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东欧作为一个独立区域的理由

2013-12-19 13:54孔寒冰
党政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东欧中东欧苏联

孔寒冰

把中东欧作为一个独立区域的理由

孔寒冰

地缘政治上的东欧为时代的更替所终结,但作为区域研究的对象并没有消失,只是转换为地理位置上的中东欧。由于民族、宗教的复杂性,由于大国势力渗透、干预的持续性,还由于社会主义在这里发展的曲折性,中东欧的深刻内容是其他地区不具备的。把中东欧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域,仍是正确理解欧洲政治乃至世界政治不可或缺的。

东欧;中东欧;独立区域;巴尔干;地缘政治

冷战结束后,地缘意义的东欧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地理位置上的中东欧。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中,这个地区两方面的变化引人注目:一是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解体,分裂成多个国家;二是在社会发展模式上开始了“返回欧洲”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分裂的欧洲似乎已经弥合,原来的东欧研究似乎不再必要。其实,国际政治舞台上,原来的东欧从古到今都被大国作为称霸欧洲和称霸世界的重点或起点,但是,大国在划定势力范围和构建世界体系的时候又极少考虑东欧民族或国家的利益与诉求,多半将它们当作相互之间讨价还价的筹码或争夺和控制的客体。这种国际政治现象时至今日仍有极强的穿透性,还影响着中东欧国家的内政外交。因此,把中东欧当作一个独立区域进行研究,依旧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从东欧到中东欧

现在地理位置意义上的中东欧是由冷战期间的地缘政治上的东欧演变而来的。

从地缘政治角度说,东欧或东欧国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约定俗成的称谓,同西欧或西欧国家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受特定时空规范的政治概念,指的是那些战后建立起人民民主制度并且随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等8个国家。但是,在地理位置分布上,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属于中欧国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是东南欧国家。东欧国家都属于中小国家,领土面积加在一起才127万多平方千米,人口总数为1.4亿左右。这些国家之所以被称为东欧或东欧国家,一是因为二战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在政治上将欧洲一分为二,形成以苏联为首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而它们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南斯拉夫后来与苏联闹翻离开了“阵营”,但并没有离开社会主义;二是因为这一称谓是与西欧和西欧国家相对而言的,因为西欧也并不仅仅指地处欧洲西部的国家,实际上还包括中欧、北欧和南欧的国家,就连地处巴尔干半岛东部的希腊也属于西欧范围。

从1990年到1993年,东欧国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民主德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合并成新的德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分裂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和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等五个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和平地分为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其他国家则没有变化。1996年5月,黑山与塞尔维亚分手而独立成国。这样一来,原来的东欧8国就变成了13个国家。这13个国家领土总面积为1 161 110平方千米,人口总数约1.2亿。当然,这里并不包括还没有被广泛承认的科索沃。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苏联的解体,持续了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走到了尽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也不复存在,“‘冷战’已经结束”成为世界流行的说法。与此同时,剧变后东欧新诞生的国家也都不再实行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价值取向上从原来的马克思主义转向西欧的自由主义,对外政策上也从跟随东方转变为面向西方。因此,原来意义的东欧或东欧国家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于是,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中便出现了“中欧”、“另一个欧洲”、“中间地带”、“中东欧”和“后社会主义”等等各种说法。〔1〕其中,对于原东欧国家的人来说,他们更愿称其为“中东欧国家”,“因为对他们来说,‘东欧’这个词不仅会引起许多令人不快的回忆,还会使他们误认为你继续把它们看作是苏联的‘卫星国’”〔2〕。不仅如此,为了表明与西欧的亲近和对俄罗斯的疏离,一些认为自己属于西方民族的人(如波兰历史学家奥斯卡·哈莱茨基、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等)还提出了“东中欧”概念,以此说明他们的国家属于“西欧的东边”,而不是“东欧的西部”。〔3〕

经过二十来年的发展变化,到今天,这些国家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或是在外交上都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于1999年,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四国于2004年先后加入北约,其中,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五国在2004年还成为欧盟的正式成员。尽管如此,它们与西欧国家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从横向上看,这些国家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经济方面与西欧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从纵向上看,这些国家仍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之中,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仍或多或少带有过去的种种痕迹。时至今日,和独联体的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它们在欧洲乃至在整个世界上仍显得多少有些另类,像欧洲联盟、欧洲议会、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等冠以“欧洲”的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并没有完全接纳它们。再比如,在联合国贸发会议每年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中,它们既没有被划到发达国家也没有被列入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中,而被单列为所谓的“中东欧国家”。〔4〕尽管已被纳入了北约和欧盟的势力范围,但是,中东欧的“他者”属性仍然明显地存在。

二、中东欧是民族、宗教多样性的“活化石”

中东欧之所以可以成为一个单独区域,首先是因为这里民族分布的“马赛克”现象及其与此适应的宗教的错综复杂性。

中东欧地区的民族既包括文化人类学意义的族群,又包括政治意义上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意义上的民族虽然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但在更多的时期是交叉在一起的。中东欧民族的数量多而且使用不同的语言和信奉不同的宗教,因而情况就更加复杂。作为交流思想与感情的工具和人类思维物质载体的语言,是与民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与多样性的民族和地域相适应,仅就主要民族的语言来说,中东欧就有分属两个语系(印欧、乌拉尔)、四个语族(拉丁、斯拉夫、乌戈尔、阿尔巴尼亚)、五个语支(西斯拉夫、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东拉丁、匈牙利)的十种语言(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如果再将各少数民族的语言考虑在内,东欧的语言种类还要更多。中东欧语言分布的这种状况,从一个重要方面映射了中东欧民族分布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们彼此之间的认同和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宗教是一种与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相适应的社会文化现象,其本质是社会意识。与任何社会文化现象一样,宗教也有自己不可低估的社会功能。除了可以解除人们的精神紧张,调节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之外,其最重要的功能是整合社会。更为重要的是“宗教与民族的相互关联,比起其他的社会文化形式(例如哲学或艺术等)与其他的较小的社会文化共同体(例如具有单面共同性的职业共同体或趣味共同体即行会或俱乐部等)之间的相互关联来,几乎可以说是一切社会文化形式与一切社会文化群体之关系中最密切、最全面、最复杂、至少是最重要的一种。”〔5〕宗教的种类虽然很多,但多半都是地区性或民族性的。世界性的宗教只有三个,即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这世界三大宗教中,中东欧主要民族所信奉的就占了两个,即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又有三大派,即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在这三派中,中东欧的主要民族所信奉的宗教也占两个,即天主教和东正教。在东欧的主要民族中,虽然同一个民族内部会有少数人由于种种原因信奉与本民族主要信仰不同的宗教,如一些塞尔维亚人信奉伊斯兰教,一些阿尔巴尼亚人信奉天主教或东正教,但整体说来,每个民族信仰的宗教基本上是一样的。

宗教对民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们可以强化民族的构成因素,通过共同的信仰增进人们对同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它们又强化了民族的排他性,催生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比较起来,宗教由于自身的特点在这两方面的作用更为明显。“宗教是人们组织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力的粘合剂,但同时也是包容憎恨和矛盾的永久性资源。”〔6〕在中东欧主要民族信奉的宗教中,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自中世纪以来就处于尖锐对立的状态,始于11世纪末并持续了200年的十字军东征,至少在表现形式上就是这两大宗教的直接冲突和战争。天主教和东正教原是基督教里的西、东两大派,但自1054年正式各立门户以来,虽然没有像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那样演绎着塞缪尔·亨廷顿所谓的“文明冲突”,却也“彼此处于完全隔离的状态”〔7〕。处于天主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交汇处的中东欧地区成了几大宗教力量此消彼长的场所,从而使这一地区各民族间的关系比较紧张,甚至发生冲突和战争。除了上面所说的语言和宗教之外,东欧民族的复杂性还有两个表现也应当予以提及。其一,东欧还存在着许多其他民族,如土耳其人、吉普赛人、犹太人等等;其二,各种民族的交叉分布,这在东欧民族国家形成之后特别明显,如南斯拉夫的阿尔巴尼亚人,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的匈牙利人,保加利亚的土耳其人,中东欧国家中的吉普赛人等。西方学者将民族的这种分布状况形象地称为“马赛克”。〔8〕

中东欧民族与宗教上的复杂性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中东欧作为一个整体缺乏认同感和凝聚力,不仅形成不了单一文明的区域,而且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比较多,与大国的关系也非常复杂,而这些就成了中东欧独一无二的丰富内涵。表面上看,如今的中东欧与西欧越走越近,甚至成为一家似乎都指日可待。但是,中东欧内涵的独特性仍使两者形同“水与油”,很难真正地融在一起。

三、中东欧是东西方文明影响和大国角逐的场所

中东欧之所以可以成为一个单独区域,还在于这个地区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上的重要性,在于大国在这里没完没了的角逐。

地理位置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拥有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对其生存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一直非常看重这种影响,从古希腊到上个世纪20-30年代还存在着一种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或许有些过于极端,然而,谁都不能否认地理位置在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无可代替的作用。地缘政治上的东欧主要是由地理位置上的中欧和东南欧两部分组成。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属于前一部分,它们从北至南横贯欧洲大陆的中部,可以说是连接欧洲东部和西部的桥梁。后一部分是东南欧(也就是巴尔干半岛)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①巴尔干半岛上除了这些国家之外,在东南端还有希腊(南端)和土耳其的少部分领土。它们地处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交汇处,西南隔着地中海与北非相望,东南与土耳其领土的欧洲部分接壤并隔着黑海与土耳其的主体相对。

地缘政治是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人文地理的组成部分。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观察,中东欧的重要性就更加明显了。中东欧处于不同文明和不同政治文化的交汇处并深受其影响,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地处中欧,其民族主要受西欧文明和俄罗斯文明的影响。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马其顿、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黑山等地处东南欧的民族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除了西欧文明和俄罗斯文明之外,还有伊斯兰文明。在巴尔干半岛上,三种文明是分地域、分时段对那里产生影响的。有的民族受西欧文明影响比较大,有的民族受俄罗斯文明影响比较大,有的民族则受奥斯曼文明影响比较大。其中,奥斯曼文明最大的特点是政治传统中功利主义色彩较浓,中央政权不强制要求文化与民族完全同一,不同的宗教与民族只要服从中央政府,负担税赋和杂役就可以在国家组织中保有一席之地。中东欧的社会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上述这些文明之间不断交汇、融合与冲突的历史,甚至就连东欧的民族构成、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国家构成等等都是不同文明交汇、融合和冲突的产物。但总的看来,冲突有余而融合不足,这是东欧政治发展异常曲折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各种文明的主要载体就是大国,所以,中东欧地区的民族和国家饱受这些大国的侵扰与控制。虽然有个别民族或个别国家在个别时期强盛一时,可相对于西边的日耳曼、法兰西和东边的俄罗斯、土耳其来说,中东欧的民族或国家总体上既小又弱。它们的政治发展始终笼罩在周边大国的阴影之中,从古到今,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沙皇俄国、普鲁士、奥地利、奥匈帝国、第三帝国、苏联、德国、俄罗斯、美国都以不同的方式对东欧的民族和国家施加着自己的影响。不仅如此,这些大国为了争夺欧洲和世界长期争斗不已,时常将东欧变成战场,而战争后果的主要承担者往往又是中东欧的民族和国家。有学者认为,中东欧是位于强大势力范围之间的“破碎带”,由于强国势力范围的重叠,战争就最容易在这里发生。〔9〕还有学者指出,“作为相当弱小和易受攻击的主权民族国家的欧洲的‘后来者’,中东欧和东南欧民族获得它的现代的民族认同、领土和国家地位,至少部分地是通过欧洲大国的恩惠。对这种不幸的困境真切的了解助长了普遍的‘民族不安全感’长期存在,也鼓励了这样的宿命论:这个地区的民族通常只能被唤起行动,而不能主动行动,外部大国势力会做出适合它们的领土安排。”〔10〕命运似乎只给中东欧民族和国家只留下了两条出路:要么长期寄人篱下,在被占领、被奴役的屈辱中苦苦挣扎,要么依附于某个大国,甚至为虎作伥,去占领、奴役更小、更弱的民族或国家。由于大国关系的复杂性,大多数中东欧民族的这两种命运往往是交替地出现。

冷战结束后,中东欧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仍是美国、西欧和俄罗斯争夺的对象。对中东欧国家来说,历史命运似乎有着很强的穿透力。这种现象反映在学术研究上,对于迄今为止尚未完成的北约东扩和欧盟东扩,学者们更多地从北约的新战略、欧盟的新政策、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讨价还价的角度来研究,不大关注从中东欧国家出发来探讨这两个“东扩”问题,更少表达这些国家的利益诉求和内心感受。

需要注意的是,处于东西方大国之间的中东欧国家就像是筹码,虽然很小,可倒向哪一边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力量平衡。从这个角度说,中东欧对欧洲乃至世界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搞不清中东欧的情况,就很难从深层次上理解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

四、中东欧是社会主义周折发展的一面“镜子”

东欧国家曾经是社会主义的重镇,但在20世纪中后期经历了以喜剧开始和以悲剧结束的大起大落。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东欧各国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了地缘政治意义上的东欧。这八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本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战争后期和战后初期的有利国际形势,先是完成了民主、民族革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接着又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工业的国有化,最终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以后四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东欧在内政和外交方面紧紧地依附于苏联,后者在“冷战”期间更是加强了对东欧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控制。在苏联压力下,原本充满多样性的、“万花筒”般的中东欧被迫接受统一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除南斯拉夫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不同之外,其他国家都在朝“苏联化”方向行进。但是,在苏东这个形式上高度统一的社会主义阵营中,中东欧各国自己的发展道路与外来的苏联模式之间,东欧的独立自主诉求与苏联的大党主义、大国主义之间,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矛盾与冲突。完全照抄照搬苏联模式、接受苏联的领导与尊重本国国情、实现本民族利益相违背,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寻求主权独立和与苏联的平等关系又受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制约。这样一来,冲破苏联模式、摆脱苏联的控制和要求独立自主就成了这一时期东欧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

东欧国家按着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尽管经济一度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东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和传统与苏联有较大的差异,苏联模式的不适应性逐步显现出来。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东欧一些国家便逐渐开始着手对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改革,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曾几度形成了高潮。然而,一方面由于这些改革都程度不同地带有反对苏联模式和苏联控制的色彩,因而受到了苏联的阻挠甚至镇压;另一方面,这些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冲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同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样,东欧所奉行的也是那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在统计数字上“不断增长”,但同时也造成人民群众现实物质生活的“不断短缺”。随着门户陆续打开,东欧人看到了与西欧的巨大反差,心理上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对旧体制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对当政者完全丧失了信心,彻底改变现状的愿望和要求越来越强烈。持久的危机在各种外部力量的推动下终于演化成剧变,执政的共产党纷纷落马,国家改名换姓,社会主义在东欧不复存在。

剧变以后,中东欧处于社会的全面转轨当中:政治上,抛弃了共产党一党执政的体制,转而实行多党议会制;经济上,从计划经济体制转自由市场经济;外交上,变追随苏联为面向欧美。东欧的这种“返回欧洲”的全面转轨,从大趋势上看,是不可逆转的。但是,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转轨的难度大小也不一样,有的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新的体制并没有最终定格。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所有这些国家没有一个留恋过去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也没有一个想与苏联的后继者——俄罗斯结盟的。从隶属于西欧到受制于苏联,再回归西欧,东欧国家的这种曲折发展过程及其原因,是最值得总结的20世纪社会主义的教训之一。

总之,中东欧因其独特的内涵而成一个独立的区域。与诸如西欧、东南亚这样一体化程度比较高的区域来说,中东欧地区内聚性轻,而不同部分的外倾性重。中东欧区域内跨界而居的民族多半跨界而居,各国领土大小、人口多少、经济发达程度差别极大,所有这些都大大地制约了一体化的程度。“碎片化”是中东欧的整体特征,也是中东欧最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地方。

〔1〕〔3〕〔英〕本·福凯斯.东欧共产主义的兴衰〔M〕.张金鉴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10;〔波〕格泽戈尔兹·W.科勒德克.从休克到治疗:后社会主义转轨的政治经济〔M〕.刘晓勇,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

〔2〕舒笙.斯洛文尼亚:巴尔干半岛的“北欧国家”〔J〕.国际瞭望,1999,(11).

〔4〕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and Geneva:WorldInvestmentReport2005, p.288.

〔5〕何光沪.试论宗教与民族的关系〔J〕.世界宗教研究,1996,(1).

〔6〕Tron Gilberg, Nationalism and communism in Romania:the rise and fall of Ceausescu's personal dictatorship,Boulder,Colo.:Westview Press,1990,p.2.

〔7〕乐峰.东正教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7.

〔8〕Stephen R. Bowers,EthnicPoliticsinEasternEurope, London: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Conflict and Terrorism, February 1992, p.9.

〔9〕〔英〕 P·奥沙利文.地理政治论——国际间的竞争与合作〔M〕.李亦鸣,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89.

〔10〕Robert Bideleux,Ian Jeffries. A History of Eastern Europe:CrisisandChange, p.1.

孔寒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东欧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1。

D50

A

1008-9187-(2013)01-0069-05

【责任编辑刘明】

猜你喜欢
东欧中东欧苏联
中东欧市场
东欧当代文献剧的样本
苏联1991年解体前的最后时光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东欧挂车第一品牌 Wielton策马加鞭瞄准更大市场
地方合作:中国—中东欧合作的一个突破口
中东欧国家“欧洲化”道路的动力
新民粹主义:中东欧政治现象的解读
雾在做迷藏
东欧球星签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