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误区及有效提问策略

2013-09-26 04:46杨静
考试·教研版 2013年11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高中政治有效性

杨静

【摘要】提问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而言,既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但从课堂提问的设问、提问、答问和点评等环节来看,有违课堂提问本色和学生实际的现象仍然普遍,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既要凸显问题本身的价值,又要符合高中学生的实际和政治课的学科特色。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提问 有效性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077-02

新课程改革提倡“对话教学”和“互动教学”。“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让教师将课堂关注的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高中政治学科的内容理论性强,知识抽象,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教学中容易导致课堂空洞、乏味,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不透彻。因此,在政治课堂中,教师如能注重提问策略和艺术,可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关键性的教学技能。由此可知,课堂提问对于高中政治教学的必要性。

1 高中政治课堂提问的误区剖析

现象之一:教师的设问带有随意性,缺乏目的性和启发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问,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但政治课堂中有些提问的问题是信口拈来,没有精心设计,为了提问而提问。如笔者听过一堂《经济生活》的课——《生产与经济制度》,课堂上,教师设计了几个提问:“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几个方面?”“为什么我们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种在教材上就能找到答案的提问目的不明,缺乏思考价值,容易让学生丧失方向,挤占了学生思考、练习的时间,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现象之二:教师的提问流于形式,无实际意义。如提问过于琐碎而无意义——“是不是?一对不对?”,学生的回答也总是千篇一律的“是”与“不是”,“对”与“不对”。这种课堂虽然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看似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实际上却违背了提问的价值和初衷。

现象之三:课堂提问不能面向全体,兼顾全局。所提问题超出了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我国各级干部任期;或者问题主题较偏,如国防军事政治,或只有理解能力较强者听得懂的,如国家意识形态等。

现象之四:提问对象过于相似

部分老师习惯性地提问同一类型的学生,如成绩较好的,或记得名字的,或不喜欢听课的,或是没交作业的。不得不承认,教师对于学生都有偏向性。虽然作为教师不应有这样的状态,但是教师也是人,也会有偏好性。教师不应该将自己对于学生的偏好带入到教学中。

现象之五:提问过于频繁

笔者曾经发现,有的教师一节课40分钟平均每分钟就存在一个问题。即使回答问题也是疲于应付。一节课下来,学生身心疲惫,教师也是大汗淋漓。但是教学效果如何呢?学生在课下往往一问三不知。高中政治课本来课堂容量就大,总是问题充斥,如何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呢?

现象之六:重复问题和重复学生的回答

教师的首次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这样不仅造成了时间的浪费,而且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现象之七:控制问题的答案

如果学生的答案出乎教师的意料,教师要先给予肯定,然后在肯定的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思考出正确的答案,或者是给予学生尊重,允许不同的答案存在。

现象之八: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没有恰当的点评,甚至无果而终,丧失了问题的本身价值所在。如在讲《文化与社会》时,教师提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后,教师没有作任何点评,而是直接在课件中展示了这一知识点后就进入了下一个教学内容,提出的问题草草收尾,突然被教师拽入到另一个情景中,学生一片茫然。

2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既要凸显问题本身的价值,又要符合高中学生的实际和政治课的学科特色,要做好以下几点:

2.1提问的针对性

如果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过于随意,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针对性不强,使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明确,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高一经济生活《多彩的消费》时,为了让学生能从整体上、分层次把握好本课知识内容,我以消费为核心设计以下题目:①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②如何提高消费水平(分三组:一组代表企业;二组代表国家,三组代表消费者个人)?⑦判断以下这些行为属于什么消费类型?④如何看待恩格尔系数与消费水平的关系?⑤消费心理有哪些?你赞同或反对哪些消费行为?⑥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些问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渴望着寻找答案,这时教师就可以同学生在共同的探究中学习课本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课本知识的认识。

2.2提问的价值性

价值性是课堂问题的灵魂,每节课都有其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启发性地发问,使问题问在学生需要处。如在讲高一经济生活《公司的经营与发展》一课时,应紧紧围绕“公司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展开,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问题:有人说“眼睛盯着市场看,一切围着市场转。企业做的再大,它也是一条鱼。而市场是水,鱼必须生活在水中。”这体现了什么经济学道路?留出思维空间,让学生去探索,凸显价值之大,因为这顺应了学生长远发展的诉求。

2.3提问的整体性

设计好提问环节。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设计提问的环节,即针对一个知识串,通过怎样提问的形式既为突破知识点做铺垫,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参与,加深理解。如在高三复习课——政治生活《当代国际社会》一单元时,我围绕着中日钓鱼岛争端设置了这么几个问题:1、钓鱼岛争端涉及哪些主体?2、中日为什么在钓鱼岛问题上出现争执?3、中国为什么强烈敦促日本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通过谈判解决争议?由于学生对此话题非常关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在这过程中也很好地帮助学生落实考点的理解、记忆、形成知识体系及运用。

2.4提问的全体性

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的,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设计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梯度,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的对象。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出难度不同的问题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提问应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5提问的适中性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教师提问的问题难易要适度。问题的设计要适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与水平,切忌提出不切实际或过于深刻的问题,同时也要避免过于简单的、可以不加思考直问直答式的问题。

2.6提问的适时性

如何把问题向学生提出对课堂提问的成败至关重要。问题提问后不能马上就叫学生回答,一定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

2.7提问的技巧性

要把学生视为一个共同探讨,商榷问题的人,使人倍感亲切,在心理上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使学生乐意与教师一起去思考,去解决问题。

2.8提问的评价性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应该及时评价,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和学习自信心,增强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意识。提问后教师应当欢迎学生对自己的讲解提出不同看法,对教材内容的缺点和问题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决不要有意无意压抑学生发表创新见解的积极性。如果还需要学生记录的那么就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

3 结束语

“问”虽无定法,但必须要有法,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有效的提问可以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直接影响着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技巧,看似简单,实际上功夫下在“课堂”外。它要求教师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只有这样的课堂提问,才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效率地学习,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有效提问、有效教学的目标。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高中政治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