定期筛查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疾病定期筛查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5)。

2.2 干预前后两组更年期症状评分比较 干预前,干预组、对照组的评分分别为 (10.18±1.06)分、 (10.48±0.9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50,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分别为 (6.20±0.76)分、(9.50±0.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26,P<0.05)。

2.3 更年期妇女对全方位医疗服务的需求情况 全科门诊就诊时,希望咨询妇科问题者有144人 (占40.6%),希望得到妇科保健者276人 (占77.7%);妇科门诊就诊时,希望咨询慢性病问题者有120人 (占33.8%),希望得到慢性病相关指导者有218人 (占61.4%)。

2.4 干预组的转诊情况 干预组160例更年期妇女中,成功进行双向转诊者有77人,成功转诊率为48.1%。

3 讨论

本研究355例更年期妇女中,至少有一项更年期症状者占76.9%,高于周利锋等[8]的调查。干预前更年期症状评分高于关于北京地区绝经期妇女健康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9]。说明月坛地区更年期妇女存在的更年期问题处于较高的水平。考虑差异原因可能是本调查是在全科门诊就诊患者中所进行的,选取对象与其他研究不同所致。研究结果还显示,更年期妇女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健康行为的采纳率不容乐观,与王临虹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

表2 干预前后两组妇科知识知晓率的比较〔n(%)〕Table2 Comparison of awareness rate of women health knowledg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wo groups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慢性病知识知晓率的比较〔n(%)〕Table3 Comparison of awareness rate of chronic disease knowledg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wo groups

表4 干预前后两组健康生活方式采纳率的比较〔n(%)〕Table4 Comparison of health behavior adoption rat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wo groups

表5 干预前后两组疾病定期筛查率的比较〔n(%)〕Table5 Comparison of regularly disease screening rat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wo groups

全科医师在目前的全科诊疗过程中,主要关注于常见病、慢性病的诊治。对于不同人群的管理,重点虽略有不同,但仍不够重视及全面。这可能与其专科医学理论及实践的欠缺有关。许多专家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对更年期妇女实施健康管理,如要重视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11]。通过在社区开展妇女保健,更年期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明显提高[12],鼓励更年期妇女进入社区[13],在社区开展心理咨询可改善更年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14]。在社区护理方面,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更年期妇女的健康知识知晓率[15]。早期护理干预可改善更年期妇女的血压、血糖水平[16]。干预更年期妇女的生活方式,可改善其生理、心理健康状况[17]。但是对于更年期妇女的全面健康管理有些仍存在于理论阶段[18]。而目前妇科医师主要比较关注更年期妇女妇科方面的疾患,对于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及一些常见病亦缺乏关注度。通过调查得知,有77.7%的更年期妇女希望在全科门诊就诊时得到妇科保健服务。说明月坛地区更年期妇女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有很大的需求,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更年期妇女全面健康管理工作有需求基础。

本研究通过开展以全科医师为主导、与妇科医师通过双向转诊的方式来管理更年期妇女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管理1年后,干预组对于妇科及慢性病知识的掌握率提高,健康行为的采纳率改善,各种疾病的筛查率提高,更年期症状评分较对照组降低。说明通过此种社区健康管理模式的干预,可以提高更年期妇女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促进健康行为的采纳,减轻其更年期症状,对于最终促进更年期妇女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实施新的健康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1)成功转诊率低:本研究通过双向转诊的方式来管理更年期妇女,但成功转诊率较低。分析原因可能是:①全科医师对于更年期妇女定期妇科评估的重视度不足;②双向转诊指征不明确;③更年期妇女对于定期妇科评估的理解不足;④转诊距离远。鉴于此次研究的结果,在今后的更年期妇女的健康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对于全科医师,应定期进行妇科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相关理论及实践水平;②进一步明确双向转诊指征;③定期请妇科医师到全科门诊进行专科会诊;④加强对于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教育。(2)健康教育的参与性差:在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更年期妇女对于定期组织健康讲座的参与度不高。鉴于此点,在今后对于更年期妇女健康教育的形式应主要以全科医师、妇科医师与更年期妇女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为主。健康知识讲座不作为主要的健康教育形式。

总之,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更年期妇女实施以全科医师为主导、通过双向转诊与妇科医师共同管理的健康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更年期妇女的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改善其健康行为,对于促进其整体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后在社区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过程中,全科医师如何更好地与妇科医师合作,共同管理更年期妇女,如何制定更明确的双向转诊指征,是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1 窦娜,马素慧,陈长香,等.城乡女性围绝经期症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4):1130.

2 康健,林玲.434例更年期妇女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0,15(2);104-106.

3 程国钧,刘建立.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42(2):123-127.

4 郭华平,郁嫣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5):27-31.

5 陈佳,夏维波.北京地区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临床危险因素研究 [J].北京医学,2011,33(7):5-8.

6 吕行,犹忆.宫颈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24-26.

7 裴广军,付莉.中国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肿瘤,2009,18(1):24-26.

8 周利锋,郭立燕.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及保健需求调查 [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6):794-796.

9 万承奎.健康自我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6-107.

10 王临虹,赵更力.妇女更年期症状影响因素及保健需求的定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1998,13(3):169.

11 彭少如.早期护理干预对社区更年期妇女血糖血压的影响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7):915.

12 施红,王哲蔚.社区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效果评价 [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631-2633.

13 孙艳格,杜雪平,荆玉霞.社区健康管理对更年期妇女知信行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0):3495.

14 张晓冬,张弛.团体心理咨询对社区更年期妇女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效果分析 [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2):2147-2149.

15 黄敬亨.健康城市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13-15.

16 彭少如.早期护理干预对社区更年期妇女血糖、血压的影响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7):915-916.

17 张凤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心理干预[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0):1536.

18 王亚凡,封纪珍,王文立,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进展[J].河北医药,2010,32(2):223.

猜你喜欢
全科医师知晓率全科
精益医疗管理在提高中医乳腺科住院医师专科诊疗方案知晓率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医学人文融入全科医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口腔全科医师执业范围(讨论稿)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Rapid and Sensitive 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eomycin Residues in Milk*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全科医师团队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