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影响因素的宏观分析

2013-12-26 02:28黄小波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7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奥委会设置

黄小波

奥运会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比赛,它是集体育、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各要素于一体的超级体育盛会。现代奥运会作为承载大量生产、消费、市场、商机的全球性经济活动,必然要受到有关经济规模、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夏季奥运会作为现代人类的重要社会活动,有着深远的人类社会政治背景,也深受现代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奥运会作为全世界大多数社会成员关注、甚至间接或直接参与的全球性社会活动,早己超越了单纯的体育竞赛范畴,成为了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因素的重要影响。纵观夏季奥运会项目的演变历程,影响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的因素很多,但是从宏观角度看,经济、政治、文化这三个因素无疑是影响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的主要因素。

1 政治因素

1.1 政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奥林匹克宪章明确提出“奥运会是个人或团体竞赛项目中运动员之间的比赛,不是国家间的比赛。”1894年国际奥委会成立伊始,就已清楚表明奥林匹克运动是一项独立的运动,与政治不产生任何的联系,但是自国际奥委会诞生以来,奥林匹克运动就与政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现代奥运会发展之初,影响力尚弱,举办奥运会所需要的资金主要还是靠各国政府出面凑集。也正是由于体育政治化的参与,极大地促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快速发展。

政治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介入,绝不是偶然的,是外部国际环境影响和奥林匹克运动自身内在规定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产生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刚结束自由竞争的阶段,成长在充满政治纷争的不安定时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本身就是一个带有振奋民族精神和促进民族团结初衷的社会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进入了一个政体模式多元和经济发展水平分化的国家竞争共处的时代。既有南北之间的经济矛盾,又有东西之间的政治冲突。虽然没有大规模战争,但局部地区民族纠纷,政治冲突,恐怖主义等问题不断发生,构成了对国际社会安全的新挑战[1]。这些问题同样也波及到奥林匹克运动这一领域,并对其产生直接而明显的影响。人们常用“绿荫战场”来比喻国际竞技运动赛场,这在一定意义上并非没有道理。

1.2 政治因素对奥运会项目设置的直接影响

现代夏季奥运会自1894年诞生以来,在经历了复苏、振兴和发展的艰难历程之后,己成为当今社会极具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奥运会用其独特的表现方式,把全世界各个国家、不同种族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在这个国际大舞台尽情展示各自的实力和文化。而作为奥运会主办国更是利用奥运会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来宣传和展示本国和地区的文化,提升主办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

上世纪末以前,举办国会借东道主之机增加本国强项已成惯例。如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日本将柔道和排球项目首次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韩国将跆拳道作为表演项目搬上奥运会的大舞台,为后面跆拳道顺利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奠定基础;199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美国人借奥运会百年大庆之际,把美国人热衷的沙滩排球和垒球首次引进奥运会,且一举夺得男子项目的冠军;2000年澳大利亚将铁人三项这个新兴项目首次列入到奥运会的比赛项目[2]。由此可见,政治因素对奥运会项目设置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

2 经济因素

2.1 巨额经济投入是成功举办奥运会的重要前提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不会发生在古代农业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业社会无法提供它所需要的经济支持。众所周知,奥运会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展示竞技水平、促进世界和平为主题,但现在更令人瞩目的是,现代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是经济盛会。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前,举办奥运会所需要的经济资源主要是以政府支持和社会无偿赞助为主,辅之以小型、分散、无序的商业活动,但是随着奥运会规模的持续膨胀,这种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奥运会对庞大经济的需求。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开始出现巨额财政亏空,这就是奥运史上有名的“蒙特利尔陷阱”。于是1984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仅有洛杉矶一家,而且也是困难重重。

因此,现代奥运会的举办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的话实在难以承担如此巨额的开支,经济因素是各申办城市要优先考虑的因素,离开了经济支撑,当今奥运会的举办要面临着巨大的问题。

2.2 奥运会经济收益己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洛杉矶奥运会之前,国际奥委会单一的非商业性的资金来源渠道使其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商业化运作成功的洛杉矶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以后国际奥委会依靠逐步推行产业化,大力开发自身的无形资产,一举改变了财政吃紧的局面,并形成了一整套营销理念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

目前,国际奥委会收入主要来自于出售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国际奥林匹克TOP营销计划、奥运会组委会在其举办地营销计划、供应商和营销许可证、从投资资金中获得的利息。国际奥委会所实施的长期电视转播权计划和1984年奥运会所独创的TOP商业计划,给奥运会举办者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证。时至今日,这一商业运作模式己相当成熟。而举办国和举办城市则通过体育场馆建设、体育器材、服装生产,可带动建筑材料业、机械制造业、服装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GDP增长;促进商业、旅游业、金融业、餐饮业、体育娱乐休闲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比赛期间比赛电视转播、广告、门票、产品特许经销、发行纪念物品等创造经济效益[3]。

从表1看出,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的历届奥运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中,电视转播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好,其次是商业赞助,门票收入在第26、27届奥运会也是很可观,这与各国的体制有关(有的国家考虑广大群众都能观看到奥运会,门票不列入重点收入)。只有25届、26届奥运会总收支基本平衡,23届、24届、27届经济效益是逐届增多。北京奥运会更是实现净收益超10亿元。

表1 第23届至27届奥运会举办国经济收入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注:数据来源:国际奥委会官方网站.http://www.olympic.org/

2.3 经济效益己成为奥运会项目设置的评估指标之一

自2002年国际奥委会提出对奥运项目实行评估制度后,各项目的经济效益就被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垒球项目之所以被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取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经济效益太低,国际奥委会项目委员会的评估报告表明,国际垒球联合会(ISF)从奥运会获得的电视转播收入分成占了其总收入的86.1%。

奥运会发展到今天,不仅是全球性的体育活动、社会活动,更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经济活动。一方面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有赖于经济力量的支撑;另一方面,全球各种各样的经济行为也渗透到了奥运会及其项目的方方面面。所以,一个项目是否能够承载更多、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就成为了能否作为奥运项目的关键因素。所以,奥运设项必然要考察这样一些经济因素:项目的直接经济收益(门票收入、电视转播收入等)、项目的潜在收益(项目的普及性、项目被媒体传播的适宜性、运动员/场地/器械可承载的广告量等)、项目职业运动的经济规模、举办竞赛的费用支出(项目比赛场馆的建设费用、比赛运行费用)等。

3 文化因素

奥林匹克运动与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的结合是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基本立足点之一。奥林匹克运动与现代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支柱之一。在奥林匹克主义的表述中,文化被置于与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顾拜旦和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都反复强调文化的重要性。

3.1 欧美中心主义思想一度限制了奥运会的项目设置

在过去的100多年间,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中心是在欧洲,这与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欧洲有直接的关系。据统计,在二战前的历届奥运会中,欧洲和北美国家运动员获得了奥运会金牌总数的97.6%。现代奥运会到目前为止所设置的项目也基本上是以欧美竞技体育为基石的。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奥运会,历经一个多世纪的运作业已成熟。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己有201个国家和地区的10 942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奥运会的普及要求文化的多元,但由于历史及现实经济、政治等原因,奥运会的活动内容安排及组织结构等仍反映了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现代奥运会己举办的25届(有3届因战争未举行)中,有17届在欧洲举行,6届在美国举行,2届在澳洲举行,在亚洲只举办过2届。这意味着有23届是在西方国家举行,占到了92%。而且在奥运会项日膨胀的今天,某些与奥运会己有项目几乎重复的西方体育项目仍能进入奥运会(如26届新增的男女沙滩排球),而东方体育项目进入奥运会的历程却极其艰难。但是,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其发展的中心也将不再局限在传统的欧洲和北美,亚非拉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地位将日益提高。

3.2 奥运会项目设置应考虑文化的多元性

从雅典到北京100多年来,奥林匹克主义之所以能为世界多数民族接受,成为全球的奥林匹克运动,就在于它具有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融为一体的文化力量,同时还对世界各民族文化兼收并蓄,并将民族体育文化进行世界化的推广。随着时代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已经逐渐认识到了文化多元性的重要意义。1997年,国际奥委会文化委员会在其主持的论坛上,明确提出了要防止建立划一文化模式的体制,强调必须树立对不同文化加以包容和理解的共同意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文化的多元交融是不可避免的。奥运会在不同国家举办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从开幕式到闭幕式,从体育比赛到艺术活动等,异彩纷呈,争奇斗艳。奥运会吸纳的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中,如美国篮球、巴西足球、日本柔道、韩国跆拳道等皆折射出一种民族文化。不同的文化特色彼此兼容,取长补短,汇聚发展成为五彩缤纷的多元文化。因此,文化因素对奥运会项目设置的影响既是潜在的,但有时又是显性的和明晰的。

3.3 东西方文化的平衡是奥运会项目设置乃至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经历程

奥运会作为人类共同文化财富,是全人类所共有的,应该体现出民族性和国际性。目前,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竞赛内容,绝大多数只局限在西方竞技体育所涵盖的内容上,作为与西方体育并列的,并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体育项目在奥运会上却很少,这不能不说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遗憾[4]。造成这种现状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文化重分别和对抗,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而在东方文化中,以中华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5]。它与西方传统体育观念和理论方法有着显著不同,而且东方体育也越发显示出其特有的科学价值和健身功能,以个人自我修复、自我调整、自我发展、自我保健为特点的东方传统体育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兴起。遵循西方体育文化为主流的奥林匹克文化业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它应该吸收东方体育项目进入奥运会,这是奥林匹克文化涵容力和吸附力的体现。随着日本的柔道在1964年成为夏季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韩国的跆拳道也在2000年进入奥运会大家庭,奥林匹克运动纯粹西方文化色彩的形象逐步得到改变。由此可见,当代奥林匹克的涵容和吸附能力将更强,从而构建兼容并包、适应时代潮流的优秀体育文化体系。

4 小结

综上所述,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对奥运会及项目设置的影响既有各自独立的一面,又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的关系有时甚至会引发冲突。上述三个因素相互间是一种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政治、经济因素在奥运会发展的某些阶段会对项目设置产生主导作用,这已在现代奥运会的发展史上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印证,但从历史和长远的观点分析,文化因素始终是影响奥运会发展和项目设置的恒定因素。因此,在对影响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诸因素的具体分析中要树立全面和统一的观念,避免以偏概全、失之偏颇。

[1] 任 海.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 张红坚.奥运会的规模控制与可持续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

[3] 周红珍.奥运会经济效益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3).

[4] 吕韶钧,林小美.奥运会项目发展的基本规律及项目改革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

[5] 黄小波.现代奥运会(夏季)项目设置的初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奥委会设置
曾担任过12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逝世,享年79岁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特征
两届奥运主办权同时揭晓
范扬国际奥委会体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范扬国际奥委会体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