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创新路径

2013-11-13 08:50华风霞
中州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学术数据库

华风霞

(河南大学图书馆,河南 开封475001)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图书馆就开展了以馆际互借、联合采购等合作方式为主要形式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此后的10多年中,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局部性的、行业性的、地区范围内的合作,但规模不够大,手段不够先进,因而影响力有限。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20世纪末,我国教育部投资建立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同时,部分省、市教委也投资建立了区域性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系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高校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活动的开展。21世纪初的10年,高校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随着阅读环境和信息交换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活动仍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学术创新需求,因而有必要总结相关经验并探寻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创新路径。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现状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主要有以下两个特征。

(一)海外数字文献资源增量明显

从资源建设来看,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海外数字文献资源增量较大。由于海外文献资源能够反映世界范围内各领域的研究前沿,所以对国内高校师生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高校读者对海外文献资源的需求在日益上升。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近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在购买海外数字文献资源方面投入较大。

近年来,全国高校图书馆引进了众多国外著名出版社和学协会的数据库产品,如Nature、Science、Elsevier、SCI/SSCI/AHCI(Web of Science)、JohnWiley、ESI、IEL、IOP、RSC、Gale、LexisNexis 等数据库。数据库内容涉及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学位论文、工具书及大量珍贵历史文献等多种资源类型,为全国高校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文献保障。高俊芳、任秀梅二位学者所做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调查显示:在全国选取的60所高校图书馆中,71.67%的图书馆购买了外文电子资源,每家单位平均引进外文资源库1.83个,具体到“211”高校为平均2.8个,而普通高校则为0.63个。就海外文献资源的建设质量而言,大部分“211”高校都引进了Springer、Ebrary、Netlibrary等海外数据库的一种或几种,另外还引进了一些政府发展计划项目的数据库。从这个调查可以看出,不论是“211”高校还是一般地方高校,对于海外优秀学术资源的需求推进了国外文献资源数据库的引进,为文献共享提供了坚实的资料基础。

(二)馆际共享规模不断扩大

在馆际共享联盟方面,目前主要有全国性的专业图书馆联盟、地区性的专业图书馆联盟、行业性联盟和综合图书馆联盟。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等,在馆际合作层面突出了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管理思路,在全国层面推进了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文献资源共享方式。同时,一些区域性的图书馆联盟也不断涌现,全国大部分省市地区的地方高校都与政府图书馆等单位签定了共享协议。如吉林省图书馆与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等图书馆成立联盟,围绕“共建共享,共谋发展——创新基层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目标,追求区域图书馆间的资源共享。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层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随着用户需求的快速增加以及文献市场的快速变化,目前在推进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在资源共建层面,海外文献资源来源途径单一,而且成本逐年上升;在资源共享层面,数字版权受限且合作共享不够深入。

(一)文献资源共建:文献来源途径单一且购买成本增加

从大部分高校文献资源构成来看,一些优秀的海外数字资源主要购买自国际大型出版商,这种文献资源虽然有其质量优势,但这种相对单一的文献来源途径容易造成买方话语权的消失,从而使中国高校图书馆在文献积累市场中处于弱势。近年来,国外出版商对于数字学术资源的一再涨价,造成了国内学术积累的成本快速攀升。

虽然海外数字出版商不断涨价,但旺盛的国内需求仍然迫使高校图书馆必须购买这些学术资源。目前全国“211”高校用于图书馆购买电子资源的费用占到教育费用支出的3成以上,而且未来这方面投入仍将继续增长。根据统计,2006年至2010年,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平均电子资源购置费逐年上升,分别是78万元、82万元、94万元、107万元、124万元。将平均数据对照国内排名靠前的几大高校购置电子资源的经费支出,能够看出,相对于重点高校能够提供的上千万的经费支出,很多国内一般高校无力购买海外学术资源,这也为“知沟”的扩大提供了更多可能。因此,在文献资源共建层面,拓宽文献来源、降低文献资源成本成为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必须采取的应对策略。

(二)文献资源共享:数字版权受限且合作不够深入

当下我国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主要表现为传统纸质图书和期刊的馆际互借,而在数字资源共享方面,相关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原因就在于图书馆引进的很多外文数据库都有版权保护限制,仅能对外文电子文献的部分内容、部分章节提供文献共享,因而难以实现资源的深度共享。

不仅如此,国内图书馆在馆际合作方面的深度也有待加强,尤其是一些地方高校图书馆。以河南省师范类高校图书馆为例,从表1可以看出,5所高校共购买各种数据库36个,资源构成大同小异。从整体来看,所购数据库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订购现象,如这5家高校图书馆都订购了中国知网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Springer Link数据库等学术资源。同时,几所院校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较低,绝大多数学术数据库仅限本校使用,供远程读者全文利用的特色资源数据库不足2%。这表明地方高校图书馆目前缺乏宏观协作性与共享性,馆际之间有待深入加强合作。

表1 河南省5所师范类高校电子资源情况

三、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创新路径

(一)扩大免费海外数字文献来源

海外文献的版权保护和昂贵的定价阻碍了高校图书馆的资源获取,而通过与开放存取等免费资源平台的合作,将有助于打破目前这一困境。

开放存取与传统学术出版模式不同,它以学术信息自由共享为目的,有自身独特的传播机制。在这种传播机制下,学术成果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无障碍传播,任何研究人员可以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不受经济状况的影响,平等地获取和使用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近年来,开放存取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蓬勃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提供专业学术成果,从而使公开的免费学术资源数据库规模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科研工作重要的信息来源。因此,在扩充海外数字文献来源方面,我国高校图书馆应充分获取开放存取组织的免费外文数字文献资源,使之成为馆藏资源的重要补充,满足读者需求。国际较为知名的开放存取组织有瑞典的开放存取期刊列表(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DOAJ)、英国的生物医学中心(BioMed Central,BMC)和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于1995年建立的High Wire Press。与这些机构的充分合作既能免费扩充我们的数据库资源,同时也为进一步的免费共享提供了广泛可能。

此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会发现以下途径仍有免费资源存在:(1)Ebook出版商在网站上提供的部分免费数字资源,比如Netlibrary;(2)谷歌图书(Google Books)里提供全文电子链接的英文图书资源;(3)部分海外出版商提供的免费图书资源,比如Cambridge Press等。我国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对开放存取组织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网络上一些免费资源的积极获取,同时积极通过其它手段改变文献来源单一、成本过高的现状,推进文献资源库建设。

(二)强化图书馆间联盟机制

强化图书馆联盟是我国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就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联盟而言,除了高校系统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在各省市也有一些相关的文献建设机构,如北京地区文献保障体系(BALIS)、江苏省文献保障体系(JALIS)等。这些机构在购买数据库时,通常先对目标外文数据库进行试用,再根据试用情况进行测评,进行机构购买。这种联盟似的集体采购既可以降低购买费用,也可以与海外出版商就转载、复制次数等细节问题达成协议,避免资源共享中的版权纠纷。

在以联盟形式购买海外数字文献的过程中,如果联合不彻底,就容易被出版商各个击破,团结一致则能实现共荣。如2007年下半年,国内170多家高校图书馆委托教育部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与爱思唯尔议价,但是爱思唯尔提出的15%的涨幅超过了采购集团的预期,双方谈判破裂。爱思唯尔分别与各图书馆谈判,反而在下一个合同期内获得了更多订户。以此为鉴,在2010年的谈判中,同行们提早准备,33家机构的代表联名发表了“致中国科技文献读者的公开信”和“致国际出版商的公开信”,向出版商施加压力,结果在2011—2013年合同期内,双方以一个相对能接受的价格达成了一致。在众多图书馆联盟中,设在天津工业大学内的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表现的较为突出。它是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19家高校图书馆在2002年成立的联盟,通过联合议价、集团采购的方式为联盟高校采购海外数字文献。近些年来,这种区域性集团采购的方式为天津高校节省了过亿元的经费。这些高校拥有的数据库数量为同类高校平均数的两倍,但电子资源经费仅为全国同类高校平均数的48%。随着我国图书馆联盟数量的增多及规模的不断扩大,联盟机制的深化应该成为图书馆界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任务。

四、结束语

从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来看,我国高校图书馆对于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尤其是海外专业文献资源获取有所重视,这体现了国内高校对于海外先进研究成果的迫切需求。但是高校图书馆在优秀学术资源获取中,往往面临着资源价格昂贵且频频涨价的问题,而在海外学术数据库资源共享中,更是面临着版权制约的困扰。所以当下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共享建设中始终面对着一个不得不解决的矛盾,即科研人员对高质量学术文献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与数据库在价格和使用范围上的限制越来越多的矛盾。而这种矛盾的解决,必须从资源获取和资源共享两个维度采取有效对策。具体而言,在学术资源获取方面,应该加大与开放存取等免费共享组织的深度合作,力争降低获取成本;而在资源共享方面,应该强化馆际联盟机制,降低图书馆购买资源的成本并扩大资源共享的范围与深度。相信这两种措施的实施会成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科学路径。

[1]黄华.外文图书利用率低的原因及对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3).

[2]高俊芳,任秀梅.我国高校图书馆外文电子图书数据库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图书馆界,2010(3).

[3]关志英.三种西文电子图书系统的比较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5).

[4]张国.出版巨头年年提价高校图书馆采购谈判代表被气哭[N].中国青年报,2012-11-01(5).

[5]张文娟.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研究:以河南省师范类高校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6).

[6]李武,刘兹恒.一种全新的学术出版模式:开放存取出版模式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6).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学术数据库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人力资源共享服务模式研究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