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幸福感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算

2013-10-20 04:29姜海纳侯俊军
统计与决策 2013年23期
关键词:国民子系统幸福感

姜海纳,侯俊军

(湖南大学 经济贸易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9)

0 引言

幸福感是由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有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而幸福感指数就是指把幸福感作为一项指标,通过运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去获得人们主观幸福感的数量化结果。

国民幸福指数很好地结合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理念,在中国对该指数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关于幸福指数的构建,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黎昕等构筑了非常具体的幸福指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依据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家庭状况、职业状况、社会状况和环境条件,下列44个二级指标;刘国风等定义了幸福指数的四个层面,按照权重依次排为物质条件,包含经济收入、收入分配、物价水平、住房条件、房屋价格5个子项;社会条件,包含社会保障、道德风气、社会治安、环境卫生、交通状况5个子项;身心健康,包含精神状态、心态平衡、身体健康、休闲娱乐、压力承受5个子项;自身因素,包含价值实现、认同程度、自信程度、人际关系4个子项;罗建文等构建的国民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由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评价指标两部分组成,客观评价指标包含国民工作状况、国民收入状况、国民生存环境、国民精神生活状况和国民身体状况,主观评价指标包含生存状况满意度、生活质量满意度、情绪愉悦满意度、人际交往和谐满意度、婚姻家庭满意度和个人价值实现满意度。田国强等(2006)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收入达到某个临界值之前,增加收入能提高幸福水平,而超过这个临界值,增加收入反而会降低幸福水平。因此,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应当提高非物质需要方面的公共支出,要重视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否则人们会由于自己收入相对过少,导致个体幸福水平下降。

对于现代人来说,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领域一是工作领域,另一个则是家庭生活领域。在工作领域,个体可以获得收入以满足自身与家庭各方面需要,同时也可以获得与工作业绩密切联系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在家庭生活领域,个体可以通过各种休闲活动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可以获得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满足,同时也必须承担抚养和照顾家庭的义务和责任。目前国外的研究是从宏观层面上反应一般国民的幸福度,国内的研究是从微观层面上更强调于个人的幸福满足感。针对国外的研究,由于国家之间存在差异,要考虑到基本国情,因此,本文认为,作为对自身生活状态的一种总体性判断,幸福感应该是人们不同生活不同对象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在这种平衡状态下,个体能够感受到不同需要的同时满足和综合协调。

本文通过对已有的国民幸福指标体系的归纳,将影响国民幸福的主体要素总结为职业状况、经济基础、文化氛围、健康状况和社会环境五个方面,构建出考量有助于微观国民幸福的参照指标体系,借助这一指标体系,根据2007~2012年相应指标的指标值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和多元逐步回归法对国民幸福程度给予综合评价。

1 国民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构建

1.1 国民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

国民幸福指数从职业状况、经济基础、文化氛围、健康状况和社会环境五个方面出发,选取这五个方面的若干具体二级指标如表1。

1.2 主成分分析法

在对国民幸福指数进行测算过程中,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降维,即将原始的多个变量(指标)通过线性变换转化为少数几个互不相关的综合变量,从而简化了问题的复杂性又抓住了主要矛盾。理论上其实是对矩阵结构的分析,几何意义是按照数据离散程度最大的方向进行坐标轴旋转。

表1 国民幸福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其步骤如下:

(1)变量的标准化

由于不同的指标取值范围相差很大,如直接从协方差入手进行主成分分析,明显的内部差异较大的作用将起到支配作用。对原始变量的标准化主要是使得各个指标的作用在主成分的构成中相等,其原因是标准化后各变量的方差相等均为1。

(2)求特征根与标准特征向量

(3)选取主成分,确定权数

在进行主成分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般主成分的个数就等于原始指标的个数,因而我们必须根据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 来判断选取几个主成分来进行分析,累计方差贡献率越大说明选取的主成分越忠实于该指标体系的信息。一般地,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以上,我们就认为可以比较好的解释了原来的指标体系的信息。同时,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 即表示该主成分的权数。

(4)结合主成分对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并深入研究

根据选取的主成分以及主成分的权重可以得出综合评价的得分公式,代入样本数据可计算出综合得分,根据得分给出综合评价,以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

1.3 多元逐步回归法

影响幸福感指数高低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对26个影响幸福的指标进行逐一筛选,在F值显著水平下,获取影响幸福的主要因素。逐步回归法是优选回归变量的一种方法。它根据自变量相关性(或贡献)的大小,逐个对自变量进行选择。

2 实证分析

2.1 样本数据的来源和预处理

2.1.1 样本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是2007~2011年的数据进行综合研究的,所用的数据大部分来自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部分是根据统计年鉴上提供的数据计算所得。在搜集数据的过程中,为了增加数据的可比性及完整性,在实证分析前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有些指标的数据是根据年鉴上的原始数据计算得来的,如若没有办法找到替代指标,导致指标的个别年份数据缺失,为了能更好的评价国民幸福的现状,将尽可能的对缺失的数据进行补充。

本文实证的原始数据如表2。

表2 原始数据表

2.1.2 样本数据的预处理

为了便于分析,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即对于正向指标和适度指标的样本数据直接进行无量纲化,对于负向指标则先取其倒数再进行无量纲化。无量纲化采用线性比例法:

xj表示 2007 的第 j个指标数值;xij表示第i年第 j个指标的数值,主要是将2007年作为基期进行比较。

2.2 国民幸福指数测算

在综合测算过程中,不仅要对总的国民幸福指数进行测算,而且对各子系统进行评价和研究。由于各个子系统的指数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相同,所以在对子系统进行研究时以经济基础幸福指数计算为例具体说明,其他子系统只给出结果。然后再根据各子系统的数据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这里也只给出结果。

利用SPSS13.0相关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累计贡献率达到85%的主成份,及表3所示的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表3 经济基础子系统的特征根和累计贡献率

表4 经济基础子系统因子载荷矩阵

从表3中可以看到,从数据中分解出的两个主成分,它们的累计方差贡献度已经超过85%,这说明这两个主成分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因此,我们就选择这两个主成分对该子系统进行分析。

根据表4中的主成分得分系数,可以得到主成分得分模型如下:

考虑到两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不同,依据各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赋予其相应的权重,可得到计算得分公式如下:

由于所有指标全都经过处理了都成为正项指标,所以应该给指标赋予正权数,上式各指标系数都取其绝对值,再进行归一化处理,可得计算公式为:

代入相关数据可得该子系统的得分。同理,可以根据以上方法及步骤分别计算其他各子系统的幸福指数,然后以各子系统的指数为样本数据用同样方法计算国民幸福综合指数,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各子系统和综合的指数趋势如图1~图5所示:

表5 国民幸福相关指数

图1 职业状况指数变化图

图2 经济基础指数变化图

图3 文化氛围指数变化图

图4 健康状况指数变化图

图5 社会环境指数变化图

2.3 幸福感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选取影响幸福的26个指标作为自变量,调查国民幸福感指数得分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数学方法,通过SPSS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在所有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情况下,对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表8。

表6 总结

表7 方差分析表

表8 系数表

进过逐步回归后,剔除了相关性不大的自变量,从而使最后的回归子集为最优回归子集,从表8的标准化系数一栏可以看出各自变量对Y的影响,显著性的排序为B11>A21>D51>E11,即收入水平>工作压力>家人健康>社会公平。

2.4 测算结果分析

从经济基础上看,2007~2011年收入因素仍然是制约着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条件改善的关键因素,收入较高,也就意味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自我控制力较强与自我选择的范围较多,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带来了安全感,因而也就会有较多的幸福体验。较低的收入水平直接制约着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进而影响着人们的客观生活质量。当人们的生存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就更难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满足,从而影响人们对于幸福的评价。虽然这并不是引起国民幸福的原因,但是是影响国民幸福的重要因素,所以经济基础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幸福感,目前还是将发展经济放在该项建设的首位。从文化氛围上看,近十年来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的休闲娱乐,注重身心上的享受,该指数的上升意味着人们在精神上获得的满足感越来越大。从社会环境上看,该指数是直线上升的,这说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社会保障、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甚至有人怀疑社会矛盾日益恶化,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更多的有效措施。从整体状况来看,国民幸福综合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从整体上看,这些年来,由于政府高度重视民生的建设,并且取得了较大成绩,而且富有成效,国民幸福状况逐步提升。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职业状况、经济基础、文化氛围、健康状况、社会状态为5个子系统建立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多元逐步回归法对国民指数进行综合测算。测算结果表明政府对于民生建设给予了很大的重视,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民生建设进程正在不断完善和深化,可持续发展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和谐社会建设颇具成效。

具体对策如下:

(1)积极完善用工管理体制,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企业要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保证国民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相挂钩。政府要积极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政府、工会、企业代表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以工资分配、工时和劳动定额来确定劳动标准,完善工资支付制度,确保工资按时按量发放。

(2)“家人健康是福”,家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患病率却逐年拔高,这是大家普遍的隐忧之一。国民医疗费用支付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幸福的评价。

(3)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要依法保障公民对社会重大事务的知情权、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权、民意诉求的表达权、政府权力的监督权。创新政民互动模式,积极推动网络问政,拓宽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依法维护公众合法权益。

[1]Winkelmann,R.Unemployment,Social Capital,and Subjective Well-being[J].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09,10.

[2]Deaton,A.Income,Health and Well-Being around the World:Evidence from the Gallup World Poll[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8,22(2).

[3]Yamaoka,K.Social Capital and Health and Well-being in East Asia:A Population-based Study[J].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2008,66(4).

[4]Berry,H.,Welsh,J.Social Capital and Health in Australia:An Overview from the Household,Income and Labour Dynamics in Australia Survey[J].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2010,70.

[5]Han,S.Kim,,.&Lee,H.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al and Contextu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Capital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Seoul,South Korea[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12,(13).

[6]亓寿伟.转型期中国国民主观幸福感的计量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7]温晓亮,米健,朱立志.1990~2007年中国国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研究,2011,(3).

[8]牛松.国民幸福感指数指标体系构建与测评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09.

[9]黎昕,赖扬恩,谭敏.国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J].东南学术,2011,(5).

[10]刘国风,李军.城镇国民幸福指数的准确测度——兼议提升国民整体幸福水平之见解[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6).

[11]罗建文,赵嫦娥.论国民幸福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测算[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猜你喜欢
国民子系统幸福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一直难忘
高地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