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麻醉恢复室的监护体会

2013-09-17 10:46曾华清孙静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415000
中国疗养医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全麻苏醒监护

曾华清 孙静(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415000)

婴幼儿麻醉恢复室的监护体会

曾华清 孙静(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415000)

麻醉恢复室;婴幼儿;监护

麻 醉 恢 复 室 (Post-Anesthetic Care Unit,PACU)是 收 治全麻术后未苏醒者和非全身麻醉后患者情况尚未稳定或神经功能未恢复者,监护和治疗在此阶段内出现的生理功能紊乱,保障患者在麻醉恢复期间的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尤其是婴幼儿患者,由于其生理解剖及体形的特点,且其不能将自己的某些反应正确表述,全麻术后对婴幼儿的呼吸与循环的监测至关重要,PACU室对婴幼儿麻醉恢复护理有更高的要求,我院自2012年1月至今,对248例患儿进行监护,通过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均使患儿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01—07全麻术后收入PACU的158例婴幼儿患者为治疗组,年龄3个月~12岁,平均(7.3±4.9)岁。另选取2012-07—2013-03全麻术后直接收入病房的126例患儿为对照组,年龄2个月~11岁,平均(6.5±3.8)岁。所有患儿均进行全身麻醉,包括眼科、普外科、泌外科、口腔科、五官科、移植科手术。

1.2 方法 治疗组患儿全麻术后经PACU监测复苏后回病房,对照组患儿从手术室直接回病房进行常规护理。

1.2.1 术前访视 了解病情,向麻醉医护人员了解术中有无特殊情况并仔细阅读病历。了解患儿的个性,可向家长询问感兴趣的事或物(如喜欢的玩具等),小于1岁的患儿可准备安抚奶嘴等。

1.2.2 入室前准备 ①根据患儿的体质量、年龄、是否脱机、拔管、清醒,做出相应的准备。②用物准备:若患儿使用呼吸机,遵医嘱调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通气压力、氧浓度、呼吸模式,并准备四肢约束带,防止病人擅自拔管及坠床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1.2.3 入室后护理[1]①连接监护仪及呼吸机。患儿入PACU后立即监测体温、心电图及血压、脉搏氧饱和度(SpO2);仍需要使用呼吸机者接好呼吸机,监测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等。②整理管道。将各种管道分类妥善放置,若安置有尿管的患儿将其尿袋挂在床尾,便于观察。③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合适的半卧位,对麻醉尚未清醒的患儿齐肩垫一薄枕,保持气道开放。④保持负压吸引通畅。将吸引器接头放在推床一侧,备好合适型号的吸痰管,如有呕吐物、口鼻腔及气管内分泌物时应及时吸出,防止引起呼吸道梗阻、窒息或吸入性肺炎。⑤妥善固定。对尚未清醒、躁动不安、意识模糊等患儿应适当用床档和约束带进行约束,防止坠床及气管导管、留置针、引流管等自行拔出。⑥专人守护。术后数小时内麻醉药、肌松药作用尚未消失,保护性反射亦未完全恢复,发生意外及并发症的概率高,特别在未清醒前更甚,需进行严密观察及监测。⑦严密观察。由于小儿氧储备能力差,拔管后应立即给予吸氧,密切观察患儿的神志、皮肤黏膜颜色、体温、肌力和肌张力变化。观察有无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等情况。⑧保持输液通畅。静脉液路通路,不仅能维持体液平衡,而且使机体的电解质、酸碱状态尽可能保持正常,为危重及麻醉意外患儿紧急抢救做准备,确保药物及时输入体内,同时注意输液速度。⑨心理护理。与患儿建立融洽的关系,同时向家长讲明主动配合的重要性,使其理解与配合,对不合作的小儿允许家属陪伴至PACU等。

1.2.4 出室护理 ①出室评估。从患儿活动、呼吸、循环、意识、氧饱和度等判断是否符合离开恢复室的标准,报告医生确认。②拆卸监护用物。拆除用物时动作轻柔,解除电极片应边压边取掉,防止皮肤撕伤。整理着装,陪护患儿至病房。③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与病房护士严密交接姓名、病历、手术名称、术中出入量、生命体征、引流管、输液管道、伤口敷料、皮肤情况等,尤其是意识情况及麻醉医生建议的监护与治疗等。

1.3 观察指标 ①患儿躁动,哭闹不安。②恶心,呕吐。③有无呛咳。④心率血压变化。⑤SpO2情况。⑥呼吸道梗阻。⑦体温。⑧是否需要气管插管。⑨伤口有无渗血。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所有患儿经PACU护理后均安全康复,无一意外发生。治疗组患儿与对照组比较不良反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情况(表1)。

表1 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由于婴幼儿气道解剖、体形、身体构造的比例与成人差别较大,其生理代偿能力有限,加之受麻醉、外科手术、原有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麻术后苏醒期是患儿情况多变的高危时期,随时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严重时可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因此,加强PACU的监护,对减少麻醉及手术相关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很重要的作用[2]。其主要护理体会如下。

3.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患儿送至PACU途中要密切观察SpO2变化。有研究表明,PACU转运途中如无氧支持,21%~28%患儿出现SpO2下降[3-4]。运送途中携带氧枕,置患儿侧卧位,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避免软组织下坠引起气道梗阻,同时观察胸廓起伏、皮肤色泽。患儿一旦进入PACU,立即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率、血压及体温,密切观察呼吸和SpO2变化。常规面罩给氧,调节氧流量5 L/min[5]。注意患儿意识状态的变化、瞳孔、呼吸频率和幅度、皮肤黏膜颜色、皮肤温度、四肢末梢血液循环及肌张力的情况,并注意观察有无异常呼吸音、呼吸运动受限、鼻翼扇动等;观察患儿有无谵妄、躁动、寒颤、恶心呕吐、呼吸道梗阻等并发症,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6]。麻醉苏醒前每5 min记录1次生命体征,苏醒后每15 min记录1次,病情变化随时记录。患儿一旦苏醒,需观察其四肢活动情况,妥善固定各引流管道,在管外做好标记,随时观察管道的位置,判断有无滑脱趋势,以便及时重新固定。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及有无渗血等。若患儿出现吞咽、咳嗽动作,眼球活动,瞳孔对光反射好,四肢动,哭声响亮,表示已清醒,如呼吸和循环功能稳定,经吸空气后SpO2>95%,且无活动性出血,体温在正常范围,各种引流管、输液管等保持通畅,即可转出PACU。

3.2 呼吸道管理 由于婴儿头颅大、颈部短、舌相对较大、会厌位置高,喉部呈漏斗形且血管丰富,易发生充血、水肿、声嘶、吸气性呼吸困难[7];患儿的肺泡通气量是成人的2倍,这也容易引起低氧血症。因而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度过苏醒期的关键。患儿入PACU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肩部垫一薄枕,使之适度后仰或取侧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根后坠或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6]。患儿清醒前准备好吸痰用物、面罩及急救插管用具等。若发生舌根后坠,立即置患儿头后仰位,托起下颌或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以解除梗阻,同时加大氧流量至5~8 L/min,严重者需加压面罩给氧或行气管插管;分泌物过多的患儿应用负压吸引器吸痰,注意吸引负压为正常值的1/2~2/3(正常吸痰负压为60~100 mmHg,1 mmHg=0.133 kPa)[8],吸痰时动作轻柔,以免损伤黏膜,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心率、SpO2变化。

3.3 体温护理 患儿或早产儿体表面积较大,皮下脂肪薄,呼吸频率较快,每分钟通气量大,且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成熟[3],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而易发生术后低体温。术后低体温可致全麻苏醒延迟、心律失常、寒颤及肺部并发症。室温控制在24~26℃,湿度50%~60%,冬季注意保暖,保证供氧,用温热毛毯覆盖患儿身体,棉布裹住四肢,戴保温帽;对低体质量、不能维持正常体温患儿,需置入温箱。而对于术后发生高热的患儿应及时降温,避免发生高热惊厥,可采用温水或酒精擦浴,冰敷大血管处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并常规备好抢救用物[1]。

3.4 烦躁的护理 药物反应是术后烦躁的主要原因。低氧、高碳酸血症、腹胀、尿潴留、疼痛、卧位不适等也会引起或加重术后躁动。患儿在全麻清醒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躁动不安,一般不需处理,但躁动易引起坠床,自行拔出引流管、胃肠减压管、尿管、静脉输液管等。因此,对全麻术后患儿躁动应有预见性护理,以保证患儿安全,必要时可以对其手脚进行约束或包裹。在苏醒过程中,检查患儿全身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积极处理。给予心理护理,可与小儿建立融洽的关系,患儿对于周围人物和环境的陌生,常会出现烦躁、哭闹,对婴幼儿可给予安抚奶嘴,3岁以前的小儿,可备患儿喜欢的玩具,哭闹时尽可轻轻拍一拍,摸一摸他们的脸颊、四肢等,并亲切、温柔的安抚他们,用爱心体贴和爱护他们[6]。

3.5 恶心、呕吐的护理 由于婴儿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全,胃排空时间较长,麻醉后喉反射有抑制,饱胃时易发生呕吐、误吸[9]。患儿麻醉前4 h禁奶,2 h禁水,术前用镇静药预防呕吐;术后出现呕吐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咽喉部呕吐物和分泌物,以保持气道通畅,同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监测SpO2,观察和记录呕吐物的量、性质、呕吐频率及皮肤色泽,严重者可给予镇吐药。被呕吐物、分泌物污染的衣服被单及时更换,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注意口腔卫生,预防继发感染[10]。

总之,婴幼患儿全麻术后,通过PACU的监护,可明显减少麻醉及手术相关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使患儿平稳度过围手术期,保障患儿安全。

[1]刘娟,陈志美,曾俊.论患儿在麻醉恢复室护理体会[G].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2010.

[2]刘尚昆,陈罡,殷金莲,等.麻醉苏醒期婴儿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9(1):51-52.

[3]钟泰迪.麻醉苏醒期病人的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302-325.

[4]周一峰,汪英,郑膨,等.麻醉恢复室患者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2011(2):98-99.

[5]安刚,薛富善.现代麻醉学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137.

[6]姚爽,赵艾.352例新生儿全麻术后苏醒期的观察与护理[G].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下册),2012.

[7]喻亿红,彭瑛,王锷.麻醉后恢复室小儿全麻手术后的观察与处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4):106-108.

[8]顾志清,金泉英.麻醉恢复室患儿的监护治疗及并发症的处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11):937-938.

[9]杨晓莹,吴元琼,周传美.小儿麻醉复苏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97,13(6):305-307.

[10]彭小贝.单纯静脉麻醉患儿麻醉复苏期的观察和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5):76-77.

1005-619X(2013)07-0635-03

2013-04-26)

猜你喜欢
全麻苏醒监护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植物人也能苏醒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绿野仙踪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会搬家的苏醒树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