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汤

  • 麻杏石甘汤辅助治疗肺系疾病的研究
    方中均含有麻杏石甘汤的成分,在本次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用药频率名列第1位[3-4]。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诊疗方案最早列入的中药方是麻杏石甘汤[5]。麻杏石甘汤起源于《伤寒论》,有清宣肺经郁热之功,主治喘嗽和温热病。检索目前期刊关于麻杏石甘汤文献,发现麻杏石甘汤治疗流感等效果较好,同时麻杏石甘汤对肺部疾病的治疗方面疗效确定。但目前麻杏石甘汤相关的古代文献研究相对较少,目前研究未对肺系疾病进行较为系统的概述。本文通过查

    世界中医药 2023年18期2023-12-21

  • 苓桂术甘汤研究新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50000苓桂术甘汤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是温阳化饮、健脾利水的代表方剂,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4味药物组成[1]。该方多用于中阳素虚、水饮停聚引起的疾病。现代研究表明该方在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应用广泛[2]。此方以茯苓健脾利水、消痰化饮之功为君;桂枝因其温阳化气、平冲降逆之功为臣;白术以其健脾燥湿之功为佐;同时苓、桂相须为用,增强温阳化气,降逆利水之功;苓、术相须为用,增健脾祛湿之能;桂、术组合,亦可增

    中医学报 2023年7期2023-07-29

  • 苓桂术甘汤的临床应用:1项系统性评价与Meta分析
    ,季 光*苓桂术甘汤的临床应用:1项系统性评价与Meta分析张晟安1,刘志栋1,戴 亮1, 2,李 玲3,党延启1,周文君1,王振中4,季 光1*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脾胃病研究所,上海 200032 2.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临床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36 3.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上海 201203 4. 江苏康缘现代中药研究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对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的临床应用证据进行系统性评价与Meta分析。在知网(CNKI)

    中草药 2023年14期2023-07-21

  • 苓桂术甘汤对压力负荷致心衰小鼠心功能、肠道屏障和菌群的影响
    3-4]。苓桂术甘汤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具有温阳化饮、利水降逆的功效。临床研究表明苓桂术甘汤可以改善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明确[5-6]。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通过介导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CFA)、胆汁酸代谢等途径参与HF的疾病进展[7]。因此,本实验应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探索苓桂术甘汤对主动脉弓缩窄术(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诱导

    中医药信息 2023年2期2023-03-04

  •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hree decoctions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related tolllike receptors-mediated inflammations
    ang”(麻杏石甘汤).41From the aspect of innate immunity against virus,the effects of three decoctions are imperfect,especially for the severe COVID-19 characterized by impaired IFN-Is response.42Therefore,the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IF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3年1期2023-02-15

  • 苓桂术甘汤治疗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苓桂术甘汤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其他方剂、苓桂术甘汤联合西药、苓桂术甘汤联合温针灸可增加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本文就苓桂术甘汤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以期对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有所帮助。1 苓桂术甘汤的来源苓桂术甘汤首见于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这是伤寒表证误用吐下之法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失职,水饮内停,上逆于心而出

    陕西中医 2022年12期2023-01-25

  • 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喘嗽经验举隅
    用较广的有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及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均用于邪气犯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喘嗽。麻杏石甘汤用于治疗太阳病汗不得法,致邪热壅肺引发“汗而无喘,无大热”等症。此经方由各医家辨证裁剪应用于幼儿肺炎喘嗽症中,均取得显著效果。《素问·通评虚实论》曰:“乳子中风热、喘鸣息肩者……脉大实也,缓则生,急则死”。可知该症起病急、进展快,延误治疗时机则内陷厥阴、肝风动心阳虚。在历代可查的医学典籍中“马脾风”“风温肺病”“火热喘急”等病名可以看出,该症发病迅速、

    光明中医 2022年22期2022-12-29

  • 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研究进展
    61009麻杏石甘汤临证加减后常应用于小儿感冒,肺炎喘嗽,小儿哮喘等肺系疾病的治疗[1]。在儿科临床诊疗中,小儿肺系疾病较为常见,其就诊量和住院人数均占60%以上[2],因此,此方在儿科应用十分常见。本文通过文献检索,论述了近十年来麻杏石甘汤在小儿肺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1 麻杏石甘汤方证研究1.1 文献考证 麻杏石甘汤全称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12期2022-12-13

  • 苓桂术甘汤运化并举干预β淀粉样蛋白代谢研究思路刍议
    化饮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已被证实可显著抑制由Aβ沉积引起的神经炎症[8],课题组前期研究还证实了苓桂术甘汤可通过调节血脑屏障和类淋巴系统促进Aβ清除,并可干预影响Aβ的转运和降解的相关蛋白或靶标[9-11]。基于上述研究,我们提出如下假说:苓桂术甘汤不仅可通过降低神经炎症反应影响Aβ的转运和降解过程,还可能直接干预Aβ转运与降解途径,减少Aβ沉积,起到“运化并举”防治AD的作用(图1)。图1 苓桂术甘汤“运化并举”防治AD示意图本文对Aβ转运及降解途径及机制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9期2022-09-21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苓桂术甘汤治疗眩晕病的潜在作用机制*
    巨大潜力。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其对β淀粉样蛋白沉积以及由此引发的神经细胞炎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具有调控脂质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保护心肌细胞和调节水液代谢的药理作用[3],但缺乏苓桂术甘汤全面的药理作用机制总结,导致对其治疗眩晕病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构建苓桂术甘汤的“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多层次网络图,从苓桂术甘汤整体出发,探索其对眩晕病的有效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治疗眩晕病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

    中医学报 2022年9期2022-08-09

  • 基于“四位一体”理论分析苓桂术甘汤治疗内耳眩晕❋
    方的内涵。苓桂术甘汤原方由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与甘草各二两组成,虽仅4味但药少力宏,有较强的温阳化气、健脾利水之功。立足于“四位一体”的经方研究思路,本文以苓桂术甘汤为例,通过“性、位、势、证”的四维角度认识此方的整体架构,并基于“四位一体”理论分析苓桂术甘汤治疗内耳眩晕的机理并与同道探讨。1 从“四位一体”理论认识苓桂术甘汤四位一体理论认为,“性、位、势、证”是组成经方架构的四要素,以方证分类为基础,从传统中药药性出发,通过剖析四气五味、归经所属、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10期2022-03-15

  • 清肺平喘现良方
    主要成分的麻杏石甘汤对症施治。According to the "Treatise on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 works of medical sage in Eastern Han DynastyZhang Zhongjing, when outbreak of typhoid, once there is fever, sweating, cough and asthma symptoms, it i

    质量与标准化 2022年1期2022-03-04

  • 麻杏石甘汤治疗疫病的证治探微
    膏汤(简称麻杏石甘汤)是经典治疫名方,首次记载于《伤寒论》,由医圣张仲景创立,后世医家多有沿用和发挥。仲景用麻杏甘石汤治疗邪热壅肺之汗出而喘、无大热,原文虽未提及可治疗疫病,但在疫病的发展阶段出现邪热壅肺证,亦可随证应用,后世医家也将其广泛用于疫病的治疗。麻杏石甘汤在治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非典型肺炎(SARS)和新冠肺炎(COVID-19)的治疗中发挥了显著的功效。本文基于麻杏石甘汤的组方和用药特点,探讨肺系疫病的证治规律,为现代临床提供一定的理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12期2022-02-16

  • 异病同治理论指导下苓桂术甘汤治疗内科病运用概述∗
    一附属医院苓桂术甘汤出自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方中茯苓补则益中气,泻则利水邪。桂枝温阳通脉,气化痰湿,可制水气上逆。二药相伍可温阳化气,利水消饮,养心气而宁神。白术健脾燥湿,温胃化饮,合茯苓补脾以利水。甘草助桂枝扶心阳以消阴翳,合白术益气健脾。诸药合用,温而不燥,攻而不烈。苓桂术甘汤适用于脾阳不足、气不化水、聚湿成饮的痰饮病,乃治疗痰饮病之基础方剂。痰饮致病广泛,苓桂术甘汤四药相伍,加减化裁可治多种疾病,效如桴鼓,现就其治疗内科疾病的效果概述如下:1

    西部中医药 2021年6期2021-12-05

  • 麻杏石甘汤的故事
    古经典名方麻杏石甘汤的配方。中医治疗外感杂病时,麻杏石甘汤是一个重要古方。它的由来有这样一段历史:东汉末年,瘟疫时常流行,名医张仲景家族有很多人染疫而亡。面对瘟疫肆虐,他痛下决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潜心精研,终集先秦至后汉医药学之大成。当时百姓感染瘟疫,医家多不知病情传变,常因失治误治而致患者死亡甚多。很多患者发病急骤,往往会在高热、咳喘中绝望等死。张仲景整理总结自古传承的治疗瘟疫诸病系列药方,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著成《伤寒论》。他系统归纳了治疗外感

    保健与生活 2021年22期2021-11-11

  • 麻杏石甘汤的故事
    古经典名方麻杏石甘汤的配方。中医治疗外感杂病时,麻杏石甘汤是一个重要古方。它的由来有这样一段历史:东汉末年,瘟疫时常流行,名医张仲景家族有很多人染疫而亡。面对瘟疫肆虐,他痛下决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潜心精研,终集先秦至后汉医药学之大成。当时百姓感染瘟疫,医家多不知病情传变,常因失治误治而致患者死亡甚多。很多患者发病急骤,往往会在高热、咳喘中绝望等死。张仲景整理总结自古传承的治疗瘟疫诸病系列药方,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著成《伤寒论》。他系统归纳了治疗外感

    保健与生活 2021年22期2021-11-11

  • 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体外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分析
    15000麻杏石甘汤出自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在风寒郁而化热或外感风热中应用,银翘散出自中医经典著作《温病条辨》,在外感风热、热邪犯肺证中应用,二者均在外感病风邪袭肺征中应用[1]。相关医学研究表明,麻杏石甘-银翘散组方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有利于H1N1感染患者发热时间的缩短,类似于奥司他韦组,这就将可靠依据提供给了临床应用二者治疗流感[2-3]。相关医学研究表明,麻杏石甘汤一方面能够有效改善肺部超微结构,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改善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发的肺部炎症

    中外医疗 2021年19期2021-09-18

  • 苓桂术甘汤研究进展*
    50040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载:“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1]”。《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载:“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2]。”“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2]。”药物组成为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甘草各二两(炙)。方中以甘淡之茯苓为君药,健脾利水;桂枝为

    中医学报 2021年12期2021-04-17

  • 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ajor Infectious Diseases with Traditional Medicine "Founding Conference
    tion(麻杏石甘汤) and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 (宣白承气汤) for the upper jiao to clear the middle Jiao and evacuate the upper Jiao, take the medicine of Huoxiang Zhengqi Poder (藿香正气散) and Da Yuan Drink (达原饮) to reduce dampness, harmonizing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1年1期2021-04-16

  • 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论麻杏石甘汤的古今应用
    中都出现了麻杏石甘汤的药味组成,使得麻杏石甘汤占了诊疗方案推荐的中医方药数量的一半。可见麻杏石甘汤在这次新冠肺炎的防治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于中医学子来说,麻杏石甘汤并不陌生,它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四味药组成,具有清热宣肺平喘的功效,是《伤寒论》中治疗温病邪热壅肺、汗出而喘之要方。如《伤寒论》63条云:“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习称麻杏甘石汤或麻杏石甘汤)。”162条又曰:“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23期2021-03-28

  • 麻杏石甘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0 引言麻杏石甘汤由其名可知,其主要使用到的中药材有:麻黄、杏仁、生石膏、炙甘草,主要功效则为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该方最早见于张仲景《伤寒论》中,有歌诀曰:麻黄四两(9 g),杏仁五十个(9 g),甘草二两(6 g),石膏半斤(18 g),已经十分接近目前使用的配伍剂量。本方主治外感风热、身热不解、邪热者,方中以麻黄为君药,有宣肺平喘、发汗解表的功效;以石膏为臣药,但用量为麻黄的倍数,发挥清宣肺中郁热,同时宣肺不助热;以杏仁为佐,有助于麻黄宣肺平喘,有助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9期2021-01-10

  • 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背寒验案1则分析
    00)1 苓桂术甘汤的历史源流苓桂术甘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分别用于治疗心下逆满,痰饮和短气。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四药合用起到温阳化饮作用,后世医家以此4种药物为基础,根据实际加减变化。2 苓桂术甘汤的临床应用2.1 慢性心力衰竭苓桂术甘汤现代多用于治疗西医慢性心力衰竭,能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以及降低BNP水平[1-2]。2.2 冠心病苓桂术甘汤经实验研究[3]发现,能改善患者血脂水平,调节血清炎症因子以及氧化应激水平。所以临床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4期2021-01-06

  • 麻杏石甘汤现代研究进展及展望
    0021)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其言:“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四种中药组成,用于治疗太阳病,后世医家多用于治疗风寒化热,或风热犯肺,以及内热外寒,但见肺中热盛,身热喘咳,口渴脉数等证[1]。作为临床已普遍应用的经方,现代学者对麻杏石甘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本综述总结了麻杏石甘汤在制剂工艺、药理学,临床治疗等多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更多证据。1 麻杏石甘汤的有效成分近年对麻黄

    吉林中医药 2020年8期2020-02-14

  • 麻杏石甘汤及其拆方对肺炎链球菌致肺炎小鼠的影响
    严峻考验。麻杏石甘汤是《伤寒论》 经典方剂[5],由麻黄(去节) 四两(9 g)、杏仁(去皮尖) 五十个(9 g)、甘草(灸) 二两(6 g)、石膏(碎、绵裹) 半斤(18 g) 组成,加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肺炎喘嗽风热犯肺证患儿临床症状,优于阿奇霉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6],但尚无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近年来研究发现,凋亡蛋白与肺炎小鼠肺组织炎症、肺泡壁增厚、肺泡上皮细胞破坏、细胞浸润等特征的变化密切相关[7-9],故本

    中成药 2019年9期2019-10-16

  • 清肺平喘 麻杏石甘汤
    刘绍贵麻杏石甘汤,即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创,属古代的经典名方。习用一千多年来,屡用屡效,经久不衰。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们医院有位吴姓老专家,曾以一角三分钱一剂的麻杏石甘汤原方,治愈了一名4岁小儿的急性肺炎喘嗽,一时传为美谈。肺热咳喘可用麻杏石甘汤历史悠久,在当代更多用为外感风邪、肺热咳喘证,见咳嗽、气急、鼻翼扇动、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对应西医学称谓,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

    大众健康 2019年10期2019-10-10

  • 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对过氧化氢诱导的乳鼠原代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2-3]。苓桂术甘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是温阳益气、健脾化饮的经典名方。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该方能调节心力衰竭大鼠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分泌,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阻抑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4-5]。本研究在前期基础上深入探讨苓桂术甘汤对H2O2导致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1 材料1.1 动物 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为(200±20)g,SD乳鼠20只(1日龄),均购自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皖)20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2期2019-04-16

  • 麻杏石甘汤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重塑及肺组织MMP-9和TIMP-1表达的影响*
    3-4]。麻杏石甘汤(Maxing-Shigan decoction, MSD)由麻黄、杏仁、石膏和炙甘草组成,麻黄上宣肺气、外散皮毛之邪、下通利水道、内祛脏腑之湿,与杏仁、石膏、炙甘草配伍,清泄肺热、止咳平喘。临床研究表明,麻杏石甘汤能够改善哮喘发作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疗效显著,安全性好[5-6];另有动物实验表明,麻杏石甘汤可能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3/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黏蛋白途径减轻哮喘大鼠炎症反应,也可能通过调控Sec14l3在肺组织的表达水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9年2期2019-03-01

  • 苓桂术甘汤对多柔比星所致心力衰竭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床运用经方苓桂术甘汤配伍黄芪、丹参治疗化疗药物所致心力衰竭收到良好疗效。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探讨苓桂术甘汤对多柔比星所致心力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实验动物 SPF级SD雄性大鼠30只,体质量(182±11.6) g,购于湖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许可证号SCXK(鄂)2015-0018),饲养于贵阳中医学院基础实验室。实验环境25~30℃,相对湿度40%~45%,笼养,标准鼠食,自由饮水,适应性喂养7 d后开始造模。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7期2018-09-01

  • 基于CiteSpace软件研究苓桂术甘汤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30012苓桂术甘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名方,具有温阳健脾、化饮利水之功效,组方严谨,配伍精当,主治心下有停饮、胸胁支满、眩晕及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之阳虚饮停证[1~3]。故苓桂术甘汤可作为治疗痰饮病的基础方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随着对苓桂术甘汤适应证研究的不断深入,仅通过手工检索所耗时间较长,且工作量巨大,已无法快速准确寻找到所需的文献,因此,需要一种更加高效且具备科学性、准确性、有效的方法来研究。CiteSpace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8年8期2018-05-02

  • 麻杏石甘制剂药理作用及其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5350)麻杏石甘汤为常见中药组方,主要成分包含杏仁、生石膏、麻黄以及炙甘草。其中,麻黄有着平喘镇咳以及利尿祛痰的效果,杏仁能够理气开郁、宣肺平喘,炙甘草可以止咳补脾、清热解毒,生石膏则能发散阴邪以及润肺祛热[1]。上述方剂中,辛温以及寒凉药物合理配伍,随症加减,在兽医临床中拥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 麻杏石甘汤药理作用阐述1.1 抗菌效果麻杏石甘汤能够全面消除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伤寒杆菌。经过实验证实,使用生药浓度剂量为2.2 g/mL的麻杏石甘汤对实验小鼠灌

    山西农经 2018年16期2018-04-03

  • 苓桂术甘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8300)苓桂术甘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谓:“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原方由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二两(炙),甘草二两(炙)十枚,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1]。功效:温阳健脾,利水降冲。主治脾虚水停,水气冲逆之证,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现就苓桂术甘汤近5年临床应用研究综述如下。1 心血管疾病《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率及死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6期2018-03-19

  • 麻杏石甘汤与定喘汤的方证病机及临床应用分析
    0130)麻杏石甘汤即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简称,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关于定喘汤的原始出处,一直以来均称其出自张时彻的《摄生众妙方》。其实早于《摄生众妙方》20年初刊吴旻撰写的《扶寿精方》中就已经有关于定喘汤的记载,该书现仅有《珍本医书集成》[1]本。对比两书的记载,其方名、组成、药物用量、用法等完全一致,因此定喘汤的原始出处应该变更为吴旻的《扶寿精方》。后世对于麻杏石甘汤、定喘汤的描述及应用也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在此结合中医各家的主要观点,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12期2018-01-23

  • 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概况
    观点,认为麻杏石甘汤为主治小儿肺炎喘嗽的方剂。该方为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四位药组成,药少力专,配伍严谨,诸药合用,共奏辛凉宣肺、清热平喘之功。1 小儿肺炎喘嗽的病因病机小儿肺炎喘嗽产生的病因,具体可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由于小儿感受风邪,出现寒温失调,风邪夹热或夹寒外袭而为病,而其中多见于风热之邪。内因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要证直诀·变蒸》有:“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小儿生理功能尚未完善和成熟,因正气虚弱,腠理不密,易为外邪之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7期2018-01-22

  • 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分析
    03)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分析沈美华(如东县第二人民医院,岔河镇中心卫生院,江苏 如东 226403)目的:探讨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如东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热郁肺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麻杏石甘汤组和头-氨组。为两组患者均采用氨溴索和头孢他啶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麻杏石甘汤组患者加用加味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治疗前后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8期2017-12-13

  • 麻杏石甘汤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STAT4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伟 叶乐平麻杏石甘汤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STAT4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虞琳 潘建伟 叶乐平目的 研究麻杏石甘汤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STAT4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55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高、中、低剂量麻杏石甘汤+哮喘组(C组、D组、E组),每组11只。采用卵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与雾化吸入激发法制作哮喘模型。留取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IL-12及IL-13水

    浙江医学 2017年21期2017-12-04

  • 应用苓桂术甘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
    00)应用苓桂术甘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孙 东,刘建波(山东省荣成市中医院,山东 荣成 264300)目的 分析应用苓桂术甘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 从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62例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应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IL-2、TNF-α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苓桂术甘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7年25期2017-12-04

  • 苓桂术甘汤治疗神经衰弱的效果分析
    4221)苓桂术甘汤治疗神经衰弱的效果分析鲍锡金(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江苏 宜兴 214221)目的:探讨使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神经衰弱的效果。方法:选取近期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神经衰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枣仁安神液组和苓桂术甘汤组。为枣仁安神液组患者使用枣仁安神液进行治疗,为苓桂术甘汤组患者使用苓桂术甘汤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经治疗,苓桂术甘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高于枣仁安神液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期2017-11-30

  • 应用苓桂术甘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
    27)应用苓桂术甘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郎建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泰州 214527)目的 探讨应用苓桂术甘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多巴胺、硝酸甘油合剂和呋塞米治疗,实验组给予苓桂术甘汤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7年26期2017-11-29

  • 桃红四物汤合苓桂术甘汤联合西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红四物汤合苓桂术甘汤联合西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于战能(威海市高区田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威海 264200)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苓桂术甘汤联合西药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经临床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桃红四物汤、苓桂术甘汤,两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为宜。结果 研究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0.91%相较于对照组70.45%显著提高(P<0.05)。结论 应用西医联合桃红四物汤、苓桂术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7年15期2017-08-28

  • 苓桂术甘汤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0040)苓桂术甘汤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孙静1,孙宇婷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苓桂术甘汤出自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以药物组成命名,方中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药。主治水气上冲、痰饮内留等证,为苓桂制剂的代表方,临床应用广泛。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及危重疾病之一,其病证繁杂,病机复杂,笔者将苓桂术甘汤的组方依据及近15年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

    中医药学报 2017年1期2017-01-15

  • 麻杏石甘汤的研究进展
    0040)麻杏石甘汤的研究进展付新,刘阳,王雪梅,杨炳友,夏永刚,王秋红,匡海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是中药的经典方剂之一。对呼吸系统具有较广泛的药理作用,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毒作用、解热作用、抗菌作用、免疫作用、治疗变异性哮喘等作用。通过对麻杏石甘汤的文献的整理,对麻杏石甘汤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研究。麻杏石甘汤;抗炎作用;解热作用;免疫作用麻杏石甘汤为解表剂,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

    中医药信息 2017年2期2017-01-14

  • 加味苓桂术甘汤对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
    :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对大鼠肾纤维化模型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加味苓桂术甘汤组与高剂量加味苓桂术甘汤组。按200mg/(kg·d)腺嘌呤灌胃建立大鼠肾纤维化模型。28d后采集血液标本,检测大鼠血清BUN、Cr水平的变化;留取肾组织,用于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的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血清BUN、Cr、肾组织TGF-β1较正常对照组明显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6年6期2016-11-02

  • 加味苓桂术甘汤对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
    02加味苓桂术甘汤对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董小君1,2丁斗1∆刘厚颖3王玲玲31.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贵州遵义563002;2.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75;3.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州贵阳550002【摘要】目的: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对大鼠肾纤维化模型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加味苓桂术甘汤组与高剂量加味苓桂术甘汤组。按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2期2016-08-03

  • HPLC-DLS法表征麻杏石甘汤中甘草酸成分
    )0 引言麻杏石甘汤源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中国传统经典中药方剂之一,由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的功效.甘草益气和中,与石膏合而生津,并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于麻杏石甘汤中为佐使之用.甘草酸作为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多以钾盐、钙盐的形式存在,其盐较易溶于水,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抗病毒,清热解毒,抗氧化[1-2]调节机体免疫力,保肝[3]等广泛的生物活性[4].以往对甘草药材或汤剂中甘草酸检测都有研究报道,但麻杏石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12-29

  • 麻杏石甘汤对肺炎支原体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0014)麻杏石甘汤对肺炎支原体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龙燕1王叶芳2(1.中国药科大学药理教研室,江苏南京 210009;2.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江苏南京 210014)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对肺炎支原体(MP)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巨噬细胞RAW246.7,分别将麻杏石甘汤1、5、10、20μL与巨噬细胞共孵育,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分别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S)20μL与细胞共孵育。除空白对照组,72h后利用灭活MP感染其余各组细胞

    江苏中医药 2015年10期2015-11-12

  • 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胃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8300)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胃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李旭琴(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山西 陵川 048300)目的:探究苓桂术甘汤对脾胃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68例患有脾胃病的患者,通过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参健脾丸对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苓桂术甘汤对其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其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6.42%)大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8期2015-06-09

  • 苓桂术甘汤对急性心梗后心室重构模型大鼠心功能及血清BNP的影响*
    0038)苓桂术甘汤(linggui zhu-gan decoction,LGZGD)为仲景名方,是温阳益气、健脾化饮的代表方。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该方能够有效地干预心梗后6周模型大鼠的心脏舒缩性[1-2]。为进一步探明苓桂术甘汤干预心梗后心室重构(ventricular remodeling,VR)的作用和机制,本实验拟通过观察苓桂术甘汤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室重构2周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12-01

  • 麻杏石甘汤佐治肺炎喘嗽的临床观察
    冯娇梅麻杏石甘汤佐治肺炎喘嗽的临床观察冯娇梅目的 观察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炎喘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肺炎喘嗽患儿,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用口服麻杏石甘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麻杏石甘汤;肺炎喘嗽;临床疗效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一份关于小儿肺炎的报告显示, 全球1.56亿肺炎患儿中有1.51亿在发展中国家, 因此, 积极有效的治疗小儿肺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6期2014-09-04

  • 苓桂术甘汤衍生方的辨治思路与方法
    0029)苓桂术甘汤衍生方的辨治思路与方法王帮众(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级方剂专业研究生,北京100029)伤寒杂病论;苓桂术甘汤;经方;衍生方;辨治思路与方法学好经方的切入点是基础方,示人以规矩方圆;用活经方的切入点是衍生方,示人以触类旁通;病是变化的,方是固定的,用固定的方辨治变化的病不能取得最佳疗效[1],所以学用经方必须重视研究基础方向衍生方演变,引导学用经方的灵魂在于变化中适应千变万化的病证。苓桂术甘汤是辨治气虚痰湿证的重要基础方,本文以此为例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4期2013-08-15

  • 麻杏石甘汤的化学成分研究
    3000)麻杏石甘汤主要成分包括有麻黄、甘草、杏仁和石膏。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所陈述,主要是用来治疗由风寒所引起的口渴、肺热等等。在中医临床医学上,会将配方中的各种中药材混合在一起用水煎煮,形成了麻杏石甘汤剂。现在出现了单味浓缩颗粒,于是,单味药材就被精制成为颗粒。本文针对麻杏石甘汤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麻杏石甘汤出自于《伤寒论》,原来是用来主治太阳病的。所谓的“太阳病”,按照《伤寒论》中的解释,主要是由于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当出现这种病症的时候,会感觉身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4期2013-01-31

  • 苓桂术甘汤用治体会
    赵启武苓桂术甘汤用治体会赵启武病案;苓桂术甘汤;体会苓桂术甘汤是临床常用方,应用广泛,只要辩证得当,只要证属阳虚水停之水证,皆可加减用之,疗效较好。苓桂术甘汤是伤寒方,临床应用只要辨证准确,效果较好。《伤寒论》:“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说明其方是吐下伤阳后,致阳虚水停之症。笔者在临床中使用苓桂术甘汤颇获奇效,现将临证体会介绍如下:1 病案资料1.1 某女,52岁,自觉背寒2月,时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2期2013-01-31

  • 麻杏石甘制剂药理作用及其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1013)麻杏石甘汤方自《伤寒论》,是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四味药物组成的纯中药制剂。该方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去桂枝、加石膏形成,又叫麻黄石膏杏仁甘草汤,其中,麻黄为君药,辛、甘、温,有宣肺解表之功;石膏为臣药,寒凉,清泄生津,二者相配,宣肺泄热;杏仁为臣药,苦降肺气,止咳平喘,既助石膏沉降下行,又助麻黄泻肺热;炙甘草,调和麻黄、石膏之寒温。麻杏石甘汤最初用于治疗“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后世扩大其剂型与用途,用以治疗热邪引起的急慢性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中国兽药杂志 2012年10期2012-01-25

  • 麻杏石甘汤、桂枝加桂汤案例分析——刘渡舟医案(六)
    刘观涛)麻杏石甘汤、桂枝加桂汤案例分析 ——刘渡舟医案(六)(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刘观涛)麻杏石甘汤:郑某之子,初春出麻疹,疹未齐而骤回。身热高至39.8度。气喘鼻煽,环口发绀,证情十分严重,脉数而滑,舌苔黄褐而干。对于麻疹的具体治疗,因为这个病种已很少见到,大多数当代医生都非常陌生。但对于中医而言,更重要的是掌握大局(六经、六证),大局已定,那么针对大局的治疗往往就能够一通百通,不治麻疹而麻疹自治。当然,如果当代医生能够多了解一些关于麻疹的医学治疗知识,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11期201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