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辨证施治”

2013-12-07 16:53广西南宁
少林与太极 2013年4期
关键词:论治同治风寒

广西南宁/吕 斌

中医论“辨证施治”

广西南宁/吕 斌

中医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就是辨证论治,这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实质上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

1.辨证是论治的前提

“辨”是辨别、辨认。“证”是证候,即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例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证”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能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这“四诊”所收集到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等情况,概括判断出病症。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没有辨证就无法准确地治疗疾病。

2.论治是辨证的目的

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论治是具体的治疗过程,也是辨证的目的。比如有人感冒了,出现了畏寒怕冷、头疼发热、流清鼻涕等症状,医生经望、闻、问、切,发现他脉浮紧、舌苔薄白,继而诊断为外感风寒感冒,治疗宜解表散寒,于是让他吃感冒清热颗粒。

例如,在一个完整的辨证论治过程中,医生通过一系列的症状,结合四诊的结果,辨认出他的“证”是“外感风寒”。辨证后,让他吃感冒清热颗粒则是“论治”。从中不难发现,“症”和“证”也有区别。症是疾病表现出的症状(畏寒怕冷、头疼发热、流清鼻涕),证是疾病类型(外感风寒)。

简单来说,辨证是认识疾病,搞清楚病人究竟得了什么病;论治是处理疾病,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在治病时,这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3.辨证论治的体现

很多人容易把“辨证”错写成“辩证”。我们常说的“辩证”是一个哲学名词,意思是要合乎辩证法,要用对立统一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这自然和中医名词的“辨证”有很明显的区别。

不过,在中医辨证中,也会涉及辩证法的相关内容。例如,一种病在不同的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类似的证,这就要求我们辩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具体来说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两种情况。

同病异治,说的是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反应的不同,或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反映出不同的病机和证候,其治疗方法存在差异。比如同样是感冒,可以辨为风寒、风热、暑湿等不同的证候,治疗时就要分别采用祛风散寒、疏风清热、清暑化湿等方法。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如果出现类似的证候或病机,就可以采用相似的方法治疗。比如久泻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等不同疾病,如果均表现出中气下陷证,就都可以采用升提中气的方法来治疗。

由此可见,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主要是将重点放在“证”的区别上,通过辨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证同治也同,证异治也异。可以说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

猜你喜欢
论治同治风寒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内蒙古冬季风寒温度分布特征
运用《武威汉代医简》方分期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便秘、痔疮要“同治”
龙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毓庆宫在乾隆、嘉庆、同治三帝心中掀起的波澜
秋夜吟
荒唐同治讲信义
论清末三帝无嗣之真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