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单位性质与利用网络求职差异性关系研究

2013-11-30 08:01张秀云
关键词:利用网络求职者市场化

张秀云

(山东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工作单位性质与利用网络求职差异性关系研究

张秀云

(山东大学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利用社会网络求职是一种重要的求职途径。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探究不同工作单位的性质对利用网络求职方式的差异性的影响,研究国有性质单位和非国有性质单位在是否通过单位内招方式求职和是否经过别人介绍推荐求职两方面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质单位由于市场化程度不同对利用求职网络方式是具有差异的,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非国有性质单位中求职者更多地是通过市场渠道求职,而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国有性质单位中则更多地是利用网络求职,这一差异主要体现在利用单位内部网络通过内招方式求职的差异上,而在利用亲友网络介绍推荐求职这种网络利用方式在两种性质的单位中并没有显著差异。

工作单位性质;求职网络;差异性

近年来,求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利用社会网络求职一直是一种重要的途径。“社会网络”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市场机制的代替物,个人所拥有的社会网络对求职过程及其后果有巨大的影响力(Fever,1992);格兰诺维特(1973;1974)的研究表明,在求职过程中社会关系网络与正式的市场渠道相比,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有关城市居民求职行为的研究发现,人们倾向于通过关系网络来获得工作(Bian,1997)。这表明,在很多情况下,只有借助于某些“非市场化”的渠道才有可能实现信息的传递,并使求职者最终与工作岗位匹配起来。对此,正如边燕杰(1999)所言:“这一现象表明,世界上最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的美国,就业信息的传递也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反之,亲属关系、社会网络则是传递就业信息的重要机制。”同时,在实际的求职过程中,格兰诺维特对个人求职进行了实证研究,他发现对于求职来说,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来自于具有较强异质性的一般朋友,而不是普通认为的亲密朋友。

众多研究也表明市场化程度对求职方式是有影响的,市场转型理论认为不同性质的工作单位其市场化程度是不一样的。(夏磊,2009)Liu等(2000)分析和比较了国有部门、城市集体部门和私营部门中的工资分配,并以此来估计市场化对工资差别的影响,他们认为,国有部门的市场化程度最低,私营部门的市场化程度最高。边燕杰等(Bianamp;Logon,1996)认为,在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党的领导和城市单位制度仍保持着,政治资本的回报仍维持着。张文宏(2006)通过研究认为,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对关系资源的限制较少,而进入外资企业和人情资源没有多大联系。华尔德(1996)认为中国国有的单位体制中,形成了工人对企业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依附,对工厂领导的政治依附和对领导的直接依附,因此,在中国国有单位的再建构中,紧密的私人关系网络是其重要特征。汪建和(2006)也认为,关系在中国单位组织的建构中有重要作用。

以上研究表明,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不同性质的单位市场化程度不同,这种差异影响了人们在求职过程中利用网络的不同。国有单位相对而言与非国有单位来说市场化程度较低,因此求职者更多地需要依靠内部信息,获取更多及时的信息对于求职者来说很重要。对于非国有制单位,市场化程度较高,更为规范和透明,所以求职者更多地依靠市场信息获取职位。

已有的关于单位的市场化程度与利用社会网络求职的研究主要是关注次级劳动力市场中的农民工群体,本文主要探究对于非农户口的城市居民来说,是否非国有单位中的求职者更多地是通过市场渠道求职,而国有单位中的求职者是否更多地利用关系网络进行求职。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研究假设1:不同性质的工作单位,其市场化程度的差异会影响到城市居民求职过程中社会网络使用的差异,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非国有性质的单位中人们更多地是通过市场渠道进行求职,而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国有性质的单位当中人们则更多的是通过利用网络求职。

研究假设2:在利用单位内部网络求职和利用亲友关系介绍推荐求职两种求职网络中,国有性质单位职工求职更多选择的是利用内部内招机会求职,而非国有性质单位职工更多地是通过他人介绍推荐求职。

一 数据来源与变量分析

本文是基于2009年中国大城市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共有样本7102个。

1.控制变量——个人基本人口特征。

本文的控制变量主要选取受访者的年龄、性别(男=1,女=0)、受教育程度、是否党员(是=1,否=0)、是否已婚(是=1,否=0)。

2.自变量。

本文的自变量主要是单位的性质,将单位的性质划分为国有性质的单位和非国有性质的单位(国有性质单位=1,非国有性质单位=0)。

3.因变量——求职中使用网络的情况。

本文主要将网络使用的情况划分为两个指标进行考察,一是是否通过单位内招的方式求职(是=1,否=0);二是是否经过别人介绍和推荐求职(是=1,否=0)。

表1 基本变量描述

二 数据分析

首先,从比例上来看,虽然总体上没有通过单位内招的方式求职的比例要高于通过内招方式求职的比例,但从单位性质上,国有性质单位的职工通过单位内招的方式求职的比例高于非国有性质单位的职工5.71%。在通过别人介绍推荐而求职的方式下,总体上不通过别人介绍推荐方式求职的比例达到76.82%,但在非国有性质的单位职工通过别人介绍推荐方式求职的比例要高于国有性质单位职工通过该途径求职的比例。(表2,表3)

表2 通过单位内招方式求职情况

表3 经别人介绍推荐方式求职情况

进一步考察单位性质的不同与职工利用网络求职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本文分别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表4)建立自变量单位性质与是否通过单位内招方式进行求职的回归模型,以及自变量单位性质与是否通过他人介绍推荐方式进行求职的回归模型,以此来分析工作单位性质的不同对利用网络求职的差异性的影响。

从表4logistic模型当中可以看到,模型一建立了各控制变量以及自变量单位性质与因变量职工是否通过单位内招的方式进行求职的回归模型。从模型中可以看到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的不同对于是否选择通过单位内招的方式求职没有显著影响,而是控制变量是否是党员对于利用该方式求职有影响,同时自变量单位性质对于是否通过该方式求职的影响十分显著。数据表明,党员在求职过程中利用单位内招这种方式求职的概率比非党员利用该种方式求职的概率低24.6%,这说明非党员在求职过程中更多地利用单位内部的网络求职。如果控制了是否党员这一变量,单位性质对于利用单位内招网络的影响在0.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相关的,在非国有性质单位中职工通过单位内招方式求职的概率仅为国有性质单位中职工的46%,国有性质单位职工利用内招方式的概率为非国有性质单位概率的2.15倍,可见在国有性质单位中的职工明显更多地是通过单位内招的方式获得工作的。这说明,求职者进入市场化程度不同的单位,在求职方式的选择上是存在差异的,国有性质单位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因而求职者更多地通过网络的方式求职,利用单位内招的内部网络来获得求职的机会。非国有性质企业,如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这类性质的企业市场化程度高,则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化渠道进入这类性质的企业,从而不需要利用关系网络进入非国有性质的企业。

模型二建立了各控制变量及自变量单位性质与因变量是否通过他人介绍推荐方式求职的回归模型。模型二的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是否党员几方面个人情况对选择利用该种网络进行求职有着显著的影响。从数据上来看,随着求职者年龄每增加1岁,他利用他人介绍推荐方式求职只是原先的95%,说明年龄越大其工作经验越丰富,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获得工作的机会,而不依赖于通过他人介绍推荐工作的方式求职。男性利用该网络求职的可能性比女性低4%,也就是说女性更倾向于通过利用他人的关系求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在求职过程当中性别不平等,女性通过市场渠道就业的成功率要小于男性,因此女性更倾向于通过利用亲友关系通过他人的介绍推荐求职。教育程度每提升一个层次利用此种网络求职的可能性比前一教育水平的可能性降低7%,这说明教育程度越高越有更多的机会通过市场渠道求职,而教育程度越低的求职者受限于教育水平,其就业的渠道较窄。党员通过他人介绍推荐方式求职的可能性为非党员可能性的89.8%,降低10.2%,这说明党员的政治资本可以为求职者提供更宽的求职途径。但是婚姻状况与是否经过他人介绍而求职没有必然的联系,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单位的性质对于职工是否通过他人介绍而获得职位也没有显著的关系,这说明无论是国有性质单位还是非国有性质单位,是否经过他人的介绍推荐方式求职没有显著的差异,从比例上来看通过利用亲友关系介绍求职的在国有性质单位和非国有性质单位都有不小的比例,说明经过他人介绍和推荐求职都是进入国有性质单位和非国有性质单位的途径和渠道之一,在两者之间并没有差异。

表4 求职网络使用状况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Standard errors in parentheses

*p lt; 0.05,**plt;0.01,***plt;0.001

三 结论与讨论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首先工作单位的性质确实会引起利用网络求职的差异,由于市场化程度的不同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利用的求职网络存在差异性,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非国有性质的单位中人们更多的是通过市场渠道进行求职,而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国有性质单位当中人们则更多地是通过利用网络求职,研究假设1得到了证实。更进一步讲,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利用单位内部网络通过内招方式求职的差异性上,国有性质单位由于其市场化程度较低,因此更多的求职者便是通过单位内招的方式获得岗位,而相反非国有性质单位由于其有较高的市场性,则更多地为求职者提供了市场化的渠道求职。

另一方面,在单位内部网络和亲友关系网络两种性质的求职网络当中,国有性质单位和非国有性质单位也仅在内部网络求职上有较大的差异,这使得研究假设2得到了部分的证明,而对于利用亲友网络介绍推荐求职这种网络利用方式在两种性质的单位中并没有显著差异,原因正如上文所述利用此种方式在国有性质单位和非国有性质单位都是有较大的比例,都是一种求职的方式和渠道。

在市场转型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随着市场化的不断进展,在劳动力市场制度得到确立后,网络机制(社会资本)在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性将不断下降,市场机制作用开始突出,(赵延东,2001;王毅杰、童星,2003)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到求职途径的市场化趋势并没有取代利用人际网络资本进行求职,利用社会网络依然在求职过程中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在中国这样一个“关系”的社会当中,人们在职业流动中依然重视社会网络的作用,这往往比利用市场化渠道求职更有效,这也使得格兰诺维特的观点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特别是考虑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所产生的“单位制”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内部保护主义”的“潜观念”,因此当求职者进入国有性质的单位时,这样的一种“潜观念”会使得求职者更多地求助于单位内部和自身所拥有的社会网络资本,以此来使得求职过程更加有效更有把握,这样也就造成了不同性质单位在利用网络求职方式上的差异性。

总之,不同性质的单位由于市场化程度不同对利用求职网络方式具有差异,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背景下,利用社会关系网络求职发挥着更加有效的作用,在进入国有性质单位时求职者特别需要依靠社会网络,特别是利用单位内部网络通过单位内招的机会获得工作。

[1]华尔德.共产党社会的新传统主义:中国工业中的工作环境和权力结构[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

[2]夏磊.工作单位性质与利用网络求职的差异性——来自珠三角农民工的实证研究[J].社会,2009(2).

[3]张文宏.社会网络资源在职业配置中的作用[J].社会,2006(6).

[4]Bian, Yanjie. Guanxi Networks and Job Mobility in China and Singapore. Social Forces,1997,75(3).

[5]Bian, Yanjie and John R. Logan. Market Transition and the Persistence of Power: The Changing Stratification System in Urban China.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96,61.

[6]Fevre.The Sociology of Labor Markets[M].Hertfordshire:Harvester Wheatsheaf,1992.

[7]Granovetter, Mark.Getting a Job: A Study of Contacts and Careers[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4.

[8]Liu, Pak-Wai, Xin Meng and Junsen Zhang.Sectoral Gender Wage Differentials and Discrimination in the Transitional Chinese Economy[J].Journal Population Economics,2000(13).

ClassNo.:C915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OwnershipofWorkingUnitandDifferencesinUtilizingJobHuntingNetworks

Zhang Xiuyun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Chin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 how the ownership of working unit influences the differences in utilizing job hunting l network by establishing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hether hunting for a job by the way inside the unit or by others means in the state-owned unit and in non-state-owned unit . In the non-state-owned units job-hunters are more likely to apply for jobs through the labor market ,while in the state-owned units, job-hunters depend more likely on the social networks. The difference lies mainly in using the way to apply for a job . And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using of relatives and friends as a way to hunt for a job.

ownership of working unit; job hunting network; differences

张秀云,硕士,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2011级。研究方向:社区与城市社会学。

1672-6758(2013)04-0150-3

C915

A

猜你喜欢
利用网络求职者市场化
起初为娱乐,现在做招聘:直播帮中国求职者找工作
利用网络爬虫技术验证房地产灰犀牛之说
信息技术课中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策略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加纳移民局招聘:有妊娠纹不行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民生表情
面试中的12个禁忌
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提高教学效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