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准备活动内容必须考虑的七个关键环节

2013-12-07 12:50刘再贵李云福熊志新白万奇
体育师友 2013年5期
关键词:篮球体育教师教材

□ 刘再贵 李云福 熊志新 白万奇

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准备阶段,科学合理地选择好准备活动内容,精心设计准备活动,可调动学生全身的肌肉、韧带、关节、器官等组织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快速进入最佳工作状态,有效减少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技术技能的教学效果。既然准备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围绕哪些方面来设计准备活动显然是体育教师必须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一、教材

选择准备活动内容应先认真分析、研究教材的技术特点,搞清楚教材的技术结构和各个环节,动作的难易程度,然后再研究选择什么样的准备活动内容比较合理和匹配。如体育课的主教材是耐久跑中的途中跑,显然在整节课中下肢的活动偏多,运动负荷和强度比较大,应把准备活动的重点放在下肢,多安排一些活动下肢的徒手操和专项练习,尽量使全身的肌肉、韧带、关节充分活动开,让心率至少控制在男生130—135次/分钟,女生控制在125—130次/分钟以内,使心肺等内脏器官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低于上述心率范围可能 “极点”会提前出现而影响到主教材的教学效果。又如体育课的主教材是篮球行进间运球急停跳起,那么所选择的准备活动内容应具有铺垫和辅助作用,可选择篮球游戏、篮球操、熟悉球性练习、原地运球或行进间高低运球等与篮球运球技术有关的练习进行设计组合。也可依据教材的技术特点,把准备活动编排成与教材相联系的游戏,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但应适度,如准备活动中的游戏对学生刺激过度,将影响到主教材的教学效果。

二、生理、心理

1、生理

选择准备活动内容应依据学生的生理特点体现因材施教。首先是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如请例假、生病见习或患遗传性疾病等特殊学生安排什么样的内容,练习多少次,跑多长时间或多少距离等环节都应该有明确的要求。其次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如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好的班级,运动负荷和强度可偏大一些,但也要依据教材特点作合理的调整和安排,相反,身体素质弱一点的班级,运动负荷和强度则应偏小一些,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也可循序渐进地作适当调整。第三是性别差异,男生和女生在活动内容的次数、组数、距离和时间上也应该有所区别,不能男女生安排成一样的运动负荷和强度,尽量针对性要强一些。

2、心理

学生的心理差异也是影响准备活动的重要因素。如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具有明显的差异,依据各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准备活动内容至关重要。又如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上课期间出现无意注意的可能性大,选择游戏作为准备活动内容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奠定基础。另外,男女生的心理特点也要考虑,男生喜欢对抗性强的活动,女生则喜欢舞蹈、韵律操等活动。选择内容时切忌误入低龄学生成人化,大龄学生低龄化的误区,应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准备活动内容。

三、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落实准备活动的各项练习,提高活动效果的关键。如授课班级的学生学习习惯较差,中途突发情况多,那么,选择的内容、组织的队形和形式就不宜太复杂,尽量面向全体学生,内容应该既要简单、方便组织,又要能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和效果,如过于复杂反而会造成大部分学生无法完成,甚至要延长准备活动时间,不仅活动效果受到影响,就连主教材的教学也将受到影响。如授课班级的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好,组织和实施准备活动就比较顺手一些,可考虑选择和设计一些与主教材具有联系和动作稍复杂的游戏、辅助性和专门性练习,为主教材的教学提供帮助和支持。

四、认知水平

认知水平的高低能体现出一个人在认识、思维、判断和实践经验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选择准备活动内容时应将学生的认知水平纳入考虑范围。首先是学生对常用体育术语及动作的掌握情况,如队列队形中的 “排头、排尾、左转弯----走”等,以及徒手操中的 “上举、侧平举”等体育术语及动作,如学生已掌握了这些常用的体育术语及动作,在活动过程中只要体育教师稍作提示和示范,大部分学生就能完成动作,将大大提高准备活动过程中组织调动队伍和完成练习的效果。其次是视、听觉的能力,如听到长哨音、短哨音及长短哨音,看到体育教师不同的手势时该做什么,有什么反应等等。第三是一些基本徒手操的掌握情况,如弓步压腿、体前屈、扑步压腿等基本技能。如果学生对上述几个方面都掌握的很好,知识和运动技能储备也多,实践经验也丰富,认知水平就高,体育教师在选择准备活动内容时的空间就比较大,那么组织准备活动的效果则会很高,相反则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去讲解和示范,甚至还会得不偿失。

五、课型

不同课型的体育课由于教学功能和达到的目的不同,在选择准备活动内容时应有所区别,应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应随课型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切忌千篇一律,所有课型都是一样的内容和程序。如教学展示课,选择的内容不仅要与主教材相联系,具有铺垫和辅助作用,而且应在创新上下工夫,还要重视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尽量做到让内容符合教材、学生生理、心理、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等特点,组织的形式要新颖多样,能彰显出体育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又如课题研究课,应随研究问题的不同在选择准备活动内容上有所区别,如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内容的选择上就应该紧紧围绕学习习惯这一主线进行,最好让观摩者能受到启迪。另外,切忌所有运动项目教学的准备活动内容和程序都一成不变,应体现出运动项目的特点,如教学内容是足球,准备活动就应该有足球技术的特点和味道,避免张冠李戴的照搬其它运动项目的准备活动内容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的多少、大小、长短均会影响到准备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的形式。如篮球技术教学课中,如果学生达到人均一个篮球的器材水平,又有足够的篮球场地,那么,体育教师选择准备活动内容的空间则比较大,完全有条件将篮球操、熟悉球性练习和其他与主教材相关的基本技能等内容安插进去,组织的形式也会比较丰富和新颖,准备活动既能体现出篮球运动的特点,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的效果会相当不错。又如在短跑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教学中,遇到场地宽、大的情况,则可选择如摸尾巴、踩影子等游戏为准备活动内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快速躲闪的反应能力和起跑后的加速跑能力,对主教材的教学具有铺垫和辅助的过渡作用。相反,如果场地短、小,班级人数又多则不宜选用对抗性过强的游戏之类的准备活动内容,学生易发生碰撞,存在好多无法预测的安全隐患。

七、季节

在不同季节的气候状况影响下,准备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应区别对待。如夏天气温高,学生在太阳的暴晒下出汗量大,容易造成酸碱失衡,甚至发生中暑、晕厥等运动伤害事故,在准备活动内容的安排上应与冬、春、秋有所区别,适当减少准备活动时间,练习的组数、次数,降低动作的难度,应突出简便高效,避免学生因在准备活动时运动负荷和强度过大,体力消耗过多而影响到主教材的教学。又如在冬天气温低,全身的肌肉、韧带和关节发热慢,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的时间长,那么,应适当增加准备活动的内容,练习次数、组数、时间和距离,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身体进入最佳工作状态,减少运动损伤,提高教学效果。再如南方与北方在气候状况上的差距,也是影响选择准备活动内容的重要因素,但只要主教材符合地方气候特点,又适宜开展,具有地方传统特色,如南方夏天宜多开展游泳,北方冬天宜多开展各种冰上运动等,那么,选择准备活动内容也同样需要随不同的区域气候条件发生变化。

猜你喜欢
篮球体育教师教材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快乐篮球进山乡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