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学习者请求策略习得和发展研究

2013-11-30 08:01谢银凤
关键词:规约使用率母语

谢银凤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外语系,天津 300384)

中国英语学习者请求策略习得和发展研究

谢银凤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外语系,天津 300384)

对不同水平组英语学习者的请求言语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了学习者请求策略的习得和发展情况,发现:(1)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学习者直接请求策略的使用在降低,表现出向目的语发展的趋势;(2)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学习者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的使用在逐步上升,表现出向目的语发展的趋势;(3)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学习者非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的使用在增加,表现出回归迹象。

不同水平组;请求策略;习得和发展

一 引言

语际语语用学研究与语际语其他领域的研究不同,其重点一直都是对第二语言使用者所使用的目的语的语用特征进行研究,而不是对第二语言使用者或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研究。Rose(2000)对已有语用习得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横向和纵向两种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指出当时的纵向研究较少,横向研究虽然有几组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但往往被当作同一组和目的语进行比较,结果更多地反映了学习者的语用特征,而不是语用发展。因此,她进行了语用能力探索性研究,对香港七岁、九岁和十一岁三个年龄段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进行了横向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发展。Barron(2003)列举回顾了有关语用习得的二十二项纵向研究和二十九项横向研究,作为二语,英语和日语被研究得最多。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为对象的研究只有Rose(2000), Rose(2005)对香港十三岁、十五岁和十七岁三个年龄段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进行了横向研究。中国大陆的英语学习环境和香港的英语学习环境差异很大,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中国大陆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用能力习得展开研究。

二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Ellis(1994)指出语际语的研究应该进行三方面的对比:即学习者母语、外语或二语、外语或二语本族语。 本研究也遵循了这一设计模式,调查对象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汉语母语对比组,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一年级学生30人参加了本项研究。第二部分是四组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初中组,兰化三中初三学生30人参加了本项研究;高中组,兰化三中高二学生30人参加了本项研究;大学一年级组,西北师范大学外货语学院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30人参加了本项研究;大学三年级组,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30人参加了本项研究。第三部分是英语本族语语对比组,14位以英语为本族语的美国学生 (以下简称NS)参加了本项研究,他们是来参加由西北师范大学主办的中美文化交流活动的美国大学生,分别来自美国爱达荷大学和华盛顿大学

2.试验材料。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在设计问卷时考虑到影响请求行为的非语言因素,所以把社会权力、社会距离、行为的难易程度三个因素作为控制因素。所采用的问卷包括四个有关学生向教师做出不同请求的情景。这四个情景来自Takahashi (1996),用这四种情境是因为a. 这四种情境在美国学生中已进行过测试,美国学生对这些情景很熟悉;b. 四种情景在请求难度大小上方面,在中美两种不同文化中差别都很大(美国文化中这些情景请求难度的大小在Takahashi的研究中是控制变量,中国文化中这些情景请求难度的大小笔者进行了预测,在李克特八级量表中,请求难度大的两个情景的均值为3.45,请求难度小的两个情景的均值为6,两者具有显著差异),有利于请求强加度大小变量的控制;c. 中国学生对这四种情境也很熟悉,在生活中时有发生,被试容易作答,调查会更真实一些。试卷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针对四种情景的书面话语填充;第二部分是针对四种情景中影响发出请求社会因素的等级划分项判断。为了让这些情景适应中国不同学习阶段中国学生的具体情况,笔者对原情景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如将情景2和情景3中的“paper”改为了“homework”,将情景4中的 “topic of the seminar” 改为了“the problem in your study ”。修改后的问卷分别在大学生和中学生中进行了预测,大学生预测的结果是:在李克特八级量表中,请求难度大的两个情景的均值为4.05,请求难度小的两个情景的均值为6.85,两者具有显著差异。中学生预测的结果是:在李克特八级量表中,请求难度大的两个情景的均值为4.45,请求难度小的两个情景的均值为6.8,两者具有显著差异。最后,为了防止语言上给英文水平低的被试带来障碍,中学组的调查问卷以汉语的形式发给被试,大学组的问卷以英文形式发给被试。

3.问卷调查和统计。

问卷调查是在学年的第二学期中期进行的,鉴于如下考虑选择了这个时间:a.学习者即将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 b.学习者还没有感受到期末考试带来的压力,对问卷会更容易接受,作答会相对更加认真一些。汉语对比组、初中、高中、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三年级英语学习组的问卷分别由被试的任课教师随堂发放回收,回收率100%,即每组发放30份,回收30份。英语本族语组的问卷由被试的带队老师发放和回收,发放14份,回收14份。问卷的统计是根据 Blum-kulka(1989)等学者的合作研究计划中对请求言语行为各部分的详细分类进行的。

三 学习者请求策略发展的分析和讨论

表1 不同学习水平组请求策略使用分布表

由表1可以看出初三组使用的直接策略最多,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学习者直接策略的使用比率在逐渐下降,呈现出向目的语发展的趋势,但并没有达到英语对比组那么低的使用比率,也就是说,中国英语学习者过度使用了直接请求策略。规约性间接策略是所有学习者(初三组例外)使用频率最高的请求策略,并且也呈现出向目的语发展的趋势,但并没有达到英语对比组那么高的使用比率,即所有英语学习者规约性间接策略使用不足。就非规约性间接策略而言,我们调查的学习者的使用比率呈现出回归的迹象,也就是说不是接近英语对比组的使用比率,而是与之背道而驰,英语对比组使用的比率较低,而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学习者非规约性间接策略的使用呈上升趋势。下面将对这三种策略的使用进行分类的讨论。

1.直接策略。

直接策略一般由祈使句或陈述句来实现。对直接策略的统计结果显示,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英语学习者直接策略的平均使用率呈下降趋势,学习水平越低,直接策略的平均使用率越高。初三学习组直接策略的平均使用率为51.6%,高中二年级学习组直接策略的平均使用率为30%,大学英语专业一年级学习组直接策略的平均使用率为27.5%,大学英语专业三年级学习组直接策略的平均使用率为20.8%,而英语母语组直接策略的平均使用率在本研究所调查的情景当中只有3.6%,这也就是说,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认为在本研究的情景中使用直接策略是不合适的。本研究中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学习者直接策略的使用逐渐在向目的语发展,但是并没有达到目的语标准。初三到高二这段学习时间学习者向目的语发展的最快,高二到大学一年级发展趋势趋于平缓,经过大学一年级到三年级这段时间的学习又有所发展。

很明显,我们的学习者过度使用了直接请求策略,但是过度使用的原因何在?在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一书中Ellis(1994)对语用习得研究进行了总结,他指出语用习得研究表明在语用能力发展过程中三个因素非常重要:第一, 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第二, 语用迁移,第三,社会交往。因为不同学习者的学习环境有很大不同,对于中国大陆英语学习者而言,尤其是对于本研究中的学习者,运用社会交往来习得语用能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本文笔者认为,社会交往改为教学影响会更切合实际。汉语母语对比组直接策略使用率(15.4%)比英语母语对比组直接策略使用率(3.6%)高。所有学习者过度使用直接请求策略有可能是受汉语习惯的影响,也就是Ellis(1994)所说的第二个因素语用迁移在起作用。初级水平的学习者对直接请求策略的使用率远远高于中级水平和高级水平的学习者对直接请求策略的使用率,这可能是因为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受他们的语言能力所制约,初级水平的学习者还没有习得那些能够传递他们想要传递的礼貌程度的英文表达。初级水平的学习者更多地依赖以please 开头的乞使语句来表达他们的请求之意,(如: R1301: Please give it back to me. / R1119: Please give me the score. / R1319: Please return the composition to me as soon as possible. / Please help me add up the points.)初级水平的学习者对这一简单表达的频繁使用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其他表达方式的表现,即Ellis(1994)所说的第一个因素语言能力在起作用。也可能是本文笔者指出的第三个因素教学影响在起作用,教学以易到难,符合学习者的习得顺序,教和学都是从最简单的开始,学习者过度使用以please 开头的乞使语句可能是教学中过度强调的结果,学习者误以为这是礼貌的表达方式。值得一提的是Rose(2000,2005)的研究和Hill(1997)的研究与本研究当中的学习者都表现出了同样的发展趋势: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学习者直接请求策略的使用呈下降趋势。

直接请求策略有五种,我们的学习者具体使用每种策略的情况如何呢?

表2 不同学习水平组请求直接策略使用分布表

从表2可以明显看出学习者主要使用的直接请求策略有两种:第一项语气导出策略和第五项需求表达策略。学习者直接请求策略向英语目的语发展的趋势是由这两项策略的同一发展趋势决定的。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学习者使用的语气导出策略呈下降趋势,由初三组的 18.98% 到高二组的6.67% 到大学专业英语一年级的6.67% 降到大学专业英语三年级的 5%,而英语母语组完全没用使用这一策略,他们认为在本研究所调查的情景中,语气导出策略完全不适合。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学习者使用的需求表达策略也呈下降趋势,由初三组的 29.05% 到高二组的20.83% 到大学专业英语一年级的18.34% 降到大学专业英语三年级的 9.17%,需求表达策略也是英语母语组所使用的唯一的直接请求策略,这说明这一策略在本研究所调查的情景中是适合的,但是学习者过多地使用了需求表达策略。直接请求策略中的第二项明确使用施为动词策略和第三项规避使用施为动词策略英语母语组完全没有用,中国英语学习者几乎没有用到。这一点, 笔者的调查结果与日本学者Hill (1997) 的调查结果有些差异,在Hill的研究中,学习者对这两种策略的使用比率都不高,最多也只有5.2%,但学习者有从明确使用施为动词策略向规避使用施为动词策略的发展趋势,这种差异有可能是由于不同学习者的文化差异引起的。直接请求策略中的第四项责任申明策略英语母语组无人使用,而学习者略有使用,从使用的比率上看从高二组开始有上升的趋势。但是观察不同学习者使用的具体例子发现在人称的使用上用所变化,初三组多使用第二人称you must,高二组开始使用I have to,大学组有使用we have to, 人称使用的变化使得不同学习者使用的同样的请求策略所表达的礼貌程度不同。

2.规约性间接策略。

表3 不同学习水平组规约性间接策略使用分布表

规约性间接策略主要通过询问对方的能力、意愿、原因、提建议、询问可能性或其他惯用结构来实现。规约性间接策略是请求策略中学习者用得最多的策略,在本次调查中也不例外。规约性间接策略中的建议客套语策略(How about…?)英语母语组完全没有使用,所有水平组的学习者也没有用,他们采用的都是询问预备策略(Would/Could you…?)。初三学习组询问预备策略的平均使用率为39%,高中二年级学习组询问预备策略的平均使用率为60%,大学英语专业一年级学习组询问预备策略的平均使用率为55%,大学英语专业三年级学习组询问预备策略的平均使用率为63%,英语母语组询问预备策略平均使用率在本研究所调查的情景最高90.9%,这也就是说,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认为在本研究的情景中使用直接策略是不合适的。本研究中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学习者直接策略的使用逐渐在向目的语发展,但是并没有达到目的语标准。初三到高二这段学习时间学习者向目的语发展的最快,高二到大学一年级发展趋势趋于平缓,经过大学一年级到三年级这段时间的学习又有所发展。一方面可能是受母语迁移的影响,学习者使用的直接策略占了很大的比例;另一方面可能使学习者使用暗示策略的比重也比较大。Liao amp; Bresnahan(1996)在研究美国和中国大学生拒绝策略异同时发现台湾人在使用拒绝策略时比美国人更“节省”,提出了一个中国拒绝策略的假设“点到为止”(marginally touching the point),“点到为止”可以部分地解释在本研究中学习者为什么相对较高使用暗示策略,本研究所选的情景,其中两个情景的发生是由于听话者的失误而引起的,且听话者社会地位高于说话者,说话者采用 “点到为止”的暗示策略,避免提及听话者的失误伤害听话者的面子。在Rose (2005)对香港英语学习者的调查中,规约性间接策略的使用由13岁组的83.3%发展到了15岁组的93.8%, 17岁组为98.8%,远远高于本研究中使用比率,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情景差异引起的,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学习者不同的学习环境造成的。

3.非规约性间接策略(暗示策略)。

暗示策略一般通过陈述与请求行为相关的情况、询问受话人是否愿意帮忙、询问实施请求行为的前提条件、陈述提出请求的理由四种方法来实现。

表4 不同学习水平组非规约性间接策略使用分布表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本研究所调查的情境中,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在非规约性请求策略的使用上没有取得进步,相反使用比率在某些学习阶段上升的比较明显,从初三组的9.3%和高二组的10%,上升到大一组的17.5%和大三组的16.7,英语母语对比组有5.5%的使用比率,这说明在所调查的情境中,尤其是情境三,可以使用暗示策略但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的比率过高。汉语对比组的数据显示33.4%的请求是用暗示策略发出的,所以学习者过度使用暗示策略可能部分的是由于母语语用迁移造成的。为什么暗示策略的使用比率从高二到大一阶段上升的比较快?这可能是随着学习者的社会化,他们的社会意识越来越强,语用意识也比以前有很大提高。在情境1和3中由于听话者的失误引出了说话者的请求,而说话者明显意识到听话者社会地位高于自己,说话者采用 “点到为止”的暗示策略,避免提及听话者的失误伤害听话者的面子。

四 结论

此项调查有三项发现:(1)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学习者直接请求策略的使用在降低,表现出向目的语发展的趋势;(2)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学习者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的使用在逐步上升,表现出向目的语发展的趋势;(3)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学习者非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的使用在增加,表现出回归迹象。由此,笔者推断在外语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母语语境文化规约对学习者的影响呈∪型,在学习的初级和高级阶段对学习者的作用大,在学习的中级阶段作用相对小。

[1]Barron, Anne. 2003. Acquisition in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learning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in a study abroad context.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Blum-Kulka, S., House, J., amp; Kasper, G. 1989.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Requests and apologies. Norwood, NJ: Ablex.

[3]Ellis, 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Hill, Thomas. 1997. The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 competence in an EFL context. 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 Temple University Japan.

[5]Liao,Chao chi and Mary I. Bresnahan.A Contrastive Pragmatic Study on American English and Mandarin Refusal Strategies[J].Language Science 1996, (18):703-727.

[6]Rose, Kenneth R. 2000. An exploratory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interlanguage pragmatic development.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2(2): 27-67.

[7]Rose, Kenneth R. 2005. Interlanguage pragmatic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Phase 2. To appear in Journal of Pragmatics.

[8]Takahashi, S. 1996. Pragmatic transferability.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8:189-223.

ClassNo.:H319.3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AResearchontheAcquisitionandDevelopmentofChineseEnglishLearners’RequestStrategy

Xie Yinfeng

(English Department , Tianjin Urban Construction Institute, Tianjin 300384,China)

This paper did a research on the request behavior of different proficiency Chinese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and discussed the acqui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ir use of request strategies. The result shows: ⑴with the increase of proficiency level, learners use of direct strategy is decreasing and moves towards the NS norms; ⑵ with the increase of proficiency level, learners use of indirect conventional strategy is increasing and moves towards the NS norms;⑶ with the increase of proficiency level, learners use of indirect non-conventional strategy is increasing and moves away from the NS norms.

different proficiency groups; request strategies; acquisition amp; development

谢银凤,硕士,讲师,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

1672-6758(2013)04-0088-3

H319.3

A

猜你喜欢
规约使用率母语
母语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电力系统通信规约库抽象设计与实现
一种在复杂环境中支持容错的高性能规约框架
一种改进的LLL模糊度规约算法
基于XML的电力二次设备异构规约建模与转换*
母语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探讨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