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3-10-14 05:36王洁郭庆玲赵珍珍杨郁
军事护理 2013年2期
关键词:医嘱早产儿病房

王洁,郭庆玲,赵珍珍,杨郁

(湖南省儿童医院 新生儿一科,湖南 长沙 410007)

早产儿是发生残障的高危人群,早产儿的家长在照护早产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为早产儿家长传送相关的健康信息、指导家长妥善照顾早产儿并给予力量支持极其重要,是提高早产儿生活质量、减少残障发生的关键[1]。我院自2010年10月起改变传统的隔离治疗护理模式,在早产儿监护室实施家长参与式护理,为患儿及其家庭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在提高家长对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及护理技能的掌握、对护理的满意率、对医嘱执行的依从性和随访的依从性方面均及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一科住院治疗的早产儿1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7例、女45例;体质量935~2350g,平均(1642±590)g;孕周27~35周,平均(31.5±2.8)周。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两组,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入院的为对照组(n=80),2011年6月至2011年10月入院的为观察组(n=82)。两组早产儿均排除先天性畸形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在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主要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家长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育儿史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早产儿均在入院时建立信息档案,记录出生情况、治疗情况、出院随访及家庭情况。对照组早产儿按传统护理方法实施护理,即早产儿住院期间无家长陪同,所有护理由护士完成,家长每周一、三、五下午通过病房视频系统探视早产儿。观察组早产儿按参与式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在患儿住院时间>4周或病情处于恢复期时由家长进入病房参与护理。观察组早产儿的家长参与式护理方法如下:(1)制定护理计划。成立研究小组,制定“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详细的护理计划及相关制度,并组织全科室医生及护士学习。病房分4组,各组均由1名高年资护师担任责护组长,负责本组护理工作的实施、监督与评估,实行APN连续排班,治疗护理集中进行。(2)健康宣教。由1名在新生儿科工作15年以上的主管护师担任科室健康教育员,对家长进行培训。内容包括陪护制度、手部卫生的方法、早产儿特点、日常护理、早期干预、病情观察、急救措施等。宣教形式为课堂讲座、一对一讲解、播放光碟及发放宣教手册等。课堂讲座3次/周,30min/次。参与护理前3d,护士对家长实施一对一讲解,2h/d。(3)准备阶段。①主治医生约早产儿的父母面谈,告知早产儿的病情、家长参与护理的目的,以取得家长理解。责任护理组长根据患儿情况决定家长护理的形式及时间。不需机械通气或吸氧的早产儿置母婴同室病房,家长24h陪伴;需机械通气或吸氧的早产儿,安排其家长入大病房参与护理,2次/d,2h/次。②母婴同室病房入住前,病房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并备齐急救物品及生活物品。大病房内在相对独立的位置利用屏风或活动拉帘将家长护理的早产儿与其他早产儿隔离,为家长准备专用座椅。(4)护理阶段。母婴同室的家长参与护理,以生活护理和早期干预为主;入大病房的家长除生活护理、早期干预外还需参与疾病护理和病情观察。家长按约定时间更衣、换鞋,戴口罩和帽子,洗手后进入病房。责任护理组长根据家长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教家长读取监护仪的数值、示范抱姿、喂奶、换尿布、擦澡、洗澡、更衣、口腔护理等操作,家长熟悉以上操作流程后,遵循早产儿安全及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组长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需机械通气或吸氧的早产儿,责任护理组长向家长讲解呼吸机及氧气治疗的原理,呼吸机管道的摆放及气管插管的固定方法,家长可先搂抱早产儿,在消除其紧张感后进行拍背、协助吸痰、雾化吸入、鼻饲牛奶等操作;早产儿输液时,家长协助护士静脉穿刺、观察输液和病情。家长自备小音响和颜色鲜艳的玩具,在早产儿觉醒时播放音乐、逗引早产儿,做抚触、被动操等。护士长和责任护理组长主动和家长交谈,告知早产儿的病情,缓解家长的心理压力。对符合出院标准的早产儿,提前告知家长,让家长做好出院准备。出院前健康教育员带领家长参观随访门诊,让家长了解早期干预及随访的重要性,掌握挂号、随访的流程。(5)出院后支持。出院后1周电话随访,询问出院后早产儿的家庭带养状况,解答家长提问。做好回院随访,第1次为出院后2~4周,以后1次/月,内容为评估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指导哺养方法和早期干预措施。

1.3 效果评价 两组早产儿的家长均在早产儿出院前由健康教育员采用当场考评和发放问卷的方法评价其早产儿护理的基本知识与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早产儿出院后2个月通过电话收集早期干预及随访情况,以评价家长对医嘱执行的依从性和随访的依从性。基本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及技能考核采用自制检测表进行检测。基本护理知识内容包括早产儿特点、喂养知识、疾病观察、早期干预等;护理技能考核包括换尿布、洗澡、喂奶、配牛奶、家庭急救等5项技术操作考核。基本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考核满分均为100分,≥80分为合格。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评分≥85分合格。满意率(%)=评分≥85分的人数/总人数×100%。对医嘱执行的依从性根据家庭是否进行早期干预训练来评价,按医嘱每日进行视听训练、抚触、被动操为早期干预依从性好;随访依从性是指按时回院随访,以每月回院随访为随访依从性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家长对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及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 两组早产儿家长在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早产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情况 观察组早产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8.78%,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1,P<0.05)。

2.3 两组早产儿家长对医嘱执行的依从性和随访依从性 依从性包括对医嘱执行的依从性和随访依从性两个方面,前者以早期干预执行率来评价,而后者以回院随访率为指标。观察组早产儿家长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早产儿家长对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及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分]

表1 两组早产儿家长对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及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分]

组 别 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 早产儿基本护理技能观察组(n=82)82.5±3.56 86.3±5.62对照组(n=80) 73.3±2.94 72.5±4.63 t 4.326 4.569 P<0.05 <0.05

表2 两组早产儿家长对医嘱执行的依从性和随访依从性[n(%)]

3 讨论

早产儿由于体内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往往出生后就收治在无陪护的重症监护室。由于缺乏早产儿护理知识又无实践机会,大部分家长照护早产儿的信心及能力不足,从而导致出院后早产儿因护理不当而出现感染和再患病的概率较高。因此,家长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早产儿的再患病率和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早产儿家长经过参与培训学习及参与护理实践操作,其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早产儿的家庭成员,特别是对其父母亲进行系统的知识技能培训后,能帮助他们熟悉早产儿的生理特点,提高他们对早产儿日常护理技能以及对异常情况的识别能力。

早产儿死亡风险大,家长多出现较高水平的焦虑,此类负面情绪会影响他们对病情的理解与接受,甚至影响对患儿治疗的支持。有研究[2]发现,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其父母更希望与医护人员沟通,了解早产儿的病情,帮助自己树立信心。所以护理人员不仅要配合医生治疗早产儿,还应更多地关注早产儿父母心理的需求。开展家长参与式护理,打破传统的隔离护理观念,让家长进入病房参与早产儿的护理,一方面满足了他们与早产儿在一起的需求;另一方面为家长提供了一个与医护人员交流的平台,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病情信息以及照护早产儿的知识,从而缓解了他们的紧张、焦虑情绪,增强了他们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医疗行为的支持和理解,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依从性是早产儿家长执行医嘱的客观应答的程度,依从性直接影响早产儿的治疗效果[3]。早产儿是发生残障的高危人群,对早产儿进行系统管理和随访,可以早期发现异常。同时,通过系统且有针对性的早期干预,能减少早产儿残障的发生。但是,国内很多早产儿家长并没有意识到随访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造成早期干预和随访依从性低的局面。家长通过培训成为早期干预的实施者,并在家庭中结合日常养育活动进行早期干预是一种理想的干预方式。同时,通过培训和参与护理,可不断提高家长对随访重要性的认识,保证了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的依从性。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家长早期干预执行率和回院随访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参与护理过程中,家长能认识到早期干预和随访的重要性,并能很好地依从。

4 小结

家长参与式护理是一种建立在尊重患儿家庭、保持医患关系平等基础上的护患互动的护理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4]。家长参与护理的模式能有效激发家长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家长形成参与护理的意识。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家长在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掌握、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对医嘱执行的依从性和随访的依从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家长参与式护理发挥了护理人员与家长之间的协同作用,既增强了家长的感性认识,又提高了护理技能,使其能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护理。总之,家长参与式护理能提高家长护理早产儿的知识技能水平,为早产儿提供更优质的护理,促进早产儿从医院到家庭的平稳过渡,值得临床推广。

[1]郑显兰,张玉侠.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探讨及安全管理[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6):481-484.

[2]赵敏慧.王瑛.于慧前.“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08,24(1):32-37.

[3]邓基平,游越.患者的依从性在环形医患关系模型中的作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1):25-26.

[4]Griffin T.Facing challenges to family-centered care I:Conflicts over visitation[J].Pediatr Nurs,2003,29(2):135-137.

猜你喜欢
医嘱早产儿病房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换病房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