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芥川龙之介的作品看利己主义

2013-12-12 14:17元金香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4期
关键词:龙之介罗生门芥川

元金香

一、引言

在日本近代文坛上,芥川龙之介的地位和影响都是不可替代的。他是被誉为“鬼才”的极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在短短十年的文学生涯中竟然创作出了148部短篇小说以及其他文学作品。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被称之为新技巧派,其作品之风格和自然主义、白桦派等明显不同,多用讽刺和反论等手法,来嘲笑人类的自私和社会的丑恶,进而来挖掘新的人性。总之,人类的孤独与悲伤、利己与丑恶贯穿了芥川龙之介的全部作品。也可以说,批判以利己主义为中心的人性的丑恶,是芥川龙之介文学创作的立脚点。

二、出生和环境对芥川龙之介作品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认为,对心理的批判和对生长环境的批判是作家创作的原动力。因此,要想了解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必须首先了解他的出生和生长环境。

芥川龙之介的一生和性格都源于他的出生。出生不久,母亲便得了精神疾病,这成了芥川心里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阴影。同时也造就了芥川的厌世主义和悲观主义。想要隐瞒自己出生的这种感觉也决定了芥川龙之介文学的本质是抗拒现实生活的虚无主义。父亲事业失败,养父家的生活状况也不景气,芥川不得不背负起生活的重担。这种中下层阶级的生活体验对芥川的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后来他在《大导寺信辅的半生》中深刻描写了世态之炎凉、人性之丑恶。还有,自己的初恋受到养父母的激烈反对而以失败告终,对芥川来说又是人生的一大挫折,这次打击让芥川再次怀疑世上还有没有纯洁的爱。自然地,这些人生体验也就反应到了芥川的文学作品里面。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除了受到一些外国作家的影响之外,可以看出,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森鸥外和夏目漱石的影响。夏目漱石的赏识使芥川得到了扭转命运的机会。坚守东方主义的夏目漱石对西方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给予了强烈的批判。和夏目漱石的相识为芥川龙之介打开了文学创作的大门,在文学世界里,芥川的才华得到了尽情绽放。

三、从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来看利己主义

(一)前期作品——历史小说

在前期作品中,芥川龙之介往往取材于和自己的生活毫无关系的古代世界。取材总是横跨平安、镰仓、江户、明治开化期等几个时代,并且对于风俗、道具等的布置也是煞费苦心、精益求精。虽说是历史小说也只是假借历史这个背景,把自己的问题设定为主题,对古代人的心理和事情加以现代的解释,借古喻今,针砭时弊。

受到夏目漱石褒奖的短篇小说《鼻子》就是取材于《今昔物语》的历史小说。小说描写了看到他人的不幸却窃喜的旁观者的利己主义。故事是以主人公禅智内供又大又红的鼻子的变化而展开的。一开始,对于禅智内供特殊的鼻子,不管是城中的百姓,还是内供的弟子,抑或是武士,大家都取笑他。这使内供感到很自卑,所以内供千方百计地寻找使鼻子变短的方法。可是终于有一天,当禅智内供的鼻子变为正常之后,也没有给他带来他之前所认为的幸福。相反,他发现大家看他鼻子的表情越发诡异了,这一点严重地刺伤了内供的自尊心。对于旁观者的冷眼旁观、幸灾乐祸的态度,芥川龙之介通过短篇小说《鼻子》进行了犀利的讽刺和批判。

《罗生门》则通过对周围恶劣环境的描写,来揭露人性的丑恶。故事发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凄冷的秋雨,破败的城楼,昏暗的灯火,阴森森的尸体。在这种晦暗的气氛中主人公家将出场了。黄昏时分,他来到罗生门下避雨,往日繁华的朱雀大街现在除了他这个仆人之外,就再也看不到第二个人了。罗生门也变成了弃尸场。此时的家将刚被自己的主人解雇而无处可去,他只好来到了罗生门下,面对他的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饿死;要么当强盗。正在他犹豫到底是饿死还是当强盗的时候,他看到了让他震惊的一幕:一个老太婆正在拔死人的头发。看到这一切,仆人内心对老太婆产生了强烈的憎恶情绪。可是,当他听了老太婆近乎合理的解释以后,仆人先前的问题也找到了答案,所以他打定了主意,剥下老太婆的衣服扬长而去。芥川龙之介通过《罗生门》告诉我们,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下,弱肉强食的利己主义已不再是罪恶,而是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可避免的生存之道。

《蜘蛛丝》描写了主人公犍陀多因为绝对的利己主义而重新坠入地狱的遭遇。犍陀多拥有强烈的自私心,他只想自己一个人从地狱中爬出来。所以,当他看到血池中有成百上千个罪人跟在他的后面顺着蜘蛛丝向上爬的时候,他就大声吼道:“呔!罪人们听着,这蛛丝可是我的,谁让你们爬上来的?快给我滚下去!滚下去!”[1]可是就在这一瞬间,一直安然无恙的蛛丝突然从他攀爬的地方“嘭”的一声断开。于是犍陀多也完蛋了,只见他风驰电掣,有如旋转的陀螺一般,转眼之间一头栽回到黑暗的地狱里。然而,犍陀多不知道,即使是那么细微的蜘蛛丝,也拥有神奇的力量,可以承载成百上千的人,并且,爬的人越多,它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强大,进而承载人们到达极乐世界。芥川龙之介通过犍陀多的遭遇来批判一味地只考虑自己、一味只追求个人幸福的绝对的利己主义。相反,生命存在于对个人的否定当中,幸福是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得到的。

(二)中后期作品——向现实世界转变

芥川龙之介的中期作品除了沿袭前期的方法写出了《竹林中》等历史小说之外,另一方面,芥川也在当时的时代影响下,开始取材于现实生活,逐渐向现实世界转变。

创作于1921年的 《竹林中》取材于 《今昔物语集》,是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之一。此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以及给人扑朔迷离的印象而闻名于世。小说由在竹丛中发现了武士尸体的樵夫、云游僧、捕役、老妇以及强盗多襄丸的供词、真砂的忏悔、武士鬼魂借巫女之口所说的话等几个部分组成。樵夫在竹丛中发现了武士武弘的尸体,而武士年轻貌美的妻子真砂以及凌辱她的强盗多襄丸都分别供认自己是凶手。最后是死者的供词,他借巫女之口,声称自己是愤而自杀的。[2]樵夫、云游僧、捕役、老妇(武士的岳母)也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为案情提供了线索。小说没有最终结局,因而也引起了众多莫衷一是的揣测。

从文学成就的角度说,诸多文学理论家认为从小说本身来看,它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结构。尽管到最后都没有结论,但却“此时无声胜有声”,[3]不愧为历史佳作。

但是从人性的角度看,从小说中各人的供词中果真无法判断真凶?或者说,每一位读者都会有心目中的真凶?这样引申出来的可能就只有 “没有真相”或“人性不可相信”的虚无主义或神秘主义结论,从而忽略了芥川在这篇小说中所要提示的更为复杂的问题:他们为什么要撒谎?

在三位当事人(强盗多襄丸、真砂、武士武弘)的叙述中,站在他们各自的立场去看,他们的话都可以成为真相,但是三者之间却没有任何的必然联系。芥川龙之介笔下的三位当事人其实就是小说的精华所在,也是芥川龙之介对人性深刻剖析的极致表现。

基于对芥川的理解,黑泽明在电影《罗生门》里,不仅给出了真凶是谁的判断(强盗多襄丸),也给出了他们为什么要说谎的理由。在黑泽明那里,樵夫成了整个事件的目击者,樵夫的供词中,说出强盗强暴真砂后,的确想拥有女人,未料他发现女人之武士丈夫已经嫌厌这被糟蹋过的女人,强盗竟然也因此丢弃女人。女人羞辱悲愤之余,说出“谁是强者我跟谁”导致两个男人开始竞争。打斗过程两人其实都充满恐慌与惧怕,仓皇打斗中,强盗无意间杀了武士。自此,也许真凶是谁仍然不一定是黑泽明给出的判断,但说谎的理由却由黑泽明给出来了。几个当事人的供词都是谎言。强盗多襄丸的供词是要将自己塑造成人们心目中剽悍勇武的一代枭雄;真砂的供词是要将自己塑造成被强盗欺凌后又被丈夫轻蔑的悲惨而刚烈的女性;武弘鬼魂的供词是要将自己塑造成清高刚直不受屈辱的武士形象。

对于芥川来说,这个阐释也许是最重要的。人性软弱但又不能直面自身,往往由各种各样的谎言来捏造自身形象,以寻求自我认同和他人的认同。芥川龙之介通过小说《竹林中》,揭示了人们在某种特定的境遇下的一种趋利避害的利己主义意识。

(三)漠然的不安——人生的终点

芥川龙之介人生的后半期始于大正一四年(1925年)自传体小说《大导寺信辅的前半生》的发表。其后又挣扎着写了《某傻子的一生》、《河童》等优秀作品。芥川晚期的作品,反映了他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幻灭感。《河童》就是通过虚构的河童国,抨击人吃人的资本主义制度。越是批判人性的自私、丑恶,芥川对当时的世界就越是绝望,最后,终于以“漠然的不安”[4]为理由,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1927年初,发表的《玄鹤山房》描写了一幅围绕着濒临死亡的老画家玄鹤的家人的一幅人性风景画。在《玄鹤山房》里,包括孩子和佣人,总共出场的人物共有11个,但是,每个人都抱有明显的利己主义心理。主人公玄鹤由于患了严重的肺结核病,所以被家人孤立在一间独立的耳房里。这间耳房是一个很少有人去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谁都不愿意靠近的地方。主人公玄鹤在家中是孤独的,他得不到家人的关心和理解。比如说玄鹤的女婿重吉为了不被感染肺结核,或者说是不喜欢闻到卧病在床的玄鹤发出的气息,每天下班回家后总是在耳房外向玄鹤打声招呼,但是一次也不曾进去过。瘫痪在床的妻子阿鸟就更不用说了。只有女儿阿铃偶尔会进屋看一眼,但是阿玲对父亲总是抱着一副无可无不可的态度。还有就是护士甲野,甲野总是以一种职业上固有的冷漠态度旁观着这场并不罕见的家庭悲剧,对她来说,她爱把别人的痛苦当做自己的享受,而且闲下来的时候,也总是在考虑着自己的将来。玄鹤本人的自私也不例外,因为金钱问题,他曾经不知多少次打心眼里诅咒阿芳母子死掉。就连玄鹤的亲家虽然作为山房外的人物,但是也同山房内的人们一样,利己主义明显,只是为了拥护宪政,就带有社会性地杀了好几个敌人。

小说中,芥川总是讽刺社会的黑暗与人性自私的一面,芥川龙之介晚年的小说《玄鹤山房》,通过老画家之死和家庭内部的纠葛,突出显示了人性的丑恶,暗示了芥川龙之介的人生观。

四、结束语

在西方文学中,经常可以看到描写人性的丑恶和利己主义的作品。但是从东方文学来看,像芥川龙之介这样如实地描写人性丑恶的作家并不多见。把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丑恶挖掘出来,进而对利己主义进行批判,芥川的这种手法,使他一跃成为日本近代文坛最为优秀的作家。从他的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罗生门》描写的是弱肉强食的利己主义;《鼻子》描写的是旁观者的利己主义;《蜘蛛丝》描写的是绝对的利己主义;《竹林中》描写的是趋利避害的利己主义;《玄鹤山房》描写的是隐藏在家庭内部的利己主义。芥川龙之介追求艺术至上的世界,又抱有彻底的理智主义,所以利己主义在他的作品中显露无遗。高度的理智主义最终使芥川失去了生活的热情和理想,踏入了怀疑主义、悲观主义的道路。这一点,与其说是芥川龙之介作为作家的悲剧,不如说是由于艺术才导致的牺牲。透过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芥川的精神世界,而且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真相。

[1]芥川龙之介.芥川龙之介小说选[M].文洁若,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芥川龙之介.芥川龙之介中短篇小说选[M].楼适夷,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3]丁璞.芥川龙之介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以《罗门生》、《竹林》为例[J].孝感学院学报.2007(5):49-51.

[4]成春有.试论芥川龙之介晚期作品思想[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1):79.

猜你喜欢
龙之介罗生门芥川
机场与修理匠(微篇小说)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成就——八卷本《芥川全集》汉译概说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忠臣藏”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①论——以芥川、章炳麟的会晤对谈为中心
Résumés
产妇自杀的“罗生门”
三株 人事变动罗生门
罗生门下的人性丑恶——解析电影《罗生门》
论小说《罗生门》的叙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