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中医药院校西部精品教材·金匮要略》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013-09-21 06:50袁世清
关键词:桂术甘汤体例

叶 莹 张 琦 江 泳 袁世清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高等中医药院校西部精品教材》是全国第一套针对西部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特点的精品教材。其中的《金匮要略》教材是由西部为主的10所高等医药院校共同编写完成。作为该教材的主编单位,2012年秋季学期我们开始在金匮要略课程的教学中使用本套教材。为进一步完善本套教材的建设,在学期末,我们采用自制的《教材使用反馈意见表》,对该学期使用本套教材的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级中西医临床和骨伤科合班的61名本科学生进行教材和教学效果的意见反馈,并根据反馈结果分析如下。

一、《教材使用反馈意见表》的调查结果

我们采用自制的《西部精品教材·金匮要略》教材使用反馈意见表对教材和教学效果进行意见搜集和评价。该意见反馈表紧扣所使用的《金匮要略》教材,共设10项选择题和1项围绕本套教材或课程教学的任答题。在学生无记名完成填写后,对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和反馈意见的分析与总结。本次共发放61份反馈意见表,收回46份,有效意见表46份。前10项选择题的反馈意见结果如表1:

二、本套教材使用情况的分析

1.《金匮要略》课程学习对提高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水平非常重要

表1 《教材使用反馈意见表》前10项选择题的反馈意见

2.本《金匮要略》教材在教材编写体例上具有特色,并对提高学生临床辨证能力较有帮助

本套《金匮要略》教材在编写体例上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与尝试,主要包括医案的前置并结合“问题导入”;以及各篇末设“小结”对该篇主要精神进行提炼,并按病编排《辨证论治归纳表》。根据反馈结果看来,这些在编写体例上的新的尝试,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

(1)医案前置与问题导入

本套教材在历版金匮要略教材中,首次将【医案选摘】至于条文之前,并围绕条文、医案设相应的“问题导入”,这种编写体例的新尝试目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传统就条文讲条文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他们往往感到学习十分枯燥,难以激发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本学期所开设的中西医临床、骨伤科等专业,由于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西医课程比例较多,虽有中医基础专业课程的开设,但诸如《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中医辨证论治思维的提高课程课时设置较少,加之我校的中西医临床、骨伤科等专业,一般将《金匮要略》作为“限选课”进行开设。针对此类学生的专业特点,教材的编写首先就需要从编写体例和内容上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与学皆事半功倍的目的。根据反馈结果来看,69.6%的学生认为本套教材将【医案选摘】置于【原文】之前,由问题引入对原文的学习这种编排方式能激发学习兴趣;第二,问题式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达到复习和巩固已有的中医基础知识的目的。根据反馈结果来看,52.2%的学生认为【医案选摘】后的“问题导入”,对于复习和巩固已有的中医基础知识很有帮助;第三,从使用该套《金匮要略》教材的学生层次分析,开设本课程的学生一般处于大三下期或大四上期。在这一层次的教学中,由于中基、中诊、中药、方剂、中内等中医基础课程及部分临床课程已基本上完成学习或同期开设,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具有了一定的辨病、辨证与选方用药的分析能力。因此,作为“专业提高课”的《金匮要略》课程的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根据反馈结果来看,50%的学生认为【医案选摘】及其后面的“问题导入”,对于提高临床辨治思维水平很有帮助。

以下举本套教材《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篇苓桂术甘汤(第16条)的前置【医案选摘】和“问题导入”(见教材第178页)及其课堂教学情况如下:

三、证治

(一)饮停心下肠间

1.脾阳虚饮停证

【医案选摘】陈某,男,57岁,2001年8月2日入院。患者平素嗜酒且喜食肥甘,头目眩晕月余。西医诊断:脑动脉硬化,颈椎病,脑供血不全;中医诊断:眩晕。诊见:头晕目眩,胸闷不适,肋胁胀痛,间有食少,倦怠多寐,小便不利,口渴不欲饮,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方用苓桂术甘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处方:茯苓15g,桂枝、法半夏、天麻各10g,白术9g,炙甘草3g。水煎服,每天1剂。服3剂后,眩晕症状改善,续服上方3剂,诸症悉除。

第三条 以动产或不动产捐助者,准折合银元计算。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616页.

问题导入:

①导致本案眩晕的病因病机是什么?

②其胸闷不适、肋胁胀痛与肝气郁结有关吗?

③为何选择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

原文 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术甘湯主之。(十六)

通过第一个问题的导入,学生可以复习已经学过的中医课程中关于“眩晕”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的基础知识;而第二个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胸闷、肋胁胀痛”的症状不仅可由肝气郁结引起,其他的病因病机,如痰饮内停中焦,阻滞中焦气机的运行亦可出现;第三个问题则在引入本条的主方苓桂术甘汤,吸引学生主动地思考和学习——“为什么这则医案会选用苓桂术甘汤?”“为什么用苓桂术甘汤有效?”“怎样使用苓桂术甘汤?”

(2)各篇小结的特色

《金匮要略》首创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原书以病分篇的编写体例,明确了辨病在杂病中的纲领地位。因此,本套教材在各篇末设“小结”,首先“以病为纲”对该篇各病辨证论治的主要精神进行提炼,然后按病编排“辨证论治归纳表”,从“辨证”、“主症”、“治法”和“主方”四个方面对该病进行表格式的小结。如《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篇的篇末【小结】如下(教材第139页):

胸痹、心痛总的病机为“阳微阴弦”,本虚标实,故以宣痹通阳、扶正祛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为原则。注重辨虚实、分缓急、别轻重,同中求异,灵活施治。这充分体现了张仲景依证立法,证变法变,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思想。

兹将胸痹、心痛辨证论治简要归纳如表2:

小结先对篇中所论杂病的主要精神进行总结,然后以表格形式展现本篇各病的辨证论治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更好的领会重点和进行复习。根据调查反馈结果来看,56.5%的学生认为这种编写方式对本课程的学习很有帮助,37%的学生认为略有帮助。

表2 胸痹、心痛病辨证论治归纳表

3.本套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根据反馈意见结果和使用情况来看,本套教材总体上得到了学生较好的评价,但我们在整理反馈结果和总结教学心得的过程中,抱着“找问题、求进步”的原则,发现本套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有待进一步完善。

(1)本套教材的编写体例和内容有待完善

虽然我们在编写体例的一些新的尝试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接受和认可,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这些编写体例或不太容易接受或帮助不大,一些学生认为个别所选的医案较缺乏可信力。因此,在下一步的教材完善中,我们需要在坚持探索的同时,思考如何紧扣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编写其更易接受和信服的内容,例如医案的选摘可考虑以名医名家医案为主。

由于篇幅的限制等原因,本套教材有方有证条文下所设的【临床应用】一栏编写较为精简,不少学生认为应详细一些,并希望增加药物的加减运用。另外,对于重点选注、病证拓展也是不少学生希望增加的内容。这些问题的解决是要给任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材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任课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我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中医临床技能,结合相关条文,抓住重点进行相应的补充和拓展。另外,还应该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其自学的能力,即如何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这些知识的学习。

(2)教师对本套教材的运用有待完善

每一本套教材的使用效果,不仅与教材本身的质量密切相关,教师和学生如何有效地教与学亦非常重要。教材要用得好,首先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十分熟悉教材的所有内容,做好备课环节,及时补充,适当结合专业、层次进行拓展。尤其是本套教材将【医案选摘】至于条文之前,教师只有在深刻理解原文和医案的基础上,结合“问题导入”,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思考,才能巩固其中医理论知识和提升其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这给任课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和临床经验累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的特色内容对学生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和辨证能力提高的帮助。

最后,由于本套教材使用时间不足一年,使用的专业和学生人数亦非常有限,相关反馈意见表需待完善,对本套教材的使用还望广大教师、专家、同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刘文芳.苓桂术甘汤验案3则[J].新中医,2003,35(7):63.

猜你喜欢
桂术甘汤体例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hree decoctions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related tolllike receptors-mediated inflammations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桂苓味甘汤及加减方证条文辨析
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倍他司汀片治疗痰饮型眩晕的临床观察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注释体例
单兆伟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胃下垂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