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失范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①

2013-09-28 08:39王越芬孙广耀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不端研究生学术

钟 华,王越芬,孙广耀

(1佳木斯大学 学生工作部,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2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4000)

学术失范(scientific misconduct)又称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申请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和报告研究结果中的捏造、篡改、剽窃、伪造等行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研究生培养规模逐步扩大,近年来一些高校、科研机构研究生学术失范案例频频发生,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亦成为当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状调查

为深入、客观了解和掌握研究生学术道德现状,笔者在J大学选取了412名全日制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发放了关于研究生学术道德现状的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1份。J大学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综合性大学,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较为完善,涵盖文、理、医、工、法、艺术六大学科门类,因此调查统计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可见,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研究生对学术道德的认识存在差异

通过调查发现,硕士研究生对学术道德的价值判断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对学术道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且对学术不端行为深恶痛绝;二是对学术道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但对学术不端行为持宽容态度;三是对学术道德的价值判断认识模糊,能够接受学术不端行为。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硕士研究生对学术道德有正确的认识,认为有必要遵守学术道德和相关学术规范,对学术不端行为持否定态度。但也有部分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持宽容态度,认为“无所谓”,甚至“可以接受”。(见表一)

表一 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态度

2.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尽管部分硕士研究生能够恪守学术道德,端正学术态度,积极主动思考,坚持正确的学术立场,规范自己的学术研究行为,但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在学术研究活动中出现的失范行为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形式有:抄袭或剽窃他人学术研究成果、伪造或篡改研究数据、一稿多投、请他人代写论文或代他人写论文、发表论文时署名“搭便车”、虚开发表文章录用证明、引用他人学术成果而未注明来源等。(见表二)

表二 您在研究生学习(研究)阶段是否有下列行为?

二、研究生学术失范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在研究生中确实存在比较严重的学术道德缺失、学术态度不端等失范现象。笔者结合此次调查情况,对研究生学术失范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

1.制度因素。首先,我国在学术规范相关制度、法律普及程度不够。尽管近几年国内外学术腐败、学术失范问题频发,学术道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之一,但广大科研工作者们的学术法律意识和认识程度依然停留在较低水平,特别是高校研究生对《知识产权法》等法律制度知之甚少。而且纵观我国教育体系,从小学、中学教育到高等教育,除相关专业外几乎没有系统的学术法律教育,学生们从小到大也就无法养成良好的学术法律意识和学术道德情感,难免导致研究生阶段的学术法律制度等相关知识的薄弱和缺失。其次,我国当前的学术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偏重强调研究生的学术成果,而对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重要性普及不足,学术评价体系有较严重的功利化倾向,进一步加剧了学术失范行为的产生。再次,我国现行的学术培养和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缺少对学术道德的监察制度,也缺少对已知学术失范行为的有效惩罚措施。制度的欠缺直接导致了学术失范行为低廉的风险成本,使得部分研究生产生侥幸心理,学术失范行为大行其道。

2.教育因素。我国高校长期以来片面注重研究生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而对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认识不够。即使是已经开展学术道德相关课程的院校,也只是停留在比较浅薄的层面上,而没有将学术道德教育与研究生的学术品行教育、学术习惯培养和认知教育有效结合,研究生只是将其当作一门课程来学习,平日里根本不用学到的学术规范约束自己的学术行为,造成知行脱节。此外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普遍采用导师负责制的原因,导师的学术理念、思想水平、治学态度和价值观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价值判断、发展方向和研究水平,导师队伍的良莠不齐、部分导师“知法犯法”、自身学术道德素质低下,难免对研究生造成错误导向。

3.社会因素。高校学术风气和道德状况是社会风气的延伸。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今天,受到利益至上的思想驱动,追求功利的浮躁风气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学术界的浮躁之风也甚嚣尘上,令人痛心。学术腐败、学术泡沫、粗制滥造、弄虚作假等现象比比皆是,对高校研究生的学术风气和道德观产生了恶劣影响。另外,学术出版市场的混乱与不良风气也起到了负面作用。出版机构的公司化运作致使一些期刊杂志无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将学术出版演变成为牟利工具,造成粗制滥造的学术成果低水平重复。

4.主体因素。即高校研究生自身因素,首先是研究生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研究生都在日常的研究活动中有过抄袭剽窃论文成果、伪造或篡改研究数据、一稿多投、请他人代写论文或代他人写论文等学术失范行为。其次是缺乏求真的批判精神。不少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盲目借鉴引用他人成果,而很少认真地检验和证实其真伪,更没有对所谓学术权威的勇敢质疑。第三是缺乏探索创新的思维。现今的研究生在研究活动中很难摆脱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掣肘,甚至还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不能安心学习、静心研究,也没有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学术创新的意识。这些都对学术失范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规范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对策

综上可见,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已是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解决研究生学术失范问题:

1.加强学术道德教育。使研究生从思想上、情感上、意识上自觉遵循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一是要加强学术规范教育,从新生入学抓起,细化到研究生培养的每一个环节,开设专门的学术规范教育课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营造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二是要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大力宣传学术诚信,建立研究生诚信档案和学术研究承诺制度,明确学术不端行为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受到的处罚。三是要加强科学精神教育,通过开设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教育课程、开展高质量的学术活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引导研究生树立科学精神、自我思考的能力以及对科学的情感。

2.健全学术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目前的学术失范及至学术腐败现象不断出现,与我国现行“行政化”倾向的学术管理机制不无关系。在此管理模式下,包括高校在内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将学生的发表论文数量、学术统计数据等作为硬性要求,从而促使研究生产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不能潜心做研究。应着手建设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认定、监督和惩罚措施,加大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学术失范成本。同时要推动和完善学术奖励机制,对在学术道德建设方面表现突出、有较高学术素养和研究水平、敢于揭发学术失范行为的研究生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3.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倡导和树立高校学术道德典范,引导研究生学风建设。首先导师要率先垂范,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和道德水准,用高尚的学术品格教育和感染研究生,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塑造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其次,高校应当有意识地在研究生中选取既有一定理论研究水平又能恪守学术道德规范的优秀人员树立学术道德示范,围绕他们形成集体意识和群体效应,发挥榜样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三,学术风气建设还要借助于各种学术活动的开展。高校应定期举办学者讲坛、学术报告会、学术交流等活动,促进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研究生相互交流和碰撞,开拓视野,提升能力,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

4.推进研究生实现自我教育与管理。只有将学术道德、诚信意识内化为研究主体的坚定信念,他们才能自觉恪守学术道德。所以,研究生应当努力拓宽专业知识面,丰富理论视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习惯;应当加强对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认知,准确把握学术标准与尺度,明确学术研究中的“可为”与“不可为”;应当自觉培养良好的学术习惯,从日常学习生活、考试做起,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反对学术欺诈;应当自觉培养正确的学术价值观,维护和发扬科学的学术精神,增强学术道德情感,磨练学术道德意志。

[1]江新华.学术何以失范: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钟芳芳,肖文英.基于道德认识谈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相互教育,2008,(1).

[3]杨守建.中国学术腐败批判[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不端研究生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教育部首次以部门规章明确6种学术不端情形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9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国医疗美容》学术不端检测方法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