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满族张董姓氏考

2013-11-16 06:03满族张国中
满族文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辈分家族

〔满族〕张国中

溯本求源,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的正蓝旗张、董姓氏家族,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并有张、董两姓不分之说。张、董两姓因何不分,并无文字典籍可考。据悉,青龙满族自治县境内除了张、董姓氏不分外,还有郭、国不分,徐、鉄不分,付、富不分等。

张、董氏家族近代山啦嘎支派家谱记载:其始祖董宜道,膝前五子,第三子名董世英。董世英膝前一子,为第三世,名董文胜。董文胜膝前一子,为第四世,名董裕嗣。董裕嗣有四个儿子,长子董琰是山啦嘎的长门,次子董璜是官场的长门,三子董珩是庄窠的长门,四子董璋是梢枝峪的长门。其他支派怎样落户青龙各地不详。

董氏家族第六代世祖改为张姓。张、董姓家族其先祖董宜道,系今辽宁省铁岭市董家铺人。随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皇帝)入关,为奠定大清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康熙皇帝恩赐跑马占圈,因家族鼎盛,后辈子孙繁衍众多,徙居长城五口之外(青山口、河流口、徐流口、刘家口、桃林口),即今青龙满族自治县境内的原三岔口乡的官场村、南杖子村、山城子村、夹脚石村,娄子石乡的娄子石村、绿马崖村、其巨口村,牛心坨乡的牛心坨村、山拉嘎村、老鸭窝村、塌山村、大岭村、蛇盘兔南山,当杖子乡的杨树底下村、立兴店村、高杖子村、高杖子西山、草房村、瓦房等村,西双山乡的石板沟村、后陡岭子村。

上述村中的张、董姓氏村民均系董宜道后裔。因各支派祖上遗嘱不一致,有的村仍然延续一辈姓张,一辈姓董,而有的村则一直延续姓张或姓董。不管姓张或姓董,其辈分脉络清晰。如始祖董宜道为第一世,其子董世祯、董世杰、董世英……为第二世,依次类推,三世、四世、五世……所以,有的村辈分较大,有的村辈分较小,如原牛心坨乡的牛心坨村、老鸦窝等村辈分则大,山拉嘎、娄子石等村辈分较小,已延续到第十八世以上。

文化大革命前,原三岔口乡的官场村立有董氏家族祖先祠堂,祠堂里供奉着一世祖董宜道的塑像。笔者幼年时,曾听老辈人讲:先祖南征北战,东挡西杀,血战疆场,头颅被敌人砍掉了。皇上念其功高,钦赐一颗金头颅,安在项上。他的塑像、战死疆场的血衣和用过的大刀,一并供奉在官场儿祖先堂中,供后辈人祭祀。文化大革命后,已不知去向。

兹录清朝道光年间保存的董氏家谱一份,谨供参考。

原文如下:

粤今追昔,我董氏由来已久,及推本溯源,乃系关东铁岭人,即辽宁铁岭董家铺人。吾董氏家族世代清白,历历可考,因闯王造反,明朝已灭,吴三桂出关叩请清兵,彼时余二世祖讳世祯、世杰、世英兄弟三人,乃至军机大臣,自任随征进关,直赴京师,杀退闯兵,追至潼关,破闯兵二十万,遂破潼关,追取西安,抚定河南,克服扬州等十五城,师渡扬子江后,收复江宁,生擒总兵顾明福、潘朱尤等。对敌一百五十余阵,降文武官员二百四十员,降马步兵三十一万七千七百。彼时余祖建立大功。

后分八旗,将余祖( )征,即取松江大陵河,及征大同、锦州等地有功,活擒茶汉王,扫灭其国,又征朝鲜。朝鲜王闻风丧胆,弃城逃入南汉,即追至南汉擒之,余祖得功牌数十面。

后吴三桂背叛,余二世祖又率三世祖讳文胜、文献、文理、文通、文昌、文瑞、文远、文俊、文显、文进等父子一十六人,随祖南征。一路降服平定浙江、金华、福建等处,扫灭吴三桂。余祖得功牌十数面。

天下即定,奉旨记功行赏。余祖不愿居官,孰知皇恩浩荡,念余祖屡建功绩,恩赐行圈占地,使后世永沾国恩。余祖遂占滦州法宝庄、萧家庄、喜家桥;昌黎县境内的于家坨、围场。共占地五圈。又占刘家口、徐流口、河流口、青山口、桃林口五口之外。

其地为五沟,惟择居于法宝庄城宅之内。后因支派繁衍众多,难以同居,故又居于五口之外的官场、梢枝峪、山拉嘎等地。功牌于老鸦窝收藏。

大清道光十六年荷月榖日重修董氏家谱(公元1836年农历7月)

猜你喜欢
辈分家族
字辈——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愚公移山
奇怪的辈分
《小偷家族》
辈分
皿字家族
兄弟缘分
乐器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合理师生距离的几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