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PP评价模式在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中的实施及评价1)

2013-11-23 03:07张俊玲陈会玲彭爱霞
护理研究 2013年10期
关键词:评价过程课程

李 君,张俊玲,李 春,陈会玲,彭爱霞

项目化教学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融“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素质培养”于一体,是当前高职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1]。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中,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是实施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以教育目标为导向的传统评价模式已不适合用来评价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效果。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比姆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提出了CIPP评价模式,CIPP是背景(context,C)、输入(input,I)、过程(process,P)和成果(product,P)组成的缩略语[2],亦称决策导向评价模式。其基本观点是“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用来证明,而是改进”[3],强调评价贯穿于教育全过程。CIPP评价模式是目前教育评价中普遍应用并有较大影响的一种灵活的评价工具,能有效发挥评价机制在整个项目化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导向作用,科学评价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成果,符合教育改革活动对教育评价的需要。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护理专业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中应用CIPP评价模式,现简介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选取本院2011级护理专业2年级学生81人,其中男6人,女75人;年龄21岁~24岁。在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引入CIPP模式评价,在教学改革开展前,学生已通过校内自编的项目化教学指导了解了要完成的项目任务、设计的工作场景和评价的项目内容及标准。

2 项目化课程教学中实施CIPP评价的目的、方法及内容

2.1 背景评价 目的:主要评价护理学专业课程如何科学开发项目化教学及其必要性,对方案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诊断性评价,开发的课程是否适合市场需求和岗位需求,为计划决策服务。方法:对教学团队的教师、行业专家及学生进行访谈、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查阅文献资料等。内容: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培养目标与学生、行业岗位的需求是否一致;②国内外研究现状、其他学校相关课程开设情况、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开设的基础、课程标准;③该课程开设项目化教学对学生和老师的发展是否有价值;④该课程的内容选取是否合适等相关背景资料。

2.2 输入评价 目的: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鉴定方案的可行性和效用性,形成最佳方案,为实施方案做好支持和组织决策服务。方法:现场考察、对比分析、访谈和调研等。内容: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行业岗位的需求是否一致;②该课程的总目标和单元目标是否恰当;③筛选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如教学项目选择、整体及单元设计、教材、内容选取、考核方式和实施等的可行性;④课程实训资源和条件,如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习基地等能否满足课程教学和学生的需要;⑤教学团队如师资队伍人员和专业素养结构等是否满足课程实施的要求;⑥该课程开设项目化教学对学生和老师的发展是否有价值;⑦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开设的基础、课程标准;⑧考察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⑨学校对课程开设有否相关支持,如资金投入、设备资源、制度保证等。

2.3 过程评价

2.3.1 目的 过程评价又称形成性评价,是改进教学最重要的环节,目的是通过对方案实施的过程做连续不断地监督、检查,发现教学方法、计划和教学进程的问题,及时反馈,通过调控促使教学不断完善,对下一轮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4]。

2.3.2 学生、行业专家、同行对任课教师授课的过程评价 评价方法:听课、现场检查、座谈、访谈、随堂问卷等。评价内容:①观察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监控项目任务实施的全过程;②了解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习情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设施的利用、教学考核的实施、课程效果的影响因素等各方面的情况;③利用课前、课中和课后,检查教师的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笔记等教学资料,了解课程资源在教学实施中的利用情况;④考查课程方案是否得到正确地执行、学生的满意度、课程实施的哪些环节需要改进等。将搜集到的各方评价信息及时整理并反馈,使任课教师和课程管理者及时调控和改进。

2.3.3 教师和同学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 评价方法:小组讨论、情景演练(角色扮演)、学生演示和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单元操作考核和阶段性笔试等。评价内容:①学生的操作技能;②参与及回答问题;③合作精神、沟通能力、遵守课堂纪律;④实验报告、课后记和笔试成绩等,及时反馈和改正。

2.4 成果评价 目的:属终结性评价,是对课程方案的实施结果所做的评价,对目标达到程度进行测量、解释、判断,决定方案是否继续、终止或调整,也为下一轮评价做准备。方法:依据项目化教学实施验收标准,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成果。评价内容:①课程教学改革预定目标与需求是否达成;②产生的预期和非预期效果,对学生职业生涯、综合素质的影响;③课程为学生做的准备是否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⑤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课程实施与改革进一步如何开展;⑥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产生的社会效益。

3 实施过程

3.1 背景评价 根据社会和学生自身需要,对护理专业临床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方案及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和判断。

3.2 输入评价 通过现场考察、对比分析等方式对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教学团队整体结构、课程负责人、兼职教师、教学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材、课件、教学方案的准备和实施是否满足项目化课程的要求等进行输入评价。

3.3 过程评价

3.3.1 方案设计 集体论证,拟定过程评价的方案。主要老师对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演练(角色扮演)和随堂提问等方法进行评价。过程评价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其中学生平时课堂表现评价占5%,实验报告及课后记占10%,教师课后抽考与小组长主考成绩占5%,阶段性笔试占10%,操作考核占20%。为使课程评价扎实、有效、客观地进行,针对各评价项目,制定具体、操作性强,含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内容的表格式量化评价标准。

3.3.2 组成小组 分成3个大组,每个大组内再分为5人或6人的小组,每小组选出学习主动性高、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为小组长。

3.3.3 平时表现和实验报告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和质量决定着学习成效。每次项目化教学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学生演示和观察,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参与及回答问题、合作精神、沟通能力、遵守课堂纪律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以利改进。课后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和课后记,加深对所学技能的印象,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报告质量做出相应评价。

3.3.4 单元操作考核 教师考评与学生互考相结合,检查学生岗位综合技能掌握程度。根据操作要求和考核评分标准,教师重点对小组长进行指导,修正其存在的错误和不足。小组长按照相同的标准对组内同学进行考核。考核根据量化评价表的标准作出扣分原因的记录,给出公正的评价。每次课预留出评价和反馈时间,教师根据评分标准抽考学生,检查其学习效果。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相结合,使学生由被动受试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相互切磋、学习的过程中,共同取得进步。

3.3.5 阶段性笔试 在学期中,统一通过笔试从知识、情感、态度多方面考查学生,以利于更加公平地评价学生能力和水平。

3.4 成果评价

3.4.1 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收获 学习成绩的终结性评价:占期末总评成绩的50%,其中笔试占30%,综合性技能考核占20%,使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在学生总评成绩中的权重各为50%。通过笔试、技能考核、学生作品、成果,了解学生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掌握和综合素质提高等的收获。根据成绩、成果的评定,再进行信息反馈。

3.4.2 评价课程实施的质量 通过对课程教案与课件、课程资源与素材、课程考核、总结材料等,对课程实施质量做出评判。

3.4.3 评价课程实施成效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对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护理专业班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过程评价影响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了解该课程教学效果、项目任务完成及学生学习情况等。听取毕业生、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等的意见,对项目化课程实施后产生的社会影响、成效、可持续性和推广性等进行全面评价。

3.5 结果测评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12个项目)了解81名学生对过程评价影响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4 结果(见表1)

表1 学生对过程评价影响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n=81) 人(%)

5 讨论

CIPP评价模式中的背景评价和输入评价,明确了护理专业临床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方案所需的条件、资源及其目标的合理性、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效用性,为项目化教学的开展打好基础、做好支持,具有监控功能的过程评价是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中的核心。从表1学生的自评可以看出,学生较肯定过程评价对自身学习的影响,这与过程评价方案中多样化的、注重综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评价方式有关。过程评价实施的效果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①及时反馈,在学习过程中及时、高质量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学习中出现的问题[5];②评价的标准,在过程评价的实施中要制定一定的标准,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③评价的内容,过程评价的内容与终结性评价相联系或与后续的学习相关,将评价融入学习过程中,而不是孤立于学习之外,以提高学生对评价的关注度。护理专业项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按病人整体护理工作程序设置项目开展学习,将工作和学习知识整合到项目的完成过程中[6]。项目化课程质量的真正价值体现在成果的“加工制作过程”中学生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积累及专业技能、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提高[7]。CIPP评价模式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便于对项目化课程的开发程序、开发依据、设计方案及其实施过程的有效性进行阶段性评价,能有效地促进高职项目化课程的改进和更新,最终实现对教育过程的控制,以改进教育活动[8]。

[1]何璇.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5(717):147-148.

[2]Stufflebeam DL.The CIPP model for evaluation[M]//Stufflebeam DL,Kellaghan T.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Chapter 2).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3:1.

[3]朱丹.CIPP评价模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0(1):18-22.

[4]胡艳琼,陈先华.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2,27(3):62-63.

[5]Hudson JN,Bristow DR.Formative assessment can be fun as well as education[J].Advances in Physiology Education,2006,30(1):33-37.

[6]陈四清,刘梦清,方煜,等.高职护理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分析与尝试[J].护理研究,2008,22(8A):2051-2053.

[7]高进军.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53-54.

[8]王盈,李平.CIPP模式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3):1-6.

猜你喜欢
评价过程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满的过程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