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天下与大一统之间

2013-09-06 16:33梁小民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14期
关键词:集权分权定价

梁小民

葛剑雄把中国历史概括为“统一与分裂”,吴稼祥在《公天下》一书中用“公天下”——分权与“大一统”,即集权来解释中国历史的政治制度的核心。应该说,他们的观点对理解中国历史极有意义。不过葛剑雄的书是在1994年出版,吴稼祥的书是在快二十年后的2013年出版的。

中国的理想制度来自于孔子,不过他的理想是一个二律背反的矛盾。一方面,他主张“天下为公”,即天下不属于一个人终身占有,所有权力也不能在一个家族内分化,无论最高权力还是地方权力都不能世袭。在孔子的理想中,周朝的分封制就是“公天下”的典范,所以,他一生都在“克己复礼”。但春秋时代的战乱,人民生活涂炭,又使他向往大一统,即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权威,而且这种最高权力可以由一家无限期占有。这种矛盾的理想政治就形成中国历史上的集权的大一统为主,又不时出现分权与分裂。

应该说分权时社会有活力,集权时社会稳定,但集权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专制,分权是由地方统治者进行专制,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差距而已。中国历史跳不出这个怪圈。

在中国历史上,能称上“盛世”的时间也不过四百年,占中国历史的20%而已。这关键在于无论是实行集权的皇帝或实行分权的地方诸侯,其动力都是扩大自己的权力,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如果权力得不到监督,天下为公就是一句空话。

在中国历史上,是以“大一统”的中央专制集权为主,这是因为中国作为一个河流国家,与古希腊的海洋国家不同,这类国家由于水利工程,安全和救灾的需要,规模必须扩大。用经济学术语讲,才能实现规模效益。但国家的统治者,其目的并不是利用规模经济为民造福,而是无限扩大自己的权力,巩固自己的权力,以便自己与家族千秋万代基业长青。甚至由后宫、宦官、外戚、方士、奸臣等共同掌权,剥削人民。这样的中央集权,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只是在统一的名义下,充满了斗争与矛盾,人民痛苦不堪,历史停滞不前。

中央集权的暴政引发了地方分权,甚至分裂的结果,这就是历史上封建或分裂的状况。但这些分权者并不是要做好事,而是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面对中央集权的压力,他们也会作一些让步,所以,这种状况有了一定的活力。但他们为了自己的权力与利益,相互之间进行战争和兼并,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如此。在战乱之下,人民所受的痛苦更大,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历史甚至倒退。

清灭亡之前的历史始终没有跳出这个统一与分裂交替的怪圈,甚至清灭亡之后,集权与分权,统一与分裂的问题也没有解决。在专制制度上,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只有引进现代民主制度,问题才能解决。

这是吴稼祥自己最满意的一本书,所以,才有“此书,朝成夕死可矣”这样的肺腑之言。这本书一出版,就出现热销,且在网上引发热议,高度评价,的确恰如其分。这本书研究是认真严肃的,从注释就可以看出,同时,又做到了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结合。吴稼祥经济学出身,但对历史做出了如此有见解的研究,读这本书不仅是读历史,对当下政治体制改革也不无启发。

《公天下:多中心治理与双主体法权》
作者:吴稼祥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43元
《巨人》
作者:[英]尼尔·弗格森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69元
作者对美国的帝国之路作了深刻独到的讲解,探讨了对美国霸权构成主要挑战的竞争者——欧盟与中国,同时还展示了美国式帝国主义的致命后果。
《发光体2号:亲历中国当代艺术现场》
作者:[英]凯伦·史密斯
出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定价:88元
重点关注青年艺术家的成就,通过对艺术内容和形式的強调来追踪时代的脉搏,记录中国当代艺术。
《被压迫的美学:视觉表象的文化批评》
作者:冯原
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55元
作者试图透过视觉景观或建筑设计,探究其背后的意义模式和符号结构。
《欧米伽点》
作者:[美] 唐·德里罗
出版:译林出版社
定价:25元
小说主人公吉姆与埃尔斯特来到沙漠,喝酒、谈话,讨论时间、孤独和人类心灵的进化演变。埃尔斯特女儿的到来和失踪却完全颠覆了他们的心灵空间。
《其实,大家都想做菜》
作者:庄祖宜
出版:三联书店
定价:39元
炉灶间调和东西食艺,作为一名人类学家,作者呈现的是别具一格的饮馔观点与菜色。

猜你喜欢
集权分权定价
集权分权哪个更好?
扫地
欢迎选购
欢迎选购
最新出版图书
分权与增长
苏共对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的背离与嬗变
市场化进程、财政分权与收入差距
集权与分权
客观、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