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2013-11-08 01:08肖丽琴
浙江体育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课学院

肖丽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学校体育学·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肖丽琴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体育课程是独立学院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推动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进一步加强独立学院学校体育工作,运用问卷调查、座谈访问、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浙江省为例对独立学院的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包括独立学院的体育课程教学管理、体育课程教学设置、体育课外活动、体育经费、体育师资、体育场(馆)器材、学生的体育认知等。提出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应从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去构建合理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拓展多样化的体育课程资源,整合设计新型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和教材,培养学生的体育认知和行为。

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创新

0 前 言

体育课程作为独立学院的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在独立学院发展初期的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独立学院有效开发和利用了母体院校的优质资源,借鉴母体院校长期发展积累的经验为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但是,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以及教育部26号令的颁布,要求各独立学院必须具备独立的师资、独立的校区、独立的财务制度等等,多数独立学院的体育课程教学已和母体院校分离,其分离后的体育课程教学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如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模式、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材建设等均与母体院校无多大区别,没能体现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体育教学师资短缺,校区狭小,经费紧张,改革阻力较大,存在着一系列制度性和滞后性的问题等。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的独立学院,其生源和母体院校的生源显著不同, 他们的学生虽然入学文化基础比母体院校偏低,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但是他们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 身体素质较好,具有较强的体育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因此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及2012年教育部5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 以下简称53号文件),依据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了解目前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探索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与实践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的新思路、新举措,建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育课程教学的模式已是独立学院体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随机选取了浙江省22所独立学院中的15所独立学院为调查对象。其中选取学生样本1 400人。

1.2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制定了各独立学院体育部(室)主任调查问卷《浙江省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调查表》和学生的《对独立学院体育工作认知的调查问卷》初稿,聘请专家对问卷初稿进行了效度检验。再根据专家反馈意见,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然后在我院选取了30名学生,使用“再测法”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两次调查的相关系数接近0.9,说明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在2011年9月-2012年5月通过走访、浙江省木球锦标赛期间及邮寄等的方法, 发放独立学院体育部(室)主任《浙江省独立学院体育教育现状调查表》问卷15份,回收12份,全部有效。发放学生问卷《对独立学院体育工作认知的调查问卷》1 400份,收回问卷1 252份,回收率89.4%,有效问卷1 136份(其中男生548,占48.2%,女生588人,占51.8%;大二712人,占62.7%;大三424人,占37.3%;文科606人,占53.3%,理科530人,占46.7%),有效率90.4%。

1.2.2 访谈法。 走访了浙江省6所独立学院,观察体育运动场馆、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训练,面访体育部(室)主任及教师20余人。对有关独立学院体育课程的相关问题,如体育管理、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体育师资、体育教学内容、评价体系,课外活动、教材、体质测试、经费、场馆等进行了了解。对学生的体育需要问题进行访谈,了解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及体育课程教学中的相关诉求,获得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

1.2.3 文献资料法。 利用本校和浙江省图书馆以及互联网,查阅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其中包括教育学、体育学、管理学等相关书籍,独立学院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体育课程教学类改革文章。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查阅到2012年12月,以“体育课程改革” 为关键词的国内外文献1 000余篇,以“独立学院体育课程”为关键词的文献85篇。剔除无用信息后,分析了100余篇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文献,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等对有效问卷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浙江省目前有独立学院22所,在校生约17万人。本研究在22所学校中调查了15所,收到有效问卷12份。

2.1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管理体制

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管理是学院体育教学系统中的工作枢纽, 应该做到管理目标明确,责任到位,以此确保体育课程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从调查来看,独立学院的体育课程教学管理体制不清晰,根据本科院校的规定教育厅是独立学院体育校外管理的主要负责部门,但实际情况是教育厅对独立学院的相关体育工作存在管理乏力的现象,对独立学院体育工作监管力度不够,制度不完善等。校内管理由学校体育工作领导系统、分管院长或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组成。由于部分独立学院自身校内管理体制不健全,体育工作管理各校自行一套,58.3%的独立学院跟本科院校一样采用二级管理,设置了分管体育的院长,由其直接领导体育部、系或教研室,25%的学院实行三级管理,主管体育的院长负责,基础部或教务处领导体育部、系或教研室,另有部分学院不明确分管体育的院长,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另外规模较大、成立较早的独立学院基本都设置了院体育运动委员会或院体育运动领导小组,但部分独立学院则没有。

3.2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设置形式

《纲要》第五条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 四个学期共计 144 学时)。调查发现,有83.3%的学校严格按照《纲要》的规定来进行体育课程设置。但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机制灵活,一些纯民办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变动,如个别学校大学四年只开设一年的体育课,体育课时严重缩减。

独立学院体育课程基本采用大一第一学期基础课,第二学期到第四学期选项课,另外增设了选修课、体能课等辅助体育课程。但也有个别学校,因师资、场馆等问题,大一设置基础课,大二开设选项课。大三、大四均没有开设体育必修课,有58.3%的学校开设了体育选修课。

在教学内容和项目上各校以球类项目为主,开设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的居多,这可能与传统的学校体育项目由大小球类组成的观念有关。但足球作为一个大项,在一半以上的独立学院没有开设,这可能与我国的整个足球水平以及学校的场地、师资缺乏等多种因素有关。另外开设较多的项目有形体、舞蹈、武术等。一些如游泳、越野、拓展、定向、器械健身等新兴的生存技能、救生技能、素质拓展锻炼的实用运动项目在学生中开始受到欢迎,但在独立学院中开展得不多。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取消竞技类项目的课改等,仅有个别学校开设了田径课。也有部分学校采用模块教学,如时尚类、球类、民族传统类等模块。

《纲要》明确要求,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安排约10%左右的理论课时,即每学期按照要求开设 4学时理论课,以扩大体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能力。在调查中发现,独立学院体育课程中每个学期的理论课时各校不等,有25%的学校是2课时,有58.3%的学校是4课时,还有16.7%学校不安排理论教学内容。说明部分独立学院体育理论教学不达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有41.7%,有些学校教师的理论讲稿陈旧乏味,常年不更新。25%的独立学院没有体育教材,有50%的学校是自编教材,有25%的学校使用的体育教材是国家教指委审定的普通本科生教材或是与校本部共用体育教材。

2.3独立学院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家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学生的体质状况在逐年下降,身高、体重等形态指数在逐年上升,营养率也是逐年提高,但反应身体耐力和爆发力的指数在逐年下降,数据显示,一年级的新生耐力指数最高,二三年级其次,四年级最差。年级越高越不爱运动,身体素质越差,这就需要借助课外活动和阳光体育运动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课外体育活动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应该越来越受到重视,推进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但在调查中发现,独立学院的课外体育活动不尽如人意,仅有16.7%的学校有课外活动计划,83.3%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由学生自由安排,学校不统一组织,有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学校也仅有16.7%,因此无法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国家对青少年的体育锻炼目标要求。另据调查显示,每年举办运动会的学校达到83.3%;每年举办体育节的学校有33.3%。各独立学院较为重视课外体育竞赛的组织,有83.3%的学校通过学生会、社团、体协等,或与体育部合作定期举行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田径等各项比赛,通过这些项目的比赛,可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各校都成立了体育社团,80%以上的体育社团有学工处分管,但也有少数是学工和体育部合作管理。

2.4独立学院体育场(馆)、器材与经费

体育场(馆)设施是体育教学的必备物资资源,是实施体育课教学的基础。其配备情况直接影响到体育课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开展以及学生参加体育课锻炼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据调查,独立学院场(馆)器材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有的场(馆)设施,另一类是和母体院校共享的场(馆)器材设施。本研究调查发现,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和为迎接2013年教育部的评估检查,众多独立学院已经有了独立的校区和独立的场(馆)设施,虽然相对简单,但基本能应付本院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但对一些自有校区狭小,仍然是校中校的独立学院,其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依然摆脱不了对母体院校的依附。因此在对独立学院的调查中,有33.3%的学校认为独立学院体育场(馆)设施无法满足教学需要,58.3%的学校认为能勉强满足教学需要,仅有8.3%的学校能满足学校的基本教学需要。在调查学生的体育场馆是否满足教学与课外活动需要时,仅有22.6%的学生认为能满足,不过不同性别、专业以及年级的学生呈现了不同的态度(表1)。

表1 你认为学院的体育场(馆)、器材设施是否能满足教学与课外活动需要一览表 (%)

“*”Plt;0.05, “**”Plt;0.01, “***”Plt;0.001,下同

从调查来看,独立学院体育经费基本上由学校年度专项预算拨款,各校差异较大,各校在校生人数在9千至1.2万不等,但体育维持经费从7万到65万之差。一些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是依赖于学校教育经费的多少或领导的态度,投入的人为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普遍存在,独立学院学生享有体育的权利得不到充分的保证。

2.5独立学院体育师资

师资队伍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配备一支稳定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体育师资队伍是独立学院体育课程体系不断发展与完善的保障。独立学院在发展初期,一般由母体高校教师兼任体育课教学任务,但随着学院的发展和教育部规定的独立学院需要配备独立师资的要求,多数学院成立了自己的体育教研室,聘任了自己的专任体育教师,独立承担体育课教学任务。在本研究调查的12所学校中,教师与学生的比为1∶340,说明了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趋向中间,30 岁以下的占8.8%,主要集中在30~40岁之间,占40.7%,40~50岁的占20.9%,50岁以上的教师占29.6%。学历以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居多,本科生占36.3%,硕士生占62.6%,有1%的大专生,没有博士学历;职称结构中,总体职称偏低,以讲师为最多,占56%,副高为36.4%,助教为6%,教授仅为1.6%。根据独立学院的师资年龄和职称来看,在今后职称评定、队伍管理、人员流动等方面可能会因为某年龄段人员过于集中而带来一些结构性问题,如30~50岁的中青年教师比例占到60%以上,当然这部分教师年富力强,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当前独立学院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当前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数量有50%的学校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另有50%的学校无法满足教学需要,说明了师资队伍严重匮乏。

2.6独立学院学生的体育认知

体育认知是指个体获得外部体育的有关信息,并把外部信息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性认识的心理活动过程[3]。根据《53号文件》精神中规定,“要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这些规定其实归根结底要强化学生的体育认知,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体育运动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要把每天参加一小时的体育活动转变为自己自觉主动的体育行为。因此,学校体育有责任也有义务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健身方法和健身内容,如何通过学校教师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真正懂体育、爱体育,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从调查来看,独立学院学生对体育课有一定的认知,在对其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重要性调查时有51.1%的男生认为非常重要,有20.7%的女生认为非常重要(表2)。总调查样本中有31.3%的学生非常喜欢体育运动(表3),有43.4%的男生和18.7%的女生非常喜欢上体育课,不同的性别、专业和年级呈显著性差异;82.4%的学生愿意参加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说明了独立学院的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度比较高,尤其是男生,大多数男生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对文化课的学习积极性较差,但对体育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据很多男生反映在大学的所有课程中每次都会去上课或上课最积极的就是体育课。

表2学生认为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重要性一览表(%)

男女文科理科大二大三非常重要51.120.7∗∗∗27.744.9∗∗∗37.730.2∗重要33.935.733.336.635.732.7一般13.242.2∗∗∗37.317.0∗∗∗25.434.6∗∗∗不重要1.81.41.71.51.22.5

表3学生对体育运动喜欢程度一览表(%)

男女文科理科大二大三非常喜欢44.519.4∗∗∗25.737.7∗∗∗35.221.6∗∗∗喜欢40.936.737.040.836.544.4∗一般12.838.8∗∗∗33.018.5∗∗∗25.129.0不喜欢1.85.1∗∗∗4.33.03.25.0

在调查学生对独立学院体育课的满意度方面,大部分学生持认同的态度,但女生有24.8%选择了“一般”(表4)。男女生和不同年级在“非常满意”和“一般”选项上呈显著性差异(P=0.000),女生选择非常满意的少于男生,说明了女生对体育课的内容安排、教师上课的方法、考试的标准等方面要求较高,如有时教师在布置耐力跑或有强度的活动任务时,较多女生会表现出不满等抱怨情绪;而大三学生可能是因为高年级没有体育课,他们中仅有16.7%的学生对体育课非常满意,有53.1%的学生希望高年级能开设体育课;女生对体育课的偏好明显低于男生,在“希望”和“不希望”三四年级开设体育课的选择上呈现了明显的性别差异(表5),因此独立学院更需要加强对女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培养。

表4学生对体育课满意度一览表(%)

男女文科理科大二大三非常满意39.429.9∗∗∗32.736.641.016.7∗∗∗满意41.243.343.041.243.040.7一般16.824.8∗∗∗22.319.214.038.9∗∗∗不满意2.62.02.03.02.03.7

表5希望大三大四开设体育课一览表(%)

男女文科理科大二大三希望64.336.8∗∗∗47.952.148.553.1不希望18.241.8∗∗∗35.324.9∗∗∗29.333.3无所谓17.521.416.823.022.213.6

2.7独立学院学生的体育参与度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53号文件》等规定,学生必须每天锻炼1 h。从本文调查来看,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不尽乐观,每周能达到3次以上的男生有23.7%,女生仅9.5%(表6),每次持续时间60min以上的男生有29.2%,女生仅11.6%(表7),男女生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女生的锻炼时间明显少于男生,文科生显著少于理科生,大三显著少于大二。说明了在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兴趣上体现了明显的性别和专业特点,大三学生停止体育课后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热情也明显减弱。

表6 学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的频度(%)

表7学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的持续时间(%)

时间(min)男女文科理科大二大三lt;3019.734.0∗∗∗30.721.9∗∗24.632.1∗3018.622.822.719.320.222.830~6032.531.630.434.332.830.9gt;6029.211.6∗∗∗16.224.5∗∗∗22.414.2∗∗

独立学院学生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有球类占绝大多数(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为78.7% (男女生x2=9.045,P=0.001,男生高于女生;大二大三x2=9. 319,P=0.002,大二高于大三)、田径18.9%、武术12%(大二大三x2=17.707,P=0.000,大二高于大三) 、体育舞蹈18.7%(大二大三x2=14.356,P=0.000,大二高于大三) 、散打和跆拳道 7.7%,(大二大三x2=10.367,P=0.000,大二高于大三),健身和健美16.5%(男女生x2=10.928,P=0.001,女生高于男生;文理科x2=22.608,P=0.000,文科高于理科)、拓展运动8.1%、其他4.8%。

3 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3.1建立体育教育观

体育教育观是人们对体育教育规律的认识和看法[1],学校体育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其核心表现在对学生的培养上。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与普通高校定位不同,独立学院培养的是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也要有较好的技能能够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就必须要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是一个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而体育教学正是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体育课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但是目前很多独立学院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不足,对体育的投入不够,体育总是被认为是一件“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事情,独立学院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困难,体育教师的工作得不到尊重,社会地位低下。因此独立学院必须转变观念,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尤其是加强学校领导的思想认识,建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充分认识到“体育是养成完整人格的最好工具[4]”,体育教育是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体育教学不仅习得技能、增强体质,更是树德育人。因此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3.2合理开发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设施资源、自然环境资源、运动项目和课程内容资源等。独立学院目前普遍存在师资缺乏的现象,体育教师的工作强度大,很多学院的体育教师成了上课的机器,每天忙于完成基本的体育课堂教学任务,没有精力和时间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但是独立学院的学生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学生,他们虽然文化基础偏弱,但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体育活动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在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有体育特长的学生骨干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另外积极加强与体育社团、体育协会的合作管理工作,充分开发体育教师、体育骨干和社团、协会成员的多重合力,以确保独立学院体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体育场馆是教学中的硬件条件,充足的体育场馆是完成体育教学的保证。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是新建的校区,体育设施和场地基本上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部分独立学院校区狭小,场馆设施紧缺,或是由于学生选课的爱好和偏向,致使部分场地设施不够用。因此,各独立学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充分利用原有场地器材的同时,还需要增加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进行场馆改建和修建,添置更新必要的器材,或是利用校区的自然环境资源进行天然场地的有效开发,。

独立学院在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时,要注意结合时代特征和学生的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效开发运动项目资源,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目的。目前各独立学院已根据《纲要》进行了项目内容的优化,减少了很多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课程比重,把一些新兴的、受学生喜爱的休闲运动项目引进课堂,以使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一到二项运动技能并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自发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进而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另外,独立学院在体育教学内容安排时还要注重文化传承,适当增加民族传统体育、乡土体育课程内容,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民族传统体育和乡土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革,如24式太极拳的教学可以通过改编,加上发力的动作,刚柔相济,贯穿进攻和防卫的技巧,双人之间的配合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乡土体育课程的内容安排时,增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运动。但是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变化,在每一节体育课中都需要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达到促进心肺功能的生理阈值,尤其是近年来学生体质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增设耐力项目,如趣味跑、环校跑、逃生跑、猎狐跑、校园小马拉松等。再者,根据独立学院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不懂科学锻炼常识等问题,需要更新和充实体育理论知识内容,尤其要加强体育保健与健身知识的传授,运动损伤的预防,如何包扎、搬运、猝死、中暑、晕厥和筋挛等的急救处理,心肺复苏术的施行等,帮助学生了解在体育运动和平时的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时如何争取宝贵的时间,在黄金救助期内进行紧急急救术的施行等。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辨别真正的健与美,很多学生盲目减肥,尤其是女生缺少运动,以瘦论美,身体虚弱、病态,健康遭到威胁。因此在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时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体育教学的实用性,真正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3.3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随着独立学院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也在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形式,但是无论是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劣。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和授课对象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想法与需求,因势利导,学会运用符合当代学生性格特点的教学方法,如提高学生心理活动的“情景教学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能动教学法”;因材施教的“分组教学法”,另外还可以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等。本课题组已在独立学院的体育课程教学中作了有益的尝试,如运用“小组教学法”进行团队合作式学习,每位学生通过一学期的体育课后,大家都从不认识成了好朋友,提高了学习效率,克服了交流焦虑,锻炼了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策划能力和创新能力,扩大了人际交往,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同学们找到了成就感和归属感,从害怕上体育课变成了喜欢上体育课,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应该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以提高实践课示范的直观性、标准性和形象性。要充分运用现代发达的网络技术,建立远程体育服务网站,把一些与体育相关的内容、视频挂在网上,同学们可以在网上下载或在线观看,相互交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

3.4构建课内外体育俱乐部

根据教育部《53号文件》精神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制订和实施体育课程、大课间(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阳光体育运动方案”。而完整的体育课程结构应该包括两种课程,即显在课程与潜在课程[5],也就是课堂体育课程和潜在的由课外体育活动构成主体的潜在课程。课外体育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同时还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功能。据周静(2011)研究报道,发现学生对课外活动有极高的评价与认同,认为从课外体育活动获益最多的学生高达73.26% ,而对体育课的选择率仅为17.43%[7]。根据本研究调查独立学院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同度来看,多数学生偏好体育活动,愿意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33.5%的学生希望独立学院能开设课外体育俱乐部,尤其是女生,比例占48.3%。说明女同学由于兴趣爱好、怕苦怕累等多种因素自发和自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较少,他们更希望学院能够为其提供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机会,促使其能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因此,独立学院的体育课程模式需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内教学的课程模式,采用课内与课外俱乐部相结合的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学校的体育资源,开展多种单项俱乐部,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参加体育俱乐部。学校所有单项俱乐部组成俱乐部联盟,有统一的俱乐部章程。各俱乐部实行会员制,规定会员的权利和义务。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每个学生可以参加多个俱乐部活动。另外由于各单项俱乐部较多,在组织和管理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可以根据项群理论,成立模块俱乐部,如球类俱乐部、体能俱乐部、民族传统项目俱乐部等。独立学院体育课程必须打破传统的简单的高校体育课程模式,树立现代高校体育课程的活动观,建立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6],从而收获良好的体育课程教学效果。

3.5创新教材建设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21世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体育教材建设方面也应该紧紧围绕这一办学宗旨。从大学生的年龄结构和独立学院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来看,体育课程应该是其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从本研究调查也证实了独立学院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运动较为喜欢,但调查也显示有44.2%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所提供的课程内容偏少且单调乏味,有36.1%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陈旧,学生不喜欢,说明了教材内容设置缺乏科学性、多样性、健身性和趣味性。因此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求,以及针对目前独立学院体育教材的普遍弱点,创新适合其学生个性特点、符合其需求的独立学院体育教材是当前体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课题组在对独立学院体育运动的各项内容作出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和教学要求编写了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适用于独立学院学生的体育运动教材。在教材体系和内容选择上突出了实用性、基础性、综合性、科学性、易读性。加强理论知识,普及生命安全与健康常识,注重运动损伤及疾病的预防与急救,介绍了培养遇自然灾害的自救能力;增加了学生喜闻乐见的休闲时尚项目、民间体育运动和培养学生生活和生存技能的越野运动,普及健身、休闲、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教材知识全面、通俗易懂,学生一看就懂,使教材恰到好处地服务于独立学院学生层次的学习。

3.6加强学生的体育认知

人是可以教育的,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在《大教学论》中提到:“我们差不多找不出一块粗糙的板子粗糙到了完全不能刻上什么东西的地步。”“假如教员肯充分卖力气,人是可以被琢磨好的”。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虽然文化基础没有普通本科生好,有可能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没有被开发和挖掘,但只要通过教师精心浇灌和培养,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是可以提高的,进而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行为。体育认知和体育行为有着密切关系,在通常情况下,个体的认知水平与行为是相互协调一致的[2]。但从本研究调查来看,独立学院学生的体育认知和体育行为并没有完全一致,独立学院学生的认知水平尚可,但体育参与度并不理想。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将健身运动的价值在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中不断地向学生灌输,制造一种浓厚的体育氛围,影响、吸引、感召学生,使学生通过听、看、思、练,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在此基础上组织体育兴趣小组、体育特长小组和体育俱乐部,开办学校运动会、体育节等各项体育活动,形成一种人人热爱体育、人人参与锻炼的体育文化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和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行为和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处理好学习与锻炼的关系,为实现人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体质基础。

4 结 论

4.1 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各校都建立了一定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能够保证体育课程教学的正常开展。各校基本摆脱了母体院校的依附成立了自己的体育教学部(室),师资力量逐渐增加,学校体育经费、运动场(馆)、设备、器械都得到了相应的添置,部分独立学院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正在启动中。但是多数独立学院的体育课程教学明显带有母体院校的烙印,没有体现自己的特色,各校体育课程教学设置不规范,管理体制不健全,课程教学模式单一,一些学校体育课时不达标,尤其是理论教学不重视,教材使用情况不一,课外体育活动无计划,随意性较大,体育经费、场馆不足,师资严重匮乏,职称偏低。独立学院学生的体育认知尚可,但体育参与度较低。

4.2 独立学院无论在办学模式办学理念还是在学生素质方面都和普通高等院校有所区别。 因此,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应在借鉴和甄别母体院校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围绕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导向,构建合理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拓展多样化的体育课程资源,整合设计新型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和教材,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和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为独立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奠定良好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基础。

[1] 陈华.福建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J]. 体育科学研究,2011,15(3):61-66.

[2] 韩盛祥.对体育认知结构的认识与应用[J].体育文化导刊,2003(10):24-27.

[3] 李继锋.吉林省大学生体育认知水平及行为的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29(12):102-104.

[4] 马约翰.体育的迁移价值[D].斯普林菲尔德:美国春田学院,1926.

[5] 庞元宁,何建文.体育课程新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6] 钟启泉,等.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 周静.高校体育课程基本模式建构的探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24(3):146-148.

[8] 吴晗晗.湖北省独立学院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管理若干问题初探[J].湖北体育科技,2009,28(4):470-473.

[9] 唐艺.湖南省高校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1):119-122.

[10] 陈国祥.独立学院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28(6):44-46.

[11] 孙江.辽宁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学状况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

[12] 田燕.四川省独立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调查[D].成都体育学院,2011.

TheInnovationandPracticeofSportsCurriculumTeachingforIndependentCollegesBasedonApplication-orientedTalentTraining

XIAO Li-qi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s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of the sports curriculum system for independent colleges, sports curriculum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alent train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sports curriculum reform for independent college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school sports work for independent college, we have made surveys and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sports curriculum teaching in independent college including sports curriculum teaching management, sports curriculum teaching setting, sport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sports expenditures, sports teaching resource, stadium (indoor stadium) apparatus and students’ sports perception etc. by taking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 at panel discussions, document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etc. We propose the reform in sports curriculum teaching for independent colleges should build a rational sports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originated from the school running orientation and the targe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should be guided by students’ development demand, set up proper sports teaching values, develop diversified sports curriculum resources, design neo-type sports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s in an integrated manner, make innovation in sports teaching methods as well a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rain students’ sports perception and behaviors.

independent colleges; sports curriculum; teaching; innovation

1004-3624(2013)02-0059-06

G807.4

A

浙江省新世纪教改课题成果(ZC2010108)

2013-01-09

肖丽琴(1974-),女,浙江嘉兴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健康教育、残疾人体育.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课学院
小满课外班
体育课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西行学院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