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012年我国鼻饲护理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013-11-23 03:07王丽娟
护理研究 2013年10期
关键词:发文论文杂志

王丽娟,程 云,邹 敏

鼻饲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又称经鼻胃管喂养法,是肠内营养的一种。2009年美国危重症医学会和肠外肠内学指南推荐,只要病人胃肠道功能完整或具有部分胃肠道功能,就应该选择肠内营养[1]。与肠外营养相比,鼻饲喂养能更好地提供营养支持,降低病死率、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病人生活质量[1,2]。但是鼻饲喂养存在很多危险因素及并发症,从鼻饲置管到拔管,都是操作难度比较大、风险比较高的操作,如鼻饲插管时造成病人呼吸及心搏骤停、胃管误入气道[3-6],留置胃管鼻饲过程中病人发生误吸[7,8],特别是老年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病人等[9-11]容易发生,导致肺部感染,从而延长住院治疗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可能由于严重感染而致病人死亡,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关注鼻饲护理,寻找有效的鼻饲护理方法和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帮助病人尽早康复,已成为医护人员亟须研究的重要问题。为了解我国鼻饲护理研究的发展态势,现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2000年—2012年国内发表的鼻饲护理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并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信息与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与筛选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查阅2000年—2012年收录的文献,在“题名”字段和“关键词”字段分别检索“鼻饲AND护理”。

1.1.1 文献的纳入 文献纳入标准为:①发表时间为2000年1月—2012年11月;②关于鼻饲喂养方式、鼻饲工具、胃管固定方法、观察要点、并发症观察处理的文章。文献排除标准:①比较鼻胃管和其他肠内营养方式优劣;②通过各种途径未能获得原文;③重复发表的文献。共检出1 649篇文献,逐一审读检出记录的题目、摘要、正文,剔除与本研究无关,无法找到链接以及一文多发的文献,共筛选出1 295篇文献。

1.1.2 质量控制 根据文献筛选标准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筛选,评价文献的对象、评价指标是否得当;统计方法使用是否准确等。

1.2 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文献信息 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应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收集文献信息。①文献基本情况:包括文题、作者、作者单位、发表期刊、发表年份、引文情况、基金来源、文献类型等;②文献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场所、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文献使用研究方法等。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界定和编码,对每篇文献进行评阅和摘取以上信息,录入相应的文字或代码。对检出文献利用Excel软件从文献发表年代、著者、著者单位、发表期刊、研究内容、引文情况、基金资助情况、被引用频次等方面进行计量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将Excel数据库中的数据导入SPSS16.0中,对各项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分布 1 295篇论文发表于353种期刊上,平均发文量为3.67篇。其中发文15篇以上的期刊有14种,共发文407篇(31.43%)。分别是:《吉林医学》15篇(1.16%),《护理与康复》16篇(1.24%),《基层医学论坛》18篇(1.39%),《中国实用医药》19篇(1.47%),《现代护理》19篇(1.47%),《现代医药卫生》20篇(1.54%),《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8篇(2.16%),《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9篇(2.24%),《护理学杂志》36篇(2.78%),《护士进修杂志》37篇(2.86%),《护理研究》39篇(3.01%),《中华 现代护理杂志》42篇(10.32%),《中国误诊学杂志》43篇(3.32%),《齐鲁护理杂志》46篇(3.55%)。鼻饲护理相关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年19篇,2001年31篇,2002年47篇,2003年67篇,2004年73篇,2005年93篇,2006年81篇,2007年112篇,2008年151篇,2009年146篇,2010年213篇,2011年170篇,2012年92篇。2012年发表92篇,仅占发文总数的7.10%,估计与网上期刊发表滞后有关。

2.2 作者分布 1 295篇鼻饲护理相关论文涉及作者2 378人,含外籍作者1人,以第一作者发文3篇及以上者有38人,发文最多者8篇。有740篇论文为2名或多名作者合作完成,合作率为57.14%,篇均作者数量为1.8人。来源于357个单位,以临床机构(278个,占77.87%)为主,但单位分布较分散,平均每个单位发文3.63篇。根据第一作者所在地区进行统计,1 295篇论文分别由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作者完成,按地区发文量,前10位分别为:山东省146篇、江苏省130篇、广东省125篇、浙江省111篇、河北省87篇、河南省74篇、广西壮族自治区68篇、北京市66篇、湖北省61篇、四川省46篇。

2.3 文献类型 1 295篇文献中,经验总结论文数量较多,其次是科研文献,在临床科研文献中以非实验性研究为主,设计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仅占19.15%。结果见表1。

表1 文献类型(n=1 295)

2.4 研究对象 1 295篇文献中,除综述及部分经验类论文外,明确研究对象的论文共有992篇。按研究主体分类,99.57%文献以鼻饲病人为研究对象,以护士(ICU)为研究对象的有3篇(0.30%),以鼻饲病人照顾者或陪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者有2篇(0.20%)。按年龄分类,以小儿为研究对象者68篇(6.86%),以老年人(或高龄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者156篇(15.73%),以成年病人为研究对象者768篇(77.42%)。按病人疾病状况、治疗手段分类,以颅脑损伤(或颅脑外伤、脑外伤)病人为研究对象有240篇(24.19%),以脑血管疾病(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脑血管意外)病人为研究对象有221篇(22.28%),以机械通气病人或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为研究对象有115篇(11.59%),以头颈部肿瘤或手术病人(喉癌、舌癌、食管癌、贲门癌、口腔术后、颌面外科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有54篇(5.44%),以病情危重病人为研究对象有37篇(3.73%),以ICU鼻饲病人为研究对象者有29篇(2.92%),以居家鼻饲病人及家属为研究对象有18篇(1.81%),其他278篇(28.02%)。

2.5 研究内容1295篇文献中,综合鼻饲护理314篇(24.25%);鼻饲并发症(反流、误吸、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窒息、腹泻)246篇(18.99%);鼻饲胃管选用、鼻饲辅助工具、鼻饲置管方法、鼻饲置管时机选择、鼻饲开始时间等有148篇(11.43%);鼻饲安全管理[鼻饲速度、单次鼻饲量及间隔时间、流程、鼻饲体位、鼻饲安全、鼻饲方案、鼻饲留置时间、非计划性拔管(意外拔管)、鼻饲舒适护理等]112篇(8.65%);鼻饲输注方式(间歇与持续比较,一次性推注与输液泵滴注比较等)110篇(8.49%);鼻饲胃管固定有45篇(3.48%);鼻饲饮食(液)准备、选择、加热等有43篇(3.32%);鼻饲病人健康教育(指导、宣教)15篇(1.16%);其他262篇(20.33%)。

2.6 被引频次 1295篇文献共引文4326条,其中中文引文3 572条(82.57%),外文引文754条(17.43%)。所有文献中,被引论文共83篇,被引用1次者39篇,被引频次为2次者13篇,被引频次为3次~9次者27篇,被引频次10次以上者共4篇,其中最高被引频次为214次,为2001年中华护理杂志发表的1篇文章[12]。

2.7 基金资助情况 1 295篇文献中仅35篇(2.70%)论文受基金资助。其中受国家级科研基金资助者(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面上课题)1篇,受省部级科研基金资助者(如省卫生厅科研基金)11篇,受市级科研基金资助者16篇,受军队、院校各类科研基金资助者7篇。

3 讨论

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的计量方法,研究文献信息的结构分布、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理管理,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科学[13],在科学研究中,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掌握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与方向的一种有效方法。近10年来,鼻饲护理已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经验总结。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回顾了鼻饲护理相关文献的分布情况和发展规律,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3.1 鼻饲护理相关研究快速发展,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研究较少 从发文数量看,鼻饲护理相关的研究论文数量逐渐增加,以每年10篇~40篇的速度稳健增长,临床科研类论文增加明显,表明鼻饲相关护理逐渐引起国内研究人员的重视,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深度不断加深。但总体来看,论文类型还是以经验总结类为主,科研论文比例有待增加,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指导临床实践,为护理工作者提供循证护理依据。

3.2 鼻饲护理相关研究的核心群体虽显雏形,但优势研究力量尚未形成 某学科专业领域的研究要形成核心,有两个重要条件:①开辟一个相对持久、稳定的论坛;②形成一个“权威”的多产作者群体[14]。就刊发有关文献的期刊而言,近来已出现了一些刊载鼻饲护理的刊物,但发文量较为分散。经文献计量分析,其中发文15篇以上的期刊有14种,共发文407篇(31.43%),可视为研究误吸问题的期刊群雏形。文献作者单位以临床机构(278个,占77.87%)为主,但单位分布较分散,平均每个单位发文3.63篇,其中发文量相对较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7篇)已初步形成了误吸研究的优势力量。文献的作者分布也较为分散,其中以第一作者发文3篇及以上者有38人,发文最多者为8篇(不分第几作者),初步形成高产作者群。1 295篇鼻饲护理论文中有740篇论文为2名或多名作者合作完成,合作率为57.14%,篇均作者数量为1.8人,反映了鼻饲护理领域的群体研究能力与合作技能,体现了护理科研的协作趋势,初步形成了鼻饲护理研究团队。在今后的鼻饲护理研究中,应鼓励各地各单位共同关注鼻饲护理问题,同时也需要一些研究机构和学者集中优势,形成核心研究团队,指引鼻饲研究的发展方向。

3.3 严谨的实验性研究较少,且研究内容不够新颖 研究内容多为经验总结,实验性文章主要集中在鼻饲方案比较上,主要探讨一次性针筒间歇推注、喂食袋持续滴注、输液泵持续滴注等鼻饲方式对需鼻饲病人的营养状况影响、并发症(特别是反流、误吸)发生率上。持续滴注方式、采取半坐卧位等均能减少机械通气病人反流误吸发生率[15],这已经是国际上众多学者研究共识,已经构成推荐和最佳实践指南[16]了,再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研究这些老化内容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对于长期留置鼻胃管病人胃潴留量的测定方法、间隔时间、机械通气病人(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方法与材料、肺部感染预防、鼻饲给药护理等,才是未来鼻饲护理研究的发展方向。

3.4 鼻饲护理高危人群相对明确,但方便、有效的鼻饲风险防治措施未达到统一共识 鼻饲护理高危人群,也就是容易因为留置胃管鼻饲流质产生并发症的人群相对明确,多数临床个案报道主要集中在颅脑损伤病人,特别是昏迷、气管切开病人,老年人、高龄病人、病情危重病人。说明我国学者已经关注到鼻饲护理高危人群,但文献中提到的预防、护理措施大部分都是各自临床经验总结而产生的习惯与行为,只查到1例应用循证护理方法运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鼻饲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7],对于如何方便、有效地防治各种鼻饲并发症仍需要更多循证支持,更高管理层出台相关指南、政策等指导方法。

3.5 鼻饲护理管理已引起护理管理者的关注,但如何规范地管理鼻饲安全问题还需探讨 本研究发现,部分论文(48篇)已经在尝试采取护理管理的手段预防鼻饲护理造成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鼻饲管理的研究,如通过鼻饲护理日程表、单次鼻饲量及间隔时间、鼻饲记录卡、鼻饲观察卡、舒适护理等,也有文献探索集束化护理方案来进行鼻饲管理[18,19]。但目前的鼻饲安全护理探索仅局限于病房、科室层面,尚无更高层级(护理部、护理学会)管理鼻饲安全问题的论文。这是护理管理者需要关注、思考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6 国外研究成果引用有限,研究经费不足限制了研究的深入引文是论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期刊论文理论来源和作者吸收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体现[20]。它既反映了作者的科学态度、情报意识及利用文献的能力以及作者在科研工作中对本学科科研动态的了解程度,又反映了该论文的起点深度和科学依据[21]。经文献计量分析,从事鼻饲护理研究的学者对中文文献的引用比例较高,而对外文文献的引用比例较低,说明国外误吸相关的研究成果尚未被我国学者充分利用,可能会限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误吸的思路。同时,1 295篇文献中仅2.70%的论文受基金资助,研究经费的不足必然会限制研究的深度和研究手段的选择,这可能也是影响鼻饲研究发展的因素之一。

4 小结

鼻饲是肠内营养最重要的一种方式,能给病人提供营养支持、提高病人舒适度和生活质量等。临床护士是鼻饲护理的操作者,除了避免插管时可能造成的黏膜损伤,误入气管或胸膜腔,或刺激心脏发生心律失常危险等,临床护士在临床操作的过程中还要把握好营养液的温度、每次进食量、输注速度,以及做好口腔护理等基础护理,使病人保持半卧位进食,做好胃残余量管理以及鼻饲并发症管理等,才能保证安全有效地进行病人肠内营养支持[16,22]。关注鼻饲护理,深入研究鼻饲喂养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观察,研究临床护士鼻饲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缺陷;优化鼻饲护理管理流程;对于长期留置鼻胃管病人胃潴留量的测定方法、间隔时间;机械通气病人(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方法与材料、肺部感染预防;鼻饲给药护理等,才是未来鼻饲护理研究的发展方向。

[1]Mcclave SA,Martindale RG,Vanek VW,etal.Guidelines for the provision and assessment of 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 in the adult critically Ill patient: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SCCM)and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ASPEN)[J].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2009,33(3):277-316.

[2]Mehta NM,Compher C,ASPEN.Clinical guidelines:Nutrition support of the critically ill child[J].JPEN,2009,33(3):260-276.

[3]韩修英,马学英,孙雪梅,等.鼻饲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9):57.

[4]董玉玲,陆霞.2例插胃管致呼吸骤停的教训[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5):38.

[5]Stayner JL,Bhatnagar A,Mcginn AN,etal.Feeding tube placement:Errors and complications[J].Nutr Clin Pract,2012,27(6):738-748.

[6]丁焕娟,殷育茜.插胃管误入气管2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1B):1650.

[7]夏素珍.老年脑血管意外鼻饲患者护理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4):120-122.

[8]邵翠霞,刘艳云,赵迎节.鼻饲患者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3):1860-1869.

[9]陈少华,卢少萍,林文英.高龄鼻饲患者误吸原因及护理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08,7(3):60-62.

[10]张晓奕,孙宇岩.老年鼻饲患者误吸原因分析与处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2):1829-1830.

[11]刘硕,肖宏.气管切开鼻饲患者误吸原因及护理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592-8593.

[12]董春辉,马兰军,张建华,等.卧床高龄鼻饲患者进餐体位与吸入性肺炎关系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1-22.

[13]许培扬,余嘉,莫妮,等.医学文献计量分析研究进展[J].医学情报工作,2000(5):7-11.

[14]肖倩,吴瑛,王艳玲,等.1991年—2010年我国误吸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9A):2392-2394.

[15]Williams TA,Leslie GD.A review of the nursing care of enteral feeding tubes in critically ill adults:Part I[J].Intensive Crit Care Nurs,2004,20(6):330-343.

[16]Mueller C,Compher C,Ellen DM,etal.Clinical guidelines:Nutrition screening,assessment,and intervention in adults[J].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2011,35(1):16-24.

[17]马惠,王菊廷,张善芳.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并发症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9(6):860-862.

[18]熊敏,吴丹叶,彭庆雄.预防机械通气患者鼻饲液反流及误吸的集束化护理实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4):54-56.

[19]毛丽洁,庄丹雯,李蔚,等.集束干预策略预防鼻饲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7(17):38-40.

[20]程金莲,韩世范,王益锵.《山西护理杂志》1996年—1999年引文分析[J].护理研究,2000,14(6):266-268.

[21]王巧玲,潘捷.《护理管理杂志》2004年文献计量学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5,5(6):8-11.

[22]Guenter P.Safe practices for enteral nutri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2010,22(2):197-208.

猜你喜欢
发文论文杂志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杂志介绍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杂志收纳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