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PEST分析及策略选择

2013-09-06 03:04李芳健王家骥王培席周志衡张立威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社区卫生全科

李芳健,王家骥,王培席,周志衡,张立威,曹 杰

全科医学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医学教育体系。20世纪80年代末,全科医学的概念正式被引入我国,北京和广州等地区较早地开展了全科医学教育。经过20多年来的积极发展,我国在构建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培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教育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绩。不过,全科医学教育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对全科医学教育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配套政策不完善、师资严重缺乏等。Linda等[1]研究提出,中国的全科医学尚处于发展早期阶段,传统的医学教育不包括全科医学教育,要改革全科医学教育系统特别困难。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发展,分析我国现阶段全科医学教育的困境并进行策略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应用PEST分析法,对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和困境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发展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通过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文献;(2)自1997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各教育、卫生主管部门颁布的全科医学教育政策文件、规章制度等;(3)自1992年以来国内高等医药院校本专科招生目录、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和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4)对国内全科医学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的咨询意见;(5)到国内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单位机构 (浙江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进行现场调研。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应用PEST分析法。它是现代管理中分析战略或组织外部环境的一种方法,通过政治因素 (politics)、经济因素 (economic)、社会因素 (society)和技术因素 (technology)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这些因素对组织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2]。

2 PEST分析结果

2.1 政治因素 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医学教育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全科医学教育。自1997年起,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促进了全科医学教育的迅速发展,见表1。不过,目前同时存在着相关政策不配套、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如参加规范化全科医师培训学员的待遇常常难以保障。

2.2 经济因素 从整体上看,国内全科医学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着地区不平衡现象。东部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教育经费筹集相对容易,而西部严重缺乏。在很多省市和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经费中没有人员培训的专项经费,即使有也没有很好地落实到实际的人员培训工作上[4]。由于培训经费严重缺乏,制约了全科医学培训的开展,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入发展。

另外,目前全科医师的待遇相对较低。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全科医师缺乏应有的经济地位,造成了全科医学被政府认同却不被社会和医学生认同的局面,反过来影响了全科医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3 社会因素 从社会大环境看,全科医学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高。长期以来,政府管理部门、社会公众对全科医学教育的理解存在片面性,认为培养社区卫生人才的全科医学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有些人甚至认为全科医学是各个学科的简单相加,不屑于从事全科医学研究和教学,这些错误思想严重阻碍了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近些年来,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流失、人员不足、人才断层现象相对严重。

2.4 技术因素 全科医学属于新型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国内临床医学教育学制和学位制度层次较多,主要有中等医学教育、高等专科医学教育、高等本科医学教育和研究生医学教育等;学士学位医师、硕士学位医师和博士学位医师等。年制比较复杂,现有3年、5年、7年、8年等几种,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此外,尚存在着医学职业技术教育、成人医学教育。临床医学教育模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影响着全科医学教育。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类型和技术特点见表2、3。此外,国内中医药院校还开展了中医全科医学教育[5]。

表1 我国已颁布的全科医学教育政策文件及重要事件[1,3]Table 1 General practice education policy documents and important events in China

表2 我国全科医学学历教育分析Table 2 General practice academic education analysis in China

3 解决全科医学教育困境的策略选择

3.1 建立国家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制度的系统性策略 国家需要建立一个统一、有效的医学教育制度,该制度必须涵盖在校教育和毕业后的专科医师培训,使医师培养制度成为完整的体系,使整个中国医学教育都有制度可寻、有法可依,而不是各起炉灶。尽管我国幅员广阔,每个地方的医学教育和医学条件都不同,不可能用一个办法解决所有教育问题,但是医学教育基本制度不能变。在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各地可以再建立全科医师和不同水平的专科医师的培养办法。结合当前实际并考虑历史因素,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制度应逐步建立并最终完善,见图1。

图1 我国的全科医师教育培训制度Figure 1 General practitioner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in China

3.2 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全面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是深入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必然要求,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世界家庭医生组织 (WONCA)/世界卫生组织 (WHO)鼓励医学院校成立全科医学系,培养足够数量的全科医学专职师资,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美国90%以上的医学院或其附属医院都建有家庭医学系(科),为学科构建发展平台[6]。目前我国的医学院校中设置全科医学系 (科)的比例尚不到50%,其中绝大部分又设置在公共卫生学院 (系),且在附属或教学医院中设立全科医学系 (科)的更少。国内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中,罕见省级及以上全科医学重点学科。相对其他医学专科,全科医学学科建设薄弱,其科研尤其是教育科研停滞不前,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均不够,缺乏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造成了社会对全科医学的误读和歪曲。为巩固全科医学作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的地位,应发展全科医学三级乃至四级学科[7]。

3.3 全科医学教育的国际化策略 在医学教育国际化和标准化的趋势下,全科医学教育可应用两个策略。第一,引进来的策略,即把国外先进的全科医学教学、培训、研究、伦理和技术引进我国。第二,走出去的策略,即发展高水平的全科医学并走向国际,现在正是良好时机。例如2011年3月起广州医学院联合英国爱丁堡大学培养全科医学硕士,每年计划在国内招收临床医学 (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10名,研究生将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半年,并在英国社区全科诊所进行实践。

总之,相对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全科医学教育起步较晚,迄今尚未建立系统的全科医学教育制度。通过创新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制度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对于缓解国内社区卫生服务对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的急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Linda Z.Nieman,James Kvake,Xijuan Fu,et al.Bringing a family practice model of health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Family Medicine,2001,33(9):696 -701.

2 焦雅辉,孙杨,张佳慧,等.基于PEST模型的非营利性医院筹资宏观环境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3):19-21.

3 Tianhui Chen,Yaping Du,Alex Sohal,et al.Family medicin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China:Past,present and future [J].Alex Sohal 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2007,57(541):674 -676.

4 王小娟,黄韵如,谢祎,等.湖南省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现状与需求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696.

5 戴一鸣.中医学五年制专业增设全科医学课程教育模式探讨 [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9(9):824-826.

6 胡传来.紧抓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推动全科医学人才战略[J].实用全科医学,2008,6(3):221-223.

7 胡红濮,梁万年,李忠信,等.欠发达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5):1388.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社区卫生全科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农村社区卫生机构试试“托管制”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