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疗效分析

2013-11-21 03:26于清英盛亮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4期
关键词:磺酸蛋氨酸腺苷

于清英 盛亮亮

肝内胆汁淤积是一种由病毒性肝炎、妊娠及许多外科手术后常见症、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不振、深度黄疸、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异常升高。本研究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之间在我院治疗的肝内胆汁淤积患者86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之间在我院住院的肝内胆汁淤积患者86例,排除肝内外梗阻性黄疸。随机分为治疗组(男34例,女12例)和对照组(男31例,女9例),年龄29~68岁。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1,2]:。两组在年龄,性别、肝功能等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 治疗组iv.gtt.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0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1次/d。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山西普德制药)治疗。连续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 TBIL、AST、ALT、ALP、γ-GT、A 的改变。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分析,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疗程结束时,两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果见表1。

表1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s)

表1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s)

组别 TBIL(μmol/L) AST(IU/L) ALT(IU/L) ALP(IU/L) A(g/L) γ-GT(IU/L)治疗组(n=46) 治疗前 213.6±88.6 185.3±79.6 204.6±84.1 241.5±95.3 37.1±26.1 181.1±82.0治疗后 40.1±29.4 66.5±48.1 56.4±44.9 181.0±102.4 39.5±22.5 101.0±65.7显效率(%) 84.2%对照组(n=40) 治疗前 200.2±90.1 199.7±85.1 181.5±107.1 244.8±79.3 38.7±29.7 207.0±96.4治疗后 67.6±33.4 79.1±47.6 81.5±60.0 188.6±129.6 39.4±29.4 111.8±58.4显效率(%)67.9%

3 讨论

肝内胆汁淤积可能是急性和慢性肝病的并发症。由于肝细胞分泌胆汁减少,因而本应随着胆汁被清除的物质在血液中聚集,特别是胆红素、胆盐和各种酶。肝内胆汁淤积临床表现为黄疸或瘙痒,生化改变特点是血液中胆汁的成分和胆管酶升高。补充腺苷蛋氨酸可以消除因腺苷蛋氨酸合成酶活性降低而造成的代谢阻滞,恢复胆汁排泌的生理机制。

腺苷蛋氨酸是人体组织和体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活性成分。它作为甲基供体和生理性巯基化合物的前体,参与体内重要的生化反应。在肝内,通过使质膜磷脂甲基化而调节肝脏细胞膜的流动性,而且通过转硫基反应可以促进解毒过程中硫化产物的合成,只要肝内腺苷蛋氨酸的生物利用度在正常范围内,这些反应就有助于防止肝内胆汁淤积。腺苷蛋氨酸抗胆汁淤积的活性可能归因于以下几方面:①通过依赖腺苷蛋氨酸合成膜磷脂恢复细胞膜的流动性。②通过转硫基途径合成参与内源解毒过程的含硫化合物。

[1]叶维法,钟振义.临床肝胆病学.第2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46-570.

[2]王宝恩,贾继东(译).肝胆疾病的命名规范、诊断要点及预后.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3-92.

猜你喜欢
磺酸蛋氨酸腺苷
国家药监局批准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片上市
蛋氨酸对奶牛乳腺酪蛋白合成及其上皮细胞自噬的影响
为什么越喝咖啡越困
腺苷受体对视网膜疾病的作用及相关中药研究进展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87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5年蛋氨酸市场回顾及2016年趋势展望
蛋氨酸市场回顾及展望
白杨素在人小肠S9中磺酸化结合反应的代谢特性
2013年蛋氨酸市场回顾及2014年趋势展望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静脉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