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在业人口结构变化分析——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013-09-19 06:28李亚军窦志铭邓志旺孙晓玲邓洁华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年限深圳市比重

李亚军,窦志铭,邓志旺,孙晓玲,邓洁华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六普”)公报的数据,截止2010年11月1日,深圳市年末常住人口规模达到了1035.84万人①。16岁及以上人口达到927.58万人②,占年末常住人口的89.55%,其中经济活动人口达到786.48万人,劳动参与率达到84.79%;经济活动人口中在业人口③达到758.34万人,在业人口占1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81.76%。通过对六普数据的分析,深圳在业人口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

1 产业间分布变化大,“三产”人口已接近“二产”

在业人口的产业间分布变化巨大,一次产业人口持续萎缩,三产人口接近二产。图1给出了1990至2010年在业人口在三次产业间分布比重变化情况。本世纪的前十年,第三产业在业人口出现了较大增长。在业人口在三次产业间的变动趋势与三次产业增加值变动趋势是一致的,符合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规律。

图1 在业人口在三次产业间分布变动情况(1990-2010)

2 职业分布变化显著,在业人口呈高级化趋势

图 2给出了“五普”、“六普”时点深圳市在业人口在不同职业大类间的分布构成情况。与“五普”时点相比,“六普”的在业人口在职业大类间的分布呈现明显变化。专业技术人员从32.02万人增加到 76.6万人,增幅达到 139%,所占比重从6.36%增加到10.10%,增加了3.74个百分点;而同期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从305.64万人增加到360.83万人,增幅为18%,所占比重则从60.7%大幅下降到47.58%,下降超过13个百分点。这一增一减之间表明,深圳在业人口在职业分布上呈现高级化趋势。

图2 “五普”、“六普”时点深圳市按职业大类区分的在业人口比重变化(%)

3 在业人口行业间分布不平衡,行业间产出效率差异明显

图3给出了第二产业在业人口在主要行业间的分布比重情况,可以看出,深圳市第二产业在业人口主要集中于制造业,这一比例高达94.41%,正是这些在业人口支撑着“深圳制造”。

图3 在业人口在第二产业主要行业间分布比重情况(%)

图4给出了深圳市第三产业在业人口在不同行业间的分布比重情况,可以看出,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占据了在业人口行业间分布比重的前三位。

图4 在业人口在第三产业不同行业间分布比重情况(%)

图5 在业人口在不同行业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图5给出了不同行业在业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情况,金融业以14.66年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位居各行业之首,教育行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行业位居第二第三位,平均受教育年限都在14年以上,平均相当于大学三年级水平。

图6给出了第三产业内不同行业劳动报酬与GDP的投入产出比,即不同行业每投入一个单位的劳动报酬所产出的GDP的数量,这一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各行业在业人口的投入产出效率。在第三产业的14个行业中,金融业以8.13的投入产出比高居榜首,房地产行业以6.39位居次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5.02居第三位。

在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劳动报酬与GDP的投入产出比两个指标上,金融业都位居第一,这绝非偶然。

图6 第三产业内不同行业年均劳动报酬与人均GDP产出比

4 在业人口区域分布不均衡,中心区与新区密度差距大

图7给出了在业人口在深圳市各行政区域的分布比重情况,可以看出,宝安区依旧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大区,宝安区和龙岗区两个区的在业人口占到了总在业人口的62.6%。图8给出了深圳市各区在业人口的密度,最高是福田区的10323人/平方公里,最低的是坪山新区的1368人/平方公里,两者相差7.5倍,一定程度表明,深圳市在业人口在区域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光明新区和坪山新区是未来在业人口重要的吸纳地。

图7 在业人口在各区的分布情况

图8 深圳市各区在业人口密度

5 低端人口比重偏高

图9给出了深圳市在业人口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比重情况,图10给出了不同职业大类在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情况,数据显示,深圳在业人口中初中学历人口高达50%,而专科以上学历不足19%,总量超过360万人的一线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9.8年,反映出深圳在业人口在数量和年龄结构上保持优势的同时,低端在业人口比重偏高,这也是制约未来深圳产业高端化的重要因素,低端在业人口的置换问题值得关注。

图9 在业人口不同受教育程度所占比重

图10 不同职业大类在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图11给出了深圳市各区在业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情况,南山区以12.66年高居榜首,但也仅相当于平均大学一年级的水平,而平均受教育年限较低的光明新区和坪山新区仅9.63年和9.86年,平均下来刚刚超过九年义务制教育水平,也反映出两个新区未来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还很薄弱。

图12给出了深圳市各区人均GDP的情况,南山区以18.38万元位居榜首,在人均GDP和平均受教育年限两个指标上南山区都位居第一,表明产业结构、人口素质、人均GDP之间有直接相关关系。

图11 深圳市各区在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图12 深圳市各区人均GDP(元)

6 性别比发生逆转、老龄化可能在2024年前后出现

“五普”至“六普”期间,深圳的第一产业人口不断萎缩,第三产业人口已经接近第二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在业人口结构转型同步发展。四大支柱产业金融、物流、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在业人口数量增加,在业人口的素质不断提升。

图13给出了深圳在业人口的性别比例,男性在业人口占到了58.37%,略高于常住人口中54.2%的男性人口比例。

“实际上,深圳常住人口性别由“男少女多”转为“男多女少”的现象,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已经显现。主要原因是深圳过去十年坚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三来一补”等需要大量女性劳动力的加工装配型产业逐步萎缩或外迁,信息、通讯、金融、现代服务等男性占主导地位的高端产业逐步增长,“人随产业走”,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对不同性别人口的需求变化,最终造成深圳人口性别比出现较大改变”④。

图13 深圳市在业人口性别比

深圳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短期内尚不急迫,但通过对“六普”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到2020年(即“七普”时点)之前,预计将有超过20万人的女性劳动力达到退休年龄,男性的数字是近18万人,深圳市离退休人员人数预计将突破55万人,参保人数与离退休人数之比将会快速降至15以下,届时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预计将突破7%,预计到2024年前后,这一比例将突破10%,并在2030年左右突破20%,深圳将快速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⑤。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从“五普”到“六普”期间,深圳市的在业人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体的数量规模不断扩大,内部的结构素质显著提升。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飞速,在业人口的面貌变化非常明显。深圳应协调各项人口政策、人才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促进人口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互动。包括:围绕“深圳质量”及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先进城市的目标定位,积极贯彻和调整相应的各项人口、人才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促进人口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互动;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提高在业人口的素质,深圳应在加强引进、培养高端人才的同时,加大力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现有在业人口的素质,以及尽早研究老龄化问题,做好老龄化工作准备等。

注释:

①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深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和深圳统计年鉴(2011)公布的数据。

② 根据长表数据推算而得,下同。

③ 在业人口是指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社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人口。

④ 引自深圳市统计局《深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解读》

⑤ 老龄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该地区即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1] 郭宇强.我国人口的职业人口结构变化特征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1).

[2] 罗健波.广东在业人口行职业构成分析[J].南方人口,2004(1).

[3] 张国英.广东省在业人口职业结构时空变迁:1982-2005[J].南方人口,2009(1).

猜你喜欢
年限深圳市比重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几个因素与解决办法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不同产地、生长年限银杏叶总多酚含量比较
体外发酵法评定不同茬次和生长年限苜蓿的营养价值
关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