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入分配区域差异性研究

2013-11-22 08:01邵建平教授张晓媛兰州大学兰州730000
商业经济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中西部差距

■ 邵建平 教授 张晓媛(兰州大学 兰州 730000)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状况描述

度量收入分配地区差距最常用和最具全面性的指标,是按照各省区人均GDP计算的基尼系数,而最直观的指标是各省区中人均GDP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值(各省区人均GDP计算基尼系数(G)的计算公式:G=(1/2Yu){1/n(n-1)∑∑︱Yi—Yj︱},其中Yi,Yj表示地区的人均GDP数值的不同取值,Yu表示全国平均人均GDP(按各地区人均GDP简单平均,不考虑人口加权平均因素,n表示省区的个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差距总体上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

从图1可见, 1978-1990年前后,我国各地区差距基本上保持了缓慢下降的趋势。导致这一时期地区差距缩小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功和全国各地特别是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1990-2004年,我国的地区差距呈现持续和大幅度的上升态势,导致这一时期地区差距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东部沿海地区利用政策、区位等方面的优势,非农产业迅速增长,而相比之下,在这一时期广大中西部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则相对落后。

如图1 所示,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在2008年后出现缩小的迹象。虽然缩小的幅度很小,但毕竟改变了此前十多年持续扩大的趋势,标志着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形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

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质疑,同时这也引起了国家政府以及学术界和媒体对收入差距扩大和分配不公原因的思考。由于我国收入分配变化及其原因的复杂性,因此,无论从政府还是学术界、再到媒体、民众在认识这个问题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本文认为形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是:

(一)地理、历史因素与我国收入分配区域差距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与各地区不同的地理、历史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东部地区,既处于日本、韩国、中国港澳等快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辐射圈内,又有广大内陆腹地为依托。此外,东部地区主要处于平原地区,有着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而其发达的交通系统,密布的城市,使广大农村经济很容易与城市经济紧密联系起来,顺利被纳入城市经济的辐射范围内,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处于内陆较封闭的地带,没有东部地区的地理区位优势,交通不便、城市数量少,城乡之间缺乏应有的经济联系。

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收入分配的初始状态及其后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目前收入分配格局得以形成有着很深刻的历史原因。东南沿海地区的传统商品经济观念浓重,在经济转轨时期,居民积极参与相应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而中西部地区居民多以农耕为主,或者依靠当地的资源优势而进行粗放型的开采,不仅经济效益不高,而且造成了当地居民环境的严重恶化,这些都是因为中西部地区商品经济意识观念淡薄,因此丧失了参与市场化改革“红利”分配的好处,从而使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二)制度变迁、非均衡发展政策与我国收入分配区域差距

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一制度变迁的过程,存在着由东到西时间推进的差异和空间扩散的差异。东、中、西部地区制度变迁的这种非均衡性直接导致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

东部地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率先冲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市场制度体系,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以及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劳动资源通过市场配置的比例越来越大。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对社会稳定因素考虑的较多,对经济效益因素考虑较少,对传统的劳动用工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够,“大锅饭”式的收入分配方式还占居主导地位。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在东部地区的巨大发展,是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重要原因。

(三)体制性、政策性因素与我国收入分配区域差距

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及其扩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体制性因素和政策性因素造成的。在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之前,包括政府投资在内的大量的投资资金流入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导致了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在经济增长上的差异。然而,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体制,由于受到地方利益格局的制约,并没有起到有效的再分配功能,以缩小地区之间可支配财力的差别的作用。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的政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的障碍,特别是劳动力就业的自由选择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市场机制对地区之间收入差别的调节作用,使得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居民水平的差距不仅没有出现缩小的迹象,反而变得越来越大。

(四)思想观念与我国收入分配区域差距

图1 我国各省区人均GDP基尼系数

一个国家和地区深层次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常常能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同时,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也是思想、观念的体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的存在,除了许多客观因素外,还涉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思想观念的差异。思想观念落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是制约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提高的“观念约束力”。

缓解我国收入分配区域差距的措施

(一)努力发挥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

收入分配问题,是关系我国“民生”的大问题。缓解这一问题,从而使这一问题有实质性的解决,都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是要在保证我国宏观调控统一性的前提下,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在某些方面、某些领域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

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应该是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的,即是一个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而中等收入者占绝大多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分配格局。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是抑制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发挥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中的功能,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控制高收入者的收入,从而确保分配的公平。

2.真正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各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东部地区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政策上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东部发展越来越快,有些地区几乎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地区的水平,而我国西部地区还处于非常落后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又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战略实施后,中部地区的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仅低于东部,而且低于西部,这一状况当然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从而又提出了“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由此可见,只有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使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才能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从而使各区域和谐发展。

3.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就业是民生之本”。 通过扩大就业,促进就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收入分配的改善扩大就业,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所在。国家应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良性互动,多渠道、多形式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能够带动大量劳动力就业的第三产业;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鼓励失业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高整个社会的就业率。通过这些措施,增加人们的就业机会,从而逐步实现收入分配的改善。

(二)加快中部崛起的速度和西部开发的脚步

1.发挥自身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中西部地区在能源、畜牧业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例如甘肃省的白银市、金昌市,山西的大同市以及内蒙古大草原等等。这些地区经济增长的潜力是巨大的,中西部地区要善于利用这种优势,在保护环境、维护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利用当地的资源、能源优势,使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从而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走各地区特色发展的道路,来缩小地区间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实现协调发展。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中西部地区GDP的主要来源还是依靠当地的第一、二产业,而东部地区却是第三产业。因此,中西部地区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中西部地区政府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第三产业的发展上,从而使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3.加强教育投资,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从长远发展来看,中西部地区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关键还是要求中西部地区加强教育投资,引进人才,并且留住人才。中西部地区不仅要做好当地的学校教育,还应该对有能力的劳动者提供培训的机会,使他们的劳动能力有所提高,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改善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注重经济利益驱动,留住人才,切实增强中西部“造血功能”。在东部地区人才渐趋饱和、就业机会逐渐减少的背景下,通过政策引导、经济利益驱动,实现高级技术人才的回流。

结论

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这三者不可偏废。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一差距必须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这样是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的,但是一旦超出这一范围,就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经济的倒退。现阶段我们最重要的任务,仍然是缓解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的差距,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仍然是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文章对形成我国收入分配区域差距的原因进行了描述,并且提出了缓解我国收入分配区域差距的各种措施,也许,其中的一些想法是短浅而粗陋的,但是仍然希望对解决我国这一关系“民生”的大问题有所帮助。

1.蔡进军.中国的不平等—收入分配差距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游宏炳.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4.于权衡.收入分配与和谐社会[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5.孔泾源.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理论和政策[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6.吉淑娟.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09.9

7.任晓莉.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的评析[J].中州学刊,2006

8.陶莎.教育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差距[D].江西财经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中西部差距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河北平原中西部中更新世非海相沉积体系魏县组的建立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