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分期与血清多肽分子的相关性分析*

2013-09-07 03:07徐铭益贾小芳张启迪李郑红张清清王兴鹏张丽军陆伦根
胃肠病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甲酸多肽乙腈

徐铭益 贾小芳 张启迪 李郑红 张清清 王兴鹏 张丽军 陆伦根#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1(200080) 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中心蛋白组学平台2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高流行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9.09%[1],现症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超过3000万,每年新发患者100余万例,且发病日趋低龄化。据统计,CHB患者肝硬化失代偿的年发生率约为3%,5年累计发生率约为16%[2]。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是评价CHB病变的重要指标。准确评估肝组织炎症程度对CHB的治疗、药物疗效的评估以及预后干预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及时评估和动态观察肝组织病变程度的演变,亦是防治CHB发展为肝硬化和终末期肝病的关键。新技术多肽组学已应用于筛查新的诊断标记物,包括循环多肽筛检多种疾病的诊断标记物[3,4]。本研究通过采用血清多肽组学法,旨在筛选新的CHB非创伤性诊断炎症分期的标记物。

对象与方法

一、主要试剂和仪器

1.主要试剂:N,N-甲叉双丙烯酰胺、丙烯酰胺购自美国USB公司;碘乙酰胺(IAA)购自美国Amresco公司;色谱纯乙腈、甲醇(MeOH)购自美国Merck公司;甲酸购自美国Fluka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购自美国Sigma公司。

2.主要仪器:离心浓缩仪购自美国Labconco公司;纳升级液相色谱Ultimate 3000以及C18预柱和C18反相色谱柱购自美国戴安公司;HCT离子阱质谱购自德国布鲁克仪器有限公司;LC-20AD型高效液相色谱仪购自日本岛津公司;三重四极杆质谱仪API 3200TM LC/MS/MS系统购自美国ABI公司;C18固相萃取柱购自 Waters公司;Ultracel YM-10(分子质量截流值10 kDa,1 Da=0.9921 u)购自Millipore公司。

二、临床队列建立

建立前瞻性临床队列,共146例入选,其中126例为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CHB病例。CHB病例入选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所规定的慢性 HBV感染诊断标准;排除条件:艾滋病毒或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摄入量>30 g/d,代谢性或其他类型的肝损,或已接受肝病治疗,肝活检组织不符合标准者。入选对象均于肝穿刺前一周内取清晨空腹静脉血。行血常规、生化、乙肝二对半定量、HBV-DNA检测,并留取血清标本-80℃保存。入选的CHB病例均行经皮肝活检病理学检查,肝脏炎症程度诊断参照Scheuer标准分期(G0~G4期)。另选取同期本院20名体检人群的血清标本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均获得知情同意,本研究方案通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三、血清多肽提取

取50 μL 血清样本,加入 100 μL 沉淀剂(含0.1%甲酸的乙腈),4℃孵育30 min,12 000 r/min离心后取上清,旋转蒸发仪冻干,-20℃保存待用。提取出的血清多肽标本以离心浓缩仪冻干后,采用20 μL 上样缓冲液(12%SDS,6% β-巯基乙醇,30%甘油,150 mmol/L Tris-HCl,pH=7.0)进行复溶,通过 Tricine-SDS-PAGE 电泳(4%浓缩胶、10%间层胶和16%分离胶)分离检测。

四、液相色谱法联合质谱法(LC-MS/MS)

多肽样品以50 μL上样缓冲液溶解,然后采用10 000 Da的超滤管超滤,滤液直接上样纳升级液相色谱串联高容量离子阱质谱HCT进行分析,样品先经直径5 μm的 C18预柱脱盐,流速为20 μL/min,流动相为2%色谱纯乙腈和0.1%甲酸。然后以300 nL/min的流速经填料粒径为3 μm的C18反向分析柱进行分离,分离流动相溶液A为含0.1%甲酸的2%乙腈水溶液;溶液B为含0.1%甲酸的80%乙腈水溶液。洗脱条件:0~10 min,4%B,10~70 min,4% ~60%B;70~80 min,90%B;80~100 min,40%B。通过C18色谱柱分离的肽段由纳流喷针进入HCT质谱进行实时离子化分析检测。流经分析柱的色谱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纯净水,B液为0.1%甲酸和80%乙腈。质谱设定为m/z范围100~2800,时间范围600~4500 s。所用样品均分析三次,两次MS扫描用于差异分析,一次Auto MS(n)扫描用于多肽鉴定。实验开始前,采用ES TunMix校正仪器。

一级MS数据寻找差异峰:获得的质谱数据经ProfileAnalysis软件(Bruker Daltonics)分析。设定分子质量和出峰时间的误差分别为1 Da和60 s,找出两类样品间差异峰,差异峰需同时满足P<0.05,m/z>300,retention time>10 min(脱盐时间),差异倍数>1.5倍,至少在80%的样品中检出该差异峰。所有二级MS/MS数据计算峰强度积分(scored peak intensity,SPI)值。多肽峰质谱仪离子源产生+2价、肽段得分>10分的离子或离子源产生+1价或+3价、肽段得分 >13分的离子,同时SPI值>70视作有效峰。

差异多肽峰的确认:Auto MS(n)数据经DataAnalysis软件分析后,生成MGF文件,用Mascot软件检索数据库,进行多肽鉴定。搜库参数:一级质谱MS的误差为±1.2 Da,二级质谱MS/MS的误差为±0.6 Da;可变修饰为甲硫氨酸氧化;质谱仪离子源产生+1、+2、+3价的离子;质谱数据模式为单同位素峰。肽段得分>15分的多肽经人工检查去除假阳性结果后,认为鉴定可靠。

笔者等[5]的前期研究已证实差异多肽片段m/z 520.3可用于诊断肝纤维化,故选取该片段行后续研究。

五、多肽m/z 520.3的多反应监测(MRM)

采用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API 3200TMLC/MS/MS系统行MRM分析。血清多肽标本置入含2%乙腈、0.1%甲酸的50 μL液体中,4℃ 12 000 r/min离心30 min取上清。使用戴安1.0 mm×150 mm 300 Å C18色谱柱,流速为0.06 mL/min。液相色谱梯度和流动相参数为:①0~12 min,4% ~45%乙腈,0.1%甲酸流动相;②12~20 min,45%乙腈,0.1%甲酸流动相;③20~25 min,80%乙腈,0.1%甲酸流动相;④25~50 min,4%乙腈,0.1%甲酸流动相。API 3200质谱仪基本参数:MRM mode;IS:5500;CAD:60;DP:50;EP:8;CE:35。多肽m/z 520.3行4个离子对扫描,分析软件捕获每个目标肽的产物离子对和离子对的峰面积积分值,同时计算差异肽的产物离子对和内参肽离子对的累积峰面积,最终得到累积峰面积比值(summed peak areas ratio,SPAR)。

六、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前瞻性临床队列的建立

40例CHB病例血清标本用于LC-MS/MS法,分为轻度炎症组(G0期10例,G1期10例)和重度炎症组(G3期10例,G4期10例)。20名对照组和86例CHB病例(G0期13例,G1期22例,G2期20例,G3期16例,G4期15例)血清标本用于MRM检测。所有入选者的临床资料见表1。

二、LC-MS/MS 法

LC-MS/MS法筛检出轻度与重度炎症组血清之间共存在936个差异多肽峰。ProfileAnalysis软件计算差异多肽峰的SPI值显示,9个多肽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重度炎症组相比,轻度炎症组7个多肽分子峰强度上调表达,2个多肽分子下调表达(见表2)。

表1 队列的临床资料

表2 轻度与重度炎症CHB患者血清显著差异多肽分子

三、MRM分析

多肽m/z 520.3的结构LLSKLSVLLLEKMG+Oxidation(M),IP号100551024,分子生物信息学验证其蛋白名为二羟丙酮激酶(dihydroxyacetone kinase,DAK)。多肽分子m/z 520.3可产生4个离子对,其SPAR值与HBeAg阳性和HBV-DNA无相关性(见图1A、1B),但随着肝炎症程度(G0~G4期)的加重而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见图1C)。说明血清m/z 520.3肽离子水平与肝脏炎症程度负相关。

四、诊断炎症程度的AUROC评估

多肽离子对 520.3/176.1、520.3/353.7、520.3/459.8、520.3/503.3区分CHB炎症G2~G4期与G0~G1期的 AUROC 值分别为 0.840、0.843、0.694、0.856(见图2A),区分G3~G4期与G0~G2期的AUROC值分别为0.886、0.790、0.731、0.888(见图2B)。

图1 多肽m/z 520.3的4个离子对SPAR定量值箱图

图2 多肽m/z 520.3的离子对诊断CHB炎症分期的AUROC图

讨 论

通过肝活检标本行组织学检查一直是明确肝病病因、评估肝脏炎症、坏死和脂肪变性程度的金标准。目前针对慢性肝炎肝组织炎症的非创伤性诊断研究很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血清 ActiTest诊断模型[6,7]是针对慢性丙型肝炎而建立的,符合我国国情的CHB肝组织炎症非创伤性预测模型仍缺乏。

血清多肽组学具有创新性,已应用于筛查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标记物,但尚未涉及肝病诊断。本研究首次采用LC-MS/MS联合MRM的多肽组学技术筛查CHB肝脏炎症诊断的血清标记物。已有前期研究[5]证实DAK多肽m/z 520.3与肝纤维化分期高度关联,且具诊断效力。本研究采用LC-MS/MS法筛选显示,轻度与重度肝脏炎症组间存在9个差异多肽,其中包括多肽m/z 520.3。进一步MRM定量研究发现,血清m/z 520.3解离的4个离子对的SPAR值与肝脏炎症程度呈负相关(P<0.05),离子对520.3/176.1和520.3/503.3对肝脏炎症程度具有较好的诊断效力(AUROC范围0.840~0.888)。

传统检测技术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对血清DAK蛋白的敏感性不高,因此一直未发现其与肝脏炎症或纤维化的相关性。生物信息学证实分子多肽m/z 520.3是DAK的肽片段。DAK具有双向ATP依赖性,人肝脏DAK蛋白结构特性和功能在2005年首次被确认[8]。此外,DAK是特异性抑制MDA5介导的抗病毒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酶之一[9]。Perdomo等[10]的研究发现包括 DAK 在内的5个标记物与丙型肝炎患者预后相关,其判断药物治疗应答与否的准确率高达85.7%。上述研究结果提示DAK与慢性肝炎的发生、发展相关,但具体作用机制有待阐明。

血清蛋白多肽组学技术起步较晚,但其用于筛查诊断分子蛋白的敏感性明显优于血清抗体ELISA检测技术[11]。本研究发现血清DAK多肽分子m/z 520.3可作为CHB肝脏炎症分期的诊断标记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在CHB人群中的诊断价值还需行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881-901.

2 de Franchis R,Hadengue A,Lau G,et al;EASL Jury.EASL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Hepatitis B.13-14 September,2002 Geneva,Switzerland.Consensus statement(long version)[J].J Hepatol,2003,39 Suppl 1:S3-S25.

3 Tammen H,Hess R,Rose H,et al.Peptidomic analysis of blood plasma after in vivo treatment with protease inhibitors--a proof of concept study[J].Peptides,2008,29(12):2188-2195.

4 Ling XB,Lau K,Deshpande C,et al.Urine peptidomic and targeted plasma protein analyses in the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of systemic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Clin Proteomics,2010,6(4):175-193.

5 Xu MY,Jia XF,Wang Y,et al.Dihydroxyacetone kinase fragment:a new hepatic fibrotic stage predictor of plasma peptidomic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J].J Hepatol,2012,56 Suppl 2:S416-S417.

6 Poynard T,Munteanu M,Ngo Y,et al.ActiTest accuracy for the assessment of histological activity grad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an overview using Obuchowski measure[J].Gastroenterol Clin Biol,2010,34(6-7):388-396.

7 Poynard T,Imbert-Bismut F,Munteanu M,et al.Overview of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biochemical markers of liver fibrosis(FibroTest,HCV FibroSure)and necrosis(ActiTest)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J].Comp Hepatol,2004,3(1):8.

8 Cabezas A,Costas MJ,Pinto RM,et al.Identification of human and rat FAD-AMP lyase(cyclic FMN forming)as ATP-dependent dihydroxyacetone kinase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5,338(4):1682-1689.

9 Diao F,Li S,Tian Y,et al.Negative regulation of MDA5-but not RIG-I-mediated innate antiviral signaling by the dihydroxyacetone kinase[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7,104(28):11706-11711.

10 Perdomo AB,Ciccosanti F,Iacono OL,et al.Liver protein profiling in chronic hepatitis C: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predictive markers for interferon therapy outcome[J].J Proteome Res,2012,11(2):717-727.

11 Savino R,Paduano S,Preianò M,et al.The proteomics big challenge for biomarkers and new drug-targets discovery[J].Int J Mol Sci,2012,13(11):13926-13948.

猜你喜欢
甲酸多肽乙腈
高纯乙腈提纯精制工艺节能优化方案
基于甲酸的硝酸亚铈微波脱硝前驱体的制备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同时测定饮用出厂水中6种卤乙腈
甲酸治螨好处多
高多肽含量苦瓜新品种“多肽3号”的选育
抗HPV18 E6多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纳米二氧化钛富集-光度法测定痕量1-羟基-2-萘甲酸
7-ACT缩合反应中三氟化硼乙腈络合物代替液体三氟化硼乙腈的可行性分析
甲酸盐钻井液完井液及其应用之研究
丁二酮肟重量法测定双乙腈二氯化中钯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