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航天型号管理效率的若干问题

2013-10-22 06:10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董坚
航天工业管理 2013年3期
关键词:型号研制航天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 董坚

型号管理的职能是按照新形势下市场经济要求,自觉地依据和运用经济价值规律,以完成国家指令性任务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调动组织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协调组织内外部资源,使型号科研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在既定目标中运行。型号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周期获取更多性能先进、质量可靠的型号产品,尽快培养出型号技术与管理人才,推动企业快速稳定发展。为此,提高产品质量,协调企业资源,做好计划管控,降低型号成本,创造最大效益,成为今后型号研制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

思考当前航天型号管理工作,无论是在理论上、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着一些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型号管理工作的效率,所以需要重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视与定位,真正解决影响当前型号管理效率的本质问题,快速提升航天型号管理水平。

一、有效的组织体制是基础

组织体制是对组织内层次、部门和职权的设置。组织体制在型号管理的各个要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组织的权力结构与运行规则的法制化是提高型号管理效率的基础。

体制决定和约束着管理主体、职能、权限、方法、手段和被管理者,它是有效实施型号管理的平台,所以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体制平台来开展高效的型号管理活动。但在型号实际研制活动中,针对体制对型号管理所产生的制约力还缺乏根本的认识,这是目前在型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第一个主要误区。

组织体制对型号管理活动的制约力无处不在,现有的型号管理组织框架繁杂,权力结构存在着模糊与交叉,运行规则也没有明确的法制化。因此,要建立有效的组织体制,从各个方面充分体现组织体制的制约力,进而提高型号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完整的管理对象是前提

管理对象就是实施管理活动所要作用的内容。当前型号研制活动所管控的对象主要体现在单一的型号研制活动安排与协调上,与其密切相关的其它诸多对象却很少涉及或根本没有涉及。也就是说,目前我们还没有把型号研制活动涉及的所有内容都放在一个管理平台上进行统一管理,造成了管理对象的不系统和不完整,这是在型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第二个主要误区。

当前的航天型号管理没有将管理对象统一集中到一个管理平台上,导致了各个管理对象活动的不协调,甚至出现相互制约和相互冲突的情况,直接造成了型号研制活动无法按计划要求顺利开展,影响了计划实施的效率。另外,由于管理对象的相互制约或冲突,导致增加了管理难度和管理线条,延长了研制周期,加大了研制成本,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例如,研制设施不能按照型号研制计划统一配套,将引起型号研制计划的拖延及人力资源的大量耗费,大大增加了型号研制的间接成本,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甚至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合理的目标要求是关键

航天型号研制绝大部分是国家任务,存在着较强的指令性成份,体现了型号管理的特殊性,但也是造成型号研制任务拖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没有经过详细分解、周密策划和风险分析就盲目承诺了型号研制目标,造成了目标要求的不合理,这是目前在型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第三个主要误区。

任何项目的目标都具有体系性、优先性和层次性。航天型号项目除了成本、时间和技术指标这3个基本特性目标外,还包括阶段要求、试验要求、定型要求、售后要求、延长寿命要求等特殊的目标要求。从项目启动到项目结束,在型号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存在的阶段目标是否能够按要求如期实现,对型号目标的最终实现十分重要。在型号交付用户后,对于产品可靠性、安全性、保障性、维修性、可操作性等售后目标的要求也要系统考虑,并逐一实现。但在型号研制目标体系中,各目标均有其自身的优先次序,所以要权衡与取舍好目标之间存在的冲突问题。

型号的开发还会带动其它的领域,这就是目标的层次性。例如,一个型号的研制往往会带动某一个或几个技术领域的发展或提升,一项或几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善,一批技术和管理队伍的成长与提高等。对于这些都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与思考,以形成与型号研制相配套的计划并予以实现。

四、配套的成本制度是中心

提高型号管理效率的中心任务就是降低型号研制和生产的成本,提高型号研制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由于计划经济的惯性作用,对型号研制成本的管理始终都处在认识与摸索之中,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操作规范与制度。对于型号成本构成也缺乏完整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型号管理的经济效益。因此,型号研制只要求计划完成,而忽视了经济效益,这是目前在型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第四个主要误区。

对于设计单位而言,直接成本是指型号研制活动的直接开支,间接成本是指组织内的管理费用和人员费用,二者之和构成型号研制全部成本。在型号研制之初,对于型号的直接成本,要明确型号生命周期内所需要做的各项工作与支出,以及需要的各类资源与时间;对于型号的间接成本,要明确型号生命周期内各阶段参与的人员与时间。同时也要明确型号研制活动存在的各类风险,以及预计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与费用估算。最后计算出型号生命周期内完整的成本,据此开展型号研制活动,并进行全成本目标控制与管理,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虽然近年来已开展了型号成本管理活动,但型号研制往往只考虑直接成本,而忽视了间接成本,更少关注研制时间拖延对成本的影响。型号研制时间无限拖延,迟迟不能定型、批生产和交付用户,造成了型号成本的大大增加。一般而言,对于航天设计单位而言,其型号所涉及的直接成本约占型号研制成本的60%~70%,如果延长型号研制周期,那么增加的几乎全是间接成本,致使间接成本远远大于直接成本。因此,若想降低型号的研制成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研制效率,缩短研制周期,减少间接费用,同时加快产品化和系列化步伐,降低研制直接成本。

五、有力的计划管控是手段

当前的型号研制项目很少有能按期完工的,均需几经调整才能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型号研制计划的管控力度不够。型号研制计划毫无约束力,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组织力与控制力,这是目前在型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第五个主要误区,也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

组织不力,主要是人力、物力、财力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安排,设计、生产和试验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潜在能量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控制不力,主要是研制活动脱离了既定计划,不能及时作出反映,或是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造成了计划的耗损失效。

此外,型号计划即使制定的再好再完善,也需要一支严谨的队伍去有效执行,更需要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与之配套,否则计划目标是无法如期实现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型号研制工作在十分艰难和不利的条件下仍能克服种种困难如期完成并取得圆满成功,而有的型号在看似有利的形势下却没有按时完成目标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当前航天型号管理需要加快管理思维、体制、方法、手段的转变,尤其是在我国企业深化改革时期更要重视管理、强化管理,转变计划经济管理观念,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及早建立和完善适合新形势下的型号管理模式。

猜你喜欢
型号研制航天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仿生眼的研制有新突破
关于提高航天型号计划完成率的思考
航天型号批生产管理模式的思考
型号产品配套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航天型号全要素管理的初步实践
逐梦航天日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XV-24A垂直起降验证机的研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