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与现实之间——浅谈博物馆的数字化

2013-09-24 11:32
中国艺术时空 2013年1期
关键词:洞窟中国美术馆莫高窟

张 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络的日益盛行,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形成了文化传播新的发展趋势。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展示自然及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数字化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一、博物馆数字化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湖南省博物馆的网上展览入口

湖南省博物馆虚拟展厅陈列展实景

由于博物馆藏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和非复本性,并且一般受限于展示空间和环境的制约,出于对藏品保护的考虑,大部分藏品被长年尘封于库房之中,仅有极少数可供人参观,即便如此,也采取的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展示方法。此外,时间、空间的客观因素制约了参观人群的范围,而亲身前来的参观者又常常感觉到个性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种种原因致使博物馆的社会利用率低下,不仅无法很好的发挥其社会作用,甚至还会引起经营管理难以走上良性循环的问题,现状令人担忧。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可以缩短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使人们足不出户便能够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对博物馆而言,要善于利用新科技新媒体所带来的各种新的便利条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其实,20世纪90年代,一些信息科技发达国家就开始了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和推广工作。数字博物馆不仅包括数字资源库,而且还通过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以及充满个性化的服务方式,多样的检索方法,为用户展现出一个个极具亲和力、充满感染力、内容丰富、使用方便、跨越时空的,集技术、艺术、服务、教育、娱乐为一体的数字博物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数字博物馆建设起步较晚。1998年,文化部提出了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设想,目标是建立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巨大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使文化信息资源得以最大限度的利用。与此同时博物馆界也有一些特色鲜明的数字化建设正在有序进行中。数字故宫、中国数字科技馆、数字美术馆等项目的建设业已成为21世纪以来数字博物馆建设的新亮点。

二、数字化可以增强对艺术品的保护与管理

数字博物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馆内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保存和有效管理,在此基础之上,它不仅借助网络媒体传播博物馆所累积的文化资产,使其文化受众群的范围更加宽泛。同时,数字博物馆的科学管理手段,还可以引导博物馆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内部管理工作效率,在文化传播日益多样化的当下,迅速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以中国美术馆为例:中国美术馆采用国际互联网与机构内部信息网,将传统美术馆的业务工作与计算机网络上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实体美术馆的职能在网络上得以充分地实现。2007—2011年,美术馆进行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并根据需要逐年改进升级。其中的馆内网办公门户建设,充分地利用了内部信息资源,实现了不同部门、不同用户间的协同工作,支持了事业的管理创新和业务拓展。将多系统用户进行统一集中化管理,并在数据开放性的原则下,实现了管理、内容、数据、界面等多层次的无缝融合,以及跨平台的信息交互。通过系统集成完善了协同办公环境。各类数据资料得到了有效的保存和利用,成功的将中国美术馆的大量资源综合起来,使信息的管理、分析、查询、统计等工作更加方便,更好地为员工提供了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虚拟与现实之间,优势互补

湖南省博物馆网站与中国美术馆网站的相关栏目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发挥互联网、多媒体、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展览、藏品及相关多媒体信息资源为内容,通过丰富的多媒体展示形式使大众足不出户便可参观展览。二维或三维方式的数字化呈现,使实体展览在网络空间中得到长期保存,成为永不落幕的展览。博物馆网站在丰富内容的同时,体现出了互动性与大众的广泛参与性。

敦煌莫高窟—03窟虚拟场景

敦煌莫高窟—220窟虚拟场景

在数字博物馆中,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趋于多样化、形象化、个性化,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吸收知识,并且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用户能够接入互联网络,无论身在何地,都可以享受博物馆丰富的信息资源。

数字资源与虚拟漫游技术相结合。以敦煌博物馆为例。

敦煌莫高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拥有870多个洞窟、3000多身塑像、5万平方米壁画等珍贵文物。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自1944年成立,承担着保护、管理莫高窟的任务,如何使莫高窟的影像信息永久长存?如何使这些文物资源更好、更科学地服务于敦煌学的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大众的功能?敦煌研究院在数字化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其对壁画数字化技术的研究始于1993年,目的是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永久地、高保真地保存敦煌壁画彩塑的珍贵资料。数字资源与虚拟漫游技术相结合,则不仅实现了洞窟的逼真重现,还可作用于引导浏览、查询详细的敦煌壁画资料。通过数字展示技术,使得人们能够自由、互动地观看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生动的内容,使人身临其境。这样一种互动的“浏览”既能对石窟的内部景观进行三维立体观览,又能对壁画艺术品和雕塑品进行细致观察。石窟虚拟漫游不仅使游客更好地了解到莫高窟的历史文化景观,而且使每位游客都可以通过“虚拟”媒体体验,对洞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在实体洞窟之外的虚拟洞窟系统作深入的展示将有效减少游客在洞窟参观时滞留的时间,提高游客接待能力,从而有效缓解洞窟保护与利用的矛盾。

敦煌莫高窟—275窟虚拟场景

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石窟数字化成果展现在移动终端

中国美术馆掌上美术馆

四、小结

互联网络宽带技术的发展,增加了信息流量,使人们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在网络上浏览、发布和下载信息。这使博物馆可以将更多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在网络上传播。

博物馆信息资源数字化为数字化博物馆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很多博物馆都将这种技术引进到日常工作中,系统地将其藏品资料以及研究成果进行数字化,建立了信息资料管理系统,并依据这些数字化资源开发出很多应用产品。这些数字化的信息资源都为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资源逐渐成为人们搜寻信息的重要手段。加之人们对文化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增强了人们对博物馆的关注,激发了公众对数字化博物馆的需求。因此可以看出数字化博物馆在新世纪里,作为弥补在传统博物馆参观中的各种不足,将会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

综上所述,数字博物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将成为传统博物馆在互联网络上的延伸,为更加广泛的观众群体提供服务。对于新世纪的博物馆而言,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只有抓住机遇,利用网络及数字化技术,加强自身收藏、研究、展览及教育等功能,才能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猜你喜欢
洞窟中国美术馆莫高窟
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
同心协力写丹青
——中国美术馆藏书画界全国政协委员美术作品广西展
洞窟惊魂
洞窟惊魂
莫高窟,走过千年
《麦积山石窟初期洞窟调查与研究》介评
莫高窟第245窟主尊定名考
莫高窟第445窟的造像组合与功能
“首届全国雕塑艺术大展”作品选粹
莫高窟里看藻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