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把穿金扇》突破了扬剧传统的表现形式

2013-11-21 17:11周萍
剧影月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扬剧连续剧传人

周萍

根据同名扬剧连台本戏改编的26集扬剧电视连续剧《十把穿金扇》已先后由扬州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放了,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扬州人,又是该电视剧的参与者之一,我与广大的戏迷朋友一样都收看了。虽然中央台的播放时间将近零点,但作为一名扬剧艺术的从业者却一点睡意也没有,每天必看,坚持到全剧终了。

有朋友问我,“你对这部扬剧电视连续剧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兴趣呢?”我说,“首先,我是参与者,有责任对这部剧予以关注。这也是我应尽的义务。当然,主要还是这部剧的魅力吸引了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故事情节跌宕,扣人心弦。

该剧取材于民间传说,讲的是明朝末年扬州城郊的菜农曹德福父女捡到稀世珍宝“十把穿金扇”,因不知此间的玄机,而将“宝扇”在菜市场贱卖一空,扬州知府陶仙山深知“十把穿金扇”如落入歹人之手必将给朝廷带来灾难,速令儿子寻找卖扇的父女追回穿金扇。而同时,锦衣卫受歹人指令也在抓捕菜农父女,妄图追回穿金扇。该剧围绕这“十把穿金扇”展开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最终正义之剑战胜了邪恶。这部电视剧讴歌了陶仙山的儿子陶文灿陶文彬兄弟俩在一片迷乱和血泊中胸怀一腔热血英勇果敢,巧妙斡旋,大智大勇的精神以及忠良烈妇深明大义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忠贞爱国情怀。剧情迭宕起伏,扣人心弦,充分发挥了电视连续剧擅长展示宏大叙事结构的手段,收到了舞台剧所无法表现的效果。

二是扬剧精英荟萃,流派纷呈。

扬剧电视连续剧《十把穿金扇》作为传统扬剧与现代传媒手段相结合的开先河之作,这部剧的演员阵容堪称豪华,不仅汇聚了扬剧界的精英,而且流派纷呈,无论是金(运贵)派,还是高(秀英)派,抑或华(素琴)派,均有传人在剧中担任重要角色。几乎都是扬剧迷们熟悉的面孔和声音。演员的扮相、表演、唱腔皆为上乘。尤其是领衔主演,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奖、上海白玉兰奖大满贯得主,有“扬剧王子”美誉的金派传人,青年扬剧表演艺术家李政成先生在剧中更是大放异彩,他不仅在剧中分别饰演一文一武性格不同的孪生兄弟陶文彬陶文灿二人,且按剧情需要反串了一名女角,三个角色皆令人叫绝,充分展示了这位青年艺术家的艺术天赋与才华,让我和我的同事们不胜钦佩,也让扬剧迷们过足了戏瘾。此外,饰演帮助陶氏兄弟的十个女人的演员以及扮演其他正角或反角的演员亦同样出彩。比如,高(秀英)派传人葛瑞莲、华(素琴)派传人孙爱民等一批青年艺术家在剧中都熠熠生辉。

三是剧中风景绮丽,美不胜收。

这部电视剧描写的是明朝末年发生在扬州的一段传奇故事。此剧的内外景几乎都是在扬州本地实景拍摄。囊括了扬州众多名胜及文保单位。扬剧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极富乡土味的扬剧音乐,同时从画面中更可欣赏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瘦西湖、以及富于水乡风味的凤凰岛风景区的旖旎风光,还可以观赏到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个园的叠石假山的艺术、何园的水榭华庭……还能领略到汪氏小苑、吴道台宅第、小盘谷、二分明月楼等等独具风格的名人故居,还有构成扬州古城重要特色的古街巷。可以说这部剧既是一部民间传奇剧,也是一部试图以扬州秀美景致展示扬州风情的风光片,我们扬州人看后倍感亲切,因为乡音乡情再熟悉不过了。即使不熟悉扬州的外地客人看了这部剧,我相信,亦会被剧中的扬州美景所吸引而产生来扬一游的念头。《十把穿金扇》的光盘已经上市了,好多海内外的扬剧观众从扬剧网获悉后,纷纷联系欲购买《十把穿金扇》光盘回家慢慢欣赏。这无疑为扬剧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这部同名扬剧电视连续剧无论是从表演风格到表演形式、还是从音乐到舞美均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实现了从传统的舞台剧到电视传媒的跨越。这对扬剧艺术家们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它的成功拍摄为广大扬剧观众增添了一道精神大餐,也为扬剧历史的遗存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启发了我们,即我们的舞台演出究竟怎样演才能够吸引观众,特别是培养年轻的观众群体。不仅需要对音乐、舞美狠下功夫,在符合剧情的前提下,让观众享受到美仑美奂的视听效果,而且在表现形式上同样需要下功夫,要不断创新,打破传统演出中不能适应现代观众口味的窠臼,需借助声、光、电等多种科技手段让观众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此,方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就是我坚持看完《十把穿金扇》全剧后的思考。

猜你喜欢
扬剧连续剧传人
走进扬剧,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余光中——李白的嫡系传人(节选)
扬剧的形成发展及现状
“非遣”传人的行业担当
扬剧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人生·老少》
Goodbye, Father of the Mole
阅读理解两则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
电视连续剧《开国领袖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